Workflow
机器人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关联公司等入股机器人研发商妙动科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09:33
公司股权变动 - 深圳市妙动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美团关联公司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股东 [1] - 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有数额增加至140.65万元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25年1月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机械设备研发等 [1]
“DNA花朵”微型机器人可自适应环境变化
新浪财经· 2025-10-22 07:25
技术突破 - 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名为“DNA花朵”的微型机器人,由DNA与无机材料结合形成的特殊晶体构成 [1] - 该机器人具有独特的自适应环境变化能力,能够根据周围环境改变形状和行为 [1] - “DNA花朵”是迄今为止开发出的最具动态性的微型材料之一,能在几秒内迅速折叠与展开 [1]
浙江永强:公司直接投资上海昶氪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占其注册资本的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1 17:59
公司投资情况 - 公司直接投资上海昶氪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 [1] - 上海昶氪科技主要产品包括割草机器人和手持式割草机等多种电动工具 [1] - 公司未投资杭州东方嘉富基金 [1] 投资者问询内容 - 投资者询问公司是否通过永强股权并购投资中心参股上海昶氪科技 [3] - 投资者询问公司是否通过杭州东方嘉富基金参与DeepSeek的天使轮投资 [3]
医疗新可能!微纳机器人如何进入人身体“手到擒病”?记者观察→
搜狐财经· 2025-10-21 15:49
技术规格与制造 - 机器人尺寸约为40微米,外形类似小夹子,具备灵活的“机械手”功能[3] - 采用超快激光“雕刻”技术制造,激光可在眨眼瞬间完成百万亿次“出刀”,通过将能量聚焦于微米级区域实现精密加工[5] - 机械手底部集成磁驱动模块,通过外部磁场信号进行遥控,使其能像“指南针”一样跟随磁场方向在微观世界移动和灵活避障[7] 功能特性与工作机制 - 机械手由pH响应材料制成,具备环境感知能力,在酸性环境下自动闭合抓取细胞,在碱性环境下自动松开[9] - 无需人工操控即可根据环境酸碱度自动切换抓握与释放的工作状态[9] - 能够执行抓取细胞、释放颗粒等精密任务[3] 应用前景与行业影响 - 该技术为未来实现无创精准抓取癌细胞、无针定向药物输送等医疗应用提供了可能性[9] - 标志着“吞下纳米医生治病”的愿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9] - 该项研发由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完成,展示了医疗科技领域的新突破[1]
广东建科(301632.SZ):目前已研发全地形隧道检测机器人等
格隆汇· 2025-10-16 16:21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目前已研发全地形隧道检测机器人 [1] - 公司目前已研发智慧巡检哨兵机器 [1] - 公司目前已研发LuxBot智能照度巡检机器人 [1]
景业智能:关于人形机器人在公司所处行业的应用,公司已正式立项并启动专项研发工作
证券日报网· 2025-10-13 21:43
证券日报网讯景业智能10月1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关于人形机器人在公司所处行业的 应用,公司已正式立项并启动专项研发工作。基于与云深处科技的战略合作,公司将依托其最新发布的 行业级全天候人形机器人DR02平台,围绕核工业、军工等特殊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需求,深入开展技 术适配与创新应用研发,致力于打造面向特殊场景的行业级解决方案。 ...
【港股IPO】云迹科技,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领先企业,入场费4828港元
搜狐财经· 2025-10-09 11:44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研发及商业化的先行者——云迹科技,于10月8日-13日在港交所招股 每天解读一家上市企业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解读上市公司,分析投资价值 (股万0.85,领券商研报和香港福利,ichuang001) 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的服务。 截止目前,云迹机器人已落地全球30000 多家酒店、医院、工厂、公寓、楼宇等场景,涵盖中东、美洲、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2023年,云迹科技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形态——复合多态机器人「UP」,作为会使用工具、会理解分配任务、可群体协作的复合型机器人。 云迹科技仍处于亏损状态。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和2.45亿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和1.85亿元。 2025年前5个月营收88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净亏损1.18亿元。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截至5月31日止五個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智能作业机器人可确保电网安全
