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直播
icon
搜索文档
抖音新规:禁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00:22
平台治理举措 - 抖音升级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明确禁止主播通过着装、剪影、打湿身体等方式突出敏感部位、营造暧昧氛围 [1] - 平台严禁过度美颜,要求直播画面真实还原主播形象,避免因过度美化误导观众 [1] - 平台将严格管控以暗示性动作、语言等营造低俗擦边氛围的行为 [1] - 对违规账号实施阶梯式处罚,包括减少推荐、中断直播、扣减流水任务奖励乃至无限期收回直播权限 [12] - 对违规主播占比高或存在不当经营行为的公会,将予以扣减健康分、限制经营能力等处置,情节严重的将终止合作 [12] 直播间内违规内容界定 - 禁止通过凸显身材曲线、突出敏感部位等方式营造不良感知 [3] - 禁止设计抽打敏感部位、制造湿身效果、体罚等游戏互动环节 [3] - 禁止在工地、教室、酒吧等具有暗示导向的不当场景进行直播 [3] - 禁止剧本演绎畸形恋爱、暴力霸凌、暧昧互动等不当情节 [3] - 禁止无才艺内容单一叫嚣、嘶吼引导用户付费 [3] - 禁止借助礼物贴纸等直播工具设置低俗、危险等不当惩罚 [3] 公会及机构管理要求 - 禁止公会组织、教唆、纵容主播直播色情低俗、恶俗惩罚等违规内容 [5] - 禁止公会以攻击刺激、炫富攀比等方式在直播中诱导过度消费 [5] - 禁止公会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直播经纪服务 [9] - 禁止公会以夸大、渲染或暗示等方式鼓吹高额打赏以达到刺激消费、成员招募等目的 [9] - 禁止公会放纵、引导粉丝群体有组织性造谣攻击、恶意举报、人肉搜索他人 [9] 直播间外行为规范 - 禁止教唆、引导或帮助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活动 [8] - 禁止默许、引导粉丝群内组织消费金额接龙、排名等活动 [8] - 禁止默许、引导粉丝炫耀、攀比直播消费金额 [8] - 禁止默许、引导粉丝有组织性地造谣抹黑、攻击谩骂他人 [8] - 禁止以营造虚假亲密关系等不正当方式维护粉丝关系、引导用户消费 [8] 行业背景与治理方向 - 网络直播业态具有强娱乐性、强交互性、强传播性等基因,但暗藏低俗文化与价值观危机 [15] - 行业治理需平台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共治,平台不能止步于做内容守门人,更应成为生态设计师 [16] - 平台应加强技术研发,提升AI审核识别能力,推动审核系统从关键词拦截向多模态理解跃迁 [16] - 平台应优化算法推荐,重置流量分配机制,给予内容质量更高权重,让低俗直播失去生存空间 [16] - 网络主播需认识到低俗流量为毒糖果,专业内容才是硬通货,应以专业素养重塑职业尊严 [16] - 团播形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包括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等前台岗位及运营、妆造等中台部门 [12]
花钱就有“转评赞”?快手起诉网络水军平台获赔100万
环球网· 2025-07-31 19:13
案件背景 - 快手在2020年8月巡查中发现部分直播间存在异常点赞、关注、评论等数据,热度突然增长且极不正常 [3] - 经核查发现主播使用"小某萝"直播场控助手软件批量制造虚假互动数据 [3] - 该软件由杭州某网络公司运营,通过集中控制大批量手机模拟真实用户行为 [3] 违法行为细节 - "小某萝"软件功能包括批量点赞、送礼物、评论、关注、刷小黄车等操作 [3] - 主播充值后可直接购买虚假互动资源,无需通过正当方式吸引粉丝 [3] - 软件运营方在短短几个月内收取主播充值总额近50万元 [3] 法律诉讼与判决 - 快手于2021年1月28日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 [3] - 法院认定该软件违背网络直播商业道德,破坏真实诚信的互动生态系统 [5] - 判决杭州某网络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快手经济损失100万元 [5] 平台治理措施 - 快手对网络水军刷量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强调真实数据是平台发展命脉 [6] - 将通过民事诉讼、联合警方打击等手段维护权益 [6] - 持续增加技术防控投入,提升智能识别与实时对抗能力 [6] 行业挑战 - 流量造假行为呈现隐蔽化、规模化和技术化趋势 [6] - 新型作弊手段对平台治理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6] - 需要多方协同构建清朗网络生态 [6]
