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交电商
icon
搜索文档
小红书被约谈并非无征兆 明星“热搜”撑不住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16:59
监管处罚与平台责任 - 公司因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被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约谈,并受到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 [1] - 监管部门指出公司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破坏了网络生态 [1] - 此次处罚直指公司热搜呈现机制背后的决策者,表明公司对平台内容呈现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4] 内容生态治理历史与挑战 - 公司月活跃用户超过2亿,在年轻群体中影响力显著,但社区内容基调常走偏,屡屡成为监管部门关注和处罚的对象 [2] - 2020年9月公司启动"啄木鸟"计划,通过多维度算法模型和人工审核双重排查,专项严打虚假推广行为,严重违规将面临断流封号处理 [2] - 2022年3月公司对云媒易等3家从事"代写代发"虚假种草笔记业务的通告平台和MCN机构提起诉讼 [2] - 尽管有治理措施,但至2022年4月,平台上的虚假"种草笔记"问题依然存在,被指损害消费者权益和破坏市场秩序 [3] - 2024年1月公司再次被网信部门点名,被指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对用户发布的血腥暴力、虚假信息等不良信息未尽管理义务 [3] 商业模式与内容导向的潜在冲突 - 公司自2023年起大力推进以"生活方式电商"为定位的电商业务,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5] - 平台通过操纵热搜呈现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等内容进行"种草"带货,被视为一条流量变现的新路径 [4][5] - 这种以炒作明星琐事来变现的模式,可能导致平台信息琐碎化、泛娱乐化,挤压有价值信息,浪费注意力资源,破坏网络信息生态 [4][5] - 公司联合创始人曾表示内容生态是为用户而生,规则为保证内容对用户有价值,但当前内容导向引发对其是否服务于商业利益的质疑 [4]
遥望科技叫停两项目5.45亿或“打水漂” 四年半累亏32.69亿业务重心再调整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1
募投项目终止及资金调整 - 终止"YOWANT数字营销云平台建设"和"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两个募投项目 将剩余募集资金7.66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2] - 项目原计划总投资12.91亿元 累计投入5.45亿元 其中YOWANT项目投入4.18亿元 创新研究院项目投入1.27亿元[2][3][5] - 终止原因为AI技术迭代导致硬件方案失去实施必要性 且项目推进四年后已不适应技术发展需求[1][3] 募资使用情况 - 2021年定增募资29.72亿元 净额29.21亿元 原计划用于三个实体项目及补流还贷[1][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 社交电商生态圈建设项目已完成并投入5.66亿元 补流还贷项目8.39亿元也已完成[2][3] - 终止的两个项目募集资金专户产生利息收入及费用影响2000.61万元[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11亿元、39.01亿元、47.77亿元、47.63亿元 同比变动30.70%、38.75%、22.48%、-0.30%[8]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亏损7亿元、2.65亿元、10.50亿元、10.01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6亿元 同比下降36.32% 归母净利润亏损2.53亿元 同比扩大15.60%[8] - 四年半累计亏损总额达32.69亿元[1][9] 业务转型历程 - 公司前身为星期六 主营女鞋业务 2019年以17.71亿元对价收购遥望网络88.57%股权 进军社交电商领域[7][8] - 2021年通过定增募资29.72亿元重点布局直播业务 体现业务转型决心[1][2] - 2024年公司调整业务模式 保留直播核心业务 将创新业务改为控股参股模式 并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8]
小红书为恰饭拼了
虎嗅APP· 2025-09-04 08:12
