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rokerages
icon
搜索文档
日债崩了!谁来接盘日本天量国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22:12
日本国债市场现状 - 日本超长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历史高位 30年期收益率下跌1 78%至3 041% 40年期下跌1 7%至3 522% [1] - 20年期国债拍卖创2012年以来最差表现 投标倍数降至2 5倍(上月2 96倍) 尾差从0 34飙升至1 14(1987年以来最高) [2] - 债券市场呈现"扭转式陡峭化"特征 外国投资者买入而本国寿险机构净卖出 [2] 抛售原因分析 - 日本央行持有52%国债份额但持续缩减购买 寿险公司(13 4%)和银行(9 8%)因监管趋严和利率风险谨慎接盘 [8] - 通胀飙升(CPI同比3 2%)和美元贬值导致海外投资收益下降 削弱国债吸引力 [8]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汽车等支柱产业 影响风险溢价定价 [8] 市场供需失衡 - 日本央行计划每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购债 2026年购债规模将降至2 9万亿日元/月(2024年7月为5 7万亿) [10] - 4月海外资金逆势买入8 21万亿日元长期债券(创纪录) 但外资占比仅6 4%难补缺口 [9] - 10年期国债拍卖若持续疲软可能引发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 [11] 央行政策困境 - 政府债务/GDP达250%(美国120%) 量化紧缩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13][14] - 短期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干预收益率 长期可能调整YCC政策缓解抛压 [15][16] - 产业政策(打击囤积)与服务贸易并重 试图恢复债券市场融资功能 [16] 经济基本面风险 - 老龄化叠加对外依存度高 汽车等关键产业受关税谈判制约 [14] - 生产出口承压 国内消费投资低迷 日元汇率压力增大 [16] - 债券市场可能陷入"抛售-利率攀升-抛售加剧"负反馈循环 [14]
【财经分析】信用债仍可积极布局 精细化择券是未来“掘金”关键
新华财经· 2025-05-22 21:51
新华财经上海5月22日电(记者杨溢仁)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表现整体可圈可点,收益率震荡下探。 分析人士认为,经历了本轮上涨,短期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利差收窄的空间均较为有限,交易盘可等待 市场调整后于更合适的位置参与博弈。当前,建议各机构重点关注确定性的票息机会,从绝对收益率的 角度考虑配置。 信用债市场仍可布局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收盘,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不改波 动下探走势。举例来看,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微升1BP至1.65%,3年期收益率 稳定在1.83%附近,5年期收益率回落2BP至1.96%。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1年期下行1BP至 7.14%。 经历了本轮信用债市场的快速上涨,当前信用利差处于什么水平? 另据中金公司统计,"一揽子"化债政策实施以来,城投新增融资大幅放缓,2024年城投债务增速下滑, 宽口径总债务同比仅增长了5.7%。 "供给端放缓而需求端持续抬升,叠加二季度为传统信用债供给淡季,则目前的市场环境对城投债表现 依旧'友好'——信用利差整体料受益于供求逻辑。"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具体到城投 债的择券方 ...
分红创三年新高!券商股投资逻辑变了吗?
