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产业
搜索文档
多款“成都高新造”全球首创产品亮相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16:51
11月3日,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在创新成果体验区,多款"成 都高新造"显示产品成为焦点。本次大会创新成果体验区汇聚了全球首发、行业首创的最新产品,覆盖 从上游设备材料、中游面板到下游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吸引了京东方、辰显光电、菲斯特、路维光 电、思越智能等多家成都高新区企业参与。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首发的全球首款15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幕也引人瞩目。"15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 幕,绝非尺寸的简单放大,而是一场从纳米级精度到超大规模制造的科技长征。"菲斯特相关负责人表 示,为了实现150英寸的突破,我们提前定制了全球首套超精密加工设备,自研全新生产工艺,打造专 属无尘车间,总投资超7500万元。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以"立园满园"行动、"进解优促"工作 为抓手,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高效的政务服务、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为企业从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的 全生命周期提供强力支撑。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汇聚京东方、天马、中光电、出光兴产等一批国内外领 军企业和关键配套商,形成覆盖玻璃基板、发光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数据 ...
微型发光二极管加快商业化 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31 00:44
Micro-LED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技术凭借超高亮度、高光电转换效率、长寿命等优势,被誉为下一代微显示技术,高度契合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车用显示产品的升级需求 [1] - 在智能眼镜应用上,雷鸟创新推出的X3 Pro眼镜峰值亮度提升至6000尼特,并能有效减少95%的彩虹纹问题,实现虚实融合显示 [1] - 在车用显示领域,采用该技术的自适应性头灯具备高分辨率优势,可实现精准的像素级灯光控制,提升夜间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 [2] - 在智能手表领域,佳明今年推出了搭载Micro-LED显示屏的产品 [2] - 技术的应用边界正在快速拓宽,随着技术突破、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未来市场规模十分可观 [1] 市场规模预测与产业化进程 - 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Micro-LED芯片市场规模将于2029年提升至4.61亿美元 [2] - 今年以来,Micro-LED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实现重要突破,技术正逐步迈向收获时刻 [2] - 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全球显示企业已围绕该技术展开竞逐,我国多家企业前瞻性布局,技术持续迭代,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2][4] 主要企业布局与产能进展 - 华灿光电位于广东珠海的Micro-LED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基地项目已于2024年顺利投产,并于2025年3月正式实现量产交付 [3] - 华灿光电项目打造6英寸Micro-LED晶圆和像素器件生产线,为不同应用需求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初步实现产业化,逐步完善公司Micro-LED生态链布局 [3] - 公司战略性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布局Micro-LED等核心业务,随着转移等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效应显现,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3] - 天马微电子合资投建的Micro-LED生产线已于2024年实现产品点亮,在2025年实现标准化显示单元模块小批量出货,并成功点亮首款车载标准产品 [3] 行业竞争与发展建议 - Micro-LED将成为未来新型显示产业的竞争焦点之一 [4] - 我国企业积极抢占Micro-LED领域先发优势,未来应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强产业链整合,夯实竞争优势 [4]
Micro-LED商业化进程加速 显示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20:47
