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改革破局、典型引路,打造“百千万工程”清新样板!
 南方农村报· 2025-10-17 19:36
改革破局、典型 引路,打造"百 千万工程"清新 样板!_南方+_ 南方plus 在太和镇三坑滩 村,一条被改造 得"一墙一意 尝"农家焖鸡"; 三坑镇安庆村, 一座保留岭南传 统建筑特色的民 宿内,游客正体 验乡村咖啡与书 香氛围,而这里 境"的乡村街巷 中,游客正漫步 欣赏景致,到特 色餐饮山庄品 曾经是废旧的村 委会办公楼…… 三坑镇安庆村盛田里民宿。 自"百千万工 程"全面启动以 来,清远市清新 区始终将典型村 培育作为撬动乡 村全面振兴的关 键支点,锚定土 地盘活、产业融 合、资源激活、 治理升级等方 向,在全区精准 遴选并重点培育 56个典型村,探 索可复制、可推 广的乡村振兴集 成式改革路径。 依托党建引领把 舵定向、机制创 新破除壁垒、文 化赋能铸魂聚 力,清新区成功 推动一批村庄实 现从"资源沉 睡"到"产业兴 旺"的能级跃 升,从"治理乏 力"到"共建共 享"的模式革 新,为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 筑牢坚实根基, 书写了新时代乡 村振兴的"清新 答卷" 。 多元业态奏响共 富乐章 典型村培育亮点 纷呈 依托得天独厚的 生态资源与优越 的区位条件,清 新区以三坑镇安 庆村、太和镇三 坑滩村、 ...
 惠州:农文旅融合带动村集体增收15%、农民增收6.2%
 南方农村报· 2025-10-17 19:30
"在农文旅融合 发展的带动下, 农房变客房、农 产品变商品, (今年)上半年 全市1043个行政 村集体经营性收 惠州:农文旅融 合带动村集体增 收15%、农民增 收6.2%_南方+_ 南方plus 入增长15.3%, 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长 6.2%。 "在10月 17日召开的全省 农文旅融合发展 工作专题会议 上,惠州市副市 长段致辉作为代 表上台发言,分 享惠州以实 施"百县千镇万 村高质量发展工 程"为契机,通 过环南昆山—罗 浮山县镇村高质 量发展引领区建 设等重点项目, 探索出一条"文 化铸魂、市场驱 动、群众共 富"的农文旅融 合新路径,有效 激活乡村资源, 带动产业升级与 农民增收。 段致辉提到,截 至目前,惠州已 成功创建全国乡 村旅游重点镇1 个、重点村3 个,拥有全国和 省级乡村旅游精 品线路21条,省 级文旅特色镇、 村数量位居前 列。而农文旅产 业的高质量发 展,离不开惠州 市对产业规划和 升级路径的不懈 探索与支持。 在统筹规划方 面,惠州强化顶 层设计,所有县 级创建单位均成 惠州市长宁镇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介绍,惠州引进 了力天梦幻城度 假村、奥飞娱乐 等重大文旅项 目, ...
 呈现“繁花满枝”发展图景 我国4个乡村入选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央视网· 2025-10-17 19:26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2025年"最佳旅游乡 村"名单。 中国新增入选的4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分别是: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孕育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浙江荻港村;嘉绒 东女文化重要发源地,将川西高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四川基卡依村;坐落于水上森林与千垛菜花景区之间,身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兴化垛田核心区域的江苏东罗村;侗族古老"稻鱼鸭"生物工程农耕文化保留地,至今保存和延续着上千年侗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的贵州黄 岗村。 这4个乡村在自然地貌、文化形态与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共同呈现了中国乡村旅游丰富多元的发展图景。它们以具象化的成功案例,为 持续释放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供了示范,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我国新增4个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新华网· 2025-10-17 19:16
海报制作:贾稀荃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会上公布了2025年"最 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 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 村等4个乡村入选。截至目前,我国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9个。 记者:徐壮、朱涵 ...
 我国新增4个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新华社· 2025-10-17 18:53
新华社消息,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会上公布了 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四川省甘 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 孚镇荻港村等4个乡村入选。截至目前,我国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9个。 编辑:杨四海 责编:廖异 审核:阮鹏程 ...
