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anks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万亿级银行董事长辞职:成都银行58岁董事长辞职,任职超20年,“75后”黄建军接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22:57
人事变动 - 成都银行董事长王晖因组织工作调动辞职,自2025年8月17日起生效,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3][5] - 黄建军接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及董事长职务,市委同意提名其任董事长 [5] - 王晖自2005年加入成都银行,2018年起担任董事长,被评价为"成都银行发展的创业者、见证者和领军人" [7][9] 新任董事长背景 - 黄建军为"75后",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正高级经济师 [10][11] - 曾历任成都银行多个管理岗位,包括支行行长、分行行长、副行长等,并曾挂职佛山市金融局副局长 [11] - 在成都农商银行担任过党委副书记、代理董事长、行长等职,并兼任四川省金融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11] 公司经营数据 - 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1.25万亿元,存款8800亿元,贷款7400亿元,规模均为上市前的2.8倍/2.8倍/5倍 [1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81%,连续五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第一 [12] - 市净率连续两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前二,股价连续四年位居前四 [12] - 2024年净利润129亿元,2025E/2026E预计达138亿/149亿元,同比增长5.42%/6.25% [13] 公司基本情况 - 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2018年1月在上交所上市,是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 [12] - 注册资金37.36亿元,员工7800余人,设立256家分支机构,旗下拥有消费金融、村镇银行等附属机构 [12] - 截至8月15日收盘,公司市值771.8亿元,市盈率TTM 5.9倍,股息率4.89% [13]
东莞银行国际化提速背后,“城市强、银行弱”如何破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8-17 22:52
国际化布局快马加鞭,IPO则裹足不前。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城商行,东莞银行再度引来注视。 8月11日,东莞银行在香港注册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东莞银行(国际)有限公司开业。该行也成为中国首家在香港拥有子行的城商行。 东莞银行(国际)有限公司(图片来自网络) 迈出国际化关键一步,并不容易。早在2020年9月,原广东银保监局批复同意东莞银行投资设立香港子行。2021年8月,该行在港认缴10亿港元,全资设立了 子公司莞银国际有限公司;2024年,广东省印发的《广东省关于支持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支持东莞银行在香港设立子行"。去年 10月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持牌银行牌照。2025年1月,更名为东莞银行(国际)有限公司。 记者留意到,按照东莞银行方面的说法,香港子行的开业是其国际化综合化战略重要举措,将立足香港本地市场,为香港中小企业和市民提供多元化综合金 融服务。未来将依托香港分行、香港子行,加强境内外机构协同联动。 不过,此番国际化其实早有先例。早在2021年9月,东莞银行已开设首家境外分行——香港分行,定位于为内地与香港客户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后续"子行分 行"两家机构如何差异化或进一步资源整合,仍 ...
部分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吸睛”,利率超2%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2:16
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普遍下行背景下 部分中小银行推出利率超2%的大额存单产品吸引储户 但面临负债成本压力 [1][2][3][4] - 中小银行需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场景金融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降低对高息揽储的依赖 [4][5] 存款利率现状 - 多数银行存款利率降至2%以下 工商银行新客专享定期存款1-3年期利率分别为1.10%/1.20%/1.55% 大额存单利率为1.20%/1.20%/1.55% [2] - 中小银行推出利率超2%的大额存单 上海华瑞银行2年期利率2.35% 苏商银行3年期利率2.3% 中信百信银行2年期利率2.2% [1][3] - 高利率产品存在地域限制 上海华瑞银行大额存单仅限上海客户购买 [3] 储户行为特征 - 储户积极寻找利率高于2%的存款产品 大额存单成为关注焦点 [1] - 风险厌恶型储户偏好存款配置 案例显示储户将30万元到期资金主要转存高息存款 [3] 中小银行发展挑战 - 中小银行通过高存款利率吸引利率敏感型客户 因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基础较弱 [4] - 非息收入薄弱导致业务发展长期依赖存款增长 [4] - 高负债成本加剧息差收窄困境 需向质量优先和资本节约型发展转型 [4] 行业转型方向 - 需平衡对公 零售和金融市场投资等多元化业务结构 避免依赖单一板块 [4] - 加强数字化转型 构建数据中台 智能化风控系统和场景运营模式 [4] - 发展多元化场景金融 借助大数据运营精准触达客户 提升服务效率 [5]
突发!成都银行“一把手”王晖另有任用 黄建军接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22:04
