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仪器制造
搜索文档
郝敏:中国光学突围历史照见芯片前路
环球网资讯· 2025-07-21 07:12
美国对华芯片政策变化 - 美国政府4月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5月废除"AI扩散框架"并发布3个AI芯片出口管制合规指引,7月15日又批准H20芯片对华出口 [1] - 政策变化源于中国科技突破,中国企业已推出性能接近的芯片,持续禁售将导致美企丧失中国市场并加速中国摆脱对美依赖 [1] - 放开禁令是美国试图帮助其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同时限制中国国产芯片的市场推广 [1] -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不仅是数十亿美元销售额,更是防止中国技术全球扩散的战略要地 [1] 中国光学仪器制造发展历程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光学仪器制造领域一片空白,完全依赖西方进口 [2] - 1953年研制出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1958年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8种精密仪器("八大件") [2] - 1961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仅比世界首台晚10个月 [2] - 10年内彻底改变行业面貌,打破西方高价垄断 [3] 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案例 - 王家骐院士团队研制潜地弹道导弹光电瞄准仪,展现科研献身精神 [3] - 直径两米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即将发射,广度是哈勃望远镜的300倍 [3] - 从光学仪器到载人航天、量子通信、北斗导航等领域取得突破 [4][5] 芯片领域博弈逻辑 - 呈现"边际管制效应":中国技术接近时美国放松管制以挤压中国竞品市场 [4] - 华为和寒武纪等公司已具备接近性能的芯片技术 [4] - 美国政策本质是利益优先,国家安全和市场利润双重考量 [4] - 中国科技产品"出海"是必然趋势,但发展仍建立在自身实力基础上 [4][5]
永新光学: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关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实施相关事项之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14 19:12
回购注销背景与授权 - 公司基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对部分限制性股票进行回购注销 涉及因激励对象离职及公司业绩未达标的情形 [1][5] - 回购注销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授权批准 并履行了债权人通知程序 公示期内无异议 [3][4][8] 回购注销具体实施 - 回购总量为213,800股 其中因4名激励对象离职回购6,200股 因业绩未达标回购207,600股 [5] - 回购价格分为两类:离职人员按授予价42.48元/股回购 业绩未达标部分按授予价加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回购 [5][7] - 回购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 注销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由111,150,500股减少至110,936,700股 [5][7][8] 合规性与信息披露 - 回购程序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公司激励计划规定 已完成专用证券账户设立及注销申请 [7][9] - 公司已通过上交所网站及指定媒体披露董事会决议、债权人通知等文件 并将继续履行后续信息披露义务 [8][9]
茂莱光学: 关于部分募集资金账户注销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2 00:17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32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69.72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2,030.4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81,134.18万元 [1] - 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经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 [2] 募集资金存放及专户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及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2] - 公司及子公司南京茂莱精密测量系统有限公司在银行设立了募集资金专户,并与保荐机构、银行签订了监管协议 [3] - 募集资金专户开立情况包括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生产项目、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研发项目等,部分账户状态为正常,部分账户为本次注销 [3][4] 本次注销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情况 - 公司募投项目"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生产项目"和"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研发项目"已于2025年6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已将上述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4] - 存放于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江支行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秣陵支行的超募资金已使用完毕,公司决定将这两个募集资金专户予以注销 [5]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已办理完成5个募集资金专户的注销手续,包括招商银行、南京银行、中国银行的相关账户 [6] - 公司与相关开户银行、保荐机构签订的监管协议相应终止 [6]
永新光学: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18:12
公司工商变更 - 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和2025年5月20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修订 <公司章程> 的议案》,对公司注册资本及章程条款进行变更 [1] - 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修订后的《公司章程》备案,取得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1] - 变更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1505亿元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上市),法定代表人毛磊 [1] - 住所:浙江省宁波高新区木槿路169号,成立日期1997年2月21日,营业期限长期 [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00610279184B [1] 经营范围 - 一般项目包括光学仪器制造与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与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与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 [1] - 许可项目包括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与经营 [1]
