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材
icon
搜索文档
广西将适老化产品列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广西日报· 2025-06-19 10:41
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 - 广西将适老化产品列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按销售价格的30%补贴 每类产品最高补贴1000元 [1] - 截至当前 全区消费者领取适老化产品6054份 销售额864万元 发放补贴225万元 [1] - 广西全力推进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 实现部分商品免进口药品通关单 可从任一口岸进口 [1] 中药材贸易数据 - 2025年1—4月 广西药食同源商品进口货值4306.3万美元 同比增长约4.3倍 [1] - 同期中药材出口数量5386.5吨 同比增长19.4% 出口金额1.26亿元 [2] - 中药材进口数量1.24万吨 同比增长555.6% 进口金额4032.3万元 [2] 中医药产业支持政策 - 连续3年每年给予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100万资金 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2] - 引导"互联网+药品流通"发展 打造"有医生的24小时药店" [2] - 联动药品零售企业推出保健养生类满减优惠活动 培育健康消费新质生产力 [2]
新华时评丨“南博之约”以开放之钥启动区域繁荣引擎
新华网· 2025-06-18 13:52
中国-南亚经贸合作 - 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十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率约6.3% [1] - 羊绒制品、青金石、茶叶香料等南亚商品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中国消费市场为南亚国家带来巨大机遇 [1] - 中巴经济走廊"升级版"建设有序推进,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孟加拉国帕亚拉电站、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等投资项目陆续落地 [2] - 中国与南亚国家加快拓展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数字技术、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 [2] 贸易与投资便利化 - 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于2024年初正式生效,中国与孟加拉国启动投资协定升级谈判 [2] - 中国给予多个南亚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 [2] - 云南积极建设中老铁路"硬联通",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并全面推行澜湄签证 [3] 南博会平台效应 - 第9届南博会设置制造业馆、绿色能源馆、咖啡产业馆、中药材产业馆等11个专业馆,展示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等合作潜力 [3] - 南博会重点突出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和新质生产力成果 [3] - 云南作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市场双循环连接枢纽,地理优势正转化为发展动能 [3]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 中国通过进博会、链博会、消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矩阵搭建合作平台 [4] -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国际性活动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4]
从“土方子”到大产业 四川兴文推动民族医药走出大山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01:59
游客在兴文县苗医体验馆体验按摩。 王磊摄 在宜宾市兴文县,民族医药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增长和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引擎。兴文县是四 川省苗族人口最多的县,这里山清水秀,气候适宜,拥有丰富的中苗药材资源。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 普查,兴文县发现野生药用植物1000余种,其中重楼、天麻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 据了解,苗医药在兴文县传承千年,当地苗族群众很早就掌握了用草药治疗疾病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为展示兴文县苗医药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21年11月,兴文县苗医体验馆投入使 用。"游客对民族医药抱有浓厚的兴趣。自开馆以来,已有数万名观众前来打卡。"兴文县苗医体验馆馆 长钟艳介绍称,馆内展示的300余种苗药,生动展现了民族医药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群众可以在馆 内体验把脉问诊、药膳养生、看图识百草、亲手制香囊等"沉浸式"活动,还能在康养体验区享受休闲养 生、亚健康调理、理疗康养等多种服务。 龙塘村淫羊藿的种植,是当前四川推动民族医药发展的缩影。四川民族地区有2000多种药材资源,药材 蕴藏量超过25万吨,盛产多种高原名贵药材和道地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四川坚持以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
荆门市掇刀区:20万斤金银花迎来采收季,“致富花”绽放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发展网· 2025-06-13 17:15
中国发展网讯 六月,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罗咀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且充满希望的时节——金银花 采收季。漫山遍野的金银花藤上,一簇簇青白相间的花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清香,村民们 穿梭其中,忙着采摘这朵朵"金银",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丰收画卷。 金银花,又名忍冬,素有花中"高士"之称,凌冬不凋,春末夏初繁花满树,藤绽金银,不仅具有极高的 观赏价值,更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其经济价值也十分可观。 6月初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记者走进罗咀村,村口处早已热闹非凡。村民们三五成群,头戴遮阳 帽,手持大竹篮,脚步匆匆地朝着陈坡水库方向赶去。"去摘金银花嘞!"村民张传菊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道。跟随她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位于陈坡水库旁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雨后的基地,金银花藤蔓在微风中 轻轻摇曳,显得精神抖擞,那含苞待放的花苞,仿佛在等待着人们将它们采撷,转化为财富。 此时,稍早到达的村民已经熟练地开始了采摘工作。只见他们用指头精准地捏住花苞根部,掌心轻轻一 攒,随着"啪嚓"一声轻响,一大把花苞便收入竹篮。张传菊也迅速放好随身携带的小板凳,坐下投入采 摘。她动作娴熟、眼疾手快,不一会儿,竹篮就被装得满满当当。"这个品种的花 ...