人事变动 - 成都银行董事长王晖因组织工作调动另有任用辞去所有职务,自2025年8月17日起生效,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 - 黄建军接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及董事长职务,中共成都市委决定提名黄建军任董事长 [1] - 公告高度评价王晖为"成都银行发展的创业者、见证者和领军人",称其"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专注专业" [1] 王晖任职期间业绩 - 王晖自2005年加入成都银行,2018年起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领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2] - 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12500亿元、存款总额8800亿元、贷款总额7400亿元,规模分别为上市前的2.8倍、2.8倍、5倍 [2] - 公司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成长性保持行业领先,资产质量等经营指标位列行业第一梯队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81%,连续五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第一 [2] - 总市值较上市当年实现翻番,股价连续四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前四,市净率连续两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前二 [2] 王晖经营策略 - 提出"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方略,构筑业务护城河 [3] - 坚持防控风险,提出"适中风险文化""早警早解"理念,不良贷款率0.66%,资产质量连续两年居A股上市银行最优 [3] - 推动"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三大转型及"七大管理能力建设",构建高效经营体系 [3] - 提出"创新-风险-工匠-家园"四大基因文化,锻造适配人才队伍 [3] 新任董事长背景 - 黄建军为"75后",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正高级经济师 [4] - 历任成都市商业银行多个部门负责人及高管职务,曾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4] - 曾兼任四川省金融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副会长,以及四川省银行业协会第九届监事会监事 [4] 公司基本情况 - 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国有控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4] - 2018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 [4] - 截至2024年末,注册资金37.36亿元,在岗员工7800余人,设立256家分支机构 [4] - 旗下拥有消费金融、村镇银行等附属机构,总资产超1.25万亿元,各项存款8858亿元,各项贷款7425亿元 [4]
25年2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点评:银行内部持续分化,资产质量整体提升
平安证券· 2025-08-17 21:42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5] 核心观点 - 银行业内部持续分化,资产质量整体提升[1][3] - 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回落1.2%[3] - 25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环比下降1BP[3] - 25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1.49%,环比下降2BP,拨备覆盖率212%[3] 盈利表现 - 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净利润增速同比转负至-1.2%,降幅较25Q1收窄1.1pct[5] - 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净利润增速环比改善,分别较25Q1上升1.0pct、2.5pct、5.6pct至+1.1%/-2.0%/-1.1%[5] - 农商行净利润增速为-7.9%,较25Q1回落5.9pct[5] 息差与规模 - 25年2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1BP至1.42%,降幅收窄[5] - 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环比变化-2BP/0BP/-1BP/-1BP至1.31%/1.55%/1.37%/1.58%[5] - 25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8.9%[5] - 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同比增长10.4%/5.0%/10.2%/5.5%[5] 资产质量 - 25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环比下降2BP至1.49%[5] - 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环比变化-1BP/0BP/-3BP/-10BP至1.21%/1.22%/1.76%/2.77%[5] - 关注率环比下降1BP至2.17%[5] - 拨备覆盖率环比抬升3.84pct至212%,拨贷比环比上升1BP至3.16%[5] 投资建议 - 看好A股股份行板块及优质区域行(成都、江苏、上海、苏州、长沙)[5] - 关注港股大行配置机会[5]
房贷利率“破3”时代,提前还款是聪明还是冲动?我们一起来看看
搜狐财经· 2025-08-17 21:35
低利率时代,提前还房贷是"省钱"还是"亏钱"? 2025年,房贷利率跌破3%的消息引发全民热议,无数购房者,尤其是90后,为是否提前还贷而辗转反侧。银行内部人士却指出,利率下调并非提前还贷的 必然选择,决策前需谨慎评估自身情况。 事实是,房贷利率下探至3%以下,并非拍脑袋决定,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已降至 2.95%,二套房平均利率为3.25%,较2022年高点下降了1.76个百分点。以北京王先生为例,其2021年购房时贷款利率高达5.2%,如今已连续两次下调至 3.15%,每月可节省近1900元。截至2025年,全国78.3%以上的存量房贷已完成利率重定价,平均每户每年节省房贷支出约1.54万元。 自2024年四季度起,中国正式步入低利率时代,预计至2030年,房贷利率将长期稳定在3%左右。对比来看,美国30年期固定利率房贷为6.17%,日本约为 1.5%,德国为3.6%。中国房贷利率正逐步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轨。 提前还贷的利弊权衡: 低利率环境下,提前还贷是否必要?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最新银行政策及经济形势,我们可从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考量: ...
