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行业
搜索文档
2025国庆假期演出市场一票难求,30-39岁群体渐成“宅娱乐”主力
扬子晚报网· 2025-10-08 12:10
线下演出市场趋势 - 国内演出市场热度攀升,10月1日至6日演出项目总数超3100个,近1.5万场次,同比上涨约4.4%,总观演人次达194万,同比增长39.5% [3] - 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为增长最快三大品类,观演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64%、66.6%和39.7% [3] - 演出市场呈现下沉化趋势,三线及以下城市演出总场次同比增长34.1%,总票房同比上升86.6%,宝鸡、马鞍山、泸州、日照、郴州等城市增速显著 [1][6] - 小众及剧场类演出受年轻人青睐,话剧和脱口秀票房同比增长16.8%,Livehouse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以上 [4] 线上文娱消费特征 - 线上观看呈现大屏化趋势,国庆期间优酷大屏端观看时长环比节前一周上涨23% [1][6] - 动漫类节目观看时长激增76%,成为涨幅最大品类,电影、综艺、纪录片等品类也涨幅明显 [1][6] - 30-39岁群体成为“宅娱乐”主力,其假期观看时长环比节前一周增长38.2% [9] - 纪录片板块观看时长环比增长超过40%,体育赛事如“苏超”淘汰赛吸引近5万人在线观看,ATP上海网球大师赛累计观看量超50万次 [8] 消费群体与内容偏好 - 以新国风为代表的国漫内容重塑客厅文化,成为连接两代人的娱乐新纽带 [6] - 观众需求多元化,除传统剧集、综艺外,对有深度、有思想的文化类节目及体育赛事等新兴热点需求旺盛 [8] - 中老年群体表现出更强的线下文化消费意愿,与30-39岁职场人士倾向于线上“充电”形成差异化休假需求 [9]
国庆假期演出市场加速“下沉”,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增长34.1%
北京商报· 2025-10-08 11:01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10月1日至6日国内演出项目总数超3100个,场次近1.5万场,同比上涨约4.4% [7] - 总观演人次达194万,同比增长39.5% [7] - 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为增长最快三大品类,观演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64%、66.6%和39.7% [7] 线下演出市场下沉趋势 - 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同比增长34.1%,总票房同比上升86.6% [1][7] - 宝鸡、马鞍山、泸州、日照、郴州为演出数量增速最快的下沉城市 [5][7] - 体育赛事和音乐节最受下沉市场观众青睐 [7] 线下演出品类偏好变化 - 脱口秀、Livehouse等小众演出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 [1] - 以话剧和脱口秀为代表的剧场类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8% [7] - Livehouse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以上 [7] 线上文娱消费趋势 - 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3% [1] - 动漫观看时长激增76%,成为国庆阖家欢新纽带 [1]
假日演出市场精彩纷呈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央视网· 2025-10-05 20:28
文艺演出市场概况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国文艺团体通过推出精品演出剧目和举办艺术活动丰富百姓假日文化生活 [1] 国家级院团演出活动 - 国家大剧院推出民族歌剧、主题音乐会等多样舞台演出 [3] - 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舞剧《鹤魂》在假期前夕上演 [3] - 国家话剧院上演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 [3]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度上演创新性表达的话剧《雷雨》 [3] 传统文化题材演出 - 舞剧《永乐未央》将中国古建筑与舞蹈美学相结合展现文物古建之美 [5] - 国家京剧院推出8台保留剧目原汁原味呈现传统京剧韵味 [5] - 大型原创实景音舞诗画《大江东去》以苏东坡为主题 [5]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演出+旅游"模式为文化消费注入新活力 [7] - 上海杂技演出《时空之旅》结合杂技技巧与极限运动吸引国内外游客 [7] - 四川宜宾沉浸式演出《石海长歌》以喀斯特地貌为载体提供"行进式观演"新体验 [7]
国庆中秋北京2102场演出轮番上演,多部创新剧目集中亮相
新京报· 2025-09-29 20:10
9月29日,记者从北京市文旅局获悉,国庆与中秋双节期间,全市演出市场迸发新活力,已开票营业性 演出364台2102场,各类精彩演出轮番上演。 精品力作精彩呈现 假日期间,京城舞台精品演出轮番上演。"'盛世华章'北京交响乐团音乐会"将登台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 奏响《红旗颂》《祖国颂》《我爱你中国》等曲目。"祖国,我为你歌唱——国家大剧院2025国庆音乐 会""难忘的旋律:'和平荣光·歌唱祖国'名家名曲音乐会""维也纳圆舞曲之夜-2025国庆节交响音乐会"分 别登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北京音乐厅。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将在国家大剧院台 湖剧场上演,北京展览馆剧场带来北京曲剧《茶馆》国庆节特别版、《四世同堂》国庆节特别版。中山 公园音乐堂、吉祥大戏院分别献上国庆主题相声专场。 中秋主题演出精彩纷呈。"花好月圆-中外名曲大型中秋交响音乐会""国韵中秋 图颂欢歌-中秋歌会"分别 在北京音乐厅、国图艺术中心上演;"月光-中秋节亲子音乐会"在中国木偶剧院卡酷剧场演出,让音乐 带小朋友及大朋友走进童话世界,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 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将于2025年9月29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活动 ...