Micro-LED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 技术凭借超高亮度、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等优势,被誉为下一代微显示技术,高度契合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和车用显示设备的升级需求[1] - 尽管产业化进程曾受成本控制和良率提升限制,但随着关键技术持续突破,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1] - 技术应用边界快速拓宽,未来市场规模十分可观[1] - 在车用显示领域,自适应头灯技术展现出高分辨率优势,能实现精准的像素级灯光控制,提升夜间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1] - 技术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和光通信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多项应用在2025年实现重要突破,技术正逐步迈向收获时刻[1] 智能设备应用与市场预测 - 智能眼镜是技术应用和迭代的主战场,多款搭载Micro-LED的智能眼镜新品在2025年亮相[2] - 雷鸟创新推出的X3 Pro眼镜峰值亮度提升至6000尼特,并能有效减少95%的彩虹纹问题,实现虚实融合显示[2] - 佳明推出了搭载Micro-LED显示屏的智能手表[2] - 指标性产品上市将推动Micro-LED芯片市场产值,预估其市场规模于2029年提升至4.61亿美元[2] 企业布局与产业化进展 - 全球显示企业围绕Micro-LED展开竞逐,多家中国企业进行前瞻性布局,技术持续迭代,规模效应逐步显现[3] - 华灿光电位于广东珠海的Micro-LED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基地项目于2024年投产,并于2025年3月实现量产交付,成功打造6英寸Micro-LED晶圆和像素器件生产线[3] - 华灿光电战略性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领域,随着转移等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效应显现,商业化进程加速[3] - 深天马A合资投建的Micro-LED生产线于2024年实现产品点亮,2025年实现标准化显示单元模块小批量出货,并成功点亮首款车载标准产品[3] - 雷鸟创新通过自研技术将Micro-LED高亮度、低功耗优势与光波导技术结合,实现全彩Micro-LED波导AR眼镜量产[4] - Micro-LED将成为未来新型显示产业的竞争焦点之一,商业化正加速迈进[4]
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将于11月3日在成都开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08:59
此外,大会将组织新型显示产业链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生态集聚,助力区域经 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举行的10场新型显示产业链对接活动将采用"1+1+2+6"模式,即1场园区总推 介、1场专业赛事、2场链主企业专场活动及6场专题对接活动。大会整体突出"全链条""聚热点""重成 效",聚焦电子纸、Micro-LED、未来显示等前沿技术领域,注重对上游设备材料、生态构建、供需对 接等方面的行业链接,以实际成效赋能行业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新型显示产业是信息时代的终端基础和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 来,我国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推动"显示无处不在"的普及,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 跑"的跨越,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将于2025年 11月3日至4日在成都举行,大会设置了"1+10+1+N"项内容,包括1场开幕式、10场产业链对接活动、1 场创新成果体验和N场配套活动。 据了解,在巩固以往三届成果的基础上,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中 国特色,将活动打造为集行业交流、产业 ...
TCL华星t8项目开工 OLED显示产业有望迎来新突破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3:15
项目概况与投资 - 项目于10月21日在广州开工,由TCL华星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金额约295亿元 [1] - 项目是全球第一条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LED产线 [1] 技术与行业意义 - 该项目是我国显示企业首次在高世代AMOLED领域具备技术引领与市场主导潜力,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的关键突破 [1] - TCL华星在印刷OLED技术上已持续投入12年并实现量产,武汉G5.5代印刷OLED生产线(t12)已于2024年11月实现量产及产品交付,为高世代t8项目提供了量产经验 [1] - 印刷OLED技术在材料利用率和削减真空制程方面具备优势,使技术本身具有低生产能耗和高材料利用率的特点 [2] 产能与产品应用 - t8项目设计月加工玻璃基板(2290mm*2620mm)能力约2.25万片 [1] - 产品将应用于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等中尺寸领域 [1] - 随着t8项目推进,公司将进一步满足印刷OLED全尺寸产品的规模化量产需求,并计划将技术拓展到车载显示领域及更多高附加值、差异化应用场景 [2] 产业链与生态建设 - 项目落地将推动印刷OLED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显示器件制造等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加速集聚,形成完整自主的产业链体系 [1] - 已有多家材料与设备供应商与TCL华星达成合作意向,公司正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发,着力攻克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瓶颈 [1] 智能制造与效率 - t8项目将应用工业机器人、AI大模型、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技术 [2] - 星智大模型能大幅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和量产良率,视觉显示技术叠加图像识别算法能精准捕捉细微缺陷,有效降低漏检率 [2] - 在AI加持下,缺陷修复环节已基本无需人工干预,整个流程由智能算法全线控制,稳定性超过95% [2] 节能环保效益 - 印刷OLED技术预计在设备上一年能够减少能耗约3亿度至4亿度 [2] - 作为更大规模、更高世代产线,t8项目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效益将愈发明显 [2]
【活动预告】 2026势银显示/光伏/半导体产业会议一览
