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探测器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力争为月球研究补上“关键拼图”
人民日报· 2025-10-24 11:24
核心观点 - 嫦娥六号任务成功获取月球背面样品并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 标志着公司在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2][3] - 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月球地质演化及太阳系早期历史的认知 为未来月球资源利用和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基础 [3][4] - 公司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攻克技术难题 建立了在小行星和火星样品研究方面的技术储备 [6][7] 科研进展与发现 - 研究发现嫦娥六号着陆区火山熔岩形成于距今28.3亿年前 证实月球背面存在小于30亿年的年轻岩浆活动 [3] - 研究揭示了月球早期撞击历史的关键信息 确定了阿波罗盆地的形成时间 为研究月球晚期重轰炸提供了关键证据 [3] - 在月壤中首次发现碳质球粒陨石残片 这类富含水与有机质的月外物质为探寻月球表面水来源提供了新线索 [3] - 通过嫦娥六号火山样品与阿波罗样品的对比研究 提出了月球深部热动力新模型 [3] 技术能力与团队建设 - 公司组建了由30余名科研工作者组成的跨学科专业团队开展月壤样品研究 [2][7] - 团队利用扫描电镜、离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研究分析 [2] - 针对月壤样品量极少(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且珍贵的挑战 优化了研究方法并提升仪器精度 [6] - 已建立的技术积累为未来小行星和火星样品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7] 未来规划与展望 - 公司已领取新一批月壤样品 将继续围绕月球正面与背面差异等关键问题开展持续攻关 [4] - 展望“十五五” 团队将依托已有技术积累深化月球样品研究 力争在月球演化历史认知上取得更多突破 [4] - 下一步研究旨在为月球研究补上“关键拼图” 推动行星科学发展和深空探测任务 [4][7]
从新时代奋斗者的五组日记看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 2025-10-21 06:01
创新发展 - 航天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长征五号火箭完成近160项技术改进,由年轻团队主导[7],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新一代载人火箭长征十号完成系留点火试验[8] - 工业机器人技术实现突破,为深中通道项目研发的焊接机器人将整体编程工作量减少超90%[9][10],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11] - 高端制造业成果丰硕,国产大飞机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成功达速,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2] 协调发展 - 雄安新区建设快速推进,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地,2025年前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13][15],首家注册央企中国星网入驻,配套教育设施完善[12][14][15] - 城乡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15年的2.73降至2024年的2.34[3],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17] - 区域发展更趋平衡,浙江景宁通过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等项目,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社区配套设施齐全[16] 绿色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达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21],新注册登记汽车中超过40%为新能源汽车[4][21] -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5年至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超三分之一[4],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5年来向下游输送水量增加50%至900亿立方米,藏羚羊数量增长至7万多头[18] - 制造业绿色转型加速,广汽埃安工厂引入"光伏+储能"技术,建成智能微电网系统,年发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20] 开放发展 - 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全岛封关运作定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24],洋浦港扩建20万吨级泊位,开通美东、美西、中东等多条国际航线[22][23] - 进博会平台效应显著,第七届进博会采购商品超4000款,累计引进同款商品2万余款,实现上下游交易额近600亿元[25][26],第八届进博会已有110多国32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27] - 中欧班列运行密集,平均不到半小时即有一列发车,"一带一路"共建走深走实[5] 共享发展 -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832个脱贫县均确立特色主导产业,累计识别帮扶600多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29][30] - 残疾人事业取得进步,"十四五"时期全国已就业残疾人达901万,近3年每年超3万残疾人入大学,在校残疾大学生超10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施行[31][32]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社保和医疗卫生体系,独龙江乡实现5G覆盖并发展特色旅游产业[29][30]
一代航天人的担当——嫦娥六号任务团队获颁世界航天奖
新华网· 2025-10-04 10:46
嫦娥六号任务成就与国际认可 - 嫦娥六号任务于2024年6月25日取得圆满成功,返回器安全着陆并携带来自月球背面的样本,这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样本[2][3] - 在第76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嫦娥六号任务团队获颁2025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团体组奖项,这是中国航天团队第三次问鼎该最高奖项[2] - 该任务被视为科学探索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国际社会对更深空探索的雄心[3] 月球样本的科学价值与展示 - 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本成为国际宇航大会的热点,样本与嫦娥五号的月球正面样本一同展出,背面样本颜色较正面样本更浅[5] - 此次在海外展示的月球背面样本为月岩,而非以往的月壤,中国航天欢迎全球科学家申请对样本进行研究[5] - 月球背面样本使科学家得以验证科学猜测,提升了国际同行对任务的关注度和兴趣[5] 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与开放姿态 - 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了4个国际载荷,展现出中国航天以开放姿态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5] - 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信任被视为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3] - 经过几十年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中国航天工程的发展已受到国际同行们更加重视[6] 国际宇航大会的影响力 - 第76届国际宇航大会于2024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悉尼举办,大会为期5天,来自全球的70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航天从业人员注册参会[2][6] - 国际宇航大会自1950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由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办[6]
记者手记|一代航天人的担当——嫦娥六号任务团队获颁世界航天奖
新华社· 2025-10-03 23:16
