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中式养生水赛道火热 相关企业持续加码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6-25 21:4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预计2024-2028年复合增速88.9%,2028年达108亿元[1] - 行业快速增长受益于传统中医文化推广和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1] - 政策支持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1]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包括传统饮料企业、养生品牌和食品加工企业[1] - 主要品牌包括元气森林、好望水、可漾等早期入局者[1] - 新进入者包括承德露露推出4款养生饮、盼盼饮料推出"九制陈皮水"、来伊份推出"谷轻盈"系列[1] - 莲花控股跨界推出红豆薏米水和红枣桂圆枸杞水,销售增长良好[2] - 好想你已布局红枣黄芪水等产品,看好行业前景[2] 产品与创新 - 产品类型多样包括红豆薏米水、红枣黄芪水、山药苹果四神汤等[1] - 莲花控股计划下半年推出电解质饮料和100%果蔬汁[2] - 好想你计划围绕红枣+健康食材开发更多养生茶饮[2] 行业挑战 - 原材料主要来自中药材、水果、谷物,易受气候和产地影响[2] - 优质原料产地成为品牌核心竞争要素[2] - 中药材质量标准和使用剂量缺乏统一规范和监管[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目前处于1.0无序竞争阶段[3] - 未来将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3] - 契合健康消费升级和"药食同源"理念普及趋势[2] - 年轻群体便捷养生需求推动市场扩容[2]
国民汽水大窑,也要被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25 21:06
核心观点 - KKR拟收购中国饮料公司大窑85%控股权 交易完成后创始团队保留少数股权 仍需监管部门批准 [1][3] - 大窑从区域性品牌发展为全国性饮料企业 通过差异化餐饮渠道策略实现快速增长 2021年销售额达30亿元 [7][8] - KKR在中国消费领域有丰富投资经验 此次收购或帮助大窑突破全国化发展瓶颈 提升供应链效率 [9][10] 公司发展历程 - 品牌始创于1980年代 前身为内蒙古八一饮料厂 2006年更名为大窑食品厂 [4] - 2014年开启全国化运营 从内蒙古拓展至全国市场 产品出口俄罗斯及东南亚 [1][5] - 2021年启动品牌升级 签约吴京为代言人 广告投放覆盖电梯、地铁等场景 [8] 产品与渠道策略 - 主打520毫升玻璃瓶包装 开创"大汽水"品类 形成6大饮料产品线 [7] - 85%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 全国经销商超1000家 终端网点达百万个 [7] - 采用"管控价格568"策略 经销商利润率超20% 高于竞品5-10个百分点 [7] 资本运作与行业背景 - 此前传闻拟赴港IPO募资5亿美元 公司明确否认上市计划 [3] - 中国碳酸饮料市场95%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 本土品牌面临激烈竞争 [8] - KKR管理资产达6640亿美元 一季度募资305亿美元 投资金额近200亿美元 [3][4]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2025年央行等六部门发文支持消费企业股权融资 鼓励长期资本投入 [10] - 港股消费板块回暖 蜜雪冰城等企业带动IPO热潮 多家消费公司递交申请 [10] - 国际资本对中国消费市场信心回升 外资并购或成本土品牌新选择 [10]
维他奶:2025财年盈利回升,面临市场与股东挑战
和讯网· 2025-06-25 20:19
业绩表现 - 2025财年收入62.74亿港元 同比增长1% 经营溢利和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大幅增加 [1] - 毛利率从50.0%增至51.3% 总经营费用下降3% [1] - 内地市场经营利润上升41% 利润率达9% [1] - 2019财年业绩达历史巅峰 2022财年首次亏损 [1] 市场表现 - 截至6月25日收盘股价为9.06港元/股 下跌3.21% [1] - 内地与香港市场贡献超90%收入 [1] - 农夫山泉6月23日进入香港市场 可能分流消费客群 [1] 行业竞争 - 豆奶市场发展遇瓶颈 巨头旗下产品挤占市场空间 [1] - 茶饮料领域受无糖茶和现制柠檬茶冲击 [1] 战略调整 - 控制权向第三代转移 [1] - 推出新口味产品 目标2030/31财年低糖或无添加糖产品占比80% [1] - 内地市场降价增强核心产品竞争力 [1] - 启动上市后首轮回购 被解读为巩固控制权 [1] 资本动向 - 2024年10月以来黄氏家族及其关联机构多次增持 [1] - 截至2025年2月5日黄氏家族办公室持股8.02% [1] - 增持行为被描述为长期财务投资 [1]
