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面板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方A大宗交易成交55.00万股 成交额198.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17 18:01
京东方A11月17日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55.00万股,成交金额198.00万元,大宗交易成交 价为3.60元,相对今日收盘价折价9.09%。该笔交易的买方营业部为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青 岛西海岸新区庐山路证券营业部,卖方营业部为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庐山路 证券营业部。 进一步统计,近3个月内该股累计发生3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1.38亿元。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京东方A今日收盘价为3.96元,下跌1.00%,日换手率为1.12%,成交额为 16.37亿元,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2.47亿元,近5日该股累计下跌2.46%,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7.00亿 元。 两融数据显示,该股最新融资余额为74.52亿元,近5日增加2.49亿元,增幅为3.45%。 据天眼查APP显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04月09日,注册资本3741388.0464万人 民币。(数据宝) 11月17日京东方A大宗交易一览 | 成交 | 成交金 | 成交价 | 相对当日收 | | | | --- | --- | --- | --- | --- | --- | | 量 | 额 ...
看安徽制造的破局之道(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11-14 06:10
安徽制造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1] - "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71.9% [1] - "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近4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增长约2倍 [1] - 超百亿元企业数量从36户增加至61户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安徽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2] 关键产业与市场份额 - 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为安徽制造 [2] - 安徽制造占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1%的新能源汽车 [2] - 安徽制造占全国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 [2] - 安徽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4万台 [4] 政策支持与发展战略 - 政府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实施方案,并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 [1] - 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构建为企服务"一张网" [1]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 [1] 区域协同与对外开放 - 通过长三角地区深度协作,安徽在合肥、六安、芜湖布局产业链,与长三角多地企业高校携手攻关 [2] - 共建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及首批12家创新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 [2] - 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落户合肥,参会国家和地区从2021年24个增至2025年53个,参展企业5年间增长1.5倍,累计签约项目总投资额突破2万亿元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安徽自主研发的高温合金叶片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C919、C929大飞机 [2] - 海螺集团以AI大模型赋能水泥建材行业 [4]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全省布设18.7万套前端感知设备进行风险监测 [4] - 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4]
和辉光电-U大宗交易成交482.33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11 19:50
大宗交易概况 - 11月11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171.65万股,成交金额482.33万元,成交价2.81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0.71% [2] - 买方为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卖方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证券营业部 [2] - 近3个月内公司累计发生22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4.45亿元 [2] 近期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11日公司收盘价为2.83元,当日下跌1.05%,日换手率为2.11% [2] - 当日成交额为3.4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386.25万元 [2] - 近5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7.60%,但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4697.41万元 [2] 融资余额变动 - 公司最新融资余额为5.52亿元,近5日增加1624.74万元,增幅为3.03%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注册资本为1380943.7625万人民币 [3]
中国显示产业链发起联盟 重塑供应链体系新格局
经济观察网· 2025-11-08 21:20