小红书电商战略与“市集”新入口 - 小红书将电商业务定位为“生活方式电商”,并将“市集”提升至APP首页一级入口,取代了原来的“热门”入口[5][10] - 此次产品改版于8月初完成内部测试,截至发稿已对10%的日活用户开放测试,后续将全量开放,管理层对电商业务高度重视[10] - “市集”入口旨在通过固定入口提升用户主动访问频次,加深小红书“可买”的心智渗透,让“逛市集”成为用户习惯[10] “市集”的产品定位与核心差异 - “市集”区别于传统货架电商,强调“逛”的体验,融合买手笔记、商家笔记等内容,打造差异化购物体验,更具温度与烟火气[10][11][26] - 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无目的闲逛→发现需求→选购下单”的转化链路,与社区形成互补,承载“发现好货”的功能[11][26] - “市集”包含三大创新模块:市集直播、买手橱窗(24小时展示精选好物)、新品首发,以强化社区化体验[18][19][20] 小红书电商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电商业务经历多次调整:2015年试水保税仓模式,2016年邀请淘宝商家入驻,2021年推动直播带货并切断淘宝外链,2024年定位“生活方式电商”[16] - 2025年618前夕,小红书再次官宣与天猫、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体现出其业务优先级在不同阶段有所横跳[16][18] - 公司不再囿于传统电商节奏,去年双11和今年618均“主动缺席”,转而力推“友好市集”等自有活动[26] 商家生态与平台激励 - 过去一年,开店的个人卖家中95后占比达到50%,超半数店主为首次创业[8][37] - 小红书已上线“百万免佣计划”,商家站内卖出前100万元商品仅保留千分之六支付成本,其余全部免除,以降低商家试错成本[35] - 2025年下半年,公司计划开展更多产业带招商活动,并逐步覆盖更多产地和产业带[8] 内容生态与用户需求 - 2025年上半年,小红书日均新增笔记数高达700万篇,包括图文、商业、视频笔记等[33] - 社区中每月寻求购买的用户数达1.7亿,单是“求链接”类评论每月也能达到8000万,反映出平台用户需求旺盛[33] - 小红书购买用户里70%是95后,商家注册的个人店超50%是95后,动销商家超50%为首次线上创业[37] 平台的独特价值与行业地位 - 小红书本质上是流量与需求的产出端,其流量路径包括站外大开环、站内闭环和线索留资,以全面发育平台能力[30][32] - 很多新锐品牌的首营和首次发声是在小红书,某电商平台TOP新锐品牌榜单中接近70%的品牌源于小红书[37] - 小红书已成为品牌选品开发、洞察用户诉求、产品迭代的“风向标”,占据了年轻品牌的社区生态位[35][37]
小红书为恰饭拼了
虎嗅· 2025-09-04 06:26
出品|虎嗅黄青春频道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 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虎嗅了解到,2025 年下半年,小红书电商计划开展更多产业带招商活动,包括线上线下培训、招商会、选品会等,产地和产业带也会逐步覆盖更多。 某种程度上,"市集"是小红书生活方式电商的现实投射,所以线下造声势,线上也在灌流量—— 8 月底,小红书先悄咪咪进行了主站测试改版,一举将"市 集"提升至首页一级入口。 接近小红书人士告诉虎嗅,上述产品改版 8 月初才完成内部测试,截至发稿只针对用户测试了两周左右,重点关注入口点击率、停留时长、转化率等基础数 据;至于测试覆盖的用户规模,8 月底先从电商深度购买用户开始测试,逐渐覆盖到 10% 日活用户,后续会全量开放,确保所有用户可见首页"市集"入 口。 当下,小红书不仅是中产赶时髦的"跑马场",还是互联网前卫概念的"溯源地"——尤其为将电商"扶上墙",年年整新活儿,次次营销"包浆"。 8 月 28 日至 31 日,小红书在上海搭出一个线下市集,说服 100 家商家将店铺搬到了线下。 虎嗅逛了一天发现:小红书虽急于恰饭,但姿态依然优雅——线下市集一摊一隔,全是"小而美"的特色商家,一众新锐品牌在手作装饰与 ...
年轻人的新“逛”法,小红书用“市集”激活一个消费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21:31
小红书市集战略与电商模式 - 小红书推出首个线下市集并同步上线App底部"市集"一级入口,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场域,强化用户购买心智[1][5] - 市集定位为生活方式电商,聚焦"人货场"的真实连接与社区温度,通过非标品、小众好物和沉浸式体验满足年轻用户个性化需求[3][5][7] - 平台95后用户占比达70%,复购率高达30%,"好物分享"话题浏览超60亿次,"我的开店日常"话题浏览近10亿次[6][7][9] 商家生态与运营策略 - 平台筛选"规模不大但极具特色"的商家,包括粉丝仅数百的小众品牌,个人店铺中超50%店主为95后,约一半为首次创业者[5][11] - 2024年新入驻商家数同比增长8.1倍,平台推出"百万免佣计划"(前100万交易额免佣金,仅收0.6%支付成本)及缩短账期等政策吸引中小商家[10][14] - 每月超8000万条"求购买链接"评论,通过评论区挂商品链接扩展至商家、买手、用户全场景,强化内容到交易转化[10][14] 电商差异化与增长路径 - 以"内容种草+社区信任"为核心引擎,避开与传统电商标品竞争,聚焦有故事感的非标商品,形成"人-内容-货"转化模型[9][10][12] - 线下市集设置冲浪、攀岩、手作等体验区,线上双列流笔记展示模拟街道逛感,强化情感连接与生活方式认同[5][7][15] - 电商战略深度嵌入社区生态,通过内容、关系、场景激活消费,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电商"模式[15]
