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人经纪
icon
搜索文档
乐华娱乐发盈喜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增加约62.3%至127.3%
智通财经· 2025-08-11 20:14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000万元至7000万元 [1] - 较2024年同期净利润约人民币3080万元增长62.3%至127.3% [1] 净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减少 [1] - 艺人管理业务收入实现增长 [1]
乐华娱乐(02306.HK)盈喜:预计中期股东应占净利润增加约62.3%至127.3%
格隆汇· 2025-08-11 19:54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0百万元至70百万元 [1] - 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30.8百万元增长62.3%至127.3% [1] 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减少 [1] - 艺人管理业务收入实现增长 [1]
乐华娱乐(02306)发盈喜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增加约62.3%至127.3%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9:54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000万元至7000万元 [1] - 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3080万元增长62.3%至127.3% [1] 净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减少 [1] - 艺人管理业务收入实现增长 [1]
“赵露思事件”背后,是许多经纪公司的生存困境
36氪· 2025-08-06 07:50
行业生态变化 - 经纪公司与艺人关系紧张 资源分配与发展支持力不从心 反映娱乐产业潜藏危机 [3] - 长剧集项目数量持续收缩 平台对自有项目艺人使用权把控严格 倒逼经纪公司调整生存策略 [3] - 经纪公司转向短剧 直播电商等新兴领域 或寻求与大型公司/平台深度绑定 或聚焦垂直赛道专攻特定领域 [3] 艺人梯队建设困境 - 经纪公司战略重心转向签约低龄艺人 试图打造长期艺人梯队 但新人培养周期漫长且充满变数 [4] - 张艺兴重金打造女团未能打开市场 乐华娱乐女子团体EVERGLOW因后续发展乏力于2025年5月解散 [4] - 头部艺人流失造成重大财务冲击 任嘉伦离开使欢瑞世纪艺人经纪收入损失约3483万元(占原收入80%) 鞠婧祎解约直接冲击丝芭传媒营收 [7] 头部依赖风险 - 王一博个人贡献乐华娱乐营收超30% 头部效应显著使公司业绩易受个人发展波动影响 [9] - 虞书欣解约使华策失去新生代头部艺人 艺人梯队出现明显空缺 资源分配需重新调整 [9][10] - 吴某凡事件导致耀莱影视股价暴跌 相关影视项目搁置 直接损失超亿元 [7] 新人培养挑战 - 平台倾向使用"熟面孔" 新人试错空间有限 经纪公司资源投入难以获得回报 [11] - "以老带新"模式难以为继 平台剧集产能缩减且掌控选角权 新人难以获得有记忆点角色 [11][16] - 综艺产能下降使新人上升通道收窄 平台更倾向邀请头部艺人保障热度和商业回报 [19] 合约模式变革 - 传统签约模式以长期绑定与全链条管控为核心 收入按比例分成且含高额违约金 [20] - 视频平台主导合作模式变革 直接与艺人合作或自建经纪体系 稀释传统经纪公司资源中介价值 [22] - 艺人与经纪公司存在权力失衡 流量艺人可凭借影响力博弈 但新人仍缺乏议价能力 [20] 行业转型方向 - 大型经纪公司与视频平台深度绑定 换取定制化资源包与流量倾斜 如S+剧集主角配额 综艺招商分成倾斜 [22] - 中小经纪公司投靠大型公司或转型MCN机构 需从"掌控资源"转向"创造价值" [24] - 行业需建立专业服务与职业价值共生关系 通过定制化培训 精准资源匹配和平等合约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24]
赵露思掀桌“不干了”,95后开始整顿娱乐圈?