传统戏曲上新、新剧抢先登台 国庆期间北京开票营业性演出2102场
北京商报· 2025-09-29 16:56
トレト 中秋节,就架大运河智乐节1 上十九 TCT1 RIO RUPIOS /北汽酸机 AL MUSIC FESTI 演出阵容 F The 2nd Taihu Classical Music Festiva 10.06 ≫ ද્લ્ 古 典 音 乐 许 巍 / 陈楚生 后海大鲨鱼 / 马 頗 老狼 / 脆 莓 HEER乐队 / 声音玩具 10-07 《《 ≫ 李 健,大张伟 黄子弘凡 / 颜人中 ONER [ == / 刘人语 & 餐前仪式 HIGH5 767 25 DATE 2025 8 北京城市 中 单位 北京交响乐团 支持单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 指导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 通州区委区政府 | 主办单位: | 承办 办办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台湖镇政府 北京北投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2025.10.06-07 大运河雪乐节 群英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高密度、高品质的演出供给激发了市民消费意愿,预计带动演出票房、衍生文创等文化消 费显著增长;户外音乐会与商圈联动,形成"看演出+逛商场+吃美食"一站式消费链,"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北京文化市 ...
“歌迷专列”来了!一场演唱会能否带火一座城?
新京报· 2025-09-29 15:35
演唱会市场宏观规模 - 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较2019年增长超过7倍 [2] - 演唱会票房占据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 [2] 跨城观演消费趋势 - 约55.2%的观众愿意前往外地观看演唱会 [10] - 跨城观演成为常态,例如周杰伦长沙演唱会跨城观演比例高达92%,跨省观演比例达68% [13] 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效应 - 演唱会主要开销除门票外,集中于交通费和酒店住宿,场馆周边酒店因供不应求价格飙升 [5] - 以青岛为例,58场演唱会吸引48万人次观众,外地游客占比超70%,票房收入3.3亿元,带动综合消费19.4亿元 [11] - 周杰伦长沙演唱会人均消费3481元,是当地“五一”游客人均消费的3倍,直接拉动文旅收入5.18亿元 [13] 区域市场分布特征 - 202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合计贡献全国63.5%的票房,其中长三角地区贡献超三成 [17] - 二线城市演唱会场次和票房占比均超过60%,较2023年大幅提升,市场呈现下沉趋势 [17] - 杭州、苏州、太原等城市进入票房前十,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八个省份票房收入超过10亿元 [20] 基础设施联动响应 - 铁路部门加开“歌迷专列”以应对跨城观演需求,例如中国铁路成都局一夜加开7趟动车覆盖重庆、成都、贵阳等多地 [1] - 因票务售罄铁路部门多次加开列车,北京铁路局也开出专列精准接送跨城歌迷 [1]
国庆期间北京已开票营业性演出2102场
北京商报· 2025-09-29 13:47
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将于2025年9月29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本届戏曲周主场活动 坚持守正创新,聚焦专业性、群众性、精品化及国际化。国家大剧院舞蹈节-"我舞·我在"现代作品展 演,于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先后上演现代舞《萨蒂之名·春之祭》《一撇一捺》《瞧!这个人》,带领观 众探索舞、乐、戏的跨界破圈。 此外,"音乐地图"持续在线。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百度地图发布"音乐地图",陆续上线40个"京彩 户外音乐会"点位,在假日期间,北投购物公园繁星演出季、首钢园音乐会、首开通州万象汇音乐节、 奥北星河森林音乐会、怀柔"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中秋主题音乐会等,分布于城市公园、商圈、园区等 户外空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户外音乐演出。 "'盛世华章'北京交响乐团音乐会"将登台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用《红旗颂》《祖国颂》《我爱你中 国》等曲目表达对民富国强的美好祝福。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将在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上演,把观众 带回到1949年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北京展览馆剧场带来北京曲剧《茶馆》国庆节特别版、《四世同 堂》国庆节特别版,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老北京的风情与故事。 北京商报讯(记者 和岳)9月2 ...
