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
搜索文档
中国—欧盟农业旗舰项目实施
科技日报· 2025-10-11 07:50
项目概况 - “农民和农村新的可持续商业和生产模式”项目在福建厦门启动,该项目是中国—欧盟农业旗舰项目 [1] -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与生物经济研究所共同牵头,联合中欧三十余家科研机构与高校 [1] - 中欧双方牵头单位分别获得超4000万元人民币支持 [1] - 该项目是2015年中国和欧盟旗舰计划启动以来,财政经费投入最大、研发投入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工作任务最重的科研项目 [1] 研究重点与目标 - 项目将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三个核心议题 [1] - 研究将围绕农业领域议题开展技术、生产、商业评估和政策等全链条研究 [1] - 合作旨在应对农业绿色转型、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 [1] - 项目合作预期能催生新产业、创造新知识,并吸引更多国家科技人员参与 [2] 合作机制与保障 - 为保障项目实施,中欧双方项目负责人签署了项目深化合作协议,以落实协同创新网络建设 [2] - 项目组建了由农业、环境、经济、政策等领域13人组成的多学科专家组,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指导 [2] - 中国已与欧盟及欧洲国家签署4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并与欧盟及29个欧洲国家建立了联合资助机制 [2] - 中国已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建立科技合作联委会机制,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领域支持合作 [2]
1.00亿元!中国农业科学院采购大批仪器设备
仪器信息网· 2025-09-29 12:0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18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00亿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4月至10月 [1][2] 采购概况 - 采购预算总额为1.00亿元,涉及18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1][2] - 采购时间集中在2025年4月至10月 [2][6] 主要采购单位与项目 -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绿色低碳公共实验室项目采购12台(套)仪器设备,预算822万元,预计2025年4月采购 [7] - 烟草研究所科研仪器设备购置项目采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多台设备,预算650万元,预计2025年6月采购 [8] - 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采购21台(套)仪器设备,预算1395万元 [9] - 油料作物研究所阳逻试验基地建设项目预算1200万元,涉及实验室改建及设备购置 [9] - 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植物保护西宁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预算1000万元,包括新建智能温室及购置设备 [9] - 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粮食作物基因资源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采购21台套设备,预算962万元 [9] - 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组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采购9台(套)设备,预算711万元 [8] - 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数字农业(作物育种)创新分中心建设项目采购3台(套)设备,预算352万元 [8] - 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科技重大项目进行大规模测序服务,预算1000万元 [8] -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平凉试验基地建设项目采购采食测定系统,预算225万元,预计2025年8月采购 [8][9] -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进口设备第一批项目采购3台/套系统,预算105万元 [8] - 南繁育种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建设项目采购数字PCR系统1台,预算90万元 [8] - 南繁育种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建设项目采购超离心研磨仪等设备,预算45万元 [8] 重点采购仪器类型 - 采购仪器包括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高速摄影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连续流动分析仪、近红外光谱仪、凯氏定氮仪等 [2] - 凯氏定氮仪用于测定样品中氮元素含量并推算蛋白质含量,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环境、医药等领域 [3] - 连续流动分析仪是环境监测、水质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的关键分析工具 [4] -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用于核酸定量分析,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 [5]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服务月活动在博兴启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9-24 18:16