维他奶国际营收62.74亿港元,即饮茶类目放缓带来短期挑战
新京报· 2025-06-25 19:46
财务业绩 - 2024/2025财政年度收入为62.74亿港元,同比增长1% [1]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达2.35亿港元,同比上升102% [1] - 中国内地全年收入33.63亿港元,撇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1%,下半财年收入增幅为2% [1] - 中国内地经营利润3.11亿港元,撇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42% [1] - 澳洲及新西兰业务收入以当地货币计算增长5%,经营亏损减少4%至澳币1500万元 [2] 市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销售表现于财政年度下半年有所改善,带动收入温和增长 [1] - 澳洲业务生产恢复稳定后实现持续销售增长,逐步减少经营亏损 [2] - 中国香港市场无糖茶系列表现良好,可作为内地市场发展参考 [2] - 中国内地市场柠檬茶价格已稳定,未来不再降价 [2] 业务策略 - 将加强销售执行以增加每个销售网点的销售额并提高产品供应量 [1] - 严谨执行销售策略提升生产及商业营运效率 [1] - 未来会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创新和布局 [2] - 茶饮新品以其上乘风味和品质为业务实现增值 [2] 行业趋势 - 无糖茶行业发展火热,各品牌纷纷跟进无糖茶产品 [2] - 大众消费模式改变,对价格日趋敏感 [2] - 植物奶及即饮茶产品类别增长放缓可能带来短期挑战 [2]
身陷收购传闻的大窑,尚需突围
虎嗅· 2025-06-25 19:35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公司2025年关键策略为"扩品类",重点布局轻养和年轻化方向,推出益生元果汁汽水、无糖茶果茶系列等新品[4] - 2025年提出"全品类"转型目标,规划五大品类: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能量风味饮料和茶饮料[5] - 2023年转型节点发力功能性能量饮料和零糖系列,策略为"给配料表做减法",同时加大营销投放力度[6]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碳酸饮料赛道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计份额超80%,公司2025年1-5月线下零售市场份额为2.64%,增速11.15%[2] - 2023年公司销售额达30亿元,为陕西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推算为国产老汽水盈利能力第一品牌[2] - 有糖汽水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2] 渠道策略与销售结构 - 公司85%以上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78.4%消费者通过餐饮店购买,55.9%通过便利店购买[6] - 2022年启动商超渠道布局,2023年加速铺设,策略为先做强餐饮渠道再拓展KA渠道[6] - 零售与餐饮渠道存在逻辑差异,公司在零售场景仍需探索突破[8] 资本动态与行业趋势 - 公司拟被KKR收购85%股权,创始人可能保留少数股份[1] - 2025年无糖茶市场从蓝海转为红海,品类增速从2021年78%降至2024年12.5%[11] - 即饮茶超越碳酸饮料成为市占率最高品类,无糖茶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 营销与品牌建设 - 2022年与华与华合作,选择吴京代言并全面投放央视、电梯、地铁广告[6] - 2023年新增一二线城市机场和高铁站广告投放,实现营销出圈[6] - 新品包装延续多巴胺风格,电商平台成为益生元果汁汽水首发渠道[12] 行业挑战与瓶颈 - 碳酸饮料产品创新空间有限,赛道内卷严重[1][8] - 需突破两乐垄断格局,在商超渠道建立优势[11] - 全国化扩张面临复杂渠道网络和经销商体系挑战[3]
年销30亿元的大窑汽水,为何屡陷“卖身”传闻?
