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

搜索文档
历时77天后,SpaceX星舰第九次试飞获批;山东新增8个全国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5-25 11:14
全球首艘超大型海洋工程船交付 - 全球首艘载货量突破4.5万吨的超大型海洋工程船"WINDPIPER"号在福建连江粗芦岛顺利交付,该船由福建船政重工旗下马尾造船为荷兰皇家博斯卡利斯公司承建,船长227米 [1] SpaceX星舰第九次试飞获批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完成对SpaceX星舰第八次试飞的安全审查,正式批准开展第九次轨道级测试飞行,审批延期77天因需完成对3月6日第八次试飞事故的全面调查 [2] - 第九次试飞的航空危险区域范围扩展至1600海里,较第八次试飞的885海里大幅增加,覆盖区域从得州星舰基地向东延伸至佛罗里达海峡 [2] 三星电子扩建DRAM产能 - 三星电子计划在华城工厂建设1c DRAM(第六代10纳米级)生产线,预计投资最早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3] - 此前三星电子已在平泽第四园区建设第一条1c DRAM量产线,规划产能为每月3万片 [3] 山东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 - 山东新增8个全国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包括潍柴动力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和天岳先进碳化硅半导体材料智能工厂等项目 [4] - 山东计划今年实施"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目标包括"晨星工厂"试点企业达5000家、标杆企业100家以上,建成省级"产业大脑"50个、数字经济总部基地50家左右 [4] AIGC产业动态 - 谷歌宣布在医疗保健领域推出人工智能计划 [3] - Stability AI发布3D视频生成工具SV3D,可基于单一输入图像创建和转换多视图3D网格 [3]
航天工程: 航天工程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18:13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核心观点 - 公司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每股A股派发现金红利0.108元(含税),总股本为535,990,000股 [1][5] - 分配方案已通过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8日,除权(息)日为2025年5月29日 [1][5] - 现金红利发放方式包括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系统派发和公司直接发放给特定股东 [1][2] 分配方案 - 以总股本535,990,000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8元(含税) [1] - 特定股东(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的现金红利由公司直接发放 [2] 相关日期 - A股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8日,除权(息)日为2025年5月29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2025年5月29日 [1][5] 分配实施办法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资金清算系统派发,已办理指定交易的投资者可在红利发放日领取 [1] - 未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红利暂由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保管,待办理指定交易后再派发 [1] - 红股或转增股本由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按比例直接计入股东账户 [2] 税务处理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过1年免征个人所得税,持股1年以内(含1年)暂不扣缴,转让时补缴 [4]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税后每股实际派发现金红利为人民币0.0972元 [6] - 香港联交所投资者(沪股通)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实际派发现金红利为人民币0.0972元 [6] - 其他机构投资者和法人股东自行判断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为人民币0.108元 [7] 咨询方式 - 投资者可通过证券事务部联系电话010-56325888咨询权益分派实施相关问题 [7]
NASA预算大砍25%,美航天项目遭“空前攻击”
环球时报· 2025-05-07 06:30
预算调整与NASA战略重心转移 - 特朗普政府提议将NASA预算从248亿美元削减至188亿美元,降幅达25%,创历史最大削减幅度 [2] - 预算调整后10亿美元将专注于火星探测项目,目标是在中国之前实现人类首次登陆火星 [2] - "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将进行重大调整,2026年发射绕月任务后逐步淘汰SLS重型火箭和"猎户座"飞船,因其单次发射成本高达40亿美元且超支140% [3] - 取消"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项目,国际空间站资金减少5.08亿美元并计划2030年退役 [5] 科研领域预算削减细节 - 太空和地球科学部门预算从73.25亿美元降至38.99亿美元,降幅近50% [6] - 行星科学预算削减30%至19.29亿美元,取消美欧合作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 [6] - 地球科学预算削减53%至10.33亿美元,新一代陆地卫星项目被整体取消 [6] - 天体物理预算从15亿美元骤降至4.87亿美元,影响罗曼望远镜等重大项目 [6][7] 商业航天企业崛起与行业格局变化 - SpaceX等私营企业将取代传统军工巨头,其"星舰"开发成本仅为SLS的一小部分 [8][10] - NASA固定价格合同比例从0%增至35%,SpaceX成为最大受益者,波音等传统承包商因成本超支面临挑战 [11] - 阿尔忒弥斯后续探月任务可能转交SpaceX和蓝色起源,SLS承包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和波音将失去主导地位 [8][10] 国际合作项目中断与行业影响 - 取消"门户"空间站导致日本、欧空局等合作伙伴前期投入损失,加拿大研制的新机械臂项目搁置 [13] - 火星采样返回计划终止使欧空局专门研制的地球返回轨道器失去用途 [13] - 行业专家认为美国在航天国际合作中的领导力将因项目违约而受损 [13][15] 技术发展与行业竞争态势 - SpaceX在2025年已完成49次"猎鹰9号"发射,占全球发射量50%以上 [10] - 商业航天企业采用固定价格合同模式,倒逼传统承包商进行成本改革 [11] - 行业担忧过度依赖SpaceX等企业存在技术风险,"星舰"开发进度和可靠性仍存变数 [14] 科研体系与人才结构冲击 - 预算削减导致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领域数十个任务终止,深空探测研究受冲击 [7] - 岗位需求降低可能引发美国航天人才流失,对行业长期竞争力构成损害 [7] - 材料科学、推进系统等技术研发进度放缓,影响未来航天器性能提升 [7]
美国“载人登月计划”要塌方了?