势银芯链· 2025-10-14 13:2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旗下运营“势银膜链”、“势银光链”、“势银芯链”等多个媒体平台 [3] - 公司通过线上宣传与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客户聚资源、共享业内消息、加强交流探讨并推动行业痛难点解决 [3]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持续发挥产业枢纽价值,打造聚焦显示、光伏、半导体等核心主题的顶级会议,以精准对接、深度研讨和资源聚合助推产业链协同升级 [4] 2025年已举办行业会议 - 2025年势银偏光片产业大会(POL-S 2025)在合肥成功召开,百家企业齐聚共探偏光片产业未来发展新机遇 [4] - 2025年势银(第五届)光刻产业大会(PRIC 2025)在合肥成功召开,百家企业齐聚共寻光刻产业国产化发展之道 [4] - 2025年第八届势银(舟山)PI大会(PITA 2025)圆满落幕 [4] - 2025年异质异构集成封装产业大会(HIPC 2025)圆满落幕,主题为异质异构集成开启芯片后摩尔时代 [4] - 2025年势银0BB产业峰会(TIS 2025)圆满落幕 [4] 2026年计划举办的行业会议 - 计划于2026年1月22-23日在合肥举办2026势银先进聚酰亚胺薄膜产业论坛(PITA) [7] - 计划于2026年3月13-14日在珠海或宁波举办2026势银2.5D/3D封装产业研讨会(拟)(TPIS) [7] - 计划于2026年4月16-17日在宁波举办2026势银AI智能装备大会(拟)(TAIC) [7] - 计划于2026年5月20-21日在苏州举办2026势银(第六届)光刻产业大会(PRIC) [8] - 计划于2026年6月25-26日在苏州举办2026势银(第八届)偏光片产业峰会(POL-S) [8] - 计划于2026年7月16-17日在苏州举办2026势银TGV产业大会(TTIC) [8] - 计划于2026年8月13-14日在合肥举办2026势银(第四届)钙钛矿光伏产业大会(TPC) [8] - 计划于2026年9月17-18日在苏州举办2026势银(第十届)先进聚酰亚胺相关会议 [8] 特定技术领域会议计划 - 计划于2025年11月17-19日联合甬江实验室举办异质异构集成年会,主题为聚焦异质异构技术前沿,共赴先进封装芯征程 [10] - 会议旨在助力宁波及长三角地区打造先进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实现聚资源、造集群的发展目标 [10] - 会议将围绕多材料异质异构集成、光电融合等核心技术,聚焦三维异构集成、光电共封装、晶圆级键合、晶圆级光学、半导体材料与装备、TGV与FOPLP等前沿先进封装技术 [11] - 会议将邀请产业界与科研界专家学者,开展深度科研交流与产业话题分享,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11] 相关产业技术与产品 - 精诚时代集团专注于系列模头及核心装备的精密制造,提供精密涂布模头解决方案 [13] - 公司涂布模头产品系列覆盖氢燃料电池、光学膜、热熔胶、水处理膜、平板显示、锂电池、MLCC陶瓷电容、钙钛矿等多个应用领域 [13] - 产品加工技术指标包括腔体粗糙度≤ Ra0.02µm、平面度2-3pm、直线度≤ 2μm/m、可加工范围≤ 4000 mm [13]
沃格光电AMOLED光蚀刻项目封顶 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柔谷”
环球网· 2025-10-10 14:35
来源:上游新闻 日前,总投资6.28亿元的沃格光电AMOLED显示屏玻璃基光蚀刻精加工项目(简称"沃格光电AMOLED 光蚀刻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其向量产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3%,2025年上半年,成都高 新区新型显示产业产值达187亿元,"世界柔谷"初具规模。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立园满园""进解优促"同频发力,加 速沃格光电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建圈强链"向纵深发展,让更多"成都高新造"闪耀全 球,为"世界柔谷"建设注入更强动能。(文/程思瑜) 沃格光电AMOLED光蚀刻项目规划建设约6.8万平方米的自动化生产厂房,聚焦玻璃基后段工艺突破, 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ECI技术,实现AMOLED玻璃基薄化、通孔、切割工艺一体化,大幅提升面板精度 与生产效率。 目前,成都已聚集京东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58家,川渝地区聚集配套企业超100家,川渝地区配套率提 升至49%。沃格光电集团董事长易伟华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京东方8.6代AMOLED产线提供高 性价比的 ...
最后席位速抢!2025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即将开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08 14:59
自2024年以来,科技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重塑世界,而显示技术正处于这场风暴的核心。在 这场变革中, OLED 与 Micro OLED 以其独特优势,引领着不同维度的视觉革命。 其中, OLED 凭借在柔性、超薄形态及卓越色彩表现上的成熟优势,已稳固占据旗舰智能手机 的王座。它不仅是技术的选择,更是品质与体验的象征; Micro OLED 作为当下近眼显示 的"黄金方案",为空间计算和沉浸式体验构筑了核心基石。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仍将是定义虚 拟与现实边界的关键力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 2025年10月30日(周四) 8:30-17:05 9 金茂深圳JW万豪酒店 = TrendForce、LEDinside、集邦Display | | 会议成立 | | --- | --- | | 8:30-9:30 | 答到 | | 9:30-9:35 | 开幕致辞 | | | TrendForce集邦咨询 总经理 樊晓莉 | | 9:35-10:00 | 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与展望 | | | TrendForce集邦科技 资深研究副总经理 邱宇彬 | | 10:00-10:25 | MiP与COB ...
