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
搜索文档
《住房租赁条例》今起正式施行 进一步整治租赁市场乱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8:43
住房租赁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租房人口已超2.6亿,2025年有望突破3亿大关 [1] - 一线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已达到40%以上 [1] 首部住房租赁法规核心规定 - 《住房租赁条例》于9月15日正式施行,旨在规范租赁活动并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1] - 法规要求出租住房需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安全标准 [2] - 明确租赁住房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需符合地方政府标准 [2] - 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发布房源前需核对委托人信息、实地查看房源并签订服务合同 [2] - 出租人需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将租赁合同向房产管理部门备案,且备案不得收费 [2] 对租赁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 - 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从业人员和管理能力 [3] - 企业发布的房源信息需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3] - 网络平台经营者需核验信息发布者真实身份,否则将受处罚 [3] - 针对押金纠纷,规定合同需明确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 [3] 法规实施对行业的影响与机遇 - 法规对房源合规性和经营主体规范性提出要求,短期内可能导致部分不合规房源退出市场 [4] - 房源合规化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租金上涨,低收入群体租赁选择减少,需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4] - 各方权益得到规范后将提高租赁稳定性,提升租房意愿,使租赁现金流趋于稳定 [4] - 稳定的现金流将激励市场主体投资住房租赁,促进行业从增量向存量、从建设到运营的转型 [4] - 行业新模式构建对REITs发行有积极意义,2025年9月后租赁市场将面临新机会和更活跃的亮点 [4] 对市场误读的澄清 - 法规本身不涉及税费政策调整,无新增税费考虑,此前“房东税”为市场误读 [2]
租房新规今起实施,租客、房东们面临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9-15 15:06
法规核心内容 - 我国第一部国家级住房租赁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于2月15日正式实施 [1] - 法规旨在通过鼓励住房租赁来发挥促消费作用,并促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落地 [1] - 相较于征求意见稿,主要变化包括明确“实名”对象、房源入市标准、扩大“不可租”房源名单、优化备案模式、细化押金约定、明确资金监管账户要求及调整罚款适用情况 [1] 对承租人的影响与实操 - 法规最主要影响承租人,通过明确押金扣减情形及禁止出租人无正当理由扣减押金,以减少退押金纠纷 [2] - 承租人需在签订合同前核验出租人身份和房屋权属,确保房屋符合安全标准如消防设施完备 [3] - 签订合同时承租人务必使用实名,仔细阅读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等条款 [3] - 合同签订后若出租人未办理备案,承租人可自行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办理备案以保障享受公共服务权利 [3] 对出租人的影响与实操 - 法规对出租人亦形成保护,为处理租客不文明习惯如噪音扰民、高空抛物等问题提供了追诉依据 [2] - 出租人出租房屋前应确保房屋符合建筑、消防等法规和强制性标准,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单间租住人数和人均面积需符合当地标准 [3] - 签订合同时出租人需核验承租人身份信息,使用实名签订合同,并按规定及时办理租赁备案 [3] 对住房租赁企业的规范与要求 - 法规对住房租赁企业进行规范,要求其进行合同备案和租金监管,意在培育市场化、专业化企业以更好服务承租人 [2] - 企业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报送开业信息,并在经营场所公示 [4] - 企业发布房源信息需真实准确完整,从事转租经营需设立并公示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通过该账户办理资金收付 [4] - 企业需建立住房租赁档案,如实记载信息并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4] 配套措施建议 - 建议住房租赁房源结合租客实际需求调整,如针对长期租房不买房且有生育养育孩子需求的租客,提供更大户型 [5] - 建议住房租赁配套跟上需求,如为有长辈照顾需求的租客匹配相应空间,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设计衔接性产品 [6] - 建议完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合同备案、信息管理、统计监测等功能高效运行,为租赁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 [6] - 建议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建立房管、城管、市场监督、公安、网信、消防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6] - 建议建立住房租赁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对各方信用行为记录评价,实施差异化监管和激励措施 [6]
政在回应 | 《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如何规范租赁合同?怎样保护各方权益?