活动概况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2025年秋季“科技兴农”服务月活动于9月19日在滨州市博兴县启动 [1] - 活动旨在为农业产业创新融合注入动力 拉开全省农业科技服务新帷幕 [1] - 省农科院与博兴县政府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并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博兴)科技示范园揭牌 [1] 活动方案与目标 - 发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2025年“科技兴农”服务月活动方案》 计划在全省16地市55个县(市、区)开展85场科技服务活动 [1] - 方案目标包括推广300余项农业科技成果 培训乡村人才超5000人次 聚焦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1] 实地观摩与技术成果 - 与会人员观摩了庞家镇沃博牡丹芍药园 乔庄镇翠峰家庭农场 曹王镇穗丰合作社玉米产业示范区 [2] - 曹王镇穗丰合作社玉米产业示范区的鲁单510高产高效百亩示范区建设成果显著 单产有望大幅攀升 [2] - 乔庄镇翠峰家庭农场培育200多亩水稻 各品种优势突出 [2] - 庞家镇沃博牡丹芍药园展示了特色花卉产业科技化发展的新方向 [2] 具体技术与研究进展 - 大面积示范推广玉米品种鲁单510 鲁单9088等 配套先进种植技术以提升玉米单产 [2] - 研究团队通过增加优质大米中抗性淀粉 膳食纤维等益生元成分 有助于餐后血糖管理 [2] 合作与未来规划 - 博兴县计划打造全链条 全要素 全周期的服务体系 在人才交流 技术培训 科普宣传等方面加强与省农科院合作 [1] - 省农科院强调科技赋能是农业发展关键 将持续深化院地合作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1][2]
我科学家发现小麦抗病早熟“双效开关”
科技日报· 2025-09-24 07:41
研究核心发现 - 中国农业科学院团队发现小麦抗病早熟的关键基因TaFAH,该基因作为“双效开关”能同时调控抗病性和抽穗期 [1] - 提高TaFAH基因表达水平可显著增强小麦抗病性,并减少禾谷镰孢菌的菌丝生物量及呕吐毒素含量 [1] - TaFAH过表达株系的抽穗期比对照组提前约10天,实现早熟 [2] 行业应用与影响 - 该发现为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1] - 研究为培育抗病性强且生长周期短的小麦品种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减少病害损失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 - 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减少病害损失,生长周期短的品种能更好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 [2]
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大幅提升科研人员研发效率
经济观察报· 2025-09-23 10:25
模型升级核心能力 - 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实现系统升级,中枢意图识别、多智能体交互、任务自主规划等功能优化,推动生物育种从“经验试错”迈向“智能创制”新范式 [1] - 模型知识库规模由100万+篇扩展至超200万篇全文文献,数据覆盖物种由30余个提升至超50个核心物种,数据总量超百亿条 [1] - 平台整合超100种专业分析工具与预测模型,优化多智能体对工具的自主调用与编排流程,提升全流程数智化育种模块性能 [1] - 智能育种能力延伸至种植管理环节,增加品种筛选、长势评估、病虫害识别等功能模块 [1] 模型应用效能提升 - 模型融合自然语言交互能力,面向基因挖掘、性状预测等场景支持“零代码”自然语言分析,在关键研发环节可使科研人员效率提升10倍左右 [2] - 模型支持全景研发方案智能规划,依托多智能体协同与自动任务分解,可在约24小时内完成超千步骤的计算与设计模拟,相关环节效率提升可达90%以上 [2]
东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登上Cell头条
生物世界· 2025-09-19 08:30
研究核心发现 - 公共菌根网络(CMN)可作为植物间的化学通信通道,将被病原体感染的供体植物产生的茉莉酸转移到健康的受体植物中[6][7] - 茉莉酸信号传递至受体植物后,会诱导其根系分泌物发生变化,从而招募特定的有益微生物类群,如链霉菌属和游动放线菌属[6][7] - 这种由CMN介导的植株间交流通过重塑根际微生物组,增强了受体植物对灰霉菌的抗病性[6][7][9] 研究机制路径 - 完整作用路径为:病原菌侵染供体植株→通过CMN传递茉莉酸→激活受体植株防御机制→改变根系分泌物组成→招募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建立抗病性[9] - 该研究明确了CMN传递的具体化学信号分子是茉莉酸,并揭示了其通过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实现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完整路径[9] 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 该研究揭示了公共菌根网络(CMN)在植物抗病性中的关键作用,为农业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思路[9] - 研究成果于2025年9月16日在线发表于Cell子刊Cell Host & Microbe,通讯作者为东北农业大学周新刚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韦中教授[5]
广西南宁“菜篮子专线”服务升级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项目核心举措 - 南宁公交集团联合南宁农业发展集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等7家单位启动"菜篮子集结号"党建品牌共建活动 [1] - 项目通过联动拓展"菜篮子专线"服务并推出多项升级举措 [1] - 合作将在交通运输、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农业研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2] "菜篮子专线"服务优化 - 2024年底将805路公交优化升级为"菜篮子专线"以解决菜农进城卖菜需多次转乘和果蔬损耗大等问题 [1] - 线路运行以来服务菜农和市民超10万人次 [1] - 优化车厢硬件设置农产品专用存放区并配置饮用水、草帽、雨衣等便民物资 [1] - 设置便于识别的"菜篮子特色站牌"并推出809路"菜篮子赶圩专线"在赶圩日高峰期加密班次 [1] 配套支持与拓展服务 - "菜篮子赶圩专线"接驳地铁2、3、4号线方便市民换乘 [1] - 联合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在菜市设"菜篮子驿站"为菜农提供免费摊位以拓宽销售渠道 [1] - 项目旨在根据群众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让"菜篮子专线"成为传递城市温度服务百姓生活的流动窗口 [2]
“在这里,我们的人生迎来了新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02
