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从田间到文创,“五一”假期乡村生态游热火|图文报道
第一财经· 2025-05-05 10:50
与周边"人从众"的景区景点相比,乡村游更加惬意、随心。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有一个被誉为"江南威尼斯"的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在这里展 现得淋漓尽致。 "五一"假期,第一财经记者在这里坐船穿行于村内河道,仿佛游走在一轴流动的画卷,亭台、楼阁、水 榭等所有江南水乡的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码头上插着各式彩旗,多艘游船缓缓穿行在波光粼粼的河面 上,两岸绿树成荫。家庭主妇在石级上洗碗洗菜,农夫驾着机动船靠岸,抬起一篮鱼虾走进家门。文化 广场上,身着古装的女士演奏着江南小曲,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游客们在山间戏水、看花,夜晚在草地上看满天繁星。也有很多游客走进粉墙 黛瓦、幽静雅致的民居,感受桃花源和"人家尽枕河"的意境,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与周边"人从众"的景区景点相比,乡村游更加惬意、随心。梳理今年"五一"假期各地发布的信息,优美 的乡村环境和丰富多元的生态体验,让乡村生态游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热门之选。 5 月 2 日,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景区参观。摄影 / 章轲 官方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江苏省纳入监测的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 337.01万人次,游客 ...
福建:乡村旅游成文旅新风尚
新华社· 2025-05-04 16:49
乡村旅游市场趋势 - 乡村旅游成为福建文旅市场新风尚 家庭客群占比超过一半 西榄湖趣露营地日均游客量达上千人 [1] - 特色化场景拓展成为竞争关键 露营地开发昆虫研学课程 亲子植树及温泉联动项目 破解同质化问题 [1] - 品质化体验推动消费升级 "拾间海"民宿提供书吧 茶吧 露台等多层次休闲空间 入住率持续满额 [2] 行业运营模式创新 - 轻资产运营模式受青睐 露营地引入无人超市 移动便民中心 实现"轻装露营"降低游客负担 [1] - 渔民转型民宿经营者成效显著 东壁村民林木顺经营7间海景民宿 年收入超20万元 较传统渔业更稳定 [2] - 基础设施升级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东壁村建成5.3公里环海栈道 串联山海景观 提升整体体验 [2] 区域发展典型案例 - 闽侯竹岐乡实现业态升级 从寂静山村发展为热门露营地标 结合泛舟 萌宠互动 篝火晚会等多元活动 [1] - 霞浦东壁村形成摄影主题集群 依托滩涂光影资源吸引海内外摄影爱好者 民宿群依山势错落分布 [2] - 文旅融合带动村民增收 宁德霞浦地区通过民宿 栈道等配套建设 实现"自然壮美与生活温度"结合 [2]
特色项目点亮乡村游
广西日报· 2025-05-04 09:37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假期广西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各地推出特色体验项目,融合多种元素,特色民宿成亮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2][3] 景区活动 - 桂林市全州县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出徒手摸鱼、旱地龙舟等亲子项目,“五一”假期前两日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新增“乡村露营”课程 [1] - 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以“哪吒闹稻海”为主题打造30米长巨型艺术墙绘,游客可参与稻田小火车等休闲娱乐项目 [1] - 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富回村举办全国夏季“村晚”龙圩区富回专场暨粤桂农文旅产业融合系列活动,有广西街舞公开赛、村趣集市、捉鸡争霸赛和浑水摸鱼大比拼等 [2] 特色民宿 - 崇左的明仕雅居、在野宿集、笙美民宿等标杆民宿假期前被预订一空,当地打造“民宿+非遗”“民宿+康养”等多元模式 [2] 新项目新玩法 - 北海银滩乡村旅游区推出“滨海疗愈”项目,游客可参与冥想课程或出海观鲸 [3] - 防城港市江山半岛京族风情乡村旅游廊道打造“听琴品鲜”慢生活体验 [3]
定安“乡咖”假日飘香
海南日报· 2025-05-04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特色产品、活动、店铺等持续“上新”推动定安“乡咖”旅游热度攀升 [1][3] 产品与套餐上新 - 湖畔咖啡店推出咖啡特调饮品“旅程”,“五一”假期前三天累计接待游客2200余人次,累计营收超4万元 [2] - 水塔咖啡在富文镇九所村的水塔咖啡会客厅和水塔咖啡大山店分别推出限定双人套餐和限定多人套餐 [2] 文旅活动上新 - 5月1日“琼剧正青春·梨香满田园”琼剧主题展演走进龙湖镇香草田园共享农庄,“香草咖啡 + 琼剧”受游客青睐 [3] - 香草田园共享农庄结合香草鸭特色餐饮推出“钓鸭大赛”增加趣味性 [3] 新店铺开启试营业 - 南丽湖片区丽湖雅苑附近由废弃老水塔改造的“荒野咖啡”开启试营业,室外有野奢田园风光露营区“荒野营地” [3] 旅游数据增长 - “五一”假期前两天,定安“乡咖”吸引客流近万人次 [3] - 假期前三天,定安县景区接待人数同比增长86.6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03% [3]
浙江金华:传统村落成文旅消费目的地
新华社· 2025-05-03 18:08