国产OLED屏幕,距离领跑还有多远?
36氪· 2025-10-06 11:02
行业格局演变 - 过去三星和LG长期垄断全球OLED市场,核心材料与设备被日韩企业把控,国内显示产业在高端领域处于被动地位[1] - 2025年中国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达571万平方米,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微电子、TCL华星跻身全球OLED面板厂商前五[1] - 国产OLED厂商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5%,但从追赶者变为并行者,并向领跑者位置冲刺[1][21]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 1996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OLED项目组(维信诺前身),开启国内OLED技术系统性研究[2] - 2001年维信诺公司成立,聚焦隔离柱技术,为柔性OLED屏发展积累经验[2] - 2005年奥来德公司成立,专注于OLED有机发光材料研发,并于2012年组建团队研发蒸发源设备,填补国内空白[4] - 2011年京东方在鄂尔多斯建设5.5代AMOLED生产线,正式踏足AMOLED领域[4] - 2017年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维信诺昆山第5.5代产线仅用98天实现量产[9] - 维信诺自主研发ViP技术,采用半导体光刻工艺替代传统FMM,可实现1700PPI像素密度,叠层器件结构使寿命提升6倍或亮度提升4倍,已进入量产阶段[13] 市场驱动与产业链协同 - 2017年iPhone X发布采用柔性OLED屏幕,加速OLED屏幕主流化进程,各大手机厂商迅速跟进[7] - 政策与资本同步发力,国家将AMOLED技术国产化纳入十三五规划,地方政府提供土地优惠和专项基金支持[9] - 为规避供应链风险,国内手机厂商积极与国内面板企业合作,如小米与TCL华星建立战略合作,天马与OPPO联合推出护眼OLED屏幕[9] - 国内企业探索新应用场景,在车载显示和医疗显示领域取得进展,TCL华星于2024年11月宣布全球首度量产21.6英寸4K印刷OLED医疗显示屏[15] 当前挑战与差距 - 核心材料与设备仍未完全自主,OLED有机发光材料、高精度金属掩膜板等核心材料主要依赖进口,高性能红光、绿光、蓝光材料依赖日本出光兴产、美国UDC等企业供应[15] - 国内设备供应商在OLED制程中的覆盖比率整体只有39%,蒸镀、曝光等前道核心工序国产化率低于20%,蒸镀设备由日本Tokki主导,曝光设备主要掌握在佳能、尼康手中[16] - 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完善,上游材料从验证到量产导入需2年时间,下游企业采用意愿不高,导致上游研发投入难以回收[17] - 在高端领域与三星、LG仍有差距,京东方虽进入苹果供应链,但此前主要为标准版iPhone供货,2024年才首次为iPhone 17 Pro机型供应部分屏幕[18] - 行业普遍面临营收增长但利润承压困境,维信诺2021年至2024年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近100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25.05亿元[18][19] 未来发展方向 - 国内OLED企业需聚焦高附加值、高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如高端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及折叠屏等创新形态产品[20] - 需提前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专利,针对MicroLED巨量转移、量子点发光材料等关键领域组建研发团队[20] - 必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推动产业升级[20] - 真正的领跑需要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中掌握标准制定权、专利壁垒和产业链主导权[22]
惠科进军机器人!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2 11:16
战略合作与部署 - 惠科与智平方签署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首个具身智能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 - 未来三年在全球生产基地累计部署超过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2] - 订单金额接近5亿元 [2] 应用场景与技术细节 - PCB操作被选定为首个示范场景 [4] - "爱宝"系列轮式人形机器人通过端到端VLA大模型驱动完成不同型号和位置的PCB操作 [4] - 机器人搭载二指夹爪从事PCB操作任务 [4] - 显示面板制造的AI端侧模型导入产线控制系统以实现更低延迟实时决策和更高效能耗管理 [5] 技术开发与产业转型 - 组建专项技术团队开发新一代面向工业操作的模型 [5] - 目标打造真正理解屏幕制造工艺的"智能工人" [5] - 依托全球生产基地真实场景数据形成"实践-迭代-优化"技术进化闭环 [5] - 此次合作是推动显示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