净化直播生态走向价值耕耘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26
行业核心问题 - 网络直播行业存在根植于其基因的强娱乐性、强交互性和强传播性,但也暗藏低俗文化与价值观危机 [1] - 低俗直播屡禁不止的根源包括流量为王价值观的误导和网络黑色产业链的推波助澜 [1] - 行业面临治理困局,净化生态不能仅靠监管,更需要平台与主播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共治 [1] 行业治理方向 - 破解治理循环困局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包括职能部门长期作为和用户积极参与 [2] - 治理本质是推动行业从流量狩猎走向价值耕耘,以释放连接千行百业的动能 [3] 平台企业责任与举措 - 平台企业不应止步于做内容守门人,更应成为生态设计师,需压实主体责任并更新经营理念 [2] - 平台应加强技术研发,提升AI审核识别能力,强化语义识别和行为预判,推动审核系统向多模态理解跃迁 [2] - 平台应优化算法推荐,重置流量分配机制,给予高质量内容更高权重,让低俗直播失去生存空间 [2] 网络主播责任与转型 - 网络主播需放弃低俗流量这一毒糖果,认识到专业内容才是硬通货 [2] - 主播应推进内容创新、深挖内容价值,用专业壁垒取代擦边噱头,以专业素养重塑职业尊严 [2]
补税达30亿,主播带货大变天
36氪· 2025-07-29 08:49
税务监管加强 - 2021年以来累计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 [1][3] - 2024年169名网络主播累计补税近9亿元,5起偷逃税款案件被处罚,其中知名大V乐传曲被追缴税费款、滞纳金及罚款共计758万元 [3] - 广东惠州高赋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虚假发票偷逃税款,涉及1196份虚假发票,价税累计2.26亿元,为主播偷逃个税3200余万,公司少缴税费2100万 [6][8] 美妆行业案例 - 2021-2024年美妆行业因偷税漏税被罚主播7名,偷逃税款7.9亿元,处罚金额累计15.15亿,涉及雪梨、薇娅、驴嫂平荣等头部主播 [11] - 薇娅通过隐匿收入、虚构业务偷逃税款7亿多元,触发13.41亿元罚单,账号被封禁 [15][17] - 雪梨和林珊珊通过设个人独资企业虚构业务偷逃个税3036.95万元和1311.94万元,账号被封禁 [19][21] 行业影响 - 税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络直播领域规范力度,开展全方位严查行动,偷逃税行为面临严厉后果 [23] - 美妆行业主播监管趋严,行业生态优胜劣汰,直播行业流量下滑,美妆品牌积极布局自播模式 [24] - 美妆行业缺乏内容创新,依赖主播带货和价格战,税务监管加强或促进行业正本清源 [25]
治理低俗还直播健康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3
行业规模与用户增长 - 2024年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 [1] - 截至2023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 [1] - 行业由电竞观赛、歌舞表演等拓展至直播带货、线上授课等领域,经济属性显著增强 [1] 行业乱象与挑战 - 部分直播间出现低俗内容,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困局 [1] - 黑色产业链以擦边、低俗内容收割短期利益,危害行业长远发展 [1] - 低俗内容挤压创新空间,阻碍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行业 [1][2] 治理与转型方向 - 常态化治理可倒逼平台优化AI审核系统,推动技术创新 [1] - 主播需转向高质量内容创新,挖掘信息与知识的经济价值 [1] - 治理低俗直播有助于重塑用户信任,释放高品质消费需求 [2] - 肃清行业风气可提升职业尊严,吸引专业技能者加入,增强就业吸纳能力 [2] 行业发展趋势 - 健康生态是持续繁荣的基石,需告别野蛮生长转向有序发展 [2] - 技术创新将助推产业升级,优质内容激活品质消费 [2] - 行业有望通过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影响力量 [1][2]
确定“视听产品”范畴 新《著作权法》严管侵权行为
北京商报· 2025-07-28 11:02
