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ics

搜索文档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点评:科创板励精图治,科特估扬帆起航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1 22:14
报告核心观点 - 科创板已发展成为高技术产业优质资产的集聚高地,投融资生态进一步优化,后续成长潜力巨大,持续关注投资机会 [3] 科创板发展现状 -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上市,为A股市场向注册制转型树立典范 [3] - 截至2025年6月12日,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以及1家转板上市企业 [3] - 与2019年7月21日科创板开板前相比,A股高技术产业市值大幅增长16.8万亿,其中约37%来自于科创板的贡献;先进制造行业市值增长约14%来自于科创板的贡献 [3] - 2019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于整体A股,2024年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进一步上升至10.8% [3] 科创板改革进展 科创成长层 - 2025年7月13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作为未盈利企业的管理机制,配合第五套上市规则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与港股18A机制类似 [3] - 港股18A自2018年4月以来支持一批创新药企业上市;科创板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3] - 第五套上市标准将前沿科技领域纳入范围,科创板汇聚硬科技资产,投资价值凸显 [3] 预先审核机制 -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提出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企业在正式申报前申请预先审阅,过程及结果不公开 [3] - 该机制降低了涉及敏感信息企业的技术泄露风险,提升融资效率,拓展估值空间,与境外“秘密递交”制度类似,或成中概股回归选择地之一 [3] 并购潮 - 伴随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出台,科创板并购事件数量占比从2023年的4%跃升至2024年的12%,2025年上半年达18% [3]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将收购未盈利资产提升为A股市场政策导向,体现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3] - 科创板涌现一批代表并购案例,如“A收A”“H收A”等;2025年5月修订的《重组办法》“四个首次”直击硬科技并购估值退出痛点 [3] - 本轮并购潮,科创类资产作为被收购方有望兑现最大弹性,关注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领域 [3] 规则对比 科创成长层与港股18A规则对比 - 科创成长层2025年6月设立,是科创板内部分层级制;港股18A 2018年4月设立,是港交所主板特殊上市规则 [4] - 科创成长层定位广泛科技型企业,港股18A主要服务生物科技公司 [4] - 两者在纳入、调出标准及标识上存在差异 [4] 《重组办法》对应硬科技资产并购痛点 - 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解决技术整合进度偏慢问题 [10] - 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监管要求,允许收购未盈利科技资产,解决科技资产估值难问题 [10] - 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可分期发行股份支付对价,解决科技企业估值与业绩对赌矛盾 [10] - 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鼓励长期资金参与并购,解决私募退出难问题 [10]
鸿星科技闯关沪主板,2023年业绩下滑,上市前巨额分红
格隆汇· 2025-07-21 17:45
公司概况 - 鸿星科技是全球前十大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商,客户包括富士康、创维、长虹等,正在冲击沪主板IPO,保荐人为国投证券[1] - 公司总部位于杭州,由台湾鸿星与华瑞电子于1993年共同出资成立,2022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3] - 股权结构为家族控制,实际控制人林洪河家族合计控制87.92%表决权,穿透后持股49.76%,主要成员包括林洪河及其子女林瑞堂、林毓馨、林毓湘[4][5] 财务与募资 - 2020-2022年累计现金分红超4亿元(2.05亿/2.2亿/0.55亿),其中2020-2021年分红金额超过同期净利润[7] - 本次IPO拟募资12.14亿元,主要用于德清生产基地(5.66亿)、微型谐振器研发(2.44亿)、总部运营中心(2.04亿)及补流(2亿)[7][8] 业务与市场 - 主营产品为石英晶体谐振器(占营收超80%),采用OBM为主+ODM为辅的销售模式,上游依赖三环集团、京瓷等供应商[9][11] - 