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搜索文档
耐尔特(广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8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29 18:04
公司基本信息 - 耐尔特(广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新成立公司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8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1] - 业务包括化肥销售、卫生用杀虫剂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 [1] - 涉及生物农药技术研发、肥料销售、土壤与肥料的复混加工 [1] - 覆盖初级农产品收购及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 [1] - 包含食用农产品批发业务 [1] - 许可经营项目为农药批发和农药零售 [1]
建行山东省分行破题盐碱地信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4:49
转自:新华财经 东营捷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黄河入海口盐碱地综合利用及耐盐碱种质资源培育项目,涵盖63633 亩盐碱地、涉及6个乡镇。项目通过田块建设、灌排节水、道路设施、土壤改良等工程的实施,实现盐 碱地垦造与耕地改良,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农民收入。然而,项目启动之初,便遭 遇了融资困境。 了解情况后,建行山东省分行突破传统信贷思维,结合农业高投入、低产出、回报期长的特点,为该项 目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并批复盐碱地改良贷款15200万元,期限15年,在同业中率先实现了对规模化盐 碱地改良的资金支持,为盐碱地改良贷款业务蹚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截至目前,建行山东省分行已成功对包括东营捷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企业批复盐碱地改造项 目贷款5.2亿元,并对"黄河入海口盐碱地综合利用及耐盐碱种质资源培育""5000亩盐碱地产能综合提升 及水源保障工程"等5个项目先期实现贷款投放1.34亿元。项目实施完后,预计新增耕地2.37万亩,提升 改造耕地2.26万亩,预期实现小麦总产量达2.61万吨,玉米2.84万吨,大豆和马铃薯0.23万吨。盐碱地改 造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效果显著。 支持盐 ...
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将在郑举行
郑州日报· 2025-10-29 10:04
高峰会概况 - 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将于11月3日至4日在郑州举办 [1] - 高峰会主题为“向新向智 共赢未来” [2] - 主办方为中国贸促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 [1] 活动安排与结构 - 高峰会采用“1+1+4+5”系列活动结构 [2] - 包括1场开幕式和1场全体会议 [2] - 设置4场平行会议,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货运枢纽及跨境贸易、智慧农业 [2] - 安排5场配套活动,如贸促机构圆桌会、企业对接洽谈会等 [2] 展览与成果发布 - 设置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形象展区及河南特色展区 [2] - 将发布《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工商界合作郑州倡议》和《中国与拉美国家互联互通指数研究》 [3] - 境内外机构将签署一批合作备忘录,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与智利伊基克自贸区拟签框架协议 [3] 河南省与拉美合作 - 河南省与拉美多国建立友城关系,覆盖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国家 [4] - 计划于2025年推动在农产品进出口、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开发等领域达成重要合作协议 [4] - 将持续推动郑州—墨西哥城“双枢纽”建设,并探索将货运航线延伸至南美国家 [4] 郑州产业优势 - 郑州拥有33家全货运航空公司运营,开通45条国际货运航线,通航48个国际(地区)城市 [6] - 已形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6] - 比亚迪郑州基地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100万辆,产值超1700亿元 [6] - 中铁装备盾构机累计出厂超1700台,产销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 [6] 企业合作机遇 - 农发集团、四季物流港、宇通客车、中铁装备等企业计划与拉美在农产品、新能源公交车、智能装备等领域深度对接 [7] - 高峰会将推动拉美嘉宾考察超聚变、宇通、中铁装备、蜜雪冰城等企业 [7] - 合作方向包括共建跨境冷链物流通道、合作开发农业技术,引进巴西、智利的牛肉、咖啡豆等产品 [7]
陕台农业合作恳谈会举行
陕西日报· 2025-10-29 06:50
活动概况 - 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陕台农业合作恳谈会于10月28日在杨凌示范区举行 [1] - 恳谈会主题为加强陕台农业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陕台两地农业专家、行业协会代表及企业家等百余人 [1] 活动内容与成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等机构代表推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台方代表分享了对两地农业合作前景的期待与建议 [1] - 杨凌示范区在种业创新、技术推广、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累计推广农作物良种超亿亩,年推广效益230亿元以上 [1] - 杨凌与台湾地区已在农业科技、教育、经贸等领域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 [1] 合作基础与前景 - 陕台农业合作恳谈会已成功举办多届,陕台两地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农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1] - 杨凌作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推动陕台农业科技交流与产业融合的重要平台 [1] - 与会嘉宾认为陕台农业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将进一步凝聚合力、创新机制,共同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1]
用好农业科技“金钥匙”
经济日报· 2025-10-29 06:24
