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小院留乡愁激活“宿”愿 古村兴文旅撬动“钱”景
央广网· 2025-04-30 15:45
文章核心观点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将军村通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路域提升通村畅乡,以“民宿 +”模式推动乡村多元化发展,实现从“无名小村”到“新晋网红”的蝶变,激活了乡村经济,让村庄焕发新生机 [1] 分组1:道路建设成果 - 将军村修建、黑化、加宽三条乡村公路,解决“会车难”“出行难”问题 [3] - 将军村将原有的水泥路升级为柏油路,改造提升乡村公路 [3] 分组2:乡村旅游发展 - 将军村依靠露营、栈道等乡村旅游业态带来人流量,去年村集体收益 50 余万元 [3] 分组3:民宿产业情况 - 2023 年 9 月,将军村以村企合作形式建成将军故里疙瘩村民宿并运营 [3] - 该民宿改造 20 余间荒废老宅,承接景区客流量形成集群效应,节假日入住率有时满员 [4] - 去年该民宿为将军村分红 20 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解决十余名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 [4] 分组4:新业态发展与就业创业 - 民宿带动咖啡、陶艺等新业态进驻,吸引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6] - “95 后”樊熙利用烧窑技术打造陶瓷体验场景,为周边企业供货获持续收入 [6] - 郭婉婧在家门口咖啡店上班,有收入还能学新东西,见证家乡变美 [6] 分组5:乡村经济变化 - “三只猴子”艺术咖啡馆、凫咖啡、塬味餐厅等新兴业态多点开花,为乡村聚拢人气和财气 [6]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
经济日报· 2025-04-29 07:11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 同比增长8.9% [1] - 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 同比增长5.6% [1] - 市场规模扩大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1] 政策支持与建设成效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聚焦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 [1] -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 [1] - 2023年末全国99.4%的村主要道路为水泥或沥青路 超99%通宽带 96%通自来水 [1] - 87.6%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74.5%有电商配送站点 [1]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 质量效益提升 [2] -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村占比提高 带动村民增收 [2] - 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加快 [2] 现存短板与挑战 - 农村基础设施不均衡 教育医疗养老供给不足 [2] - 部分乡村建设同质化严重 规划缺乏传统特色 [2] - 产业融合配套不足 企业农民参与机制不完善 [2] - 乡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2]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 - 乡村规划需突出地方特色 保持田园牧歌意境 [2] - 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如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3] - 设立产业基地吸纳本地劳动力 开展技能培训 [3] - 应用智慧农机、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 [3] -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吸引科技、医疗等领域人才下乡 [3]
南沟村:圪梁梁上“绣”新景
陕西日报· 2025-04-29 06:52
景色秀丽、绿意盎然的南沟村(资料照片)。 在矮化密植苹果栽培示范园,村民们拉来了一车车羊粪,为果树施足优质肥料。乡亲们齐心协力,疏枝、防 虫,为丰收下足功夫。 我的心里话 在生态景区,农文旅项目推陈出新,融合红色研学、农耕文化、观光展演,让游客体验别样的陕北风情、汲 取奋进的精神力量。 南沟村党支部书记 张润生 ……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看望乡亲们,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我们村正更新果园品种,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发 展成果;完善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助力景区提质升级;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促进 农文旅融合。党员干部和群众干劲很足。我们将牢记嘱托、踔厉奋发,进一步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扎实有序做好 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春日的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山川秀美,生机勃发。 2022年10月26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沟村。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 火。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 南沟村的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
“沉睡”山村蝶变引客来 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4-28 10:36
2014年,松庄村成为国家第3批传统村落,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村庄有了流量,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到村里创业。当然,松庄村 能带来的惊喜还有更多。在村子的拐角、巷子的尽头、屋顶的瓦砾上......游客们在不经意间都能偶遇艺术的点缀。浙江松阳县松庄 村"新村民" 孙培介绍:"这个作品叫《别在缝隙里的信》,就是这些夯土墙的缝隙,一位学文物修复的女孩在这做的作品,这里有一 幅小画。在村里就不用太高调,可能就是不经意的发现哪里藏着一个这样的作品,会更有趣一点。" 上海人孙培是最早到村里的年轻人之一。几年前,当她沉浸到这座村庄时,感受到的不仅是这里自然风光和建筑美学,还有原住 民生活的烟火气。用打动自己的事物,来打动更多的人。孙培邀请艺术家、设计师来到乡村,与村民一起搞起了艺术创作。孙培 说:"这位奶奶叫叶金娟,村里家家家户户都会养鸭、养鹅。我们说用手掌试试,看能不能把鸭和鹅都画出来,教会她用笔,把嘴巴 和眼睛画上去,这些也是奶奶的作品。" 央视网消息:浙江省松阳县有80多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这些镶嵌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以完整的建筑风貌和独特的山水格局,被 称为"江南最后一个秘境"。《乡村四月春正好》走进松庄村,在这里,村民、 ...