上合组织青年交流合作 - 上合组织致力于为青年打造交流、成长、发展的友谊平台 成立上合组织青年委员会并发布《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致青年共同寄语》 [1] - 上合组织国家青年积极参与经贸往来、文化教育、农业减贫等领域合作 为"上合组织大家庭"发展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1] 职业教育合作与鲁班工坊 - 天津首创鲁班工坊国际化职业教育品牌 已在8个上合组织国家建设10个鲁班工坊 为合作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 埃及鲁班工坊累计培训2000余名学生 并录取6名"3+2"项目优秀毕业生赴天津留学 [2] - 中方计划未来5年在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 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 将上合组织专项奖学金名额翻一番 [3] 经贸合作平台建设 - 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达2.2万家 致力于提升经贸合作便利程度 [5] - 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投资存量超过840亿美元 年度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 [5] - 上合示范区着力打造现代贸易和双向投资高端平台 多式联运中心实现中俄家电专列与哈萨克斯粮食专列双向流通 [5] 农业科技合作 - 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农产品食品安全国际合作 推动农业科教领域建设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 [7] - 中巴签署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5-2029) 鼓励开展农业科研合作与专家互访交流 [7] - 巴基斯坦农业专家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农作物性状基因筛选 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 [7] 跨境商务服务 - 上合及"一带一路"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与哈萨克斯坦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协助解决产品标准、物流方案和结算流程问题 [4] - 多语言人才成为跨境合作纽带 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哈萨克斯坦市场规则并消除合作顾虑 [4]
【中国青年报】科学家破解植物共生密码 助力农作物“减肥增效”
中国青年报· 2025-09-01 08:39
研究突破与科学发现 -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机理研究获2024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是18个一等奖项目中唯一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项目[1] - 研究团队2017年在《科学》发文证明脂肪酸是植物传递给丛枝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 推翻学界"糖是主要碳源"的公认结论[2] - 2021年在《细胞》发表封面文章 首次系统揭示植物磷信号网络调控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 破解长期困扰领域的"自我调节"科学难题[2] - 阐明豆科植物根瘤器官发生与调控的分子基础与演化机制 发现SHR-SCR干细胞程序赋予根皮层细胞有丝分裂能力 从进化角度解答"为什么豆科植物能结瘤固氮"的百年难题[2] - 2024-2025年在《自然》和《细胞》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 揭示LysM受体根据土壤营养状态实现对病原菌和共生菌的精准区分 发现MtLICK1/2激酶在共生信号转导和免疫调控中的双重功能[4] 农业应用与产业化进展 - 研究成果帮助解决菌根制剂产业中"菌种无法体外培养"的技术瓶颈 为培育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和菌根真菌农业应用奠定基础[2] - 江西农科院基于菌根因子受体研究成果培育高共生效率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 在降低化肥用量50%情况下保持品质和产量不变[4] - 大豆低氮条件下施加有益微生物可提高产量 2024年在东北黑土地进行1万亩大豆田试验效果显著 2025年试验田扩展至56万亩[4][5] - 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培育高共生效率水稻新品种 研发"减肥增效"菌剂并应用于大豆等农作物生产[1]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植物通过土壤微生物协助高效获取氮磷等营养元素 与微生物形成互惠互利共生关系 豆科植物与根瘤细菌共生固氮 80%陆生植物可与菌根真菌形成共生[1][2] - 深入研究植物-微生物共生营养交换是植物营养高效利用的关键 有助于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1][2] - 基础领域突破可逐步开发利用 未来可导出更多有益微生物菌剂等产品 最终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5]
潍坊|没有围墙的实验室孕育农业新奇迹
大众日报· 2025-08-27 09:14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拥有882名科研人员 其中硕士与博士各占一半 设有44个课题组 组长多为省国家级人才 [2] - 研究院聚焦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前沿与关键技术 构建"人才支撑-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 [2] - 已形成"核心团队水准国际领先 科研环境品质世界一流"的发展格局 [2] 科研成果 - 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获得9项授权专利 [2] - 国际首创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 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2] - 累计申请42项新品种权 完成19项成果转化 包括西瓜黄瓜南瓜等新品 [2] - 2024年转化给潍坊企业的西瓜品种实现销售额超2亿元 带动瓜农增收1亿元 [2] 技术推广与产业化 - 2022年协助丰年年农业科技攻克淫羊藿育苗技术并实现技术变现 [3] - "北柿1号"番茄以每公斤32元价格成为致富果 [3] - 10位专家与10名社区书记结对 引进新品实现增收近百万 [3] - 西瓜新品上市单价13.9元仍供不应求 [3] 院地合作机制 - 成立"院地共建·人才兴村"乡村发展联盟 将32个社区与课题组精准结对 [3] - 提供170余项技术支持 降本15% 共建700余亩育种基地 [3] - 28个社区试种3.2万株新品 预计亩均增收2000余元 [3] - 设立奖补资金专项扶持新品种推广 [3]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打造2万平方米凤栖研发中心 [4] - 463亩凤凰基地于2024年6月完工投用 [4] - 规划2万多平方米科创中心 筹建覆盖10万亩良田的现代高效农业走廊 [4] 战略定位 - 锚定国家战略目标与山东省重大需求 [2] - 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4] - 通过校地合作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