虎嗅APP· 2025-08-04 22:05
核心观点 - 演员赵露思与经纪公司银河酷娱公开决裂,控诉公司财务违规、运营权剥夺及健康权漠视等问题,双方矛盾升级至法律层面 [4][6][7][11][13][15][17][22] - 事件折射出文娱行业艺人权益保障缺失、经纪合约权力不对等及资源分配失衡等结构性矛盾 [6][17][22] - 银河酷娱面临"一超多弱"的艺人结构风险,公司80%资源集中于赵露思,抗风险能力薄弱 [21][22] 公司经营状况 - 银河酷娱2015年成立,核心业务包括IP孵化、短视频及艺人经纪,王牌综艺《火星情报局》前三季累计播放34亿,广告收入从第一季1.5亿增长至第三季超3亿 [19] - 2020年阿里影业4亿元收购60%股权计划终止,2023年优酷退出股东行列,阿里系影响力削弱,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吴晓珍 [19][20] - 公司2017年完成超2亿元B轮融资(云锋基金领投),但2018-2019年因《火星情报局》热度下滑陷入亏损 [19][20] 艺人管理问题 - 赵露思指控公司单方面从工作室账户划走205万元,并拒绝归还运营权,团队人员流失严重 [7][11] - 公司被曝2019年对赵露思实施职场暴力(殴打辱骂),长期精神压迫导致其患重度抑郁(体重降至36.9公斤) [15][16][17] - 合约条款被指苛刻:签约范围涵盖"中国大陆/港澳台/全世界",解约金或高达4亿元 [11][17][22] 行业结构矛盾 - 经纪公司普遍存在资源错配:《星汉灿烂》宣发期未获公司支持,而《陈芊芊》收益被挪用填补财务漏洞 [15][22] - 10年长约约束下艺人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可能超过合约期限 [17][22] - 剧组管理缺陷:赵露思在《恋人》拍摄期间突发失语瘫痪,仍被强制安排工作导致剧组解散 [16] 市场影响 - 事件导致《恋人》剧组解散,银河酷娱紧急开机新剧《献鱼》止损,但转型作品《一不小心捡到爱》已显创作瓶颈 [22] - 赵露思商业价值达巅峰期:2020年《传闻中的陈芊芊》贡献20亿播放量,个人入围中国电视好演员奖 [15] - 公司其他艺人(刘特、漆培鑫等)市场认知度有限,难以承接主力艺人流失风险 [21][22]
赵露思风波背后:头部艺人,谁说了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23:30
赵露思与银河酷娱矛盾事件 - 赵露思控诉经纪公司银河酷娱在其治疗期间划走205万元工作室账户资金,且未归还工作室运营权,团队工作人员缺失,解约协商无果[1] - 银河酷娱回应称不存在违法或违约行为,强调公众人物需谨言慎行,希望赵露思勿再发布语焉不详内容[4] - 赵露思进一步八问银河酷娱,提及高管在其生病期间去北海道滑雪,并称公司存在业内散布其装病等行为[6] 双方积怨历史 - 赵露思抑郁情绪导火索可能来自2019年因没试上戏被公司负责人施暴,但银河酷娱创始人李炜否认殴打指控[9] - 银河酷娱对赵露思形成依赖,其艺人经纪业务以赵露思为支点,通过头部艺人带新人参演剧集[9][11] - 赵露思在微博中提到"前年愚蠢的续约,还有四年的经济约",显示合约关系紧张[14] 公司业务与股权结构 - 银河酷娱以综艺起家,代表作《火星情报局》,后转向艺人经纪业务[9][10] - 阿里影业曾拟以不超过4亿元收购银河酷娱60%股权但最终终止,优酷已于2023年退出银河酷娱[11] - 赵露思成名作《传闻中的陈芊芊》与腾讯系相关,与阿里系项目无关[12] 行业格局与艺人话语权 - 渠道变迁下艺人话语权增大,头部艺人更难管理,经纪公司角色向服务性转变[14] - 互联网平台崛起使流量集中于头部艺人,传统渠道如华谊兄弟影响力下降[14] - 艺人拥有过多话语权可能带来创作争议,如周迅在《如懿传》中的改台词等人设争议[15] 艺人职业发展问题 - 赵露思职业路径规划存在讨论空间,银河酷娱被指在为其做长远打算上失职[16] - 当前行业处于艺人关系重塑期,尚未形成完整模式应对渠道变迁带来的挑战[16]
赵露思风波背后:头部艺人,谁说了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20:05
赵露思与银河酷娱的纠纷 - 赵露思控诉银河酷娱在其治疗期间划走205万元工作室账户资金,且未归还工作室运营权 [1] - 银河酷娱回应称不存在违法违约行为,强调公众人物需谨言慎行 [5] - 赵露思八问银河酷娱,提及高管在其生病期间去北海道滑雪 [6] - 银河酷娱已取关赵露思微博,显示矛盾激化 [7] 法律与行业惯例分析 - 经纪公司若主张划扣资金需证明代言取消与艺人直接因果关系及赔偿程序合法性 [8] - 业内通行模式为艺人个人原因导致代言赔偿时多方共同承担 [8] - 工作室运营权归属取决于经营主体,若收入来自艺人则暴露管理问题 [8] 双方积怨历史 - 赵露思抑郁情绪导火索为2019年因未试上戏遭公司负责人施暴 [10] - 银河酷娱创始人否认施暴指控,称2023年初已退出公司 [10] - 前经纪人徐以若委托律师否认"殴打"及"天价解约金"传闻 [10] 银河酷娱业务结构 - 公司以综艺《火星情报局》起家,后转型艺人经纪业务 [11] - 赵露思为旗下唯一头部艺人,参演多部公司出品剧集 [12] - 采用头部艺人带新人的模式,如《珠帘玉幕》启用旗下艺人唐振超 [13][14] 股权结构变化 - 阿里系曾通过大鱼快乐文化和云锋基金持股银河酷娱 [15] - 阿里影业2020年拟4亿元收购60%股权但最终终止交易 [16] - 2023年优酷退出银河酷娱股东行列 [17]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互联网平台崛起导致艺人话语权增强,传统渠道如华谊兄弟衰落 [22] - 头部艺人如李冰冰转向家族经纪公司和颂传媒 [23] - 艺人过度参与商业经营可能引发争议,如周迅在《如懿传》的创作干预 [24] 艺人经纪模式困境 - 头部艺人续约问题暴露行业历史性难题:谁占主导权 [21] - 渠道变迁下艺人关系处于重塑期,尚未形成完整商业模式 [25] - 平台日益强势导致经纪公司面临转型压力 [25]