新《著作权法》核心内容 - 新《著作权法》于6月1日正式实施 重点针对短视频搬运剪辑、网络主播未经授权使用作品、公开传播录音制品未支付报酬等侵权行为提供明确法律保护 [1] - 法律将"类电作品"更改为"视听作品" 扩大著作权保护范围至短视频、直播游戏等新型视听节目 要求作品满足"独创性"特征即可获得版权保护 [3] -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规定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的赔偿金额为实际损失/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的1-5倍 难以计算的由法院判决500元至500万元赔偿 [5] 法律修订细节 - 明确"作品"定义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 扩大作品类型保护范围 [2] - 修订广播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特别针对网络直播行业未经授权表演、翻唱、直播游戏画面等侵权行为提供认定依据 [4] - 新增执法措施 主管部门可要求侵权人提供账簿资料 实施现场检查 查封扣押涉嫌违法的场所和物品 [5] 行业影响 - 影视音乐出版领域直接受益 4月53家影视公司及500多名从业者联合声明的短视频侵权问题将得到法律层面明确约定 [4] - 2020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503.95万件同比增长20.37% 其中作品著作权登记331.63万件同比增长22.75%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2.29万件同比增长16.06% [7] - 法律实施需配合行业意识提升 部分权利人虽具保护意识但缺乏维权能力 需业内提供相关帮助以建立健康版权环境 [7][8]
打赏先把眼擦亮(“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6:47
网络打赏行业现状 - 网络打赏已成为常见消费行为,涉及小说、直播、外卖等多个领域 [2] - 中央网信办2025年"清朗"专项行动将整治直播打赏乱象,包括高额返现诱导、情感伪装、低俗内容刺激及未成年人打赏等问题 [2] - 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显示,涉及打赏的投诉达10174条,涵盖直播、游戏、交友等多类平台 [4] 打赏行为心理机制 - 平台设计的PK、榜单等机制结合"假恋爱""卖惨"等手段,显著提升用户打赏冲动 [5] - 心理学分析表明,打赏后主播与平台的即时反馈会刺激多巴胺分泌,导致行为成瘾 [5] - 用户通过打赏建立虚拟情感连接,弥补现实中的情感缺失 [5] 大额打赏案例与法律争议 - 青岛一用户4个月内打赏主播30万元,月薪不足万元却单晚消费数千元 [4] - 网红主播"验资PK"活动单场可吸金超百万元,平台已对违规主播停播处理 [6] - 北京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近700起未成年人打赏纠纷案平均标的额超8万元 [6] 退款机制与实践难点 - 未成年人打赏可依法追回,但账号共用导致真实打赏人认定困难 [7] - 成年人打赏通常视为消费行为,仅以"非理性"为由难获退款支持 [8] - 涉及诈骗、洗钱等违法行为的打赏资金可通过司法途径追回 [8] 平台监管与行业规范 - 国家广电总局要求直播平台设置单次、单日及单月打赏上限 [9] - 抖音2025年Q1封禁1091个情感诱导打赏账号,相关举报率下降72% [9] - 清华大学专家强调需区分正常内容消费与乱象,避免污名化主播正当收入 [9] 长效管理机制建议 - 需建立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依据行业、内容、付费模型等细化规则 [10] - 平台应加强正向引导,通过优质内容与理性消费机制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10] - 未成年人保护需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强化监护与教育而非依赖平台退款 [10]
比短剧还暴利!团播正在沦为“电子宠物”
36氪· 2025-07-27 09:04