福光股份: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1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福光股份获准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3,88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25.22元,共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78,536,000元,扣除发行费用60,839,543.97元(不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917,696,456.03元 [1] - 募集资金到位情况已经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福光股份对募集资金采取专户存储制度,募集资金到账后已全部存放于经董事会批准开设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内 [2] - 公司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专户监管协议,对募集资金的存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2] - 公司与兴业证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行就募投项目"精密镜头产业化基地技改整合项目"签订了《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并于2023年3月8日在中国光大银行福清市支行开立募集资金专户 [2]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 福光股份募集资金项目总投额为76,628.20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额为65,734.64万元 [3]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 公司拟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000万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 [3] - 投资产品品种为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且不得用于质押、不用于以证券投资为目的的投资行为 [3] - 决议有效期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 [4]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行使该项决策权及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具体事项由公司财务部负责组织实施 [4] - 现金管理收益归公司所有,产品到期后将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 [4]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不会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实施和募集资金的正常使用 [4] - 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为公司及股东谋取较好的投资回报 [4] 相关批准程序及审核意见 - 公司于2025年7月9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 [5] - 保荐机构兴业证券认为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事项已经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交易所规则的规定 [6][7]
凤凰光学: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0 16:14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凤凰科技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担保 担保金额为人民币10,000万元 担保期限为主合同项下每笔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 [2][3] - 本次担保属于2025年度担保预计范围内的担保事项 为公司2025年度预计担保事项的进展 [2]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对外担保总额27,831.86万元 占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58.56% [6] 被担保方基本情况 - 被担保方凤凰科技主营业务为光学镜头、光学仪器零配件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3]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凤凰科技资产总额117,654.49万元 负债总额102,592.17万元 净资产15,062.32万元 [4] - 2025年1-5月凤凰科技营业收入31,401.47万元 净利润1,361.48万元 [4] 担保签约情况 - 中电海康通过电科财务公司向凤凰科技发放委托贷款资金 贷款金额10,000万元 期限一年 [2] - 公司已实际为凤凰科技提供的担保余额24,148万元 [5] 担保必要性与合理性 - 本次担保基于全资子公司生产经营需要 符合公司经营实际和整体发展战略 [4] - 被担保方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全资子公司 经营情况良好 具备较好偿债能力 风险可控 [4] - 担保有助于子公司经营业务可持续发展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形 [4][6]
中国船用红外夜视仪市场运行前景及投资风险预警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6-03 17:52
船用红外夜视仪市场概述 - 行业主要产品类型包括影像增强器和热成像两类,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显示2019年至2031年持续上升[1][3] - 主要应用领域涵盖邮轮、货船及其他船舶类型,其中货船应用占比显著[1][3] - 行业发展特点包括技术密集性和高准入门槛,影响因素涉及政策法规及供应链稳定性[1][3] 全球供需与产能分析 - 全球产能及产量2019-2031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保持正向,产能利用率呈上升趋势[4] - 中国产能占全球比重逐年提升,2025年预计达30%以上[4] - 全球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2亿美元,2031年或突破2亿美元[4][12] 区域市场格局 - 北美和欧洲为传统主导市场,2025年合计收入占比超50%[4][12] - 亚太地区增速最快,中国为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销量占比预计达35%[4][12] - 拉美及中东非洲市场渗透率较低,但2031年需求潜力显著[4][12] 竞争格局与厂商动态 - 全球头部厂商包括Bushnell、NVT、KATOD等,2025年TOP5厂商市占率超60%[6][9] - 中国厂商如ROE加速国际化布局,2025年收入排名进入全球前十[6][9] - 产品差异化竞争明显,热成像技术成为厂商重点投入方向[5][6] 技术与供应链趋势 - 行业技术演进聚焦分辨率和环境适应性提升[7][10] - 上游核心部件供应集中于光电传感器领域,下游客户以船舶制造商为主[8][10] - 销售模式向直销+代理混合模式转型,线上渠道占比提升至25%[8][10]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产量2025年预计达50万个,2031年或突破80万个[11] - 进出口贸易呈现技术引进与产能输出并重特点,主要出口至东南亚及非洲[11] - 消费区域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合计占比超60%[11]
放开手脚创新创造(科技视点·科技强国路上的青年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 -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展示飞行器及多语种AI透明屏等创新产品 [2][4] - 交易会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桥梁,促进产学研合作 [5] 核聚变能源研究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世界纪录 [6] - EAST已完成超过15万次实验,目前研究低碰撞率等离子体特征等课题,为下一代核聚变装置奠定基础 [8]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正在建设中,目标实现聚变发电演示 [8][9] 科技成果转化 - 合肥市科技局推出"携手共进计划",组织成果转化企业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对接,创新"星火贷""团队贷"等金融产品 [10] - 2024年一季度已举办新材料、人工智能产业专场对接活动,为17家成果转化企业链接资源 [10] - 合肥市建设首批成果转化先导区,体系化对接高校院所,推动产学研融合 [10] 医疗光学成像技术 - 安徽树突光学科技研发的"安刀"术中手持显微镜实现细胞级荧光导引成像,精准区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 [12] - "安刀"具备3毫米镜头直径、500微米显微视野、1200倍以上高清成像,已应用于40多家医院,完成约2000例手术 [12][13] - 该技术有望将莫氏显微手术扩展至脑胶质瘤、乳腺癌等80余种癌症 [12]
