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
搜索文档
被爱康国宾索赔1000万,张晓玲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8-08 07:36
法律诉讼进展 - 爱康国宾方面已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名誉权纠纷诉讼,起诉女律师张晓玲侵犯名誉权,索赔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1000万元人民币 [3] - 案件将于9月11日在陆家嘴第三法庭进行庭审,张晓玲表示将积极应诉并提出管辖异议 [3] - 诉讼的三原告为爱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爱康国宾西内门诊部有限公司 [3] 原告核心诉求 - 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名誉权,删除在各平台发布的与"爱康"相关的文章及视频 [4] - 要求被告通过其个人账号及接受访谈的媒体平台以显著方式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4] - 要求被告赔偿因名誉侵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1000万元人民币 [4] 诉讼争议焦点 - 原告认为公司在体检行业享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名誉权依法受到保护 [4] - 原告指控被告谎称"2024年被确诊癌症晚期",并故意捏造散播公司做"假体检"的言论,实质损害了公司名誉权 [4]
当资本褪去,民营体检行业陷入规模化陷阱
晚点LatePost· 2025-08-06 12:18
行业概况与市场格局演变 - 国内健康体检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74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922亿元,体检人次从3.73亿增至4.92亿,公立医院份额从82.9%降至70.8%,民营机构份额从17.1%提升至21.5% [6] - 民营体检行业三大参与者为美年健康(A股借壳上市)、爱康国宾(纳斯达克上市后私有化)、慈铭体检(IPO失败后被美年收购),2015年前后资本驱动下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5][7] - 美年通过"参股转控股"模式快速扩张,门店数从2016年263家增至2019年599家,爱康门店从2014年45家增至2017年110家,但2019年后行业扩张停滞 [7][8][11]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征 - 民营体检机构85%收入来自B端团检(企业福利/入职体检等),15%来自C端个人客户,依赖租赁物业+医疗设备采购+销售人员构成的单店模型 [5][6] - 美年采用爱尔眼科式并购基金模式:先参股地方体检中心,达标后溢价收购(如衡阳美年溢价153%收购,要求2025-2028年净利润对赌320-440万元) [8][17] - 行业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体检中心难以获取优质医生资源,需支付高薪资导致费用率上升(爱康管理费用率从2014年16%升至2018年22%) [13][15] 资本逻辑与增长瓶颈 - 早期资本认为行业具备快速规模化潜力(需求稳定+技术同质化+区域分散),推动爱康2014年美股上市(开盘市值10亿美元)、美年2015年A股市值达370亿元 [7] - 低线城市扩张受阻:B端客户集中于高线城市,低线人均收入低导致客单价和需求双降,地方资源整合难度大,资本回报率下降 [11][12] - 资本热度消退后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承压(爱康毛利率从2014年47%降至2018年42%),净利率转负(同期从11%降至-3%) [15] 核心矛盾与行业困境 - "B端依赖"与"健康筛查"服务本质错位:团检决策链集中导致客户关系维护成本高,而非服务差异化竞争 [19] - 规模扩张停滞暴露运营问题:租金占比提升压降毛利率,医生薪资上涨侵蚀利润,参股中心业绩对赌压力传导至控股体系 [15][17][19] - 行业壁垒低且分散的特征在资本退出后显现,高线城市饱和与低线城市渗透难度形成增长天花板 [4][11][13]
股市必读:8月1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股东减持3331.78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8-04 02:42
交易数据 - 8月1日收盘价5.22元,上涨2.15%,换手率5.62%,成交量217.69万手,成交额11.4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705.29万元(占成交额1.49%),游资净流出3048.04万元(占2.66%),散户净流入1342.75万元(占1.17%) [1][4] 股东减持 - 杭州信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7月29日至8月1日合计减持3331.78万股(占总股本0.8512%),期间股价上涨2.55% [1][3] - 通过大宗交易减持7828.51万股(占总股本2%,均价4.73元/股),集中竞价减持3914.25万股(占总股本1%,均价5.18元/股),合计减持1.17亿股(占总股本3%) [1][3][4] - 减持后杭州信投持股比例从5.01%降至2.01%,其与一致行动人杭州灏月合计持股10.03% [3] 公司担保 - 2025年度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累计不超过49亿元,已签署多项担保合同:恒丰银行1亿元、北京中关村银行6000万元、湖南银行1400万元、招银金融租赁合计2280.65万元 [2][4] - 截至7月30日对外担保余额35.85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的45.31%,无逾期或诉讼担保 [2]
爱康国宾揭开癌症早发现的疮疤
虎嗅· 2025-08-01 14:57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3500亿元,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占据60%市场份额 [9] - 行业存在设备老化、人才不足问题,超声检查领域人才尤其缺乏,部分机构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 [9][10] - 部分机构存在"假体检"现象,如抽血不检验直接出结果,因真正患癌比例仅3‰ [9] - 民营体检机构在核心设备配置上专业度较低,设备维护费用占比下降,存在医疗器械超限服役情况 [10] - 行业存在过度体检问题,40岁以下人群甲状腺癌过度诊断比例高达99%,肺癌达67% [10][11] 技术局限性 - 肾透明细胞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超声对3厘米以下肿瘤检出率仅60% [3][4] - 肿瘤标志物检测无法覆盖所有肿瘤类型,如肾癌缺乏特异性标志物 [4] - DNA甲基化检测存在假阴性率(未检出实际患癌)和假阳性率(误诊)问题 [5] - 低剂量螺旋CT筛查存在辐射风险,每2500人有1人可能死于辐射诱发肿瘤 [7] 公司动态 - 爱康国宾创始人张黎刚称"几百块钱不能查出所有病"引发舆论争议 [1][8] - 公司回应患癌女律师质疑事件延迟26天,表态将起诉以"维护员工尊严" [1][2] - 公司曾试图保持专业风范,管理投入远超营销,但近年部分分支机构出现设备维护费用下降问题 [10] 市场前景 - 中国体检渗透率预计从2025年15%增长至2030年40%,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11] - 老龄化将推动恶性肿瘤等疾病早发现需求爆发,AI技术将驱动行业发展 [11] - 各地已开始发布健康体检新规,将"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纳入考核标准 [12]
几百元体检查什么?能查出哪些病?