国家战略导向 - 粮食安全与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部署的核心交汇点,明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1] - 党中央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部署种业振兴、农机装备攻关和耕地质量提升[1] - 政策目标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确保粮食自主供给[1] 农业科技发展成效 - 202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良种覆盖率超96%[2] - 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80%[2] - 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2.6%,较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2] 区域实践案例 - 河南通过良种、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动小麦主粮现代化转型[2] - 湖南围绕水稻科研创新提升稻作产业链效率与资源利用率[2] - 黑龙江依托黑土地保护与现代农业科技实现玉米、大豆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与生态发展[2]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密集出台《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等指导性文件[3] - 政策为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方向指引,加速科技与农业生产融合[3] - 政策体系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核心支撑[3] 行业发展挑战 - 创新协同机制不完善,科研院所、企业与生产一线衔接不畅,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3] - 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在科研投入、农机装备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距[3] - 新质生产力在基层农业中的渗透度有待提升,部分地区科技推广面临困难[3] 产业层面发展路径 - 健全国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牵引建设协同攻关平台[4] - 聚焦良种选育、智能农机、耕地质量提升、数字农业等关键领域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4] - 加大中西部和粮食主产区科研资金、人才与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和数字化农场[4] 企业层面发展路径 - 强化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涉农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4] - 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智慧农机制造基地[4] - 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带动中小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提升技术水平[4] 个体层面发展路径 - 健全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完善科技特派员常驻制度,推动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5] - 鼓励返乡大学生、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与推广者[5]
智慧农业装备集中亮相 “黑科技”为丰收保驾护航
央视网· 2025-10-28 22:11
展会概况与核心主题 - 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高会)在陕西杨凌举行,近50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智慧农业、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前沿科技成果 [1] - 展会不仅是农业科技的试验场,更是未来农业的风向标,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发展等主题 [15] 农业机器人创新 - 农业机器人领域出现跨界发展,有公司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从工业或教育机器人领域进入农业机器人市场 [3] - 模块化设计的农业机器人“达达”具备多功能性,可在果园搭载机械臂进行采摘,在田地搭载激光进行物理除草 [5] - 名为“酷牛”的机器人采用高精度机械臂和柔性机械手,采摘水果破损率低至0.3%,其AI算法能准确判断番茄和草莓的成熟度以实现选择性采摘 [7] - 农业机器人的发展旨在通过提升AI算法解决效率问题,提高识别杂草和作物的精准度,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农业 [7] 智能农机与抢收抢种装备 - 为解决抢收农时问题,农用无人机与物流无人机协同作业,将农产品从山头运至山脚,再接力运至农户家中,打通最后一公里 [8][10] - 针对雨后田地泥泞问题,田间作业植保机、收割机和耕种机采用全履带式底盘设计,确保雨季过后能迅速进场作业 [10][12] - 新型小麦播种机采用气吹式精准播种,配备防缠绕刀头,可同时完成整地、施肥和播种,一天播种面积可达100至150亩,有效提高抢时播种效率 [12][14] - 陕西秋冬种面积超过2500万亩,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超过1500万亩,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 [12] 绿色可持续与智慧农业技术 - 展会发布100多项新技术,包括中国农科院等机构的创新成果,并面向农民进行田间路演 [15]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旱作农业提升技术模式在陕西、甘肃、宁夏等西部生态脆弱区推广,集雨节水灌溉技术可实现节水超四成 [17]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集成应用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实现绿色保粮 [17] - 适用于丘陵和坡地的小型农机,如轻型履带式遥控拖拉机,已开始应用,得益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 [19] - 行业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食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19] - 通过现代农业装备和智慧决策系统等集成科技应用,目标在未来十年再造一个“陕西粮仓”,并对3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一张图”数字化管理 [21]
宁夏农佳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28 19:53
公司基本信息 - 新成立公司名称为宁夏农佳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黄小强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许可经营项目包括肥料生产、农药批发、农药零售、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 [1] - 一般经营项目包括化肥销售、肥料销售、农业机械服务、地产中草药(不含中药饮片)购销、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等农业相关活动 [1] - 一般经营项目还包括农业机械销售、农作物种子经营(仅限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塑料制品销售 [1]
当拼多多把“中国模式”带上联合国讲台
搜狐财经· 2025-10-28 19:37