北京青年报· 2025-09-30 02:19
能源电力场景具身智能项目 - 北京市启动能源电力场景具身智能揭榜挂帅项目 旨在加速具身智能在能源电力等典型工业场景的应用落地 推动产业发展[1] - 项目榜单包含配电站室运维 变电站巡检 高压电缆接头作业三类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项目周期均不超过2年 榜单金额最高为500万元[2] - 高压电缆接头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旨在解决人工操作导致的工艺问题 近五年因工艺质量造成的高压电缆故障占比达42.1% 项目需交付控制算法 协作机器人样机 评估体系及示范应用报告等[2][3] - 项目考核指标要求机械臂具备自主识别 精准抓取 智能工器具快换和精细化操作功能 并完成3个110kV电缆接头制作的示范应用[3] 生物样本库建设技术攻关项目 - 项目旨在开发基因测序和蛋白质组学检测的低成本 自主可控关键设备及技术平台 同时搭建人工智能随访系统以优化随访效率和质量[1] - 项目榜单包括基因测序平台 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和人工智能随访系统 项目周期为6个月至18个月 榜单金额最高从200万元至900万元不等[3] - 人工智能随访系统需支持智能外呼 短信/微信 视频 可穿戴设备等多途径随访 并能根据病种特点设置不同随访路径 通过多种手段向患者精准推送相关知识[3] 项目申报信息 - 两项揭榜挂帅项目的申报系统自9月29日开通在线填报 榜单申报不设门槛 项目牵头及参与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 项目负责人无年龄 学历和职称要求[3]
千寻智能高阳团队最新成果:纯视觉VLA方案从有限数据中学到强大的空间泛化能力
机器之心· 2025-09-29 10:52
研究背景与问题 - 基于模仿学习的视觉运动策略在机器人操作领域被广泛应用,但为实现精确控制,模型通常不仅依赖视觉观察,还会引入机器人自身的状态信息(如末端执行器位置、关节角度等)[11] - 状态信息虽能提供紧凑精确的机器人姿态描述,但易导致模型通过记忆训练轨迹而产生过拟合,严重限制其空间泛化能力[11] - 在获取大量包含位置泛化的真机数据成本极高的当前环境下,空间泛化能力差已成为制约视觉运动策略发展的关键瓶颈[11] State-free Policy 解决方案 - 研究人员提出名为 State-free Policy 的策略,其核心是在视觉运动策略的输入中完全移除状态信息,仅依赖视觉观察[13] - 该方法基于两个关键条件:一是动作在相对末端执行器空间中表示(例如预测末端执行器应进行的相对移动,而不是绝对位置),二是确保视觉输入能覆盖任务所需的完整观察范围[13][15] - 为提供完整的任务观察,相机系统由位于机器人头顶的主摄和腕部相机构成;在双目广角设定下,末端执行器上方和下方各安装一个广角相机,以提供更广泛的视野[15] 真机实验结果:空间泛化能力 - 在夹笔放入笔筒的任务中,State-free Policy 在高度泛化测试中的成功率从 State-based Policy 的 0 提升至 0.98,在水平泛化测试中的成功率从 0 提升至 0.58[17] - 相比于常规相机设定,具有完整任务观察的设定使高度泛化测试成功率从 0.87 提升至 0.98,水平泛化测试成功率从 0.27 提升至 0.58[17] - 在更困难的任务(如叠衣服、全身机器人从冰箱取饮料)中,State-free Policy 的水平泛化能力也明显超过带有状态输入的模型[21] State-free Policy 的额外优势 - State-free Policy 展现出更高的数据利用效率:在夹笔任务中,随着演示数据量从300条减少至50条,基于状态的策略性能迅速下降,而 State-free Policy 始终保持更高的成功率[23] - 在跨本体微调中,State-free Policy 展现出优势:在叠衣服任务中,从双臂Arx5适配到人形双臂机器人并用100条演示数据微调后,无状态输入的策略在微调5k步和10k步时的成功率分别为0.700和0.967,高于有状态输入的策略(0.333和0.767)[24] - 研究人员发现移除顶置相机可进一步提升空间泛化能力:在夹笔任务中,当桌面升至100厘米、笔筒加高一倍或水平移动20厘米时,仅使用双广角腕部相机的策略成功率分别为1.0、0.867和0.800,而带有顶置相机的策略成功率分别为0、0.467和0[27] 研究总结 - State-free Policy 基于相对末端执行器动作空间和完整的任务观察两个条件实现,在不依赖状态输入的情况下,不仅能保持完美的域内性能,还在空间泛化方面取得显著提升[28] - 该策略有效降低了对昂贵真实数据的需求,支持更高效的跨平台适应,并为未来的传感器设计提供了新思路[28]
编织结构为软体机器人设计提供新思路
科技日报· 2025-09-28 07:16
技术突破 -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提出基于纺织结构超表面编织的多功能变形与拟态伪装软体机器人设计策略 [1] - 利用纺织学中"线圈针脚编程"方法 通过调整纱线线圈几何排列实现针织结构精准工程化设计 [1] - 该方法仅依靠结构设计无需更换材料 即可赋予织物不同弹性和形变模式 显著提升软体机器人力学控制精度 设计灵活性与环境适应性 [1] 应用成果 - 研制出具备可调刚度与弹性的柔性针织机器人 能够完成复杂曲面变形 [1] - 展示多模式变形机器人 流体驱动的红外隐身柔性爬行机器人及仿生拟态伪装系统等多种应用原型 [1] - 为多形态与伪装软体机器人研发开辟低成本 可扩展与定制化新路径 [1] 未来前景 - 技术有望应用于个性化可穿戴设备 自适应伪装迷彩 人机交互及智能温控服装等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