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淫羊藿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贵州江口“林药共生” 织就绿色富民图
中国新闻网· 2025-11-12 15:48
产业规模与布局 - 江口县林下淫羊藿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业覆盖全县9个乡镇、71个行政村 [1] - 民和镇建成全国最大淫羊藿育苗育种生态基地,总面积940亩 [1] - 2025年江口县预计产出淫羊藿药材40万公斤 [4]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林药共生”模式,按照“林下仿野生”原则,不砍树、不毁草,仅清理杂灌并翻松表层土壤 [1] - 企业负责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以及保底价收购,解决农民“怎么种、卖给谁”的后顾之忧 [2] - 串联起集良种繁育、标准化育苗、种植基地建设、生产初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4] 产业主体与加工能力 - 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各类主体达428家,其中获“定制药园”企业3家 [4] - 凯德街道一家公司自2024年10月投产,已建成淫羊藿初加工生产线2条,具备半自动一体化初加工能力 [4] - 该公司已加工约5000公斤药材,制成干品约2200公斤,目前销售给国药同济堂 [4]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产业为当地村民开辟“家门口就业岗”,如何坝村村民田芳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年收入约3万元 [4] - 产业预计带动全县5000余人实现收入增长 [4] - 森林覆盖率高达77%的林地资源为林下种植提供了绝佳自然条件 [1]
山水有灵,林下生金——广西桂林的绿色富民“生态实践”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0 16:17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 桂林市政府连续多年将林下经济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政策制定到资金扶持提供全方位支持[2] - 资源县设立专门办公室并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灌阳县将林下经济纳入乡村振兴核心工程并筹措1440万元扶持1.23万亩林下中药材[3] - 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药材贷"等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10月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已获得866笔贷款,累计金额超过1亿元[3] 企业引领与产业发展 - 资源赋能种养专业合作社计划三年内将淫羊藿种植面积扩大至1500亩,五年达3000亩,并发展精深加工产品[4] - 桂林欧润药业构建全产业链,辐射带动8个示范基地,其中5个基地面积超1000亩,带动30多个合作社及上千户林农,年加工中药材5万吨[6] - 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公司实现种苗标准化生产,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株,年产值6000万元,并通过试点种植金毛狗脊面积超过1万亩[7]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各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桂林聚辉生态公司与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技术成果转让合同,其玉竹产品荣获林下经济铜奖[9] - 资源县采用"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模式,近两年举办技术培训42场,培训1100余人次,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4万亩,年产值近5亿元[12] - 桂林亦元生公司攻克金毛狗脊繁育技术,成为广西首家获得该药材生产、销售许可证的企业[7] 产业规模与经济成效 - 截至2025年9月,桂林市林下经济完成产值141亿元,发展面积897万亩,从业人数近115万人[12] - 灌阳县加工生产草珊瑚茶、灵芝片等产品年产值超7亿元,并发展生态旅游,2024年接待游客450.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8%和9.44%[12] - 桂林聚辉生态公司常年聘请周边农户务工,每年用工量达8000多个工日,支付工资170余万元,带动1300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9]
在大山里“种”出好日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5 05:32
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 湖南省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出“生态受保护,林下增效益”的绿色发展路径,将山林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10] - 林下经济年产值达670多亿元,利用林地面积3610万亩,森林食物产量超1270万吨,直接带动300多万人就业,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 [15] 竹笋产业 - 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流转笋用林5万亩,配套竹笋初级加工厂10家、精深加工厂1家,并建成国家级“竹笋科技小院” [11] - 公司今年以来订单充足,销售额有望实现8000万元,日产能从1万包跃升至10万包 [11][12] - 会同县推出可交易、可流通的绿色金融不动产权证,形成“林权贷”,具有额度大、周期长、利率低、用途广的特点 [11][12] - “会同竹笋”已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4年以来全县新增笋竹相关市场主体25家、企业10家,着力打造百亿级笋竹全产业链 [12] 中药材产业(淫羊藿、茯苓、黄精) - 众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火神坡基地有240亩标准化育种育苗大棚,年产淫羊藿种苗1000万株,可供3000亩商品基地种植,预计今年可实现综合产值2000万元 [14] - 淫羊藿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10年以上,每亩年产值达1万元至2万元,基地带动当地50多名村民就业,为当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万元 [14] - 靖州全县茯苓种植面积达3万亩,拥有茯苓规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等,直接带动7万余人就业增收 [14] - 在杨梅幼林下套种茯苓的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把土地流转成本每亩降低了80元,并实现林农与茯苓企业双赢 [14] - 