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同仁堂医养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20:05
上市计划与股权结构 - 公司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不超过136,930,5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1] - 10名股东拟将合计110,139,02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实现"全流通" [1] - 最大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全流通股数达52,930,500股 [5] 业务模式与医疗网络 - 公司为中医医疗集团 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及标准化管理服务 [3] - 业务结合"医"与"养" 提供现代化定制化中医医疗及药物治疗方案 [3] - 截至2025年6月24日 拥有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10家管理医疗机构 [3] 品牌优势与资源整合 - 依托"同仁堂"知名品牌及优质药品积累线上线下医疗资源 [3] - 服务涵盖个人客户中医医疗及机构客户标准化管理 [3] - 提供医药产品与非药物疗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3]
同仁堂医养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 2025-08-29 20:04
上市计划与股权结构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36,930,5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10名股东拟将合计110,139,02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实现全流通 [1] - 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全流通股数达52,930,500股,占总转换数量的48% [5] 业务模式与运营规模 - 公司定位为中医医疗集团,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及标准化管理服务 [3] - 采用"医养结合"模式,结合药物治疗与非药物疗法提供定制化治疗方案 [3] - 截至2025年6月24日,拥有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 [3] 股东结构与全流通明细 - 北京同仁堂养老产业投资运营中心申请17,605,573股全流通,位列第二股东 [5] - 机构投资者包括北京同清股权投资(8,446,607股)和苏州同康医养产业投资(7,824,557股) [5] - 自然人股东朱智彪与潘松琴分别持有7,612,833股和6,228,682股 [5]
当“洋中医”拈起那根神奇的银针(上合大家庭 生活新变化⑤)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8 07:00
核心观点 - 中哈传统医学中心通过中医诊疗服务和本土人才培养 在哈萨克斯坦成功推广传统医学 日均接诊量超200人次 累计服务患者4.6万余人次[7][13][19] 运营规模与服务数据 - 中心2023年5月10日开诊至2025年8月中旬累计服务患者4.6万余人次 日均接诊量超过200人次[13] - 患者构成中约80%来自哈萨克斯坦本地或周边国家 同时服务在哈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员工[13] - 新址选址靠近市中心 原场地300多平方米已无法满足患者流量增长需求[20] 诊疗特色与病例成效 - 中心采用针刺、艾灸、推拿、理疗等中医疗法 重点针对脑瘫、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疾病[8][13] - 典型案例包括7岁脑瘫患儿经过90天疗程后实现自主行走 脑外伤偏瘫患者经一个月治疗恢复行走和语言能力[12][13] - 针灸等技术对慢性疼痛、常见病及部分疑难病呈现立竿见影效果[13] 本土化人才培养 - 开展"岐黄丝路"培训项目9期 分初级班(哈萨克斯坦本地)和进阶班(中国西安)培养本土中医师[19] - 培训模式为上午理论学习、下午临床实践 已为哈国立儿童医院等机构培训康复医师[19] - 本土中医师日均接诊30-40人 承担诊疗与中医文化解释工作[10][19] 国际合作与科研拓展 - 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阿斯塔纳医科大学合作开展中医药培训及科研项目[19] - 推动哈萨克斯坦国立儿童医院正式成立中医科 进入主流医学体系[19] - 计划开展中药制剂研发 针对本地多发病需求配置方剂[20]
问止中医港股IPO:一家想用AI实现“医师速成”的公司
华尔街见闻· 2025-08-21 11:48
行业趋势 - AI医疗项目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缔造"第一股"神话 如晶泰控股成为"AI制药第一股" 讯飞医疗科技成为"医疗大模型第一股" [1][2] - 以往AI医疗项目聚焦西药和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 如今AI技术正延伸至传统中医领域 [3][4] 公司业务模式 - 核心业务是通过自研"中医大脑"AI辅助诊疗系统提供中医咨询及处方服务 报告期内中医医疗服务业务贡献超8成收入 [7][8] - 业务涵盖线上线下的中医咨询、处方、治疗及随访服务 已开设11家线下诊所 但主要服务通过线上完成 2024年线上诊疗收入达1.88亿元 占中医医疗服务业务近9成 [8][9] - 具有主攻癌症及疑难症等高客单价业务 2024年癌症患者每次就诊平均费用达1422元 疑难症患者达1118元 [9][10] 财务表现 - 收入呈现快速增长:2022年0.62亿元 2023年1.89亿元 2024年2.36亿元 [4] - 净亏损持续收窄:2022年亏损1.54亿元 2023年亏损1.94亿元 2024年亏损0.45亿元 [4] - 中医医疗服务业务毛利率表现优异 2024年达57.6% 较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高出超40个百分点 [19] 技术特点 - "中医大脑"累计1万份首方剂 涵盖3000多种疾病及病症 数据类型包括电子病历、处方、舌头及面部诊断图像等 [9] - 系统声称可精准倒推患者脉诊信息 解决线上诊疗无法"把脉"的难题 [9] - 医师借助"中医大脑"为患者提供咨询及处方服务 但对诊断结果负全部责任 [9] 业务结构变化 - 癌症业务收入2024年为0.58亿元 同比下滑5.26% 疑难症业务收入0.67亿元 同比下滑5.95% [12] - 全科业务(常见慢性疾病)正成为主要收入贡献者 2024年创收0.86亿元 同比增长超7成 [12] 资质与合规 - "中医大脑"未获得药监局医疗器械批件 据《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 辅助诊断软件需通过二类或三类医疗器械审批 [4][17] - 旗下济南问止初月中医诊所因"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受到当地卫生健康局处罚 [16] - 系统虽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评审 但仍面临合规性挑战 [17][18] 扩张计划 - IPO募资用途包括2031年前在中国内地成立16间新线下诊所 深化线下市场渗透 [23] - 计划斥资0.55亿港元布局4家中医康复中心 [23] - 曾尝试加盟模式(问止中医人工智能联盟)但未走通 "中医大脑"订阅服务年收入规模仅百万级别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69万元、815万元和997万元 占比均不足1成 [21][22][23] 市场竞争 - 中医AI辅助诊断系统市场竞争激烈 讯飞医疗等公司已推出类似产品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 [23]
固生堂发盈喜,预期中期溢利净额约1.49亿元至1.55亿元 同比增加约39%至44%
智通财经· 2025-08-15 20:49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将达到人民币14.74亿元至15.2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65亿元增长8%至12%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溢利净额将达到人民币1.49亿元至1.5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7亿元增长39%至44%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溢利净额将达到人民币1.67亿元至1.7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8亿元增长13%至18% [1] 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及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医疗机构客户就诊人次增加 [2] - 品牌认可度提升得益于公司持续提供全面优质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 [2] - 业务扩张体现在医师人数增加以及医疗机构数目和地理覆盖范围增长 [2]
固生堂(02273.HK)盈喜:预期上半年溢利增加约39%至44%
格隆汇· 2025-08-15 20:39
财务表现预期 - 2025年上半年预期收入为人民币14.74亿元至15.29亿元,较2024年同期收入13.65亿元增长8%至12% [1] - 2025年上半年预期溢利净额为人民币1.49亿元至1.55亿元,较2024年同期溢利净额1.073亿元增长39%至44% [1] - 2025年上半年预期经调整溢利净额为人民币1.67亿元至1.75亿元,较2024年同期经调整溢利净额1.479亿元增长13%至18% [1] 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及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医疗机构客户就诊人次增加,得益于品牌认可度提升及全面优质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 [2] - 业务扩张表现为医师人数增加、医疗机构数量增长及地理覆盖范围扩大 [2]
中国信保推出传统中医诊疗服务 海外投资保单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1
责任编辑:杨喜亭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系全国首批、陕西省唯一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此次在哈萨克斯坦投资设 立的传统医学中心,以针灸、推拿、拔罐等特色疗法为核心,结合现代康复技术,为当地民众提供脑病 治疗、慢性病管理及健康保健服务,累计接诊患者已超3.8万人次,成为哈萨克斯坦民众信赖的"健康新 选择"。 据了解,中国信保针对上述项目面临的风险保障需求,为投资人量身定制海外投资保险方案,提供 长达10年的政治风险保障,覆盖战争、征收、汇兑限制等不可抗力风险,确保项目稳健运营。该保单化 解了民营机构"走出去"的后顾之忧,助力中医药服务在海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亚地区民众提供高质 量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近日,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为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投资建设的中国—哈萨克斯 坦传统医学中心项目出具了全国首张传统中医诊疗服务海外投资保单,该项目不仅是中哈两国传统医学 合作的首个示范项目,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的生动实践。 ...