科技周报|电商成小红书一级入口,美团二季度财报受外卖战影响
第一财经· 2025-08-31 12:47
小红书电商升级 - 电商成为小红书App一级入口 新增"市集"主界面入口[2] - 小红书推出"百万免佣计划"吸引商家入驻[2] - 平台月活用户达3.5亿 其中50%为95后用户 50%为一二线城市用户[2] - 电商购买用户中70%为95后群体[2] 航天航空进展 - SpaceX星舰完成第十次试飞 超重型助推器在墨西哥湾成功溅落[3] - 此前因天气和地面系统问题两次取消试飞[3] 外卖行业竞争 - 美团二季度收入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7%[4] - 经调整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下滑89%[4] - 京东美团净利润均因竞争出现明显下滑[4] - 美团强调即时配送业务巩固市场地位 外卖业务新客增长及核心用户黏性提升[4] 零售折扣赛道 - 京东折扣超市在宿迁四店齐开[5] - 美团自营超市"快乐猴"首店在杭州开业 主打"好货不贵"[5] - 盒马NB更名为"超盒算NB"[5] - 中国超市Top100门店数量减少2750家 同比下降9.8%[5] - 奥乐齐上海门店超50家 2024年中国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门店数增长10%[5] 阿里巴巴业绩 - 二季度营收2476.5亿元 同比增长2%[6] - 经营利润349.88亿元 同比下降3%[6] - 淘宝闪购及用户体验投入增加影响利润[6] - 天猫超市将从B2C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7] - 预计UE亏损可缩减一半[7] 影石创新业绩 - 上半年营收36.71亿元 同比增长51.17%[8] - 净利润5.2亿元 同比微增0.25%[8]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1亿元/8.3亿元/9.9亿元[8] - 2023和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3%和20%[8] - 公司切入无人机赛道 面临大疆竞争[8] 财税数字化 - 税友股份发布财税行业首个Agentic平台[9] - AI产品幻觉率下降至10%以下[9] - 数智工场提升客户付费意愿与客单价[9] 快手AI生态 - 可灵AI月付费流水超1亿元人民币[10] - AI内容播放量增长321%[10] - 平台获得收入创作者达2600万[10] - 月收入过千创作者同比增长近12%[10] - 日均商业内容超660万条 为370万创作者带来收益[10] 美的集团人事与业绩 - 王建国获任美的集团执行总裁[11]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 同比增长15.7%[11] - 归母净利润260亿元 同比增长25%[11] - 中期现金分红拟每10股派5元[11]
小红书月活跃用户已超过3.5亿
北京商报· 2025-08-29 21:37
用户规模与结构 - 小红书月活跃用户超过3.5亿 [1] - 每月寻求购买的用户达1.7亿 [1] - 月活购买用户中"95后"占比高达70% [1] 商家生态特征 - 动销商家中50%以上为首次开店 [1] - 个人店卖家中"95后"占比达50% [1]
小红书电商变了,悄悄内测新功能
搜狐财经· 2025-08-29 20:10
小红书笔记直传文件功能内测 - 小红书于2025年8月启动笔记直传文件功能内测 允许用户在笔记中直接嵌入PDF、Word、PPT等格式文件 用户点击即可下载 单文件上限为100MB 内测阶段仅支持30MB 且单篇笔记仅限上传1个文件 [2][3] - 该功能当前仅对商品带货类账号开放 用户可在线预览或下载文件 并可通过点亮右上角星星收藏文件 [3] - 分享链路已打通 用户可一键分享至微信或小红书群聊 分享至微信后用户看到的是文件本身 但仍能通过"查看原笔记"按钮跳转回小红书原页面 [4] 流量分配与算法倾斜 - 小红书官方明确表示 含文件的笔记将在搜索中获得算法倾斜 这意味着流量分配的逻辑可能会迎来变革 [2] - 支持文件分享的笔记将在搜索中获得流量倾斜 谁能率先抛出独家干货 谁就能在曝光争夺战中抢占高地 获取到更多流量 [6] 对内容创作者和商家的影响 - 文件直接挂载在笔记中碾平了信息差 可能倒逼内容创作者从"资料搬运工"向深度价值提供者转型 [2] - 资源的易复制性可能迫使内容生产者转型 对于长期依赖"资料换关注"策略的博主而言 文件上传功能可能是一记警钟 [6] - 文件挂载于官方组件内相当于获得了平台的默许通行证 将曾经的"擦边球"一举"洗白" 规避了"诱导私信"或"站外引流"的风险 [6] - 文件功能为知识付费与资源变现开辟新路径 博主可先提供部分免费内容吸引用户 再引导至付费完整版 或在文件中自然嵌入品牌信息、二维码及引导语 [10] - 只有对博主内容深度感兴趣的用户才会下载文件 这类用户更可能转化为高价值粉丝或潜在客户 商家可借此积累精准用户池 [10] 小红书商业化困境与战略调整 - 小红书面临交易价值转化效率不高的难题 2024年小红书电商全年GMV在千亿左右 与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差距显著 [11] - 2024年小红书以350.78的QMVI(App媒介地位指数)位列"2024TOP商业价值App媒体"榜单第十 在社交广告赛道排名第三 落后于微信与微博 [11] - 8月12日小红书内部宣布组建大商业板块 由柯南担任总负责人 旨在推动产品、技术、人才等资源的跨部门协同 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服务品牌和商家 [11] - 将"大商业板块"交由柯南统筹意味着小红书已将电商业务提升至新的战略优先级 文件功能被视为其在内容生态转型关键期的重要战略举措 [12] 商家反馈与平台挑战 - 笔记带货流量爆发快去的也快 一个笔记高流量的情况只有几天就没了 很少超过10万阅读量的大爆款 [7] - 小红书新号没流量 爆发性不强 稳定性一般 对现在要入局小红书笔记带货的商家不够友好 [11] - 小红书在界面设计上存在需要优化的地方 如乘风变回千帆、商品卡片变小等操作体验不好 [12] - 小红书经常有隐藏限流 检测显示流量正常但实际账号流量不正常 让创作者对于怎么调整改进摸不着头脑 [13] 内容策略与生态演变 - 庄俊总结出"内容三明治"打法 核心是拆解笔记创作环节 明确每步要达成的目标 包括吸睛开头、中间灵活内容和留悬念结尾 [8] - 如果文件分享成为主流 小红书可能会涌现更多高信息密度的实用内容 如行业报告、学习笔记、产品手册等 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图文 [9] - 文件笔记能够持续吸引具有长尾需求的用户 为内容生态注入新活力 相较于传统图文依赖短期互动冲榜 [12]
小红书将电商扶上C位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9 13:30
电商战略升级 - 电商成为一级入口 "市集"被放入App主界面 显著提升电商入口优先级[2] - 推出"百万免佣计划" 前100万支付交易额免除佣金 仅保留0.6%支付渠道成本[11] - 在义乌 广州产业带成立孵化中心 加速商家引入和培育[2] 用户画像特征 - 月活用户达3.5亿 其中50%为95后年轻群体 50%集中在一二线城市[6] - 电商购买用户中70%为95后 具有较强购买力和为优质产品付费意愿[6] - 平台卖家年轻化特征明显 个人店卖家中95后占比达50%[8] 平台定位与特色 - 定位生活方式电商 通过买手和主理人挑选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5] - 差异化优势在于"好东西"而非流量 规模或价格[8] - 举办线下市集活动 超过100家商家参与 强化生活方式电商定位[8] 商家生态变化 - 2024年新入驻商家数同比增长8.1倍 生态丰富度显著提升[11] - 自然流量逐渐稀缺 免费流量红利消退 竞争加剧[10][11] - 推出乘风平台营销工具 流量成本仍低于成熟电商平台[12] 业务表现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37亿美元 同比增长85% 净利润5亿美元[13] - 2024年一季度营收超10亿美元 同比增长67% 净利润2亿美元 同比增长400%[13] - 年销过亿商家增长3倍 年销5000万商家增长近5倍[12] 资本动态 - 最新估值跃升至260亿美元 较2024年170亿美元增长超50%[13] - 2024年7月通过现有股东向新股东出售股份 DST Global成为新股东[13] - 股东包括红杉中国 高瓴 博裕 中信资本等二十余家知名机构[13]
小红书将电商扶上C位
第一财经· 2025-08-29 13:18
小红书电商战略升级 - 电商成为一级入口 "市集"被置于App主界面 显著提升电商入口优先级[3] - 推出"百万免佣计划" 新商家前100万支付交易额免除佣金 仅保留0.6%支付渠道成本[17] - 在义乌 广州产业带设立孵化中心 加速商家引入和生态建设[3] 用户与商家画像特征 - 月活用户达3.5亿 其中50%为95后 50%集中在一二线城市[8] - 电商购买用户中70%为95后 具有较强购买力和品味导向[8] - 个人店卖家中95后占比达50% 动销商家超50%为首次开店[10] 平台定位与差异化策略 - 定位生活方式电商 以买手和主理人为特色 强调"好东西"而非低价竞争[3][10] - 举办线下市集强化体验 超过100家商家参与 例如果壳铃产品售价79-299元 售出6000+件[11] - 部分原生品牌如野菓在小红书销售额已超越淘宝 显示平台转化能力[13] 电商生态演变与流量变化 - 自然流量红利减退 2024年新入驻商家同比增长8.1倍导致竞争加剧[17] - 平台推出乘风平台等营销工具 流量开始收费但相对其他平台仍具成本优势[18] - 2024年年销过亿商家增长3倍 年销5000万商家增长近5倍[18] 财务表现与资本动向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85%至37亿美元 净利润5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20] - 2024年一季度营收超10亿美元(同比增长67%) 净利润2亿美元(同比增长400%)[20] - 估值达260亿美元 较2024年170亿美元增长超50% 超过2021年200亿美元峰值[21] - 2024年7月完成股权融资 DST Global成为新股东 红杉中国 高瓴等机构参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