奖项与荣誉 - 嫦娥六号任务团队在第76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获颁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团体组奖项,该奖项是航天领域最高荣誉 [1] - 这是中国航天团队第三次获得该奖项,嫦娥四号团队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团队曾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获奖 [1] - 获奖感言强调了探索宇宙奥秘和通过航天科技增进人类福祉的梦想 [1] 任务成就与意义 - 嫦娥六号任务成功从月球背面带回样本,被国际宇航联合会认定为人类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1] - 该任务被视为科学探索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国际社会对更深空探索的雄心 [1] - 月球背面样本的获得使科学家能够验证科学猜测,提升了国际同行对该任务的关注度和兴趣 [2] 国际合作与开放姿态 - 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了4个国际载荷,展现出公司以开放姿态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 [2] - 公司向全球科学家展示月球背面样本,并欢迎他们向中方申请对样本进行研究,体现了“嫦娥”属于全人类的理念 [2] - 行业专家指出,唯有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信任才能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 [2] 行业活动与影响 - 第76届国际宇航大会在悉尼举办,为期5天,吸引了来自全球的70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航天从业人员注册参会 [3] - 大会期间,嫦娥六号任务带回的月球背面样本成为热点,公司展位陈列的月岩样本吸引了与会者仔细参观 [2] - 公司代表表示,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航天已走到重要位置,国际同行对其工程发展更加重视 [3]
嫦娥六号任务团队被授予2025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团体组奖项
环球网资讯· 2025-09-29 15:02
核心事件与荣誉 - 中国嫦娥六号任务团队在第76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被授予2025年度世界航天奖团体组奖项 该奖项被视为航天领域最高荣誉之一[2] 任务执行细节 - 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5月3日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2] - 任务返回器于2024年6月25日携带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顺利返回地球[2] - 该任务成功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壮举[2] 奖项背景 - 世界航天奖由国际宇航联合会设立 旨在表彰在全球航天科学、技术、工程管理等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或团队[2]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22
中国馆参观情况 - 中国馆于7月30日参观人数突破100万 自4月13日开馆以来累计达到该里程碑 [1] - 中国馆是大阪世博会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 开馆以来持续吸引全球游客 [1] 参观者构成 - 100万参观者中包括200多位各国政要和知名人士 10位外国国家领导人及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 [2] - 接待来自80多个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的嘉宾 体现广泛的国际关注度 [2] 展览内容与体验 - 展区包括"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等主题 展示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1] - 设置"蛟龙"号体验舱展示深海影像 展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正背面土壤样品 [1] -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共绘桃花源"互动画卷 提供沉浸式参观体验 [1] - 展示大熊猫木雕、风筝、茶叶等文化元素 展现中国灿烂历史文化 [1] 后续活动安排 - 世博会后半程将举办10多个省区市的主题周、主题日、企业日等系列活动 [2] - 通过丰富展陈、精彩活动和沉浸式体验继续吸引游客 展现中国形象 [2] 国际交流意义 - 中国馆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和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 参观者表示通过参观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 产生前往中国实地参观的意愿 [1]
马英九一行参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点赞大陆航天科技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20:32
参访活动 -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参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参观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和载人航天发射场 [1][3][5] - 东方红卫星发射场自1966年建成至1996年共发射33颗卫星 包括大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 航天技术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载人航天发射塔架的结构、功能、运作方式 塔架高度超过百米 [3] -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大陆航天技术"独步全球" 提及嫦娥六号探测器月球背面采样为人类壮举 [3] 两岸合作 - 马英九提到钱学森从美国返回大陆推动航天科技发展 希望两岸未来走向和平与合作 分享先进科技共同成长 [5] - 台湾青年对大陆航天技术发展和亲眼看到发射塔架感到惊艳和兴奋 [3][5] 其他参访 - 马英九一行此前参观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嘉峪关等重要文化遗迹 [5] - 了解到甘肃有全球最好的重离子医院(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和最先进的民用核能技术 [5]
2024年6月全球热点速览:欧洲议会选举落幕、中国嫦娥六号成功登月、美联储暂停加息
搜狐财经· 2025-06-12 10:00
欧盟议会选举 - 传统中间党派(欧洲人民党党团、社会党党团)仍占据多数席位,但极右翼政党席位显著增加,尤其在法国、德国等核心国家 [1] - 法国总统马克龙所属政党败给极右翼"国民联盟",随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提前举行立法选举 [1] - 此次选举或影响欧盟未来气候、移民等政策走向 [1] 中国航天 - 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并完成全球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 [1] - 返回器携带约2公斤月壤样本在内蒙古着陆,为人类月球研究提供珍贵材料 [1] - 此次任务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圆满收官,并为后续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奠定基础 [1] 美联储政策 -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 25%-5 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1] - 这是美联储自2023年3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连续第七次暂停行动 [1] - 主席鲍威尔表示,尽管通胀较2022年峰值回落,但服务业通胀黏性较强,年内降息需更多数据支持 [1] 中国房地产政策 - 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相继优化限购政策,包括放宽非户籍家庭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比例等 [2] - 央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 [2] - 专家指出,新政短期内或提振市场信心,但长期效果仍需观察 [2] 科技行业 - 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超越苹果成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 [2]
《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统筹推进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快讯· 2025-05-12 17:17
科技自立自强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1] - 在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 [1] - 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前瞻部署 [1] - 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1] 技术突破 - "祖冲之"系列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取得突破 [1] - "嫦娥六号"探测器取得突破 [1] -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取得突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