徐州铜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正当时
环球网· 2025-04-28 10:03
徐州铜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概况 - 徐州铜山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通过深挖资源、打造项目、提升服务实现文旅融合[2] - 紫山艺术村、伊庄茶博园、柳泉镇北村村成为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性案例[4][7][10] 紫山艺术村项目 - 通过改造56处村民闲置院落打造43个特色空间,包括春泥陶艺空间、徐杰非遗艺术馆等[4] - 2024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旅游收入破百万[4] - 2024年实现文旅综合收入3000万元,带动周边就业岗位400余个,村民户均增收2.8万元[5] - 采用"非遗活化+空间再造+社群运营"模式,形成15个非遗工坊的"1515工程"[5] - 2024年端午非遗体验活动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000人次[5] 伊庄茶博园项目 - 占地约3000亩,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农文旅示范区[7] - 2023年量产收入达3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家庭就业[7] - 年均接待研学团超2万人次,开发"小小茶农"课程[7] - 正在筹划建设智慧茶园管理系统,规划茶主题民宿集群[8] 柳泉镇北村村项目 - 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民宿入住率达75%[10] - 特色农产品年销售超3500万元,包括稻蟹混养、有机果蔬等[11] - 去年五一期间单日最高游客量突破1万人次[11] - 今年五一民宿预定已超七成,沙滩宿营地被预订一空[11]
从“农村追城市”到“城市寻乡村”,广东这里“出圈”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16:21
深中通道带来的区域经济变革 - 深中通道贯通使中山崖口村从"打工输出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 区位优势显著 距高速出口仅25分钟车程 [1] - 崖口村一年内打造"稻田咖啡""东堤夜经济"等IP 吸引17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 [1] - 雍陌村依托人文历史资源培育15个国家级和省级文旅品牌 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 中山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 中山构建"11138"文旅发展格局 2024年17个村集体收入超1亿元 43个村超5000万元 [2] - 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1年保持全省最优 显示城乡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2] - 崖口村通过三波流量密码打造完整产业链 包括煲仔饭街日销量从10个提升至2000个 开发高端别墅和环道自行车项目 [3] 特色产业升级案例 - 崖口村"崖口大米"获富硒认证后价格从2 5元/斤跃升至20元/斤 溢价达8倍 [3] - 围绕稻田开设超100家咖啡馆 形成小资情调消费场景 2024年接待游客584万人次 春节单期达63 9万人次 [3] - 雍陌村亮记冬瓜酥店铺依托郑观应故居客流 营业额翻倍 周末单日达2000元 计划扩张新店 [4] 传统资源现代化改造 - 雍陌村改造190间农房外立面 通过土地整治将零散农田转为高效用地 老旧厂房升级后预计村集体收入翻倍 [6] - 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活化郑观应故居 去年游客量达80万人次 增速迅猛 [4][6] - 崖口村利用2000亩连片稻田和红树林资源 开发与城市差异化的"慢生活"旅游产品 [7] 大湾区文旅市场潜力 - 中山探索"乡村旅游+都市休闲"协同模式 重点打通旅游动线与消费链环 [8] - 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精准推广 崖口村稻田咖啡和雍陌古街成为现象级IP [3][4] - 当前挑战在于节假日接待能力不足 需提升酒店餐厅等基础设施 [7]
青海海东乐都区:梨花绽放“美丽经济”
中国经济网· 2025-04-24 13:50
节庆活动与游客体验 - 第八届“碾伯·寨子”梨文化活动以“梨韵河湟·乐享周末”为主题,融入旗袍走秀、太极拳表演、夜间灯展、农副产品展销及摄影比赛等多元体验元素 [1] - 活动带动农家乐等乡村生意,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1] - 公司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新建生态停车场、旅游驿站和智慧导览系统,并推出串联梨花节、采摘园、非遗工坊的精品旅游线路 [2] 特色农业与产销模式 - 采用“温棚轮作”模式,如高庙镇旱地湾村温室樱桃与乐都绿色大辣椒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特色农产品“四季不断档” [2] - 温室樱桃有“红灯”“美早”“艳阳”等多个品种,四月上旬进入采摘季,“五一”假期为采摘高峰期 [1] - 积极探索“农业+电商”新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2025年一季度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0% [2] - “优农臻品”品牌门店建成运营,6家本地企业入驻832扶贫销售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农产品营销体系 [2] 旅游产品开发与战略规划 - 打造多个特色旅游节点,如洪水镇大樱桃观光旅游采摘基地、寿乐镇休闲度假区、瞿昙镇卧龙谷休闲农业项目,以及成功晋升AAA级景区的卯寨研学旅行项目 [2] - 未来将以梨花节为起点,规划建设梨文化博览园、河湟民俗体验区等项目,并引入骑行、攀岩等户外运动业态,旨在打造集观光、休闲、运动、消费于一体的高原旅游目的地 [3]