湖南欣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精基地预计亩产鲜品可达3500公斤,可采收鲜品4000多吨,今年采收季首批150吨鲜品已被预订一空 [15] - 公司构建“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开发6类产品,线下年供货干货约150吨,线上年销售量在1500吨左右,并为3家食品企业提供原料定制服务 [15] 油茶产业 - 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达2371万亩,茶油产量44万吨,综合产值943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科研实力均居全国首位 [16] - 油茶的油酸含量高达80%,超过橄榄油,且富含维生素E、角鲨烯等活性成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16] - 醴陵金桥生态林农实业有限公司油茶林亩产预计能达到1500斤以上,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施肥 [17] - 湖南亚美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智慧无人化茶油工厂,AI机器人进行交互式作业,全自动生产线每天可灌装28万瓶茶油,年加工能力达到2.4万吨 [18] - 湘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用产业数据库+AI技术打造数字中心,实现从种植到营销的数字化闭环管理和区块链溯源 [18]
青山叠翠生灵归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19
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秦岭山水工程)包含35个子项目(130个子工程)[1] - 截至10月14日,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90万公顷,完成河道岸堤修复长度709.88千米[1] - 就峪河楼观镇、司竹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涉及929.01公顷土地,建设微喷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以替代传统大水漫灌[1]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微喷灌溉系统预计使猕猴桃亩产达到1600公斤,并节省每亩200元人工成本[1] - 项目通过方钢支架和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升级,补齐产业发展短板[1] 生态质量改善成果 - 2024年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最高类别“一类”,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保持在99%以上[2] - 朱鹮种群数量从1981年的7只增至7700余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至345只[3] - 羚牛种群数量突破5000头,金丝猴种群数量达5900余只,林麝人工繁育存栏数占全国总量70%以上[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留坝县打造“以林养菌、以菌肥田、以蜂促农”的生态循环模式,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5万亩,年产量1.96万吨[4] - 该县林下经济中西洋参、猪苓、天麻、淫羊藿等道地药材亩均产值超万元,猪苓种植每亩收益可达10多万元[4] - 通过成立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整合碎片化资源,将86.2%的农户嵌入产业链,实现户均年增收突破8000元[4] 林业产业总体规模 - 秦岭地区已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4个,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5] - 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林下经济贡献显著[5]
“一片叶、一块土、一滴油”,湖南林下经济何以强壮|一线调研
第一财经· 2025-10-23 10:38
湖南省林下经济总体规模 - 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3610万亩,年产值超过670亿元,森林食物产量超过1100万吨 [1] - 产业带动300多万人就业,每年直接为农民带来人均收入2800多元 [1] - 已形成10大产业类型、10个特色品牌、20个省级发展重点县、59个国家示范基地、56个省级产业园、403个省级示范基地 [1] 会同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重点发展以中药材、竹笋、魔芋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引入淫羊藿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5] - 每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产业,通过林地流转、加工运输等环节吸纳2万多林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5] - 楠竹资源丰富,绿地高新公司流转笋用林5万亩,建成6家初级加工厂,2024年有望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 [5] 淫羊藿产业发展现状 - 众鑫农业在会同县建成240亩标准化育种育苗大棚,年产种苗1000万株,可供3000亩基地种植,预计2024年综合产值2000万元 [2] - 公司已建成5000余亩标准化林下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再投资6亿元建设基地并开展精深加工 [2] - 淫羊藿种植周期长但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10年以上,每亩年产值达1万至2万元 [2] 茯苓产业发展现状 - 靖州县茯苓年销售菌种4600万包占全国80%以上,鲜干茯苓年交易量分别达10万吨和6.2万吨占全国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二 [9] - 国苓科技采用杨梅+茯苓套种模式,规划建设1万亩基地,带动3200多农户户均年增收1.9万元以上 [8] - 靖州茯苓科技产业园吸引71家企业入驻,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81.59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元 [9]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 株洲市油茶林面积219.85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7.19万吨,茶油年产量3.01万吨,综合产值90.16亿元 [12] - 醴陵市拥有420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21家省级龙头企业 [14] - 湖南天华油茶公司带动3万余人次就业,年均发放劳务工资超千万元 [14] 金融支持与政策规划 - 会同县创新推出“林权贷”,以山林经营权和收益权抵押,按评估价值30%-60%发放贷款 [6] - 绿地高新通过林权贷获得2000万元融资,用于购买设备和扩大生产规模 [7] - 湖南省计划将林下经济基础设施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解决“生产资料入山难、产品出山贵”问题,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 [14][15] 怀化市产业格局 - 截至2024年怀化市林下经济面积549万亩,总产值100.03亿元,形成以林药、林菌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10][12] -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怀六味”,包括茯苓、黄精、山银花等特色品种 [12] - 湖南欣竺公司建成4200亩黄精基地,线上线下年销售量达1650吨,2024年采收季首批150吨鲜品已被预订 [12]
