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
搜索文档
中国气象局部署假期后半段气象服务工作
央视网· 2025-10-06 13:32
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要求,做好假日期间值班值守。要始终坚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执行 值班带班,科学合理安排调度值班值守力量,有力满足各类极端天气和服务任务保障需要。要加强业务 系统的运行监控和备份,确保业务稳定运行。要加强科普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营造假期良好 氛围。受到风雨影响的基层气象部门要尽快恢复正常业务环境,确保业务不断。 中国气象局向在国庆中秋假期坚持值守的气象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勉励大家继续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 务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气象局消息,10月6日,在全国天气会商后,中国气象局对国庆中秋假期后半段气 象服务工作进行部署。 会议指出,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给粤西、海南、广西南部等地带来强烈风雨影响,中小河流洪水、 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北方地区将出现降温、降雨等天气过程,对出行、秋收影响明显。各级气象部门 要紧盯台风路径和发展态势,针对台风对假期返程影响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一以贯之落实递进式气象 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做好全程预报服务。要加强面向黄淮、华北等地降雨预报预警和保障服 务,做好对假期返程和秋收影响等风险提示。要做好针对降温、雨雪、大雾等天气的交通气象 ...
近期最高气温33℃左右 注意防暑防晒
苏州日报· 2025-10-05 08:21
苏州本地天气概况 - 10月4日南部地区有阵雨,局部小时雨量较大,最低气温22.7℃,最高气温28.5℃,湿度增大体感闷热 [1] - 10月4日夜里多云有时阴,10月5日及10月6日均以多云天气为主 [1] - 10月5日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3℃,10月6日气温在26℃至34℃之间,热力不减 [1] 全国天气趋势 - 假期后半段北方大部地区明显降温,华北大部最高气温不足15℃ [1] - 南方炎热持续,江南中东部及华南北部等地高温天气持续 [1] - 台风"麦德姆"靠近,华南至云南等地将进入台风雨核心影响时段,风雨明显 [1] 空气质量与其它信息 - 苏州10月4日夜里到5日上午空气质量为优,10月5日下午为良 [1] - 10月5日东风3至4级,紫外线照射强度中等 [1]
耕云播雨八十载
人民日报· 2025-10-01 06:02
浙江丽水云和梯田景观,当地研发相关气象产品,助力游 客"打卡"。 广东河源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观测员施放北斗导航智能 探空气球。 福建厦门"天语舟"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气象局提供 1945年,人民气象事业从陕西延安凤凰山下起步。80年来,气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布局科学、综 合立体的气象观测体系,气象服务成为覆盖面最广、社会普及度最高的公共服务之一,气象综合实力跃 居世界前列。 新时代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气象部门将保障生命安全、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为重要战略定位,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不断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护佑人民福祉安康、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版选取4个故事,以亲历者视角,讲述鲜活实践,反映气象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 ——编 者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气象台台长李希燕 "递进式气象服务筑起生命防线" 本报记者 李茂颖 预警信息发出后,贡山县防汛指挥部果断提升应急响应级别,各级政府预置救援力量,关停景区、封闭 道路,组织群众转移和巡查防守。独龙江乡立即升级应对措施,组织包乡包村干部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的 村 ...