观察者网· 2025-05-06 13:52
阿尔忒弥斯计划调整 - 白宫预算草案提议在完成阿尔忒弥斯Ⅲ和Ⅳ任务后退役SLS火箭与猎户座飞船,并终止月球门户站建造计划[1] - SLS火箭和月球门户站曾被视为美国重返月球及火星探索的核心支柱,承载NASA近年最大财政与政治投资[3] - SLS火箭研制费用达240亿美元,单次发射成本40亿美元,效率远低于SpaceX星舰项目[5] SLS火箭的政治经济背景 - SLS被称为"国会火箭",其零部件分散至亚拉巴马、佛罗里达等航天大州承包商以维系政治支持[5] - 项目采用地理分布式建造方案,虽效率低下但通过就业岗位绑定国会选票,形成"太贵所以不敢砍"的行业共识[6] - 特朗普政府动刀原因包括联邦预算压缩、星舰技术压力及载人登月共识缺失[7] 月球门户站困境 - 月球门户站被定位为深空探索跳板,但阿尔忒弥斯Ⅲ任务将直接跳过该站采用"直连模式"[10] - 首批舱段PPE与HALO发射推迟至2027年,国际模块缺乏明确时间表,功能定义模糊导致价值存疑[11] - 国际合作背景浓厚但政治护身符不足,成为预算削减中最易被舍弃的环节[12] 美国航天战略转向 - 资源可能转向火星、私营航天及军事太空资产,反映登月项目政治号召力下降[15] - SLS和门户站取消将冲击NASA生产链条与国际协作框架,导致阿尔忒弥斯体系结构性塌陷[16] - 与中国登月竞赛中呈现"失速"态势,中国2030年前载人登月路径明确而美国陷入技术博弈[16] 中美登月路径差异 - 中国采用两次长征十号发射+轨道对接的简洁路径,聚焦"先登月再扩展"的务实逻辑[19] - 美国通过月球门户站构建可持续驻留体系,但超前战略导致工程复杂度远超执行能力[20] - 中国方案体现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哲学,美国则因战略设计与国力脱节陷入系统性透支[21]
焦点访谈|从“短期驻留”到“长期稳定运行” 回望中国空间站四年成长路
央视网· 2025-04-30 23:01
神舟十九号返回任务 - 神舟十九号飞船于4月30日13时08分在东风着陆场顺利返回,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平安归来,比原计划推迟一天[1] - 返回过程历时8个多小时,返回舱反推发动机在离地面最后一米时工作,确保平稳着陆[3] - 着陆点从常规的西区改为地形更复杂的东区,搜救团队通过前期专项训练和实地勘察保障任务顺利完成[5] 中国空间站运营进展 - 自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已完成8个乘组往返,第9个乘组(神舟二十号)已接替在轨值班[7] - 空间站设备状态良好,处于"青少年时期",柔性太阳翼、核心控制系统等长期设计发挥预期作用[7] - 过去四年完成数十次软件升级重构,无线通信系统完成在轨换代,覆盖范围和稳定性提升[9] 空间站技术升级与维护 - 新增智能设备包括陪伴机器人"小航"和管道内窥镜,物资管理系统加入语音交互功能[9] - 神十九乘组完成3次出舱活动,成功处置载荷适配器卡滞等意外情况[9] - 建立年度状态评估机制,监测太阳能电池翼发电能力等关键指标,目前未发现性能衰退[11] 太空科学研究成果 - 本次带回的科研样本包括三代同堂的果蝇和二次飞行的人体心肌细胞,聚焦长期太空适应研究[13] - 各乘组定期开展航天医学实验,监测血压、骨密度等指标,测试微重力下的认知能力[13] 运载火箭与未来规划 - 长征五号B火箭将低轨运载能力提高2.5倍以上,未来通过优化箭体设计和产品稳定性支持后续舱段发射[15] - 2025年计划实施更密集的航天任务,推动空间站持续扩展和长期运行[15]
功能升级不停!新变化!4周岁的天和核心舱正当“壮年”
央视网· 2025-04-29 15:37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展 - 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4周年 按照不少于10年设计使用寿命 目前处于"壮年"阶段 [1] - 空间站建设坚持自主创新 新技术新产品占比90%以上 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 [4] - 载荷装站重量比、天地数据传输速率、水回收再利用率等指标国际领先 [4] 核心舱技术升级与功能优化 - 天和核心舱既是独立运行系统 又可作为主控舱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 [7] - 持续进行功能升级 通过航天员出舱活动安装舱外设备 提高运行性能 [7] - 物资管理系统实现迭代升级 实现更自动化智能化的空间站物资管理 [10] 在轨维护与寿命管理 - 通过航天员出舱活动持续安装舱外碎片防护装置 提升应对复杂空间环境能力 [10] - 采取设备长寿命设计结合可靠性设计 补充在轨维修策略 实现延寿目标 [10] - 地面运营支持系统由人工逐步转向自动化 包括在轨状态监视与管理 [10] - 当前已具备将空间站在轨飞行寿命延长至15年的能力 [10]
重磅微视频丨习近平的航天情缘
新华社· 2025-04-24 21:38
航天强国建设 - 中国航天事业以"探索浩瀚宇宙 建设航天强国"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 - 探月工程连续成功刷新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 包括嫦娥三号至六号任务 [3] - 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标志着独立掌握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建造技术 [4]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全面建成 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5] 技术创新成就 - 探月工程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 [3] - 空间站建设具备开展长期有人参与科学技术实验的能力 [4] - 北斗系统经过30余年发展 走出从区域到全球的特色建设道路 [5] 国际合作贡献 - 中国航天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同多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富有成效合作 [6] -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6]
焦点访谈|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一起去看20年探月传奇
央视网· 2025-04-24 21:18