36氪· 2025-07-31 20:31
体检套餐内容与定价 - 电商平台主流体检机构提供价位在188元至5264元不等的套餐 其中几百元价位套餐年销量可观 如爱康国宾825元中老年套餐年售超7000份[1][4][6] - 基础几百元套餐涵盖20项核心检查项目 包括影像检查(胸部CT)、超声检查(腹部/前列腺/乳腺彩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血脂五项等)、常规检查(心电图/内科/外科)及肿瘤筛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2] - 套餐设计具有人群针对性 中老年套餐侧重肿瘤与心脑血管疾病筛查 上班族套餐侧重甲状腺与胃部检查 性别专项检查包含男性前列腺彩超与女性妇科彩超[2][4][7] 疾病筛查能力与医学价值 - 胸部CT可筛查肺部结节 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提示恶性肿瘤风险 彩超可观察器官结构与组织病变 但需注意数值高不一定代表确诊[9][11] - 血脂五项检测可早期发现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评估冠心病和脑梗死风险 体检机构对结果准确性负责[11] - 癌症筛查采用TM12肿瘤标志物检测 覆盖肺/肝/胃肠/乳腺等12种癌种辅助诊断 但需结合影像学与专项检查确诊[4][5][11] 行业标准与质量控制 - 中华医学会2022年共识采用"1+X"项目设计体系 基础项目包含体格/实验室/辅助检查 几百元套餐可实现基础项目全覆盖[12] - 专项筛查中 共识按疾病领域细分癌种并推荐多手段结合 如肝癌筛查需结合B超与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 相较体检机构单一标志物检测更全面[13] - 京津冀三地于7月1日发布《健康体检质量控制规范》 从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三维度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14]
美年健康深圳城市群携手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打造高效医疗合作服务模式
财经网· 2025-07-31 15:19
合作背景与目标 - 美年健康深圳城市群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签署医疗合作协议 聚焦转诊和绿通等医疗服务 构建高效医疗合作桥梁 [1] - 合作原则为"优势互补、便民惠民、共同发展" 旨在为客户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1] - 双方将整合医疗资源 推动三甲医院与民营体检中心间的医疗技术交流 提高深圳市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 [3] 合作具体内容 - 罗湖区人民医院将专门设立对接人员 负责协调美年健康客户的转诊、绿通和外科医疗技术服务事宜 [3] - 胸外科合作重点为肺结节诊疗 通过多学科肺结节门诊提供影像复核和微创诊疗路径 实现筛查-诊断-手术一站式服务 [2] - 血管外科将提供静脉曲张前沿治疗技术 包括激光微创治疗和射频消融术等 [2] 合作优势与价值 - 解决健康体检中复杂病例的后续诊疗问题 实现体检中心与三甲医院无缝对接 [4] - 客户可避免在不同医疗机构间辗转奔波 大大节省就医时间与精力 [4] - 依托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 为客户提供专业权威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建议 [4] 未来发展 - 双方将继续探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推动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4] - 合作将提升深圳地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就医便捷性 [4] - 此前已有合作基础 曾为美年跨境客户提供诊疗服务 [2]
美年健康深圳城市群携手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 打造高效医疗合作服务模式
财经网· 2025-07-31 14:08
合作概况 - 美年健康深圳城市群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签署医疗合作协议 聚焦转诊和绿色通道服务 构建高效医疗合作桥梁 [1][2] - 合作基于优势互补 便民惠民 共同发展原则 旨在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1][3] 合作内容与机制 - 罗湖医院设立专门对接人员 协调转诊 绿通和外科医疗服务 确保流程顺畅 [3] - 美年健康客户可无缝对接三甲医院优质资源 实现筛查-诊断-手术一站式服务 [2][4] - 合作重点覆盖肺结节多学科门诊影像复核与微创诊疗 以及静脉曲张激光微创 射频消融等前沿技术 [2] 资源整合与优势 - 美年健康作为知名体检机构 擅长健康筛查和慢性病早期发现 拥有全流程健康管理和完善设备 [3] - 罗湖区人民医院作为三甲医院 具备丰富诊疗经验和专科优势 是深圳最早成立血管外科的医院 [2][3] - 双方整合医疗资源 推动三甲医院与民营体检中心技术交流 提升深圳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 [3] 合作影响与未来规划 - 解决体检复杂病例后续诊疗问题 减少客户跨机构奔波 节省就医时间与精力 [4] - 为美年客户架设通往优质医疗资源的高效桥梁 提升深圳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和就医便捷性 [4] - 未来将继续探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深化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融合 [4]