36氪· 2025-06-25 18:57
并购传闻与资本动态 - 美国私募股权机构KKR拟收购中国饮料公司85%股权,猜测目标为大窑饮品,交易谈判已持续一年[2] - 大窑饮品曾传出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计划,但目前进展停滞,转而出现并购传闻[2] - 公司对并购传闻采取"不予置评"的应对策略,此前曾坚决否认与可口可乐、维维股份的收购传闻[16] 品牌历史与地域文化 - 大窑饮品起源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品牌名称来源于当地"大窑文化"遗址[8] - 公司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八一饮料厂,2006年改制为大窑饮品,推出大窑嘉宾和大窑橙诺两款主力产品[8] - 在内蒙古本地市场,大窑嘉宾被称为"青城拉菲",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认同[8] 产品策略与渠道布局 - 采用绿色玻璃啤酒瓶包装,主打餐饮渠道非酒精饮品需求,通过高毛利策略吸引餐饮店主[9] - 到经销商层面的到岸价为17.5元/箱,终端零售价5-6元/瓶,单瓶毛利达3-4元[9] - 2014年启动全国化战略,截至2025年6月已在全国建立七大智能生产基地[10] - 产品线从碳酸饮料扩展至五大品类,2024年升级为果汁版汽水[12] 营销与品牌建设 - 2022年邀请吴京担任品牌代言人,投放央视黄金时段广告及多渠道营销[13] - 与华与华合作进行品牌升级,"大汽水,喝大窑"广告语广泛传播[15] - 2023年续约吴京,推出"过大年,喝大窑"等营销活动,拓展商超与电商渠道[15]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2年销售额达32亿元,约为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15] - 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主要份额,大窑作为本土品牌在夹缝中成长[15] - 通过"北商南援"计划拓展南方市场,加快全国化步伐[17]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被即饮茶超越,消费健康化趋势明显[17] - 公司定位为"啤酒替代品"和"佐餐饮品",目标人群与新消费人群存在差异[18] - 面临打破"一城一汽水"地域格局的挑战,需提升品牌力和产品力[21]
“脉动”立体广告惹争议,创意与公共空间的边界在哪里?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6:48
品牌营销案例争议 - 达能旗下饮料品牌脉动在全国20余城市公交站台投放3D立体广告装置,以巨型饮料瓶为主体打造沉浸式品牌传播场景 [1] - 广告装置因侵占公共空间引发争议,压缩候车区域、遮挡座椅并存在安全隐患,市民反映站台座位从3-4个减少至1-2个 [1][3] - 广告设计采用半身探出墙体的巨大饮料瓶造型,配合"青柠味 找回状态"广告语,风格年轻活泼具张力 [1] 户外广告行业趋势 - 品牌营销趋势从平面走向三维,裸眼3D大屏、异形海报、互动户外装置成为热门创意手段 [2] - 公交站台作为"慢交通节点"被广告主青睐,因其能实现高频接触场景下的"沉浸式种草" [2][3] - 行业追求"在人群必经处制造最大视觉冲击"的黄金逻辑,但需平衡品牌表达与公共空间功能 [3] 创意与公共空间冲突 - 立体广告导致多个城市出现候车体验下降,广州、重庆等地市民反映座位减少、遮阳面积压缩 [3] - 部分站点广告瓶体安装在座椅上方,造成乘客站立时可能撞头的安全隐患 [3] - 品牌方回应将配合调整站台座椅设置,但被质疑创意落地前未做充分实地评估 [3] 行业问题与反思 - 近两年国内多次出现"广告遮挡路牌""裸眼3D影响交通"等类似问题,显示创意与城市空间接触不充分 [4] - 优质品牌创意应兼顾视觉表现力、场景适配性和人本友好度三个维度 [5] - 设计师与广告主需从使用者角度评估空间承载能力、交通动线等细节 [5] 品牌传播发展方向 - 未来品牌传播不仅是"发出声音"更是"创造关系",需以尊重、理解与共建为前提 [6] - 品牌在公共场景中应定位为"城市合伙人"而非"临时入驻者",承担空间文化责任 [6] - 创意需以"人本"与"责任"为基础,才能实现长效传播 [6]
解码椰泰大健康战略:从爆品打造到全品类健康化升级的底层逻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5 15:33
行业趋势 - 饮料行业正经历从"好喝"到"健康"的深刻变革,竞争逻辑从口感比拼转向健康价值的系统性输出 [1] - 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推动健康饮品市场发展,零糖风潮兴起 [1] - 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仅靠单一爆品难以建立长期壁垒 [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椰汁品牌转型为全品类健康饮品企业,构建完整商业闭环 [1] - 早期通过"泰式生榨工艺"和无菌冷灌技术打造纯净椰汁产品,奠定健康化产品基因 [1] - 推出0糖生椰系列巩固健康椰汁市场领先地位 [1] - 在凉茶品类推出"真草本熬制"产品突破传统高糖局限,满足天然配方需求 [1] - 最新推出红豆薏米水、竹蔗茅根水和金银花甘露三款新品受到消费者喜爱 [1] 品牌建设 - 通过品牌化运营强化健康标签,建立"公司=健康饮品"的强认知 [1] - 子品牌"轻上"瞄准年轻消费群体,以"四零原则"(0蔗糖、0香精、0色素、0防腐剂)为核心卖点 [2] - 将健康概念升华为"轻简生活"品牌主张,借助社交媒体与KOL联动 [2] - 从功能宣传跨越到情感认同,使健康标签更具差异化与持久性 [2] 渠道策略 - 采取"全场景渗透"模式覆盖多元消费场景 [2] - 线下构建百万级销售网络,覆盖商超、餐饮、便利店及特渠 [2] - 针对不同场景匹配适配产品,如椰汁主攻宴席、聚会场景,凉茶侧重餐饮渠道 [2] - 线上以轻上品牌为核心,通过自播矩阵与社交电商运营实现"种草—拔草"闭环 [2] - 线上日均万单自然流量转化印证数字化运营能力 [2] 未来发展 - 公司战略是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塑造再到渠道落地的系统性升级 [7] - 未来有望在功能性饮品、个性化营养等细分赛道延续"精准洞察+快速落地"能力 [7]
国民汽水大窑,也要被卖了?