 甘肃宕昌贾河:打造“田园综合体” 绘就乡村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 2025-10-17 16:45
 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 - 公司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流转土地25亩,建设双层钢架构大棚20座及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座 [2] - 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思路实施示范村项目 [2] - 探索“政企联营”新模式,以村集体经济资金和土地资产入股,打造“鸿鹄山庄”和“三月间”农家乐等设施 [2]   产业与经济效益 - 产业实训基地种植西红柿棚7个、黄瓜棚2个、西瓜棚2个、甜瓜棚2个、辣椒棚4个及玫瑰棚4个,产量好且销量全部打开 [2] - “三月间”农家乐集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配套儿童游乐设施,夏季游客多效益良好 [3] - 通过“以产惠民”“以景兴农”助力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1]   基础设施与乡村风貌提升 - 在大堡子村硬化滨河路400米,清淤1万多方,新建拦沙坝和箱笼式景观湖 [3] - 新建休闲文化广场和村头公园,种植绿化花草树木3300平方米,安装各类灯具一百余盏并对景观桥进行夜景亮化 [3] - 在滩子村打造580米“绿色长廊”,栽植塔柏并新建小花园,大大提升村庄绿化率 [4]   人才培训与产业支撑 - 公司组织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活动,邀请当地“土专家”现场授课,将专业知识转化成易懂的乡土话 [1] - 实训基地打造集产业示范、观光采摘体验、科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 种植大户承包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园,发展壮大蔬菜种植产业,走协作共富之路 [2]   旅游开发与招商引资 - 整治撂荒地打造千亩草原“油菜花海”,新增旅游打卡地,并在滩子草原举行农文旅融合发展宣传推介暨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开幕式 [4] - 完成下河桥至滩子村8公里中药材种植产业路沥青硬化,沿路栽设打卡牌25个 [4] - 贾河乡已成为“县城后花园”,带动以周末游、亲子游和休闲纳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 [5]
 都江堰:连续3年入选“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
 搜狐财经· 2025-10-17 07:55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6日电 (唐倩)10月16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揭晓了"2025中国 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都江堰市入选"旅游产业赋能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据悉,都江堰市 是四川全省唯一连续3年获此荣誉的县(区)级单位。 石羊镇川西音乐林盘。朱冰峰 摄 在推动乡村资源存量转化的过程中,都江堰市打造出成都市A级林盘景区13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 25处,成功创建青城山镇泰安社区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龙池镇虹口社区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 村7个。 在乡村住宿产品方面,都江堰市先后完成60余家民宿风貌改造、景观提升和文化植入,评选首批"青城 名宿"11家,打造青城武术、香水主题等民宿消费场景12个。其中,宿仙谷获评中国西南地区首家罗莱 夏朵酒店,闲在•水云书、青城山书香民宿入选第八届黑松露奖"年度精品民宿榜",峨山大坪、饮马川 荣获"最成都·生活美学场景",青暇山居、青城朴舍荣获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卿宿青城获评国家甲 级旅游民宿。 与此同时,都江堰市创新活化乡村传统文脉,成功申报青城马椅子、灌县泥塑等非遗代表性项目51个, 建立成都皮影戏传承基地、精庐雕塑艺术研究所等非遗传习所 ...
 从“漏网之豆”到文旅新秀:内蒙古乡野“捡秋”成风潮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07:30
各地文旅部门积极创新文旅项目,没想到人们竟然爱上了挖土豆。 最近一周,"在内蒙古的农田里,挖呀挖呀挖"是突然火起来的文旅现象。内蒙古多地农田里,来了 一群又一群城里的"土豆猎人",他们拖家带口赶赴田间地头,在完成秋收的农田中"捡漏"土豆。私家车 在路边排成长长车队,自成一道风景。他们中,有人自带装备跨省自驾数百公里,也有人是周边城镇居 民,在短途农村休闲游后变身"寻宝"高手。 10月13日,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田地间"捡秋"的人们。乐焱 摄 据了解,游客们捡拾的这些土豆,部分是村民使用大型机械秋收后,遗留在田地中的小土豆,还有 一些是被翻进地里的"漏网之豆"。如果没人捡拾,来年它们将会变成肥料滋养土壤。看着这么多人涌进 自家田地,当地村民也十分热情:"想捡多少捡多少,这些东西咱家都顾不上捡,游客来了捡走,正好 不浪费。" 今年国庆节假期里,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等交通便利的土豆主产 区迎来不少"土豆猎人"。关注到这一现象后,地方文旅部门反应迅速,将其作为金秋特色短途游亮点, 精心策划为文旅产品。 图为游客展示"捡秋"成果。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 供图 图为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田间捡土豆的"亲 ...
 山水颜值为发展增值(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09
 乡村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过一半,淤地坝累计拦截泥沙74亿吨,形成“拦沙—造地—富民”模式 [1] - 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向纵深推进,陕西绥德辛店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超80%,实现碳汇上市交易 [1] - 陕西榆林米脂县高西沟村通过荒山披绿改善环境,将窑洞改造为民宿,实现生态价值变现 [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通过改革激活生态产品价值,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在生态保护补偿、市场经营开发、绿色金融等体制机制上探索 [2] - 浙江安吉打造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将竹子转化为“碳资产”,实现“竹子变票子,资源变资本” [2] - 福建长汀开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项目收益继续用于水土保持,形成保土、固碳、交易的长效运行机制 [2]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 - 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星空经济、露营经济、民宿经济、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3] - 甘肃天水麦积区花牛镇的苹果树产业不仅是农民致富主渠道,也成为保持水土的好帮手 [1] - 各地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3]
 贵州江口:梵净山下,农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
 新京报· 2025-10-16 17:58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梵净山金顶,山脚下的贵州铜仁江口县慢慢苏醒。太平河畔的云舍村,土家阿妹 展示着古法造纸技艺;梵净山房车露营基地里,孩子们在儿童乐园玩得不亦乐乎;县城的"抹山集"中, 游客忙着体验宋代点茶……这幅和美画卷,正是江口县以农旅融合之笔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江口县紧抓贵州省推介"黄小西吃晚饭"(即黄果树、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万峰 林、梵净山)旅游黄金线路和梵净山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战略机遇,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2024 年,江口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54.32万人次。其中,梵净山接待游客197.44万人次,同比增长 7.18%,为梵净山市场化经营以来的最高值。 在宝藏村寨邂逅"最炫民族风" 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据新华社报道,今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 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距梵净山景区大门仅三公里的山谷中,就隐藏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