联盟成立背景与目标 - 中国玻璃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联盟在安徽蚌埠正式发起,旨在助力显示产业构建更安全的供应链体系 [2][3][5] - 联盟由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代表共同宣告成立,包括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中国建材集团、京东方、隆基绿能、福耀玻璃等 [2][5] - 联盟目标为打破技术壁垒,打通合作堵点,协同创新,共筑安全稳定且富有韧性的产业生态链 [5] 显示产业现状与供应链风险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显示面板产值约占全球一半,出货量约占全球七成以上,但产业上游基板/载板玻璃领域,全球前三大厂商市占率超过90%,中国本土企业市占率仍不到10% [2][4] - 中国显示材料产值全球占比预计在2025年达48%,但上游供应链存在巨大缺口,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整体仍处于“基础级” [4][5] - 彩虹股份突破了8.5代产线的技术瓶颈,建成国内首条G7.5、G8.5+溢流法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4] 产业发展机遇与未来方向 - 中国已投资超1.5万亿元,建成60余条显示面板生产线,年产能约2.5亿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聚集地 [7]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重塑工业格局,为显示产业带来增量;OLED技术从手机向平板、笔记本电脑、车载、VR/AR快速渗透 [7][8] - 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汽车玻璃使用面积从平均3.5平方米增加到5.5平方米,车载显示屏数量大幅增加 [8] - 产业将依托联盟开拓半导体、“好房子”、新能源车等应用场景,培育世界级玻璃新材料集群,打造产业“第二曲线” [7] 协同发展举措与案例 - 大会发布了中国玻璃行业高质量稳增长发展倡议、供应链生态联合宣言和供需清单,并签署多项产业链合作协议 [6] - 蚌埠市依托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和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产生一系列“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原创性成果 [7] -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依托合肥“中国屏都”的集群优势,与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基板玻璃分钟级送达,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 [7]
我国显示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央视新闻· 2025-11-05 14:06
行业市场地位与规模 - 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5%,显示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3%,两者均稳居全球第一 [1][7] - 行业产值规模已占据全球一半,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占比将接近54% [1][7] - 2024年行业产值规模突破7400亿元人民币(约1000亿美元),同比增速12% [7] - 预计2025年行业产值规模将超过1100亿美元(接近8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约5% [7] AI与显示技术融合 - 行业进入“AI+显示”融合发展新周期,AI算法推动显示技术从“被动信息输出”向“主动交互载体”转型 [2][4][5] - AI与显示技术融合可提升显示画质、降低能量消耗并实现更健康护眼的效果 [4] - 通过将AI深度集成于显示硬件,屏幕可实现根据用户视线自动调整画面重点或通过手势控制进行虚拟空间交互 [5] - 展会上出现AI大模型与新型显示技术结合的应用,如用户可上传自身形象快速生成数字人进行全息投影展示 [2][3] 产业链与装备发展 - 上游核心制造装备正迈向国产化、高端化新阶段,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 [9] - 三种应用于屏幕薄膜涂覆、大尺寸屏幕高精度贴合及显示屏封装的高端装备正式发布,将用于8.6代大尺寸OLED屏量产线 [9] - 高端国产显示装备的问世有助于实现更大尺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型显示产品量产 [9] 全球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产值规模预计仍将超过2000亿美元 [8][9] - 新型显示相关消费规模预计将扩大到8400亿美元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9]
世界级生产线集结:广东制造抢占全球新生态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3:58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通过建设多条全球领先的新生产线 推动以飞行汽车、印刷OLED、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广货”发展 实现制造业能级跃升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突破 [1][4][18] 全球领先的新生产线布局 - 小鹏汇天在广州贯通全球首条飞行汽车量产线 具备万辆级年产能 满产后年产能达1万台 初期年产能5000台 实现每30分钟一台的生产速度 [1] - TCL华星动工全球第一条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LED产线(t8项目) 被视为中国显示企业首次在高世代AMOLED领域实现“局部领跑”的关键突破 [6][8] - 广东集结一系列世界级生产线 包括全球第一条三折叠智能手机产线和全球第一条基于PD-1的双抗新药产线 [4][8] 新生产线带来的产业与技术创新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实现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和工艺突破 如新型气囊、动力套合装检测线和云端智能标定检测技术 推动低空经济从“手工试制”迈向“规模生产” [9] - 新生产线促进上下游产业集群形成 TCL华星t8项目将带动印刷OLED关键材料、核心装备等企业在广东落地 构建覆盖“材料—装备—面板—终端”的全产业链生态 [8] - 季华实验室与TCL华星合作 将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应用于新产线 体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11] 广东制造业的能级跃升与超级生态 - 广东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3.7%、15.2%、44.8%、40.3% [9] - 广东在多个新兴产业赛道建立优势 消费级无人机产量占全球份额超过70%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备案人工智能大模型105款位居全国第二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12] - 广东去年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 超过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 强大的供应链和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提供快速验证和应用的超级市场 [12][13] 新“广货”的全球化战略转型 - 企业投资重点从传统制造转向关键技术环节 立讯精密在深圳建设高速互联精密模组智造产线 推动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等业务板块高效协同 [14][17] - 新“广货”出海形态发生改变 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解决方案、行业标准与技术路线定义权 例如小鹏计划向外输出“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 [18] -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投产后 其高端化工产品将推动大湾区塑料、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国产化 [18]