爱康国宾回应CEO“别指望几百块查出所有病”言论:属于断章取义
搜狐财经· 2025-07-31 11:32
读秒财经 过 T》 *** 25-7-30 11:26 读秒财经官方微博 已编辑 【#爱康CEO称别指望几百块查出所有病#】#爱康国宾 称张女士并非肾癌晚期##爱康集团旗下公司曾涉医疗 纠纷#7月30日,@爱康国宾 直播举行媒体说明会。 会上,爰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大 家想一下,大多数企业给员工做个体检,少的几百块, 钱多的也就几千块钱,大家去医院看个病,你要诊断某 个病,你们问问自己,大概要花多少钱。当你指望说, 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 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 存在吗?至于这样的模糊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公众对 于体检与看病,没有明确的边界,导致公众对体检有很 多误解。"各位网友,您怎么看?@读秒财经 □读秒财经 的微博视频 l 大 | 少 人 | 来源:爱康国宾 瑞财经 钟鸣辰7月30日,爱康国宾直播举办媒体说明会。据读秒财经报道,会上,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别指望几百块钱的体检能 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查单一的病,要多花几千几万块钱,因为公众对于体检与看病,没有明确的边界,导致公众对体检有很多误解。 张黎刚先生表示 ...
刚刚,针对“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言论,爱康紧急声明!
新浪财经· 2025-07-30 21:22
核心观点 - 爱康集团CEO张黎刚关于体检与看病差异的言论被部分媒体断章取义 公司发布声明澄清并强调体检服务的专业性和边界定义 [1][3][4] 事件背景 - 30日媒体沟通会上 CEO张黎刚指出单位体检套餐费用范围在几百元到几千元 而看病模式需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更高 [1] - 体检核心在于疾病预防和风险发现 看病则侧重于确诊与治疗 两者存在明确差异 [3][8] 媒体报道争议 - 部分媒体将CEO发言简化为"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能查出来" 剥离发言上下文 [2][4] - 相关报道被公司认定为恶意歪曲原意 违背客观全面原则 构成名誉侵害 [3][6] 公司立场声明 - 体检模式设计基于企业支付成本约束 若按看病标准执行会导致费用昂贵且不可持续 [3][8] - 无论套餐金额高低 公司始终提供专业健康管理服务 未因价格因素降低服务标准 [5][9] -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已明确定义体检范畴 但公众认知存在模糊 [3][8] 法律维权措施 - 公司保留对断章取义媒体追诉的权利 认为相关报道侵害合法权益 [6]
爱康国宾发布声明:“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是断章取义
新浪科技· 2025-07-30 19:54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声明澄清CEO关于体检与看病差异的言论被部分媒体断章取义 强调体检的核心价值在于疾病预防和风险发现 而非替代看病[1][2] - 公司重申始终坚守服务专业性 不会因体检套餐价格差异降低服务质量[3] 体检与看病差异分析 - 体检模式聚焦疾病预防和风险发现 单位选择的固定套餐费用区间为几百元至几千元[1] - 看病模式针对专科诊断和治疗 费用通常需几千元到几万元或更高[1] - 若按看病模式执行体检 将导致检查时间延长至1-2天且成本大幅上升 使体检模式不可持续[2] - 体检发现问题的标准流程是进行风险提示 再由专科医生进行最终确诊[2] 媒体争议说明 - 部分媒体将CEO关于体检与看病界限的探讨恶意简化为"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能查出来"[2] - 相关报道剥离发言上下文背景 扭曲发言本意 违背客观全面原则[2] - 公司保留对断章取义行为追诉的权利[3] 服务专业性承诺 - 无论体检套餐金额高低 公司始终提供专业严谨的健康管理服务[3] - 公司明确表示从未也不会因套餐价格因素降低服务专业性标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