全球市占率3.08%(2023年),排名第九;在中国企业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台湾晶技(全球第一)和泰晶科技(全球第八)[14] - 芯片进口依存度达76%,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60%,境外销售占比超50%[14] 行业与竞争 - 全球石英晶体元器件市场集中度高,日本企业(Epson、NDK)占50%份额,中国台湾厂商具规模优势[14] - 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32.51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67.33亿美元(CAGR 9.82%),受AI等技术推动需求复苏[19] - 行业下游应用广泛,包括消费电子(占比较高)、汽车电子、物联网等,2023年受需求疲软影响业绩下滑[15][18] 经营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51亿/5.42亿/5.67亿元,净利润1.94亿/1.33亿/1.33亿元,2023年受行业周期影响明显下滑[16] - 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2-2024年:50.27%/45.06%/42.01%),但仍显著高于同业均值(12.34%/11.26%/17.67%)[17][18] - 关联交易较多,主要涉及向台湾鸿星的销售,同时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汇率波动风险[14][17]
红树林创业营来了!华强北“电子雨林”生态圈吸引全球创客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4:45
红树林创新创业生态概念 - 红树林生态被用作比喻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 强调开放 包容 协作 韧性和共生特性 能够容纳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生长 [4] - 华强北提出"湾区红树林式创新创业生态"发展模式 借鉴红树林"咸淡水交汇生存""根系网络固淤""胎生苗随潮扩散"的生态特性 [5] - 该模式衔接研发创新与全球市场/制造 形成独特"技术-产业"界面 将整个街道作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孵化器 [5] 华强北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划 - 华强北拥有40余年产业积淀 从1978年上步工业区到2008年"中国电子第一街" 再到2025年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 [5] - 腾讯 大疆等企业从华强北起步 验证"草根创新-全球扩张"生态可行性 体现"幼苗成树"生长逻辑 [5] - 计划未来五年建设未来产业孵化器 新兴产业孵化器和"党建+创客"孵化器 实施孵化器集群计划 [9] 华强北创新生态系统 - 构建"三圈融合"生态:空间维度的"一公里全产业链生态圈" 时间维度的"一星期全流程高速制造圈" 生产要素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高效协同圈" [8] - 拥有11万家商事主体 4家重点实验室 100余家金融机构 提供"零元入驻"一条龙服务 实现要素无边界流动和资源无障碍配置 [8] - "一星期全流程高速制造圈"可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全球首发仅需一周 体现全球创新速度 [8] 创业训练营与人才培养 - 红树林学生创业训练营吸引130余名政企代表 行业导师与青年创客参与 覆盖全国20余所高校 [1][9] - 提供10余位导师全周期赋能 包括资源嫁接 实战操盘和流量引爆 优秀项目可优先对接孵化器资源 [9] - 实施"超前孵化+深度孵化"模式 提供"一桌一餐一住宿"一站式服务 支持创客"拎包入驻" [9]
机构认为A股将逐步转为增量市场,中证2000ETF华夏(562660)开盘蓄势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1:34
中证2000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2000指数上涨0 80%,成分股冠龙节能、深水规院、安靠智电分别上涨20 00%、20 00%、19 99%,新余国科上涨15 58%,华自科技上涨14 20% [1] - 中证2000ETF华夏上涨1 31%,最新价报1 47元,盘中换手率2 23%,成交518 24万元,规模达2 31亿元创近1年新高 [1] 高端装备与消费政策动态 -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公司高温气冷堆核岛主设备成套大锻件项目通过验收,突破600兆瓦高温气冷堆工程大锻件技术难题,填补国际空白 [2] - 商业银行细化金融促消费举措,聚焦服务消费高频场景和大宗消费链条堵点,激活消费市场新动能 [2] 中证2000指数结构特点 - 指数覆盖2000只小市值、高流动性证券,聚焦专精特新与民营实体经济,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占比高 [3] - 前十大成分股权重不足2%,风险分散优势显著 [3] 市场策略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A股转向增量市场,需寻找预期差板块,中报季后出海或成新方向,建议配置恒科、有色、通信、创新药、军工和游戏板块轮动 [2]