投中网· 2025-06-25 15:23
核心交易动态 - KKR拟收购大窑饮品85%控股权 交易完成后创始团队保留少数股权 目前仍需中国监管部门批准 [1] - 若交易完成 将成为近年来中国饮料行业规模最大的外资并购案例 [8] - KKR管理资产达6640亿美元(2025Q1) 同比增长15% 一季度募资305.4亿美元 投资金额近200亿美元 [3] 大窑公司概况 - 起源于内蒙古八一饮料厂 实控人王庆东2006年更名为大窑品牌 名称灵感来自"大窑文化"遗址 [4][5] - 2014年启动全国化运营 目前覆盖31个省 经销商超千家 零售终端达百万家 [6] - 2021年销售额约30亿元 85%以上收入来自餐饮渠道 产品出口俄罗斯及东南亚 [1][6][7] 产品与渠道策略 - 形成六大品类产品线 标志性产品采用520毫升玻璃瓶包装 开创"大汽水"品类 [6] - 实施"管控价格568"策略:60%渠道5元/瓶 25%渠道6元/瓶 15%渠道8元/瓶 [7] - 经销商利润率超20% 较竞品高出5-10个百分点 通过高利润空间吸引渠道合作 [7] 品牌发展历程 - 2021年启动品牌升级 确立"大汽水 喝大窑"口号 与华与华合作提升影响力 [7] - 2022年签约吴京代言 投入全国性广告 广告覆盖电梯/地铁/餐饮等场景 [7] - 早期采用玻璃啤酒瓶+低成本配方加速渠道拓展 实现快速利润回收 [7] 行业竞争格局 -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占据中国碳酸饮料95%市场份额 国际市场份额近70% [8] - 大窑通过差异化定位积累餐饮渠道壁垒 成为资本眼中稀缺资产 [10] - 面临渠道拓展(商超)与品牌升级挑战 需突破区域认知局限 [8] KKR投资逻辑 - 在中国消费领域有丰富经验 曾投资蒙牛/海尔/字节跳动等 擅长供应链整合 [3][8] - 在海尔案例中帮助节省16亿元采购成本 推动收购GE家电业务提升盈利 [8] - 可能为大窑提供全球资源网络与管理经验 助力突破全国化发展瓶颈 [8] 市场环境变化 - 2023年港股消费板块回暖 蜜雪冰城等企业提振市场信心 [10] - 政策层面出台金融支持消费指导意见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消费领域 [10] - KKR交易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消费市场信心回升 可能带动外资关注本土品牌 [10]
维他奶全年收入微增,管理层称未来在内地市场不会再降价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4: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实现收入62.74亿港元,同比增长1%,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2.35亿港元,同比增长102% [1] - 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中国内地业务销售端执行能力提升、香港业务表现强劲及采购与营运效率优化 [1] - 内地业务全年增长1%(上半年持平,下半年增长2%),经营溢利上升41%,香港业务经营溢利增长24% [1] 市场策略调整 - 公司明确未来在中国内地市场不再降价,此前柠檬茶价格降幅约10%~15%,认为当前定价已具备竞争力 [2][3] - 通过店内促销活动维持产品价格竞争力,而非单纯依赖降价,茶饮系列调整产品组合使其更经济实惠 [3] - 京东自营旗舰店显示16盒维他柠檬茶到手价32.8元(单盒2.05元) [3]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内地饮料行业2024年产量1.88亿吨(+7.5%),总营收5348亿元(+4.8%),总利润573亿元(+13.9%) [7] - 植物蛋白饮料市场面临增速放缓,但长期潜力受健康环保趋势支撑,中国人均植物奶消费量仍低于全球水平 [7] - 茶饮料市场无糖茶竞争加剧,新老品牌通过价格战、频繁上新争夺份额,维他奶已布局中至零糖度产品线 [8] 区域市场布局 - 公司在中国南方市场(尤其大湾区)地位稳固,但北方市场存在大量空白,正通过电商和渠道合作拓展全国 [8][9] - 管理层强调将按既定战略逐步实现全国性布局,挖掘二三线城市消费潜力 [7][9] 产品线挑战与应对 - 核心产品维他柠檬茶面临无糖茶及即饮茶挤压,豆奶品类市场份额较大但需维持价格竞争力 [5][8] - 公司认为植物奶和茶饮长期前景广阔,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应对短期市场波动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