证券时报· 2025-04-30 17:32
金融股分红创三年新高 - 2024年金融股(银行、券商、保险)分红总额均创三年新高,券商股涌现股息率4%的个股 [1] - 6家国有大行2024年累计分红4206亿元,同比增长2%,现金分红比例稳定在30%,股息率超4% [4] - 股份制银行股息率大多超4%,仅招商银行分红比例超30% [4] - 6家上市险企2024年累计分红908亿元,同比增长20%,分红比例算术平均25%,中位数23% [4] - 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现金分红比例算术平均39%,中位数33.28%,7家券商分红比例超50% [4] 券商股分红表现及投资逻辑 - 2022-2024年上市券商累计分红分别为433亿、417亿、536亿元,分红比例逐年提高 [6] - 券商股分红比例差异大,2022年兴业证券、东北证券、红塔证券分红比例超100%,红塔证券2023年仍达90.63% [6][7] - 2024年东吴证券股息率4%,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股息率超3% [2][7] - 中信证券2022-2024年分红比例稳定在34%-35%,年均分红超70亿元 [7] 金融股市场配置现状 - 2025年一季末偏股型基金持有银行股市值占比3%(低配6.5%),非银金融占比0.9%(低配4.8%) [10] - 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为基金低配最多的三大行业 [10]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创新高,银行股因稳定分红受追捧 [10]
金饭碗不如铁饭碗香?金融业“金领”扎堆考公,业内人士:起薪不达预期,工作内容偏“打杂”
华夏时报· 2025-04-24 21:34
华夏时报记者张玫帅可聪北京报道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联系了券商、基金、期货、资管等多个行业的几十位从业者了解情况。记者发 现,上述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金融行业薪酬预期下调、职业稳定性减弱、基层岗位内卷加剧等多重困 境。 "我身边有工作5年以内的同事考上了金融监管系统的公务员岗位,但更多人考了三年还没'上岸'。"某 券商投行部从业者透露。这场由"90后""95后"基层从业者主导的职业迁徙潮,正在撕开金融业"金领"光 环的裂缝。 正在准备考公的公募基金人士小李对《华夏时报》记者袒露心声:"金融行业薪酬在下降,随着年龄的 增长,未来会面对残酷的优胜劣汰,所以想寻找更稳定的岗位和薪酬。" 大多从业不到五年 "一二线城市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的综合收入哪会比公务员好?"一位私募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道出其 中关键。 "我身边还真的有同事考公上岸了,不过是年轻的同事,工作大概5年以内吧,也是考去了金融系统的公 务员岗位。"一位券商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近期,金融行业从业者"转行"考公务员的消息火爆。根据上海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第一批拟录用 名单,有二十余位"金融圈人士"获得录取,其中包括十余位券商人士、多位银行 ...
波动加大,券商热议“春季躁动”行情,如何把握?
券商中国· 2025-03-04 07:27
市场表现 - 3月首个交易日A股冲高回落,沪指收跌0.12%报3316.93点,创业板指收涨1.2%,两市成交1.66万亿元 [1] -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上市三个交易日累计资金净流入5.7亿元,单日最高流入1亿元 [2] 春季行情分析 - 长城证券指出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升值推动资金流入中国科技成长资产,港股、中概股、A股科技板块估值提升,M2-M1同比高位及政策利好加速"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3] - 光大证券认为历年"春季躁动"行情受货币政策、经济数据、会议催化,2025年行情已开启,政策支持及赚钱效应将提升市场估值,当前A股估值处于2010年均值附近 [3] - 中信建投表示全球风险偏好下降但中国科技成长板块仍为主线,外部扰动稳定后春季行情有望延续,产业趋势共识下中国资产信心重估趋势将持续 [4] 配置策略 - 华夏基金提出2月市场上行主因DeepSeek催化科技股重定价,短期风险偏好回落或致科技主题受挫,红利资产性价比提升,长期仍看好政策与市场逻辑共振下的红利资产 [5] - 光大证券建议维持"科技+红利"哑铃型配置,关注自主可控、芯片、高端制造及高股息行业(通信、公用事业、银行) [5][6] 自由现金流ETF - 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159201)填补Smart Beta工具箱空白,上市三日累计成交10亿元,联接基金同步上报 [6][7]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聚焦高自由现金流率企业,2024年修订后强化"现金奶牛"筛选,覆盖沪深北交易所,剔除金融地产行业,主板权重占比96.95%(深交所38.28%,上交所58.67%) [8][10] - 指数成份股筛选综合流动性、ROE稳定性及自由现金流指标,按季度调仓,历史年化收益16%,2019-2024年连续6年正收益,2024年收益28% [11] 自由现金流策略价值 - 高自由现金流企业具备稳定分红能力及抗风险特性,财务真实性高于净利润,长期超额收益显著,符合增量资金配置需求 [11] -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默顿强调现金流稳定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高自由现金流率资产成为投资者新共识 [12] - 华夏基金推出自由现金流ETF为指数投资提供新工具,延续其权益指数产品创新传统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