说好的影视寒冬,有人却在抢滩经纪业务
36氪· 2025-06-09 17:30
影视行业经纪业务布局趋势 - 正午阳光时隔8年重新布局经纪业务 通过旗下得艺公司签约"00花"沈佳钰及老戏骨闫妮 得艺由董事长侯鸿亮之子控股[1] - 头部剧集制作公司普遍加码经纪业务 柠萌影视、耀客传媒、西嘻影业等均签约大量新人演员[3] - 电影圈经纪公司抱团推新人 时代峰峻等六家公司联合推出"00花"组合 艺人手握多部主演电影存货[3] 制作公司转型动因 - 盈利压力驱动转型 柠萌影视2024年影视版权收入5.91亿元 同比下滑48.07% 在播出数量相同情况下收入腰斩[5] - 选角话语权争夺加剧 传统选角公司衰落(浩瀚星缘转型/斯年影视解散) 平台经纪业务扩张倒逼制作公司入局[5][7] - 群像剧市场兴起助推签约策略 《小巷人家》等剧为新人提供曝光机会 正午同步签约新人与老戏骨[11] 平台系经纪业务竞争格局 - 腾讯视频重点押宝艺人包上恩手握三部女主待播剧 孟子义/李昀锐等艺人通过平台剧集初步验证捧人效果[20][22] - 爱奇艺经纪体系最成熟 果然娱乐/超级向上等子公司形成资源内循环 头部艺人李一桐等后期可接外戏[22] - 阿里大文娱布局最激进 控股天浩盛世并成立小兰花公司 但存在艺人因作品扑街被"退股"风险[24] 头部艺人经纪公司新动向 - 杨幂成立天伊娱乐签约林更新等资深艺人 商务资源保持强势 年商代数量保持行业领先[12][14] - 高圆圆旗下宜和星光签约贾静雯等艺人 个人商代数量达17个 比肩当红95后小花[14] - 导演系公司资源优势突出 郭帆/陈思诚等导演旗下新人可获得主演机会 如蒋奇明接连获得搭档沈腾等资源[18] 行业结构性变化 - 科班毕业生签约方转变 平台系与制作公司签约量已超越传统经纪公司 欢娱/耀客等制作公司签约量居前[9] - 艺人培养模式迭代 平台需要头部艺人"抬咖"与新人"垫脚" 制作公司批量签约00后形成资源置换[24] - 流量造星效率下降 行业更注重角色适配度 配角出彩机会增加推动制作公司艺人储备策略[24]
贾玲全资持股大碗娱乐公司
第一财经· 2025-05-26 19:33
公司股权变更 - 北京大碗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原股东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退出 [1] - 原公司监事卸任 贾玲(贾俞玲)现全资持股北京大碗娱乐 [1] - 贾玲父亲贾文田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经理、董事及财务负责人职务 [1] 业务调整 - 2024年9月大碗娱乐宣布重大业务调整 贾玲不再担任公司职务 [1] - 旗下艺人张小斐、许君聪等经纪合约到期不续约 未来以"换一种形式继续合作" [1]
卫生巾首秀成绩亮眼,黄子韬离企业家梦还有多远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14:39
品牌上线与销售表现 - 黄子韬自创卫生巾品牌"朵薇"于2025年5月18日正式上线,引发社交媒体和消费市场广泛关注 [1] - 开售15分钟卖出19.5万单,20分钟订单量达24.1万单,首场直播80万单库存全部售罄,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 [1] - 销售爆发力得益于黄子韬庞大的粉丝群体和直播带货积累的人气 [1] 产品定位与生产体系 - 产品走高性价比路线,基础组合装62片售价49.8元(单片0.8元),西藏新疆地区推出124片装售价99.8元 [2] - 工厂设有3条生产线,每分钟生产1200片,6月15日实现100%全自动化,废品率控制在2% [2] - 产品通过17项国家检测,菌落总数为0(国标≤100),采用AI污点检测和全流程二维码追踪 [2] 市场反馈与品牌投入 - 用户正面评价包括"超薄透气""吸收性好",建议增加420mm夜用款和优化240mm日用长度 [3] - 公司已投入数亿元用于收购浙江金华工厂、改造生产线及研发 [3] - 招聘政策体现"女性友好"理念,月薪最高达3万元,大专起投且不限专业 [3] 商业版图与跨界布局 - 黄子韬关联15家企业,实际控制22家企业,涉及娱乐、电商、传媒、科技等领域 [4] - 娱乐产业布局包括龙韬影业和龙韬娱乐,涵盖艺人经纪、影视制作和音乐发行 [5] - 电商领域拥有潮流服饰品牌"YKYB",并通过直播带货覆盖美妆、日用品等品类 [5] 行业竞争与发展挑战 - 卫生巾行业竞争激烈,现有知名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新品牌用户留存难度大 [6] - "医护级"仅为团体标准非国家强制认证,可能影响部分消费者信任度 [7] - 明星效应带来的短期热度需转化为长期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优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