万亿银行突发:服务20年董事长突然离任!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1:24
高管变动 - 成都银行董事长王晖因组织工作调动辞职,原定任期至2027年6月,提前近两年离任 [1] - 王晖服务成都银行超20年,曾任行长、董事长,被董事会评价为"创业者、见证者和领军人" [4] - 前副行长黄建军接任董事长,黄曾任成都农商行董事长,此次属于"回马枪"式回归 [3][6][8] 经营业绩 - 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1.25万亿元、存款8800亿元、贷款7400亿元,分别为上市前的2.8倍、2.8倍、5倍 [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81%,连续五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第一 [5] - 总市值较2018年上市当年翻番,股价连续四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前四,市净率连续两年位居前二 [5]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29.87亿元,同比增长5.89%;归属净利润128.61亿元,同比增长10.17% [10] - 扣非净利润128.2亿元,同比增长11.84%,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 [9][10] - 截至8月15日收盘,公司市值771.8亿元 [10] 公司背景 - 成立于1996年,成都市国资委实控,2018年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城商行 [9] - 发起设立中西部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并入股西藏银行 [9] - 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排名第170位,《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324位 [5] 人事调整 - 新任行长徐登义原为成都农商行副董事长,与黄建军构成"老搭档"新组合 [8] - 2024年12月获批副董事长资格,2025年7月新任总经济师游先伟获批任职 [8]
万亿银行突发:服务20年董事长突然离任!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1:12
【导读】成都银行公告王晖辞任董事长,前副行长黄建军"杀回马枪"接任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 8月17日下午, 成都银行 发布 公告称,公司 董事会于近日收到 王晖提交的辞职报告 。因组织工作调动另有任用,王晖辞去公司董事长、 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及委员、董事会授信审批特别授权委员会主任及委员职务,自2025年8月17日起生效。 王晖辞任后,不再担任 成都银行 任何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王晖原定任期到2027年6月11日,如今提前了近两年离任。 该行董事会还称, 在王晖的带领下,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稳步前行,全行经营质效显著提升,成长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全面增强, 差异化、专业化市场竞争特质及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逐步构建起特质鲜明、风控稳健、管理精益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 公司董事会向王 晖先生二十年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 从数据来看, 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分别站上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新台阶,分别为上市 前的 2 .8倍、2.8倍、5倍。资产质量等各类经营指标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8 ...
重大人事变动!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行董事长职位对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20:30
人事变动 - 成都银行新任党委书记及董事长为黄建军,原党委书记及董事长王晖被免职 [1] - 成都农商银行新任党委书记及董事长为王晖,原党委书记及董事长黄建军被免职 [1] - 成都银行董事会已收到王晖的辞职报告 [1] - 成都农商银行董事会已收到黄建军的辞职报告 [1] 公司公告 - 人事变动由中共成都市委决定并公告 [1] - 成都银行及成都农商银行均发布相关公告 [1]
2025Q2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学习:“过度减点”贷款减少,定价暂难突破成本线
开源证券· 2025-08-17 20:13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Q2新增贷款投放延续提质增效,信贷资源向"五篇大文章"集中,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贷款同比增长12.5%、25.5%、11.5%、43.0%、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7.1%[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6万亿元,科技贷款余额44.1万亿元,二者2025上半年合计新增约6.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53%[4] - 贷款定价"反内卷"见效,[0,LPR-1%)区间贷款占比6月环比5月压缩2 pct,企业一般贷款定价成本线约为2.71%,零售按揭约为2.94%[5] - 2025年6月一年期定存起息价格约1.29%,三年期约1.69%,分别较3月下降28BP、35BP[5] - 2025H2息差企稳的核心逻辑是高息定存的到期重定价,存款活化及非银化自7月起加速[5] - 货币政策"防空转"侧重稳息差,预计资金面暂时不会收紧[6] - 低利率大资管时代,居民财富或向稳定股息权益方向转移,银行红利属性将获得加持[7] 信贷投放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8.6万亿,同比增长7.1%[4] - 信贷结构优化,银行不再为信用扩张而过分下沉客户,低效信贷挤出,"量价"更加平衡[4] 贷款定价与成本 - 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2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06%[12] - 2025年新发人民币贷款利率环比降幅较上年有所收窄[11] - 贷款FTP锚定LPR并参考实际负债成本变动,下阶段贷款利率下行需LPR降息引导或银行实际负债成本改善配合[5] 存款与负债成本 - 新吸收存款付息率加快下降,存款定价"反内卷"见效[17] - 存款"财富化"初期,银行的负债稳定性面临挑战[6] 投资建议 - 看好经济动能的稳步回升以及银行估值抬升,2025年银行经营业绩将基本保持稳定[7] - 受益标的包括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