三环集团累计分红48亿负债率仅15% MLCC需求增长预计半年赚超11亿
长江商报· 2025-07-21 06:4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1.28亿—13.33亿元,同比增长10%—30%;扣非净利润9.59亿—11.42亿元,同比增长5%—25% [2] - 2024年营业收入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长38.55%,创历史新高 [5][6]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49亿元、57.27亿元和73.7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05亿元、15.81亿元和21.90亿元 [5] 业务发展 - MLCC产品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销售同比大幅增长 [2][4] - 光器件市场需求增加,插芯及相关产品销售同比增长 [4] - 逐步突破MLCC生产关键技术,在高容量小尺寸方向取得进步,推出车规、工规等多元化系列产品 [8] - 泛半导体精密陶瓷结构件产品逐步推向市场 [8] 研发投入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46亿元,同比增长14.12% [9]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52亿元、5.46亿元和5.83亿元,三年累计15.81亿元 [7] - 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7.91% [8] - 推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新产品开发,建设成都和苏州研究院 [8] 股东回报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48亿元,分红率超过30% [3][10] - 2024年度现金分红7.28亿元,占净利润33%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回购股份513.38万股,成交金额1.75亿元 [11]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资产负债率15.04% [3][11]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53.55亿元和31.71亿元 [11] - 短期借款4.06亿元,长期借款为零 [11]
美国关税推高物价,消费者消费如常-US Economics Weekly-Tariffs hit prices, consumers carried on
2025-07-19 22:5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美国经济相关行业,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通胀情况** - 6月通胀加速,核心CPI环比从0.13%升至0.23%,核心PCE预计环比达0.29%,核心商品PCE预计环比0.39%,连续三个月高环比读数 [7][8] - 本周CPI是今年首个有明确关税推动迹象的,家电、家具等重关税类别价格加速上涨 [9] - 预计未来核心商品通胀更强,新车等类别预计夏季开始加速,基线预测2025年关税对核心PCE推动约60bp,目前仅10 - 15bp [11] 2. **消费情况** - 零售销售表现稳健,6月控制组销售环比升0.5%,各品类大多环比增长,餐厅销售反弹 [16] - 预计6月实际消费环比增0.3%,二季度环比折年率增1.6%,过去四个季度平均消费增速2.5%,虽慢于前一年但仍稳健,6月消费增速较4、5月加快 [17] - 虽目前无消费突然疲软迹象,但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消费增长将显著放缓,因高价影响实际收入 [18] 3. **就业情况** - 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一年前水平以下,续请失业金人数上升表明再就业速度放缓 [16][45] - 预计下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小幅增至230k,续请失业金人数变化不大 [43][45] 4. **经济增长和政策展望** - 预计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增长显著放缓,通胀比就业更偏离目标,美联储今年维持利率不变,2026年降息7次至2.50% - 2.75% [23] - 关税公告增加下行风险,财政政策明年是上行风险,提出需求上行、轻度衰退、供应上行三种情景 [24] 5. **贸易情况** - 美中关税缓和降低贸易长期停滞风险,但当前关税税率仍高,本周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船数量和使用容量基本不变 [27] - 预计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2.2%,消费估计从1.5%升至1.6%,亚特兰大联储预测从2.6%降至2.4%,纽约联储预测维持1.6% [3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数据回顾与预览** - 