留美高材生干中医:毛利率60%,年入超2亿
36氪· 2025-08-08 15:33
公司背景与创始团队 - 公司由三名留美高材生创立 创始人崔祥瑞拥有生物科技背景和斯坦福MBA学位 曾从事医疗健康领域投资[2] - 联合创始人林大栋为倪海厦医师亲传弟子 拥有电机硕士、针灸硕士及东方药学博士学位 具备科技与中医双重背景[4] - 联合创始人张南雄拥有斯坦福理学硕士学历 在芯片硬件及大数据领域有多年经验 50岁后转学中医并获针灸及东方医学博士学位[4] - 创始团队采用"年轻医师"策略 医师团队平均执业年资5年且多为中医硕士[3] - 公司2018年成立初期即获百万美元级融资 并在2019年、2022年和2024年完成三轮融资[6]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中医医疗服务(占比近90%)、中医生活用品(6%-10%)及中医大脑订阅服务[8] - 线上诊疗占医疗服务收入90%左右 2022年线上收入4728.9万元(93.8%) 2023年增长至15468.7万元(92.5%)[9] - 中医生活用品业务包含草药粉、个护产品及知识付费课程 课程价格区间1.99元至870元 已开发超130个课程系列 35万名客户购买[11] - 中医大脑订阅服务2024年收入不足1000万元 2025年前5个月收入327.4万元 同比减少23%[11] - 公司通过精一书院进行内容种草 注册成员超31万 形成全球最大中医社区以扩大潜在用户群[12]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总收入从2022年5042.1万元增长至2024年2.36亿元 两年增幅达281%[12] -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增速回落至12%[15] - 毛利率维持在60%左右 高于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等连锁医疗机构[15] - 患者复诊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2022年61.2%、2023年69.1%、2024年71.9% 行业平均复诊率为30%-40%[18] - 线上就诊次数2022年57987次(94.1%) 2024年146652次(89.3%)[9] 技术核心:中医大脑系统 - 系统融合人工智能与中医典籍知识 通过机器学习模拟名医诊疗思路生成处方方案[9] - 作为内地首个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的中医AI辅助医疗系统 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评审认证[11] - 系统降低对医师经验的依赖 使年轻医师可通过视频问诊结合AI辅助开方[10] - 人力成本占销售成本约1/3 占收入比重12% 远低于传统医疗机构[17] 业务特点与发展挑战 - 主要服务癌重症、疑难症及常见病症领域 治疗决定最终由医师负责[10] - 高复诊率可能反映慢性病管理特性 而非单纯疗效卓越 需更多疗效数据支撑[19] - AI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个性化方案方面存在应用局限[17] - 面临业务规模化与"一人一方"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内在矛盾[15] - 市场上存在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投诉及质疑[21]
问止中医拟赴港上市,约90%诊疗收入来源于线上渠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16:58
上市申请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7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此前曾于1月9日首次递表但7月9日失效 [1]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营收分别为0.62亿元、1.89亿元、2.36亿元及1.0亿元 [1]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4亿元、0.45亿元及0.44亿元 预计2025年将继续亏损 [1][2] 业务模式与收入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中医医疗服务 涵盖线上平台及线下诊所的中医咨询、处方、治疗及随访服务 [1] - 约90%的诊疗收入来源于线上渠道 [1]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中医医疗服务收入中全科占比48.2% [1] 医疗资源与临床能力 - 公司经营11家线下诊所(包括一个门诊部) 聘有93名全职医师 [3] - 医师平均中医执业年资约为五年 [3] - 已制定逾3000类病症的疾病治疗方案 积累超过100万例临床病例 [1] 供应商与采购集中度 - 供应商主要包括饮片、物流配送、广告及软件服务提供商 [2] - 2025年前5个月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0.26亿元 占采购总额65.3% [2] - 同期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0.13亿元 占比32.4% 2023年曾达21.8% [2]
问止中医赴港IPO:冲刺“中医AI第一股”,近90%收入靠线上
华夏时报· 2025-08-06 13:3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问止中医于2025年7月29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首次递表为2025年1月9日并于7月9日失效 [1]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创始人具跨界背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本科 斯坦福大学MBA及医疗投资经验) [1] - 主营业务涵盖线上互联网医院 线下中医诊所及中医智能产品三大板块 包括中医生活产品和中医大脑订阅服务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益分别为6216.9万元 1.89亿元 2.36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五个月收益为8984.8万元(注:原文数据存在矛盾 8984.8万元与约1.0亿元并存) [2] - 收益与净利润大幅增长 [2] 核心技术与行业地位 - 自主研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 深度学习超百万例临床案例 构建3000余种病症知识图谱 [4] - 系统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评审 是唯一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AI中医系统 [4] - 集成超亿级参数和万首经典方剂 覆盖3000余种病症 拥有行业最大临床知识图谱 [4] - 截至招股书发布日 系统在全国2000多家医疗机构应用 [4] - 按2023和2024年收入计算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中医人工智能医疗机构 [6] - 用户诊疗有效率和满意度达93.8% 患者复诊率超70%(行业平均30%-40%) [6] 商业模式与运营体系 - 构建线上医疗服务为核心 多业务协同的线上线下生态体系 [7] - 三大业务板块:中医医疗服务(占营收90%) 中医生活产品 中医大脑订阅服务 [7] - 通过自营互联网医院提供视频问诊 智能诊疗 药品代煎配送一站式服务 90%诊疗收入来自线上渠道 [7] - 线下支撑包括12家自营诊所和4个区域煎药中心 [7] - 中医生活产品通过自营电商销售养生产品 SKU保持年高增长率 [7] - B端"中医大脑"订阅服务采用SAAS年费制 客户数同比逐年增长 [8] - 通过精一书院及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专业培训 形成"教育-转化-服务"完整链路 [8] 行业前景与政策环境 - AI辅助中医市场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1.4%提升至2029年5.4% [5] - AI中医市场规模从2024年160亿元增长至2029年100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4.3% [5]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发展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4] - 2024年《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AI与中医融合 [8] - 行业预计2023-2028年市场规模以51.4%复合增长率扩张至869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