公司战略与行业认可 - 公司作为亚洲企业代表连续两年受邀出席2025世界粮食论坛并登上联合国舞台分享中国数字农业经验 [1] -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公司构建的“大赛发掘+平台赋能+市场对接”中国模式给予高度认可 [3] - 公司始终将农业作为核心战略,致力于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并深入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 [5] 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 公司长期支持三大农业技术创新赛事:全球农创客大赛、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国科技小院大赛 [7] - 全球农创客大赛面向全球挖掘系统性解决方案,2025年吸引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519份申请,9支团队进入决赛 [4] -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聚焦单一作物技术突破,已连续举办五届,第五届聚焦国产草莓种植挑战 [7] - 全国科技小院大赛以人才培育为根本,第三届吸引19所高校的30支队伍参赛 [7] - 三大赛事各有侧重,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8] 创新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公司支持的创新项目瞄准农业真实痛点,技术切实可用且效果可量化,例如“猪群实时守卫战役”项目使生猪疾病预警提前7天 [10][11] - “牧原云计算”团队通过AI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猪只异常行为秒级识别 [10] - “Verdia Diagnostics”团队通过纳米传感器在作物视觉症状出现前3到7天检测到疾病 [10] - 公司借助其电商体系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推动农业科技在真实场景中落地 [11] - 云南番茄种植户采用获奖AI种植技术后,番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 [12] 平台资源投入与市场赋能 - 公司推出“千亿补贴”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将超过1000亿规模,明确加大科创投入 [13] - 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获胜队伍将获得总额超过100万元的奖金 [13] - 公司通过“零佣金”、“多多好特产”、“新质供给”等专项帮助农户销售优质优价农产品 [13] - 公司平台将青年科技团队、平台商家、农户连接起来,形成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12] 国际化合作与全球影响 - 公司支持中国团队“牧原云计算”和国际团队“Identi”、“Verdia Diagnostics”登上世界粮食论坛等国际舞台 [4][15] - 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金奖团队“Identi”在公司支持下参与中国农创客训练营活动,与中国高校和企业交流合作 [15] - 公司构建无国界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全球技术经验交融,加速改变世界农业生产格局 [15] - 公司的大赛机制、平台能力和市场对接能力三位一体,构成可复制、可规模化的国际农业创新生态 [15]
农高会发布 | 《2025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发布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02
报告发布与背景 - 报告《2025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于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推介大会暨集中签约活动中发布 [1] - 报告由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组织专家研究编写 [1] 报告结构与内容框架 - 报告创新性地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划分为传统农业产业、新兴农业产业及未来农业产业 [3] - 全书分为总报告与专题报告两部分 [3] - 报告分析2024年中国农业产业投资现状,涉农产业基金、股权投资与非股权投资情况及特点 [3] - 报告提炼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投资热点与典型投资案例 [3] - 报告特别呈现2024年全国9大农高区及杨凌示范区在农业产业投资领域的特征与典型案例 [3] 2024年农业产业投资热点 - 投资除集中在种植业、农资、畜牧业和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外 [3] - 生物农资、农业生物质利用等新兴农业产业持续受到投资者青睐 [3] - 农业合成生物产业、智慧农业产业等未来农业产业成为本年度新的投资热点 [3] - 农业典型投资案例呈现出产业链龙头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全球资本加速布局绿色转型特征 [3] - 投资案例总体围绕产业链龙头与科技创新形成布局,并聚焦于农业科技、乳业和生物材料等新兴方向 [3] 国家级农高区投资特征 - 全国9家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产业投资紧扣"科技赋能农业、全链驱动升级"主线 [4] - 投资聚焦基础设施攻坚、科技创新突破与产业融合提质三大领域 [4] - 基础设施方面,刚性投资占比超40% [4] - 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增速均超15% [4] - 产业融合领域,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投资占比提升至35% [4] 报告价值与用途 - 报告为政府研判态势、优化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4] - 报告为投资机构与企业洞察机遇、规避风险提供导航,是兼具权威性与实用性的重要文献 [4]
第32届杨凌农高会“四新”成果集中发布
陕西日报· 2025-10-28 06:59
农业科技“四新”成果发布 - 第32届杨凌农高会集中发布50项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 [1] - 发布的成果包括1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和40项优秀农业科技成果 [1] - 重大成果涵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西农1155”、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油菜新品种“秦优797”、华中农业大学玉米一体化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等 [1] - 优秀成果包括山东一逸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无飞絮柳树新品种“仁居柳1号”、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火龙果新品种“秦红龙”等 [1] 成果征集与评审过程 - 本次“四新”成果征集共收到来自全国多地申报的135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 [1] - 征集得到北京、湖北、江苏、深圳、山西、甘肃等地单位的积极响应 [1] - 成果经过材料审核、线上评审、集中评议等多轮严格评审后选出 [1] 成果涵盖领域与价值 - “四新”成果涵盖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生产、食品加工等关键领域 [2] - 成果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创新价值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转化前景 [2] - 成果的推广将为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2] 产学研合作与转化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院校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 [2] - 活动旨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实验室突破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