行业现象 - 团播行业吸引大量传统职业从业者转型,包括医生、教师、记者等,形成跨行业流动趋势 [1][3] - TVB资深演员集体参与团播表演,显示行业对传统演艺人员的吸引力 [3] - 头部主播单场直播可获得270万元打赏,主播提成达60多万元,收入远超传统职业 [13][15] 市场发展 - 2022年团播在抖音平台重新兴起,2024年头部MCN机构大规模入场,推动行业专业化发展 [5][7] - 行业催生"团播运镜"等新兴职业,专业运镜师月薪达2万元 [11] - 快手平台推出团播专属政策,公会分成比例高达80%,较传统直播高出20个百分点 [18] - 全国团播相关公司数量激增至250多万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18] 商业模式 - 头部公会单场PK流水可达上千万元,推动机构大规模招聘,甚至进入211高校校招 [17] - 平台算法强化用户粘性,用户停留3分钟后将持续推荐相关内容 [30] - 行业采用选秀综艺的PK机制,通过快速胜负判定和C位竞争增强用户参与感 [22][24] 用户特征 - 团播主要观众群体为年轻女性,而非传统认知中的"土豪大哥" [20] - 用户可通过打赏获得主播专属互动,满足控制欲和情感需求 [28] - 行业借鉴游戏化设计,用户通过打赏解锁主播新动作,增强消费粘性 [30] 行业问题 - 大量团播内容在色情边缘试探,依赖少数"大哥"打赏维持运营 [32][34] - 新人主播实际收入与承诺差距大,部分MCN通过违约金获利 [36] - 主播工作强度高,需每日直播6小时并完成200条以上"维护"消息 [42] - 行业存在未成年人职业引导风险,暑期大量青少年接触相关内容 [45] 行业对比 - 团播行业发展路径与日本泡沫经济后的风俗业兴起存在相似性 [49] - 韩国色情产业发展历史显示行业规范滞后带来的社会问题 [54][57] - 当前团播行业的"软色情"趋势与日韩历史发展轨迹具有可比性 [59][61]
在直播间跳团舞、PK打赏的年轻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7:49
团播行业现状 - 抖音平台团播直播间数量从2024年年中的日均4000个激增至日均超7500个 [1][6] - 头部公会SK旗下主播萱萱的支持者单次打赏金额超270万元(903个嘉年华,单价3000元) [6] - 鲸红文化月流水从2024年年中的1000万元飙升至3000万元,达到华南市场头部水平 [14] - 行业超头部公司月流水可达9000万元 [14] - 鲸红文化在全国拥有11家分公司和108个团播直播间 [14] 团播商业模式 - 打赏金额由平台、公会、主播三方分成,平台一般抽成50% [19] - 公会设计阶梯式竞争体系(日PK赛、周赛、月考、季度赛季)维持用户长期参与感 [19] - 头部公会帅库网络已探索门票制线下巡演等多元化变现路径 [20] - 计划引入传统综艺制作模式,打造"迷你综艺"直播场景 [20] 团播运营特点 - 通过循环跳热门舞蹈(时长不到半分钟)进行新直播间引流 [9] - 建立涵盖舞蹈编排、音乐制作、妆造设计等多板块的中台支持体系 [15] - 运镜师会根据每支舞蹈设计专属运镜方案,曾创下5万人次实时观看纪录 [16] - 粉丝年龄跨度20-50岁,男女占比七比三 [13] 主播工作状态 - 主播每日工作包括2-3小时舞蹈练习、3场直播(总时长约5小时) [8] - 每周需学习3-4支新舞蹈,头部主播已掌握上百支舞 [10] - 主播流动性较大,因作息紊乱和竞争残酷,新人难以坚持 [11] - 大部分主播月收入无法达到1万元,超高收入者凤毛麟角 [19] 用户互动机制 - 贡献值由打赏金额(1元兑换7-10个抖音钻)和点赞数(每30赞=1贡献值)综合计算 [4] - 用户通过打赏可决定主播上场顺序、切换曲风和舞蹈 [17] - 典型直播间400人观看时,核心粉丝能在20分钟内贡献超15万贡献值 [5]
在直播间跳团舞、PK打赏的年轻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2:01
团播行业现状 - 抖音平台团播直播间数量从2024年年中的日均4000个激增至目前的日均超15000个 [3] - 头部公会SK旗下主播萱萱的支持者曾单次打赏270万元(903个嘉年华) [3] - 行业超头部公司月流水可达9000万元 鲸红文化月流水从1000万元飙升至3000万元 [7] - 团播行业已形成类工业化生产体系 包含舞蹈编排 音乐制作 妆造设计等多板块中台支持 [8] 商业模式转型 - 多家头部公会因个播增长放缓转向团播模式 [8] - 团播更依赖公司资源与系统化运营 完成从个人IP到组织驱动的逻辑调整 [8] - 打赏仍是主要变现方式 平台抽成50% 公会设计阶梯式竞争体系维持用户长期参与 [11] - 头部公会开始探索门票制线下巡演等多元化变现路径 [12] 运营特点 - 团播可容纳更多互动形式 粉丝年龄跨度20-50岁 男女占比七比三 [6] - 通过"云掌控感"增强用户粘性 用户可决定主播上场顺序 切换曲风和舞蹈 [9][10] - 采用"迷你综艺"形式 计划引入脱口秀 音乐综艺等内容形态 [13] - 引流方式包括循环跳热门舞蹈 主播需每周学习3-4支新舞保持竞争力 [5][6] 主播生态 - 主播每日工作强度大 通常每天直播6小时以上 需保持高强度训练 [4][5] - 主播需具备良好镜头表现力 心理抗压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6] - 行业主播流动性大 因作息紊乱和工作强度导致新人留存率低 [6] - 多数主播月收入不足1万元 超高收入者仅为凤毛麟角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