永新光学: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2 19:2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9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41%,营收再创新高 [4] - 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22.56% [4] - 光学显微镜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56亿元,同比下降13.92%,但四季度环比增长8.53% [4]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下降14.25% [4] 业务发展策略 - 实施"双引擎"策略:光学仪器向高端科研类和装备类转变,光学元件部分业务向个人消费类转变 [3] - 条码扫描业务快速恢复,激光雷达产品规模量产,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6] - 内窥镜光学元组件收入快速增长,与欧洲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复杂组件业务内窥镜3D 4K荧光模组批量出货 [6] - 应用于手术显微镜的关键核心光学部组件产品取得技术突破 [6]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再次牵头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多模态纳米分辨率显微镜》 [5] - 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5] - 太空显微实验仪在国家级高水平鉴定会中赢得高度赞誉 [5] - 研发费用投入98,495,251.79元,同比增长7.34% [28] 人才培养与激励 - 实施"8090计划",形成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中高层管理团队,年轻中高层团队占比已超六成 [6]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的考核指标已达成并解禁,共计授予72.1万股限制性股票 [12] - 报告期内对符合解除限售条件的27.96万股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 [1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229,834.39万元,比年初增加9.85% [19][21] - 负债总额36,134.37万元,比年初增加29.17% [21][22] - 股东权益总额193,700.00万元,比年初增加6.87% [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3,305,967.34元,同比增长20.23% [30]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8.50元(含税),合计派发约94,296,195.00元(含税) [14][31] - 现金分红比例为45.21%,是公司上市以来分红比例最高的一年 [31] - 2023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已实施完毕,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9.5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06,167,827.50元(含税) [13]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4次会议,监事会召开3次会议 [7][16] - 公司披露定期报告4次、临时报告49篇,共提交并刊出定期报告、临时公告及上网文件数量达80篇 [12] - 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B级 [12]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2+2"业务布局,加速"双引擎"策略 [14] - 持续推进人才梯队年轻化建设,强化"顶天立地"式人才培养体系 [15] - 严格按照计划节点建成"医疗光学设备及精密光学元组件生产基地项目" [15] - 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工作,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公司落地应用场景开发 [15] 融资计划 - 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融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且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的股票 [39][40] - 授权期限为自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公司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止 [39]
思锐光学IPO:突发终止,实控人持股超八成,曾被出具警示函
搜狐财经· 2025-05-08 17:53
公司概况 - 思锐光学是一家专业从事可互换光学镜头、脚架云台等摄影摄像器材和精密光学元器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品牌为"SIRUI",产品包括摄影脚架、摄像脚架、独脚架、云台等 [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总部位于广东中山,创始人李杰持股比例高达80.22%,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3][6] - 2023年7月启动辅导备案,2024年6月北交所IPO获受理,2025年4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1] 公司治理与实控人 - 创始人李杰直接持股75.64%,通过财盛投资间接控制4.58%股权,合计持股80.22% [3] - 李杰身兼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对公司经营拥有绝对话语权 [6] - 李杰兄弟李奇持股4.12%,曾任董事职务,2023年11月离任后担任国内客服经理 [6] - 公司曾因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收到监管警示函,董事长李杰、董秘林炳坤被采取监管措施 [9][10] 募投项目与产能扩张 - 本次IPO拟募资2.72亿元,其中2.48亿元用于光学镜头及光学元器件增资扩产项目,24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升级 [7] - 扩建项目拟新增15万个可互换光学镜头产能和350万件光学元器件产能 [1] - 2021-2023年可互换光学镜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6.67%、116%、88.21%,脚架云台产能利用率从113.03%下滑至79.58% [10][11] - 北交所问询新增产能的必要性及消化能力,是否存在过度扩产 [11] 研发与销售费用 - 2021-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743.49万元、1743.49万元、2642.67万元,研发费用率9.24%、11.34%、10.09%,低于行业均值10.75%、11.34%、11.36% [12][14] - 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2131.56万元、2722.35万元、4422.20万元,销售费用率11.3%、14.86%、16.89%,远超行业均值3.19%、3.33%、3.57% [14][15][17] - 销售费用中宣传推广费占比最高,2023年达1402.02万元,电商平台费959.09万元 [16] 财务表现与客户结构 -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1.89亿元、1.83亿元、2.62亿元,归母净利润1709.69万元、1888.3万元、3131.1万元 [18] - 2023年收入增长42.9%,净利润增长65.82%,主要来自脚架云台(增长17.98%)、可互换光学镜头(增长59.13%)和其他摄影器材(增长92.7%) [18][19] - 影石创新2023年成为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从2021年276.32万元增至2023年2012.81万元,占比7.69% [20] - 境外收入占比超75%,2023年美洲地区收入占比43.25%,欧洲地区23.31% [20][21] 存货与风险 - 2021-2023年存货分别为6859.85万元、10592.62万元和14301.35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69.42%、73.40%和68.87% [22]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4.05%、3.32%、2.61%,远低于同行蓝特光学(9.04%)和茂莱光学(12.92%) [22][23] - 北交所重点关注存货高企及计提比例较低问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