推进药材种植标准化,三台县探索建设数智化产地仓 这里的麦冬都有身份证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数字赋能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 三台县率先探索数智化麦冬产地仓建设模式,搭建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质检、金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从传统种植向数字化发展的转型 [5] - 产地仓采用物联网设备和摄像头对17000多亩麦冬种植基地进行精准监控,实时反馈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执行情况 [7] - 每批检测合格的麦冬贴专属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可获取产地、成分、含量及土壤、水源等检测报告,实现全程溯源 [7] 标准化种植与仓储创新 - 产地仓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自主研发数字化系统规范种植流程,解决传统种植分散、设备落后问题 [7] - 6500吨规模实体仓储实现温湿度自动化调控,确保麦冬符合药典标准保存3年,并对外开放供其他种植户使用 [8] - 仓储常年储备1000吨麦冬作为市场缓冲,避免价格波动导致的"药贱伤农"和药企原料短缺 [8] 金融与质控体系保障 - 产地仓推出供应链金融云平台,与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提供农资贷款、仓单质押、价格指数保险等服务,降低产业链各环节风险 [9][10] - 引入第三方7S道地保真质控体系,联合科研院所制定标准,从新品种选育、农残控制到认证评估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 [10] - 通过订单生产模式保障农户收益,按成本上浮比例定价回收合格麦冬,稳定种植积极性 [9] 产业延伸与政策推广 - 开发麦冬植物饮料、洗护用品等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10] - 产地仓模式已纳入国务院《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在全国主要药材产区推广 [11] - 四川计划聚焦"一县一品",在川芎、白芷等道地药材主产区复制该模式 [5][11]
“千年药乡”药材有了“数字身份证”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中药材智慧化种植 - 甘肃佰世堂有机中医药公司通过"陇药云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实现18项生长指标数字化管理[1] - 采用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技术优化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2] - "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工车间+基地+农户"五位一体模式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2] GAP基地建设进展 - 2024年渭源县6.8万亩基地通过甘肃省GAP认证,占全省总量29.4%[2] - 2025年规划建成GAP基地13.3万亩[2] - 推行"六统一可追溯"模式,覆盖种植、加工、贮存全环节[2] 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 甘肃药业集团陇神公司建立1.1万亩GAP基地,配备智能化初加工中心[3] - 开发党参多糖提取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3] - 建成2条精制饮片生产线和4条药食同源产品生产线[4] 产业集群发展 - 省级经济开发区聚集76家精深加工企业,总投资3.4亿元[4] - 12个初加工车间年处理鲜药材8000吨,30个仓库存储能力达8万吨[4] - 近3年引进21家大型制药企业[4] 品牌价值与经济效益 - "渭源白条党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19.76亿元[4] - 24家企业统一使用地理标志,开发165款衍生产品[4] - 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56亿元,带动9239户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4]
好医生集团仪陇金银花现代产业园喜获丰收,全产业链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网· 2025-06-11 15:28
产业规模与产量 - 好医生集团乡村振兴仪陇县赛金镇金银花现代产业园区5000亩金银花已全部完成采摘 [1] - 2025年金银花产量较2024年增长20% [1] - 干花加工预计产值突破2000万元 [6] 技术与品质提升 - 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科学病虫防治 大幅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4] - 改进杀青和烘干工艺 采用智能化设备精准控温控湿 [4] - 技术赋能使金银花有效成分含量提升 产品品质更高 [4] 管理模式与效益 - 实行管理改革 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提高合作社及种植户积极性 [4] - 依托"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6] - 基地自2023年盛产期以来效益逐年攀升 [6] 社会经济效益 - 群众可通过土地租金和园区务工获得收益 [6] - 金银花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黄金引擎" [1] - 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6] 产业链运作 - 鲜花经分拣 杀青 烘干 筛选 分类打包后运往集团工厂精深加工 [4] - 加工基地烘干生产线同步开足马力运转 [4] - 最终产品进入市场销售 [4]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瑶药飘香