从两个场景看气象的变与不变(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10-01 06:02
气象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起源于1945年9月 于1956年6月开始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 目前综合实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 气象服务行业大类已拓展到70多个 包括农业 交通 能源 生态 健康 金融 航空航天 低空经济 冰雪 绿色经济等领域 [2] - 气象服务正全方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2][3] 气象服务能力与模式创新 - 预报精准度不断提升 可对大到一个城市 小到一个村庄开展逐小时预报 [2] - 形成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 并对重大天气过程开展高级别预警"叫应"服务 例如在四川泸定县强降雨事件中成功组织紧急避险转移550人 无人员伤亡 [1][2] - 探索发挥预报预警先导性作用 对气象灾害不断缩小"包围圈" 精准聚焦受影响区域 [2] 气象服务应用场景拓展 - 传统气象服务全力助力防灾减灾 发挥强大的防线作用 [1][2] - 创新生活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生活 例如与医院合作开展"花粉监测预报"服务 帮助过敏人群提前用药控制 [1] - 服务广度持续加大 从保障能源等行业迎峰度夏过冬到保障自然景观"可预见" 处处都有气象服务的身影 [1][2]
秋冬复杂天气致民航运营承压 墨迹天气航空气象SaaS平台精准破局:降风险、提效率
搜狐网· 2025-09-24 17:16
进入9月,台风"塔巴"携狂风暴雨席卷沿海地区;中旬,四川盆地中西部、甘肃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中 南部以及苏皖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导致多地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取消;同期北方部分机场受雷 暴大风突袭,起降跑道临时关闭,航空运输秩序遭遇严峻挑战。随着秋季深入、冬季临近,大雾、冻雨、积 冰等天气将逐步成为影响航班运营的"主力因素",如何精准应对复杂气象条件、降低天气对航空运行的 干扰,成为民航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气象服务企业,墨迹天气依托庞大的气象数据与AI技术,打造 定制化航空气象SaaS解决方案,从风险告警、安全保障等方面发力,为航空企业破解秋冬天气难题提供关 键支撑。 秋冬季节影响航班运营的天气类型中,大雾天气堪称"首要障碍"。进入10月,华北、华东地区清晨易出现 辐射雾,长江流域多平流雾,部分机场能见度短时间内可降至50米以下,远低于航班起降的标准能见度要 求。大雾不仅会导致航班无法正常起降,还可能使已起飞航班无法降落至目的地机场,被迫备降或返航,大 幅增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而冬季的冻雨与积冰同样威胁飞行安全——冻雨落在飞机机身、机翼表面会 迅速凝结成冰,科学家们通过风洞和飞行试验证明,即使机翼 ...
中国酒业ESG评级平台2.0实现酒类全品类覆盖|ESG热搜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5:46
中国酒业ESG发展 - 中国酒业ESG评级平台2.0版本实现全品类覆盖 从最初的白酒、啤酒、葡萄酒3大品类扩容至涵盖黄酒、露酒、果酒、威士忌等十多种品类 [1] - 相关机构联合发起ESG一站式综合宣传方案 提供ESG品牌策划、智库研究、研学培训、一站式碳管理四大服务 [1] - 中国酒业协会就《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白酒》国家标准计划公开征集起草单位和专家 [6] 散煤治理进展 - 中国散煤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7年以来各领域累计削减散煤超过4亿吨 较2017年高峰期的7亿多吨大幅下降 [2] - 截至2024年底 北方地区农村冬季采暖民用散煤用量降至0.55-0.75亿吨 工业小锅炉散煤用量约为0.28亿吨 小窑炉散煤用量约为0.37亿吨 [2] - 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已实施五批试点项目覆盖88个地市 清洁取暖率由2020年底的65%提升至约83% [2] 气候数据与碳管理技术 - 中国首次向全球共享气候数据产品 《中国气象局全球气候数据集》在第4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发布 [3] - 碳阻迹发布兼容ILCD格式的企业级LCA核算模块 实现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与因子库无缝衔接 核算成果可一键转化为标准化因子 [7] - 专家指出能源、交通等行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 企业可借助精准气象预报将风险转为机遇 [8] 极端天气事件 - 超强台风"桦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62米/秒) 中心最低气压910百帕 [4] - 台风预计于9月24日凌晨至下午在广东惠州到海南文昌一带沿海登陆 登陆强度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4~16级) [5]
中国酒业ESG评级平台2.0实现酒类全品类覆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5:45
中国酒业ESG发展 - 中国酒业ESG评级平台2.0版本实现全品类覆盖,从最初的白酒、啤酒、葡萄酒3大品类扩容至涵盖黄酒、露酒、果酒、威士忌等十多种品类 [1] - 21世纪经济报道“ESG·首席气候官工作室”推出“ESG一站式综合宣传方案”,提供ESG品牌策划、智库研究、研学培训、一站式碳管理四大服务 [1] - 中国酒业协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白酒》国家标准计划的起草单位和起草专家 [5] 散煤治理进展 - 中国散煤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2017年以来各领域累计削减散煤超过4亿吨,较2017年高峰期的7亿多吨大幅下降 [2] - 截至2024年底,北方地区农村冬季采暖民用散煤用量降至0.55-0.75亿吨,工业小锅炉散煤用量约为0.28亿吨,小窑炉散煤用量约为0.37亿吨 [2] - 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已实施五批试点项目,覆盖88个地市,清洁取暖率由2020年底的65%提升至约83% [2] 气候数据与气象合作 - 