“演出+旅游”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
环球网· 2025-09-23 11:10
演出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暑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12.63万场,较2024年同期增长4.18% [1] - 暑期演出市场票房收入为151.35亿元,同比增长3.90% [1] - 观众总人数达到4223.32万人,同比增长5.17% [1] - 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的票房和观众人数保持上升趋势,例如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两天吸引7.99万人参与 [2] 产品内容与消费趋势 - 具有持久口碑的优质剧目是专业剧场的票房主力,例如舞剧《丝路花雨》《杜甫》及杨丽萍作品等经典剧目广受欢迎 [1] - 消费需求呈现高品质特点,观众对艺术品质要求提高,口碑效应成为发展观演人群的关键 [1] - 情绪价值消费成为重要驱动力,亲临演出现场成为年轻人情绪表达和情感满足的流行方式 [3] - “为一场演出打卡一座城”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大型演出形成“3小时演出撬动72小时消费”的模式,延长观众停留时间至不少于3日 [5] 业态创新与文旅融合 - 演出形态日益丰富,从一线城市地标场馆到文旅新场景,呈现多元创新形态 [2] - 各地演出场所积极结合地域文化探索新项目,向文旅型剧院转型,例如哈尔滨大剧院推出沉浸式旅拍和音乐剧快闪长廊 [2] - 宋城演艺通过推出“千古情音乐节”和研学讲座等方式,利用其75个剧院、17.5万个座位的硬件优势打造双重体验 [2] - 各地出台针对性政策刺激消费,如上海“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北京2000万元专项补贴、厦门“票根福利”等,激发“演出+旅游”消费潜力 [3] - “票根”串联碎片化消费场景产生放大效应,演出旅游产品具有带动百业兴旺的乘数效应,将“演出共鸣”延伸为“文化共情” [5]
文艺大餐接连呈现!金秋演出市场供给持续“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56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金秋时节,多种文艺演出共同勾勒出秋日文化生活的多彩图景。 日前,贵州省杂技团创排的大型当代杂技剧《脊梁》登陆北京舞台。配合全息投影技术,舞台直观铺展贵州从"地无三里平"到"县县通高 速"的巨变。 如今,融合前沿科技与艺术创意的大型室内沉浸式演出,收获着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位于河南洛阳神都剧场,《河图洛书》演出依托270 度环幕、可折叠LED屏、升降舞台等技术手段,生动再现伏羲画卦、大禹治水等历史场景。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潘煦 昨晚,由浙江演艺集团出品的原创话剧《钱塘浩歌》在北京中央歌剧院精彩上演,剧中,茅以升修建钱塘江大桥的往昔艰辛,与他受命被迫 炸桥的痛苦抉择交织碰撞,生动勾勒出这位桥梁巨匠的家国情怀。同时,一批工程界先驱也在舞台上鲜活重现,共同展现老一辈知识分子以 知识护国的壮举。 ...
演唱会使用高密度激光引热议 该如何避免被激光伤害?
科技日报· 2025-09-18 10:38
近些年,不少演唱会倾向于使用激光打造出众的舞美效果。那么,大型演出使用的高密度激光是否安 全?人们应该如何避免被激光伤害?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一探究竟。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前不久,某歌手在生日演唱会上,使用高密度激光打造"激光银河"舞美特效,很好地调动了现场气氛, 但有观众将此调侃为"致死量激光"。这也引发了公众对激光危害的讨论。 演唱会通常会使用"动态能量调节系统"实时监控和调整激光输出。"在演唱会中,'动态能量调节系统'通 过传感器监测环境光强、观众位置和激光路径,自动降低或调整激光功率和方向,以防止观众过度暴 露。"韩德专举例道,当监测到激光强度超过阈值时,这套系统会动态调低激光能量。同时,该系统还 可以通过调整激光投射角度和高度,避免光束直射人群,减少眼部或皮肤受伤的可能性。 第二,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让激光设备以30度以上仰角投射激光,并确保光束路径与观众头部 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此外,如果现场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激光覆盖区域,则需佩戴符合标准的激光防护装备,防止眼部因激 光照射出现刺痛、视物模糊等不适。 避免眼睛直视光束 针对现场观众"致死量激光"的调侃,韩德专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