甘肃成县:“红色引擎”驱动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中国发展网· 2025-09-20 00:01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 - 统一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鼓励能人大户先种多种 [1] - 带动30多户群众种植猕猴桃140多亩 [1] 种植结构 - 种植徐香 翠香等四个猕猴桃品种 [1] - 猕猴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和魔芋等经济作物 [2] - 发展魔芋 天麻 桔梗 猪茯苓 柴胡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 [2] 产量与收益 - 猕猴桃亩产量约2000斤 [2] - 亩产收益达1万元以上 [2] - 单户种植4亩猕猴桃预计采收鲜果6000多斤 [2] 产业融合 - 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融合模式 [2] - 采用村域联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产业链 [2] - 通过抖音团购和直播进行线上宣传 已接30多订单预定800余斤 [3] 销售渠道 - 发动干部职工 驻村帮扶队 电商达人通过微信 抖音 视频号推广 [3] - 联系县内各单位工会 商超 客商打通线下销售渠道 [3] - 让猕猴桃销售链多样化 [3]
湖北竹山创新模式发展林下药材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0 14:24
林地资源开发模式 - 小阳沟林场总面积16500亩 森林覆盖率高达97.6% [1] - 采用党支部+林场+农户三方合作模式 干部带头出资联合返乡能人建立示范基地 [1] 中药材种植规模 - 淫羊藿种植面积30余亩 黄柏种植面积280余亩 [1] - 同步发展段木香菇2600棒 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落地实施 [1] 利润分配机制 - 制定明确分配方案 收益按6:3:1比例分配给投资者、林场和农户 [1] - 干部带头作用显著提升村民参与信心 推动林下药材种植积极性 [1]
【安康】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陕西日报· 2025-08-06 08:33
生态保护体系 - 安康市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生态管护体系,数千名护林员守护森林资源,兴隆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2] - 通过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2024年上半年完成营造林94万亩[2] - 护林员巡护有效降低火灾风险,兴隆村8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同时促进林下养蜂等产业发展[2] 林下经济模式 - 安康市利用163万亩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缘游"立体经营模式,涵盖林药、林蜂、林菌等产业[4] - 安康益增隆农业公司采用"林地入股+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80多户林地种植虎杖、淫羊藿等420余亩,2023年销售额达300万元[3][4] - 林下中药材种植利用森林遮阴优势提升品质,农户务工日薪达100-150元,带动100余户增收[3][4] 森林康养与碳汇开发 -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8%,开发5公里林间步道及康养体验点,吸引游客消费"空气"与"健康"[5] - 宁陕县通过碳通量监测塔等设备量化生态价值,预估碳储量200余万吨,碳汇潜力显著[5] - 2024年安康策划40项森林康养活动,发布4条生态旅游线路,并成立绿碳资源开发公司推动碳汇交易[6]
从“土方子”到大产业 四川兴文推动民族医药走出大山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01:59
行业概况 - 四川省民族地区药材资源丰富,拥有2000多种药材资源,蕴藏量超过25万吨,被誉为"天然药库"[2] - 兴文县发现野生药用植物1000余种,其中重楼、天麻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5] - 苗医药在兴文县传承千年,当地苗族群众掌握用草药治疗疾病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经验[5] 政策支持 - 四川省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2] - 出台《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2] - 2019年以来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3211.56万元支持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2023年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设5个民族医药高品质种植项目[2] 产业发展 - 龙塘村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种植淫羊藿,农户年均收入从4000元/亩提升至翻倍水平[1] - 兴文县苗医体验馆展示300余种苗药,开馆以来吸引数万名游客体验药膳养生、理疗康养等服务[5][7] - 苗医药研究所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开发康养产品,药蒸、拔罐等外用疗法深受市场欢迎[7] 商业模式 - 既威中药材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支持,通过订单农业保障农户收益,产品对接多家医药企业[1] - 淫羊藿种植利用桑树林荫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桑树+药材的复合经营模式[1] - 民族医药产业带动康养旅游发展,形成"文化展示+体验消费+产品研发"的产业链[5][7] 市场前景 - 淫羊藿在中成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医药企业需求持续增长[1] - 民族医药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在康养产业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7] - 传统外用疗法适配各年龄段人群,在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