中国首次向国际共享气候数据产品,《中国气象局全球气候数据集》在第4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发布 [3] - 中国与东盟各国气象合作进入人工智能与气象共融互促新阶段 [3] - 超强台风“桦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62米/秒),预计在广东惠州到海南文昌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强度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4~16级)[4][5] 碳管理与气候应对 - 碳阻迹发布兼容ILCD格式的企业级LCA核算模块,实现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与因子库无缝衔接,核算成果可一键转化为标准化因子 [6] -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指出,能源、交通等行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企业可借助精准气象预报(如风电、太阳能调度)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7] - 监测碳循环数据、提升极端天气与碳变化预报能力被视为赋能气候应对的核心技术方向 [7]
应对秋分南北天气差异,墨迹天气为用户提供健康指引
搜狐网· 2025-09-24 15:07
对于受台风影响出现强风雨的南方区域,墨迹天气的台风预测、48小时降水预报及预警推送功能,为用户 应对极端天气提供关键支持。用户可通过墨迹天气查看台风的未来移动路线、强度变化及影响范围,提 前在家中做好门窗加固、饮用水与应急物资储备等防范准备。48小时降水预报则能精准呈现未来两天不 同时段的降水强度与概率,帮助用户合理调整出行计划,例如避开早高峰强降水时段,减少淋雨或道路积水 带来的安全风险。当所在区域发布暴雨、大风等气象预警信息时,墨迹天气会第一时间通过推送提醒,让 用户实时掌握降水时段、风力等级等动态,及时调整外出或归家行程,避免滞留户外遭遇危险。 秋分时节的天气变化,除了温差波动与极端风雨,还可能对过敏人群、易受天气影响引发身体不适的人群, 以及户外锻炼爱好者的生活造成影响,墨迹天气通过多项细分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中,过敏预报 功能会综合花粉浓度、空气湿度、风速等要素,实时更新过敏风险等级,用户可据此减少高风险时段的户 外停留时间,外出时佩戴口罩。天气疼痛预警功能则通过监测气压波动趋势,提醒经常会有头痛、腰痛、 关节痛、肩颈痛等症状的用户,提前备好止痛药、保证休息,通过提前干预,减轻身体的不适。针 ...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
人民日报· 2025-09-24 10:30
中阿合作项目落地 -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智慧气象展区展示风云气象卫星服务国际用户、提升防灾减灾水平的情况[1] - 宁夏首开"中阿气象技术交流会客厅",AI数字预报员使用双语答问,集中展示前沿技术和气象合作成果[1] - 自2022年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以来,包括气象合作在内的各类项目相继落地,服务贸易稳步发展[1] 中阿合作基础与领域 - 中阿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挑战,肩负全球气候治理、粮食安全等使命,为合作提供前提[2] - 双方在资源、产业、技术等领域深度互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各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2] - 合作领域包括绿色农业、氢能储能等,中国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2] 具体合作成果与技术应用 - 36小时将中国黄瓜、茄子送到阿联酋商超,参与沙特国王港项目建设打造"中国建造"标杆[2] - 宁夏牵头建设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国示范运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级成果[3] - 宁夏大学团队研发的绿色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阿曼、埃及扎根,相关技术可快速落地、规模转化、跨区域推广[3] 合作影响与战略意义 - 中阿科技合作成为阿拉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优先选项,中国智慧融入当地发展脉络[3]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3] - 双方合作从经贸往来、项目承包扩展到规则对接、知识共享和机制共建,推动从"项目相加"迈向"能力相乘"[3]
人民气象事业创建80周年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陕西日报· 2025-09-23 06:48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清凉山人民气象事业发源地。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主持会议。省政府秘书长吕来升,部分中央机关、国家部委代表,部分群 团组织、高校院所、媒体代表,中国气象局各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气象部门 负责同志,气象相关领域专家等参加活动。(记者:陈玮) 赵刚指出,近年来,陕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气 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气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健全 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 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保障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我们将以本 次活动为契机,学习借鉴各方有益经验,传承延安精神根脉,发扬气象优良传统,完善部省合作机制, 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更为 坚实的气象支撑。 陈振林向关心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表示,80年来,人民气象事业始终根植于 党和人民需要,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