瑶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最大、中国第二大药物基因库,拥有药用类植物1351种 [1] - 瑶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9万亩,建成13个种植基地 [1] - 2024年瑶药年产量突破2.35万吨,产值达5.1亿元 [1] - 瑶药产业技术实训基地建有20亩育种基地和200亩种植地,带动100多户群众就业 [2] 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12公里长、4.5米宽的砂石产业路解决原道路狭窄坑洼问题,提升运输效率 [1] - 纪委监委推动解决资金拨付不及时问题,加速瑶药产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2] - 基地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并保价回收药材,实现联农带农机制 [2] 监督机制与政策支持 - 纪委监委制定10项监督重点内容,开展"嵌入式"监督解决产业发展痛点 [2] - 通过列席会议、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累计推动解决20余个具体问题 [3] - 建立"室组地"联动监督和片区协作机制,统筹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 [2] 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 - 产业覆盖育种、种植、加工全链条,形成规范化的示范基地运营模式 [2] - 重点聚焦瑶药材规范种植、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 [2]
(乡村行·看振兴)陕西留坝:“满山绿”如何变“口袋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23:47
林下中药材产业 - 留坝县通过市场化运作将4357处生态资源建档立卡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林下产业发展[1] - 十二元沟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累计发放劳务工资60余万元,带动16户27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3万余元[2] - 村民王春亮通过流转50亩林地及基地务工管理药材,2023年天麻种植收入超10万元[1] 民宿产业发展模式 - 小留坝村2018年起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购闲置院落,引进专业公司改造运营民宿,形成"政府+企业+村民"利益共同体[2] - 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为小留坝村提供1000万元贷款授信,2024年完成13个民宿院子建设[3] - 2024年楼房沟精品民宿带动村集体流水分成达86.5万元,旅游旺季出现"一房难求"现象[3] 生态资源转化机制 - 留坝县成立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搭建数据库,系统性整合4357处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1][3] - 通过林地流转、闲置农房改造等模式,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转化,村民获得劳务工资与分红双重收益[1][2][3]
解码植物干细胞的无限“复刻”:让珍稀药材实现“吨级”生产,技术革命破解千年药源困境|追寻新质生产力
华夏时报· 2025-06-10 17:15
植物干细胞技术突破 - 通过生物工程手段从百年野山参等珍稀植物分离干细胞系,实现遗传资源长久保存和定向分化[2] - 技术突破点在于逆向思维,打破传统种植限制,在受控环境中高效表达珍稀植物"生命密码"[5] - 人参不定根皂苷含量达30235mg/kg,是15年人参的14倍,Rh2、Rg3含量分别是15年人参的14倍和15万倍[5][9] 技术产业化进展 - 2019年攻克野山参干细胞分离与保存、定向诱导分化等核心技术[8] - 2023年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米的植物干细胞产业园封顶[11] - 一期产业化项目年产值近20亿元,三期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百亿[12] 技术应用拓展 - 已拓展应用于红豆杉、天山雪莲、灵芝等珍稀药用植物研究[6][11] - 应用到营养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重要领域[11] - 计划建立全球"珍稀植物干细胞银行",部署红豆杉、雪莲等干细胞储存项目[14] 标准制定与行业影响 - 2025年发布我国首个人参不定根组培技术规程(NY/T4522-2025)[13] - 标准填补技术空白,提供系统规范的技术指南[13] - 推动人参不定根组培技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13] 技术优势与价值 - 完全避免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确保有效成分稳定可控[10] - SSR分析显示实验室培育不定根与野山参相似系数达100%[9] - 线虫实验显示延长寿命22%,小鼠实验显示最高抑瘤率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