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 - 浙江金华兰溪市诸葛村通过"三国文化秀"等主题活动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以上 结合"民宿+三国文化"等多元业态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 [1] - 诸葛村以钟池为中心呈现八卦图布局 作为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吸引家庭游客体验文化传承 [1] 创新业态与年轻化趋势 - 金华浦江县新光村举办乡村摇滚音乐会 百年老宅与现代业态融合提升游客体验差异感 [2] - 磐安县墨林村日均游客量达1.3万人次 80%为年轻人 咖啡店通过短视频营销日均售出300杯以上 [2] - 墨林村引入剧本杀、非遗体验等10余个业态 主理人通过新媒体传播带动2024年游客量近20万人次 村集体增收129万元 [2] 行业数据与政策方向 - 携程平台2024年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 延续2023年高增长态势 [2] - 金华市计划通过活态保护政策推动古村落转型为文旅消费目的地 结合市场机制促进乡村振兴 [3]
幸福花开小河边
人民网· 2025-05-03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小河边村凭借玫瑰花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联农带农富农效益明显,其经验在云南全省获得推广 [13] 分组1:小河边村玫瑰花产业现状 - 村里种植可食用玫瑰3500多亩,建有30家玫瑰加工厂,有100多家个体经营户,2024年全村玫瑰花产业综合产值超1亿元 [5] - 2024年“520”玫瑰花节期间,三天进村游客超9万人次,2023年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10][11] - 截至目前,在弥勒市城区和主要景点开设12家玫瑰系列产品直营店,成为可食用玫瑰收购加工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可食用玫瑰种植超5000亩 [13] 分组2:村民收益情况 - 鲜花9 - 16元/公斤,一亩地一年可采两吨,村民不外出打工也能过上好日子 [1] - 1公斤干花最高卖200元,杨雪松一年守在村里有100多万元收入 [3] - 全村95%的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5] 分组3:产业发展历程 - 2013年前基本无产业,村民靠外出务工谋生,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 [5] - 村小组党支部组织考察后决定种可食用墨红玫瑰,党员带头试种、跑市场,第二年种植户增到100多户 [7] - 党员带头引进烘干机和冻干机加工干花,弥勒市党委政府协调金融机构授信、组织办理工商登记 [7] - 2022年成立村集体公司,引领规模化种植、加工,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40余个玫瑰系列产品 [9] 分组4:未来展望 - 2025年小河边村玫瑰花综合产值将达1.5亿元 [13] - 弥勒市委提出打造全国知名玫瑰花全产业链示范区,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玫瑰庄园经济 [13] 分组5:云南花卉行业情况 - 截至2024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95万亩,花农19万户,花卉农业产值约480亿元,花农收入99亿元,同比增28% [14] - 食用玫瑰种植面积6.2万亩,产量2.6万吨,“鲜花饼”品牌享誉全国,全链条产值约200亿元 [14]
从“产值”到“颜值”,乡村旅游火热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经济日报· 2025-05-03 07:24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同比增长8.9% [1]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1] - 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扩大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相关 [1] 政策支持与建设成效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聚焦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 [1] -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 [1] - 2023年末全国99.4%的村进村道路为水泥或沥青路,99%的村通宽带,96%的村通自来水 [1] - 87.6%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74.5%的村有电商配送站点 [1]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质量效益提升 [2] -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村占比提高,带动村民增收 [2] - 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加快 [2]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农村基础设施不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 - 部分乡村建设同质化严重,规划缺乏传统特色 [2] - 产业融合配套不足,企业农民参与机制不完善,乡村人才短缺 [2]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 [2] - 乡村规划需突出地方特色,保持传统田园意境 [2] - 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如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3] - 设立产业基地吸纳本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宜业能力 [3] - 推广智慧农机、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参与环境治理项目 [3] -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吸引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下乡 [3]