回顾上周多项经济数据,包括零售销售、通胀、就业等数据的预测值、共识值和实际值 [38] - 预览未来一周经济数据,如领先指数、费城联储非制造业活动指数等,对部分数据给出预测 [40][43][49] 2. **经济指标预测** - 给出2023 - 2026年各季度经济指标预测,包括实际GDP、消费、投资、进出口等 [52] - 给出月度通胀预测,包括同比和环比变化及相关指数值 [54] 3. **研究报告相关说明** - 说明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的编制、发布、使用等相关政策和注意事项,包括利益冲突管理、投资建议适用性等 [56][59][60] - 介绍报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主体及监管情况 [66][68]
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金砖合作注入澎湃动力——访昊盛科技集团董事长陈融圣
新华社· 2025-07-18 21:34
AI技术重塑全球传播格局 -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传播格局与发展路径,金砖国家应加快推动技术协同与产业合作,构建更加平衡、包容、有韧性的AI合作生态 [1] AI与显示技术的融合 - 显示材料不仅是信息呈现的"窗口",更是人机智能交互的"第一触点",AI需要更丰富、更实时的数据输入和更自然、更沉浸的信息输出方式,对显示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3] - "AI+显示"能极大降低获取高质量信息和服务的门槛,例如结合AI语音交互的智能显示设备可为教育水平有限或偏远地区用户提供便捷信息访问,推动媒体形态从"看"向"用"和"对话"转变 [3] - 公司研发的超宽幅、高透光率、低反射率偏光片结合先进模组技术,为AI设备提供高清流畅、绿色低碳的视觉基材,并开发耐高温高湿的AI显示主板和宽电压稳压电路设计,确保设备在金砖国家多种自然环境下可靠运行 [3] 媒体智能化趋势 - 未来媒体设备将不再是简单播放终端,而是拥有"智能播控大脑"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中心,公司生产的AI智能主控板卡已广泛出口至金砖国家,具备深度解析内容语义、智能感知环境、精准学习用户习惯、实现自然人机交互等核心能力 [4] - 智能化媒体设备能打破"信息茧房",促进文化理解,通过本地化语音交互提升媒体服务的可达性与包容性,帮助本地媒体更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并构建用户洞察闭环 [4] 卫星互联网与数字包容性 - 卫星互联网是实现金砖国家及全球南方数字包容性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公司正构建"金砖天链",一个覆盖金砖核心区及伙伴国的"东西半球双枢纽"卫星中继网络,以增强区域数字韧性,打造金砖"数字共同体"的空间基础设施 [4] 跨文化AI模型构建 - 金砖国家丰富的语言、文化和媒介生态多样性既是构建跨文化AI模型的挑战也是机遇,公司采取"深度本地化"与"开放协作"策略,确保"平等对话与相互尊重" [4] - 公司致力于打造开放平台,汇聚金砖智慧,共同定义符合多元文明价值观的AI发展路径,让AI成果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而非"文化同质化的推手" [5] AI治理框架构建 - 公司通过产业协作、技术共建和制度协同三个维度,助力构建更加公平互信的AI治理框架,凝聚金砖国家的产业实力、技术创新力和制度影响力,共同塑造体现全球南方声音的AI新格局 [5]
Microchip Enters into Partnership Agreement with Delta Electronics on Silicon Carbide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of Power Management
Globenewswire· 2025-07-17 20:00
文章核心观点 Microchip Technology与Delta Electronics达成合作协议,将利用Microchip的mSiC™产品和技术加速可持续应用开发,满足市场对电源效率和可靠性的需求 [1] 合作背景 - 人工智能发展和万物电气化推动对电源效率和可靠性的需求增长 [1] - SiC因宽带隙特性在可持续电源解决方案中愈发重要,可实现更低成本的高效设计 [2] 合作双方情况 Microchip Technology - 是智能、连接和安全嵌入式控制与处理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服务超100,000家客户,涵盖多个市场 [6] - 有超20年SiC器件和电源解决方案开发经验,产品包括SiC MOSFETS、二极管和栅极驱动器 [4] Delta Electronics - 是全球电源管理和智能绿色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高效电力电子领域有核心竞争力 [1][2] 合作内容及优势 - 优先调配资源验证Microchip的mSiC解决方案,以快速应用于Delta的设计和项目 [3] - 提供顶级设计支持,包括技术培训、研发活动洞察和产品样品早期访问 [3] 合作目标 - 加速创新SiC解决方案、节能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 [1] - Delta借助Microchip的经验和技术,加速高增长市场解决方案的上市时间 [2]