持续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4-24 07:50
行业表现数据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 同比增长8.9% [1]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 同比增长5.6% [1] 需求侧特征 - 休闲观念从热门景区转向自然本真体验 体现消费升级趋势 [1] - 游客追求亲近自然的生态环境与质朴淳厚的乡土风情 [1] - 深度体验原汁原味乡村生活成为核心需求 [2] 供给侧发展 -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带动村道整洁化与民宿舒适度提升 [1] - 各地将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发展模式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 [1] - 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等新兴媒介全方位展现乡村魅力 [1] 产品策略 - 需精准把握游客游玩观赏与体验需求 丰富多元旅游产品 [2] - 立足乡情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元素 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2] - 避免过度商业化 保持乡村自然本真与乡愁记忆的独特性 [2] 政策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旅融合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要求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2] - 政策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2] 产业影响 - 游客涌入带动乡村服务业蓬勃发展并创造众多就业岗位 [1] - 有效提升农民收入 彰显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 [1] - 乡村旅游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动力 [3] 发展前景 - 乡村自然资源丰富与人文底蕴深厚为产业提供良好基础 [3] - 需持续投入丰富产品供给 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3] - 旅游消费升级将持续释放乡村旅游需求 [3]
蹚出“花”式乡村振兴路
经济日报· 2025-04-22 15:08
核心观点 - 仁和坪镇通过从粗放型生猪养殖向农文旅融合转型 成功实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 其中杨家埫村和梅坪村是典型案例 [1][2] 产业转型措施 - 杨家埫村缩减生猪养殖规模并全面治理养殖污染 对农户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实施复种与绿化 [1] - 杨家埫村成立五峰归一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推动转型发展 从赏花赏景扩展到农趣体验、研学旅游、非遗传承 [1][2] - 仁和坪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 整合资源并推动赏花与特色景点、民俗活动、农产品开发等多元融合 [2] 经济效益 - 杨家埫村去年甜心李销售额超75万元 村民共计增收40余万元 [2] - 梅坪村400多亩油菜花在带动赏花游之外 还能为群众带来近40万元的采收收入 [2] 基础设施与旅游发展 - 仁和坪镇内全域公交、爱心驿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 [2] - 赏花游、乡村游、采摘游、避暑游等逐渐繁荣 仁和坪镇着力探索从一朵花到一条链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 [2]
一季度全国接待总人次超7亿—— 乡村旅游热持续升温
经济日报· 2025-04-21 06:37
消费者的新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期待。人们到乡村旅游,不仅想在绿水青山中走一走,还越来越希 望感受独特的乡土文化,乡村旅游正从"卖"环境向"卖"场景、创意转变,民俗、非遗成为乡村旅游的全 新吸引力。 凭借传承800多年的鱼灯,"赏花+非遗"模式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瞻淇村聚集了不少人气。瞻淇村鱼灯队 队长郑冬蛟介绍,游客到瞻淇村不光能欣赏自然风光,还能感受非遗,体验手作鱼灯,把古老的文化带 回家。 春潮涌动处,村游正当时。赏花、采茶、上春山、住民宿、看演出……近段时间以来,乡村旅游热闹起 来。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7.07亿,同比增长8.9%;全 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明显。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 人次年均增速超过20%,乡村旅游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蓬勃发展的市场,承载 着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源源不断的游客,支撑形成了千亿元级的消费市场。在需求拉动下,乡村资源被转化为特色产业。文旅 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推出159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已有超6万个行政村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