“五一”假期“奔县进村”享受度假慢体验
新华日报· 2025-05-03 07:20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假期不少人“奔县进村”享受度假慢体验,多地乡村旅游呈现多样特色吸引游客[1] 分组1:露营体验 - 常州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醉田团建露营基地“五一”开业,融合农耕文化等打造“稻田 + 露营 + 乡创”模式,距市区车程短,周边景观丰富[2] - 基地有特色餐饮,设美拍打卡点和儿童娱乐项目,晚间有多种活动,东南村推进美丽乡村和民宿建设,探索产业融合[3] 分组2:桑葚采摘与美食体验 - 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江村 1936·山水桑田园区 300 亩生态桑林桑葚成熟,有多个品种供游客采摘[4] - 园区餐厅有“桑系美食”,西餐厅推出特色饮品菜品,园区还策划活动传承蚕桑文化[5][6] 分组3:水乡垂钓体验 - 海安白甸镇西泊乡村旅游集聚区吸引众多游客垂钓,鱼类肉质鲜美,游客全家出动体验多项乡村项目[7] - 龙虾垂钓园受游客欢迎,园区设龙虾鱼汤特色体验区,农产品展销热闹,还有露营烧烤场景[7][8] 分组4:乡村跑步赛事 - 2025 第二届徐州铜山区“和美乡村健康村跑”在三堡街道潘楼村开跑,跑友感受乡村美景和氛围[9] - 赛场外村支书带货直播,“土特产”摊位热闹,赛事后汉服旅拍受游客欢迎[10][11] 分组5:民宿度假体验 - “五一”假期崇明岛海永镇萱与澜民宿客房提前半月订完,游客喜欢在田园民宿感受“慢生活”[12] - 民宿相关笔记多、浏览量大,七成游客来自上海,营业以来营收超百万,正打造“世外桃源”[12]
泰州姜堰:农文旅深度融合,“户外天堂”唱响“共富大戏”
扬子晚报网· 2025-05-01 09:45
政策赋能激活文旅消费 - 姜堰区推出30万元自驾游消费券覆盖1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及2个培育单位,涵盖住宿、餐饮、购物等环节,活动持续至10月底[5] - 消费券采用"线上实时发放+线下贯穿四季文旅热点"双模式运作,实现政策资源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5] - 近百辆房车齐聚"菇菇部落"露营基地,带动美食文创市集消费,游客对田园慢生活体验反馈积极[9] 资源整合打造户外休闲 - 姜堰森林覆盖率达27.73%,创新推出"溱湖湾"公共品牌,探索"体育+""赛事+"融合模式[10] -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近千人规模的青少年越野赛,计划常态化运营赛事[12] - 26公里康养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16项体育项目,溱湖湾欢乐水世界入选省级体育休闲基地[12] 创新业态推动乡村振兴 - 淤溪镇举办"乐享闪电侠"越野赛与四季音乐会,娄庄镇开展农事趣味运动会吸引游客参与[15] - 小杨社区三年承办20多项大型活动,包括全国山地车越野赛等,显著提升当地知名度与村民收入[15] - 露营产业三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日峰值接待2000+人次,创造300+岗位,带动农产品消费超1亿元[17] 战略布局与产业融合 - 锚定"旅游兴区"战略,以"旅游+百业"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引进乡村马拉松、攀岩挑战赛等生态赛事[9][17] - 打造"群源""祥泰"特色IP,开展体育研学活动,形成"四季可营、主题随选"的露营产业供给体系[17]
中外青年共探生态治理:绿水青山间蕴藏何种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1:08
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 浙江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呱呱叫欢乐农场将种养殖业与水上乐园、亲子游乐园等文旅体验项目结合,形成多元化业态 [1] - 荷兰青年阿提拉(Attila)计划将中国农文旅融合经验引入欧洲,帮助当地农场提升游客吸引力 [1] - 桐庐富春江镇芦茨村80%村民从事乡村旅游业,民宿产业依托绿水青山实现增收 [7] 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实践 - 桐庐钟山乡蓝莓智创园将废弃矿山改造为现代种植园,实现"灰山白水"向"青山绿水"的转变 [3][4] - 钟山乡曾因石材开采导致生态破坏,现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发展蓝莓种植,提升村民收入 [3][4] - 伊朗学生林汉娜(Hana)通过实地调研理解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模式 [3] "两山"理念的国际化传播 - 中外青年通过蹲点调研探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研究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路径 [7] - 赞比亚青年曼波(Mtambo)在芦茨村民宿案例中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效 [7] - 浙江省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志愿者联盟强调实地案例对传播中国治理经验的重要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