主力资金 | 2只龙头股尾盘获主力资金大幅抢筹
证券时报· 2025-07-17 19:52
市场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69.86亿元,创业板净流入19.64亿元,沪深300成份股净流入50.83亿元 [1] - 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3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计算机行业净流入40.92亿元居首,电子、通信行业分别净流入25.13亿元和18.6亿元 [1] - 1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环保行业净流出6.4亿元居首,轻工制造、汽车、医药生物和家用电器行业净流出均超4亿元 [1] 行业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5个行业上涨,国防军工、通信、电子行业涨幅居前,均超2% [1] - 医药生物、钢铁、综合、计算机和商贸零售等行业涨幅均在1%以上 [1] - 6个行业下跌,银行行业跌幅居首为0.42%,交通运输、环保、公用事业、建筑装饰、房地产行业均微跌 [1] 个股资金动向 - 超80股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1亿元,其中15股净流入均超3亿元 [2] - 常山北明主力资金净流入20.1亿元居首,净流入额创2024年11月4日以来新高,该股涨停,成交额59.15亿元,换手率15.74% [2] - 润和软件主力资金净流入9.32亿元居次席,净流入额创2024年10月30日以来新高 [3] - 拓维信息、中兴通讯、建设工业、新易盛等热门股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5亿元 [4] 主力资金净流入个股排名 - 常山北明净流入20.1亿元,今日涨跌幅10.02% [5] - 润和软件净流入9.32亿元,今日涨跌幅9.68% [5] - 拓维信息净流入7.73亿元,今日涨跌幅5.32% [5] - 中兴通讯净流入7.6亿元,今日涨跌幅3.88% [5] - 建设工业净流入6.89亿元,今日涨跌幅10.01% [5] 主力资金净流出个股情况 - 49股主力资金净流出均超1亿元,其中10股净流出均超2亿元 [5] - 中电港主力资金净流出5.1亿元居首,股价下跌1.21% [6] - ST华通、阳光电源、长亮科技、扬电科技、惠城环保等主力资金净流出金额居前 [6] 尾盘资金流向 - 尾盘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13.64亿元,创业板尾盘净流入3.79亿元,沪深300成份股尾盘净流入8.39亿元 [7] - 37股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3000万元,其中10股尾盘净流入均超5000万元 [8] - 东方财富、北方稀土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均超1亿元 [8] - 中兴通讯、华策影视、昆仑万维、千红制药等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6000万元 [8] 尾盘资金净流入个股排名 - 东方财富尾盘净流入15049.73万元,今日涨跌幅0.77% [9] - 北方稀土尾盘净流入10676.58万元,今日涨跌幅3.31% [9] - 中兴通讯尾盘净流入9767.42万元,今日涨跌幅3.88% [9] - 华策影视尾盘净流入8359.77万元,今日涨跌幅3.43% [9] - 昆仑万维尾盘净流入8245.31万元,今日涨跌幅4.07% [9] 尾盘资金净流出个股情况 - 18股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出均超3000万元,其中4股尾盘净流出均超5000万元 [9] - 美的集团尾盘净流出8258.01万元居首,今日涨跌幅-0.36% [10] - 东信和平、中电港、沪电股份、雪迪龙等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出金额居前 [10] - 军工股中航沈飞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达63.78元/股 [10]
20cm速递|科创创业ETF(588360)涨超1.3%,科技细分领域估值与成长性引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4:05
科技主题估值与盈利预期 - 东数西算、华为鸿蒙、6G等科技主题处于估值三年历史较高分位 [1] - 计算机行业2025年盈利增速预期达243.6% [1] - 电子行业盈利预期增速63.9%且小幅上调 [1] 科创创业50指数及ETF - 科创创业50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覆盖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高成长性新兴行业 [1] - 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市场精选50家科技创新企业作为样本,反映科技和创新领域领军企业表现 [1] - 科创创业ETF跟踪该指数,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科创创业50ETF发起联接C(013307)和A(0133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