拿下全球“半壁江山”!8000亿元大市场,来了→
新华网财经· 2025-11-05 11:45
行业市场地位与规模 - 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5%,显示材料市占率达43%,均居全球第一,产值规模占全球一半[12] - 2024年新型显示行业产值突破7400亿元人民币(约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全球市场占比超过49%[14] - 预计2025年行业产值将超过1100亿美元(约8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全球市场占比近54%[14][15] AI与显示技术融合趋势 - 行业已进入"AI+显示"融合发展新周期,各种最新解决方案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6] - AI算法推动显示技术从"被动信息输出"向"主动交互载体"转型,显示技术也提升AI的输出、展示和互动效率[8] - AI深度集成于显示硬件可实现根据用户视线自动调整画面重点或通过手势控制实现虚拟空间交互[10] 产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 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跑"的跨越[17] - 预计2025年全球新型显示产值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并拉动相关消费规模扩大到8400亿美元以上,市场潜力巨大[17] - 新型显示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载体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界面,被誉为数字经济的"眼睛"[2]
显示产业质量领跑大“显”身手 “屏”借“AI+”硬实力闯出全球大市场
央视网· 2025-11-05 08:05
行业全球地位与规模 - 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5%,显示材料市占率达43%,两者均稳居全球第一 [1][8] - 行业产值规模已占据全球一半,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占比将接近54% [1][7][9] - 2024年行业产值突破7400亿元人民币(约1000亿美元),同比增速12% [9] - 预计2025年行业产值将超过1100亿美元(接近8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约5% [9] AI与显示技术融合 - 行业进入“AI+显示”融合发展新周期,AI算法推动显示技术从“被动信息输出”向“主动交互载体”转型 [4][5] - AI深度集成于显示硬件,可实现根据用户视线自动调整画面重点或通过手势控制实现虚拟空间交互 [6] - AI与显示技术结合带来全新视觉体验,例如全息投影数字人可实现流畅的弹琴动作 [2][3] 产业链与装备进展 - 上游核心制造装备迈向国产化、高端化,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 [10] - 三种高端国产装备正式发布,将应用于8.6代大尺寸OLED屏量产线,实现更大尺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生产 [10] - 全球新型显示产值规模预计2025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拉动相关消费规模扩大至8400亿美元以上 [9]
世界级生产线集结:广东制造抢占全球新生态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13
飞行汽车量产突破 - 全球首条飞行汽车量产线在广州贯通,首台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试产下线,标志着从“手工试制”到“规模生产”的跨越 [1] - 该工厂是全球首个具备“万辆级”年产能的量产工厂,满产后年产能达1万台,初期年产能为5000台,生产速度达每30分钟一台 [1] - 产线在多个技术和工艺上实现全球首创突破,如新型气囊、动力套合装检测线及云端智能标定检测技术 [4] 显示面板技术领先 - 全球第一条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LED产线(t8项目)正式动工,产品将应用于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等中尺寸高端OLED领域 [2] - 该产线被视为中国显示企业首次在高世代AMOLED领域用超越式技术引领市场的范例,将加速上下游企业集群在广东落地,形成覆盖“材料—装备—面板—终端”的全产业链生态 [3] - TCL近五年在广东累计投资达825亿元,今年新增投资295亿元建设t8项目,表明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的坚定看好 [4] 新兴产业生产线集结 - 广东集结一系列世界级生产线,包括全球第一条三折叠智能手机产线、全球第一条基于PD-1的双抗新药产线等,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迈向终端市场 [2] - 康方生物临床研究与运营亚太总部加快建设,将成为中国拥有最大的智能化生产体系的生物制药企业,并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及药企集聚 [3] - 宇树科技在深圳投资建设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产线,依托当地供应链优势缩短产品迭代周期 [6] 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3.7%、15.2%、44.8%、40.3% [4] - 广东消费级无人机产量占全球份额超过70%,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低空经济规模全国第一,备案人工智能大模型105款,位居全国第二,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5] - 去年广东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超过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 [6] 制造业能级跃升与出海模式转变 - 广东制造业从“三来一补”不断转型升级,工业规模约占全国1/8,并在新赛道建立优势,正抢占全球智造基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关键生态位 [2][5] - 以立讯精密为例,其提出“三个五年规划”,深圳新产线将深化与头部客户合作,并加速汽车电子板块向新能源车与智能驾驶领域渗透,以高端关键零部件形态再次出海 [8] - 小鹏汽车第五代人形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人形机器人与汽车智驾同源架构互相促进,伴随小鹏汽车海外布局,广东将向外输出“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 [9]
TCL科技:产能与产品结构布局趋于完善,目前除t8外没有大额的新产线投资计划
格隆汇· 2025-11-04 10:35
公司业务表现与产能 - 显示业务产能规模稳居全球前二 [1] - 产能与产品结构布局不断趋于完善 [1] - 中小尺寸业务已得到补强 [1] 技术发展与资本开支 - 公司密切关注新技术以及新兴应用场景的发展 [1] - 根据下游需求变化进行合理的资本开支 [1] - 顺应OLED中尺寸市场渗透加速趋势,投资建设t8产线 [1] - 目前除t8外没有大额的新产线投资计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