中国探月工程发展历程 -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采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首次绕月探测,成为全球第五个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6] - 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发射,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下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6] - 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发射并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创下月面工作时间最长世界纪录[8] - 嫦娥四号2018年12月8日发射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11] 关键技术突破 - 嫦娥五号采用4个航天器组合设计(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比前代多2-3个航天器,2020年12月17日成功带回1731克月壤样本[13] - 嫦娥六号2024年6月25日完成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返回,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人类获取月背样本空白[13] - 采用"人在回路"控制方案解决38万公里外精准采样难题,集成人工智能算法辅助地面决策[15] - 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实现月球样品采集分装、轨道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突破[17] 科研成果与应用 - 从嫦娥五号样品中发现月球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已发表100多篇科研论文[19] - 月球玄武岩钛含量显著高于地球,具有重要资源开发潜力[19] - 研制出全球首面玄武岩材质月球国旗[21] - 月壤研究揭示月球地质演化规律,嫦娥石可能成为月球玄武岩岩浆演化分异程度标志[19] 未来发展规划 - 嫦娥七号计划探测月球南极水资源[22] - 嫦娥八号将建设月球南极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并尝试利用月壤制砖为月球空间站建设奠定基础[22] - 未来10-20年将通过国际合作持续推进探月工程,目标建设月球科研站[22] - 持续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等深空探测任务[24]
豫论场 | 这一次,太空又来俩河南人
河南日报· 2025-04-24 19:08
4月24日,对我国航天事业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射;55年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奔赴太空,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赛再次交棒。 恰逢"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和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这次任务也增添了一份特殊意义。 就在4月23日,执行这次任务的3名航天员公开亮相,有两位都是咱河南老乡。其中,陈冬担任指令长, 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是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也是航天事业的第一动力。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嫦娥系列探测 器成功落月;从万户飞天的勇敢尝试,到神舟飞船一次次突破苍穹……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延续千年,中 国航天人从未停止探索脚步。每一次火箭轰鸣,都是探索未知的冲锋号;每一次太空漫步,都是拓展认 知边界的新征程。 这些成就背后,是他与队友以及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在中国航天日,陈冬与新的队友们再次奔赴 浩瀚寰宇,向着无尽的宇宙深处进发,可以说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最好致敬和深情礼赞。 从天地往返到出舱行走,从交会对接到多人多天太空驻留、空间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每一次进步,都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简历公布 陈冬担任乘组指令长
环球网资讯· 2025-04-23 1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陈冬(中)、陈中瑞(右)、王杰(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当天公布的简历显示,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硕士 学位。1978年12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特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 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 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 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2022年6月,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年3月,被中共中 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陈中瑞,男,汉族,籍贯河南滑县,学士学位。1984年10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副大 队长、四级航天员,空军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飞行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20年9月入选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 王杰,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博士学位。1989年9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