新华网· 2025-09-15 10:33
住房租赁条例核心内容 - 国务院公布《住房租赁条例》将于9月15日正式施行 针对租房标准 合同签署及权益保护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1][2] 出租房标准规范 - 出租房需符合建筑 消防 燃气 装修等强制性标准 不得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 [3] - 厨房 卫生间 阳台等非居住空间禁止单独出租用于居住 [3] - 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面积需符合市级以上地方政府规定标准 [3] 租赁合同管理要求 - 租赁双方需使用实名签订合同 并向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4] - 若出租人未办理备案 承租人可主动办理备案 [4] 租户权益保障措施 - 合同需明确押金数额 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等事项 [5] - 出租人解除合同需提前通知并留合理腾退时间 禁止使用暴力或威胁等非法方式驱离 [5] 房东权益保障机制 - 承租人需安全合理使用房屋 禁止损坏消防设施或改动承重结构 [6] - 禁止私拉乱接水电燃气等管线 [6] 行业监管体系 - 建立信用评价制度 将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7] - 根据信用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7] - 对违法行为设定具体处罚措施 [8]
今起施行!住房租赁新规面面观
新华社· 2025-09-15 09:24
法规施行背景与意义 -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领域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于9月15日正式施行,标志着行业从粗放发展迈向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1] - 条例旨在破解“重购轻租”难题,为实现“住有所居”民生目标提供系统性制度保障 [1] - 当前我国城镇租房人口超过2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40%,市场规模庞大 [1] 租赁住房质量与安全规范 - 条例要求出租住房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1] - 明确规定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标准,且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以解决隔断房、甲醛房等问题 [1] 押金管理与合同备案 - 针对押金难退问题,条例规定出租人应在合同中约定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 [2] - 禁止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和网络平台经营者代收、代付租金和押金 [2] - 条例为出租人和承租人均提供了办理住房租赁合同备案的通道,备案有助于规范合同管理、稳定租赁关系并打击“二房东”行为 [2] - 承租人可凭备案合同享受公积金提取等公共服务 [2] 经营主体分类与监管要求 - 条例将经营主体细分为个人出租人、住房租赁企业、住房租赁经纪机构、网络平台经营者四类,实施差异化监管 [2] - 住房租赁企业和经纪机构需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从业人员和管理能力,发布真实准确的房源信息 [3] - 网络平台经营者需核验信息发布者真实身份,否则将受处罚 [3] - 合同连续履行达规定期限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可按规定享受政策支持与基本公共服务 [2] 地方政府职责与市场监测 - 条例从租赁市场监测和信息公布、活动流程管理、监督执法三方面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具体职责 [4] - 要求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不同区域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 [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条例有助于营造规范公平的行业环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推动出租人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 [3] - 专家指出条例将促进住房租赁市场供给端的机构化和长期化发展 [3] - 下一步重点工作包括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建设完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 [5]
《住房租赁条例》今起正式施行
证券日报· 2025-09-15 09:14
原标题:《住房租赁条例》今起正式施行 9月15日起,《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 规,《条例》强化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出租和承租活动、住房租赁企业行为和经纪机构行 为,保护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合法权益。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条例》的施行将有力有效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 度提供支持。同时,《条例》也将助力激活住房租赁消费,在扩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条例》对于租赁过程中的住房环境、押金、房源信息等易发生交易纠纷的领域进行了 规范。 例如,《条例》明确提出,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 独出租用于居住。 《条例》还要求,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发布房源信息前,应当核对并记录委托人的身份信息、住房权 属信息,实地查看房源,与委托人签订住房租赁经纪服务合同,编制住房状况说明书。 此外,根据《条例》,9月15日起,出租人应当按照规定,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将住 房租赁合同向租赁住房所在地的房产管理部门备案。 对于住房租赁合同备案相关规定,此前在市场上曾出现"房东税"等误读。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 究院副 ...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新规15日起正式施行 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 2025-09-15 08:55
法规实施背景与市场概况 -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领域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于9月15日起正式施行,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并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1] - 当前我国城镇租房人口超过2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40%,市场总量规模大,经营主体多元 [1] 法规核心内容与针对性措施 - 针对“群租乱象”,《条例》第七条明确租赁住房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面积需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标准 [1] - 针对“高收低租”,《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从事转租经营的住房租赁企业需按规定设立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并向社会公示 [1] 法规影响范围与行业规范 - 《条例》共七章五十条,对住房出租人、承租人、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网络平台经营者等各类市场主体提出相应行为约束 [2] - 法规提出制定并公布住房租赁合同及租赁经纪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并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不同区域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 [2] 市场发展预期 - 《条例》实施是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化、法治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法规深入实施和配套政策完善,市场将迎来更健康有序的高质量发展 [2]
《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行业监管框架升级 - 行业首部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于9月15日正式施行,标志着市场从粗放发展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1] - 条例将经营主体细分为4类并实施差异化监管,明确其“要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2] - 条例从租赁市场监测、活动流程管理及监督执法三方面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具体职责 [4] 租赁房源与居住环境规范 - 条例明确规定出租住房需符合建筑、消防、燃气、装修等强制性标准,并设定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 [1] - 条例禁止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以解决隔断房、甲醛房等突出问题 [1] - 行业城镇租房人口超过2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40% [1] 租赁交易与资金安全 - 条例规定出租人收取押金需在合同中明确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 [2] - 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和网络平台经营者被禁止代收、代付住房租金和押金 [2] - 住房租赁合同备案被强化,承租人可凭备案合同享受公积金提取等公共服务 [2] 市场主体行为规范 - 住房租赁企业需具备与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人员和管理能力,发布的房源信息须真实、准确、完整 [3] - 住房租赁经纪机构需将从业人员名单向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 [3] - 网络平台经营者负有核验信息发布者真实身份信息的责任,未履行将受处罚 [3] 市场支持与长效机制 - 合同连续履行达规定期限的出租人可享受政策支持,承租人可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 [2] -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需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不同区域和类型的租金水平信息 [4] - 专家指出条例有助于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推动供给端机构化和长期化 [3]
租房新规今起实施 重点看这三点注意事项
央视新闻· 2025-09-15 05:40
那可能有租户会说,我的房东不愿去备案怎么办?放心,《条例》当中专门赋予承租人一定的自主权, 明确规定,如果出租人未办理合同备案的,承租人可以办理备案。而且,备案还有个好处,租客有了备 案合同,就可以更方便地办理居住证和提取公积金。此外,从长期来看,备案还有助于推动租金透明 化,有利于整治市场长期存在的"二房东"现象。 第三,租房新规的实施,只是一个开始,随后的落实更加关键!一方面,各地还要根据《条例》,结合 当地实际,加快出台地方性住房租赁条例;另一方面,各地需要强化监管的执行力度,对各类违规行 为,该改正的限期改正,该处罚的依法处罚,让租赁关系越来越稳定、让租房纠纷越来越少! 从今天(15日)开始,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开始正式施行,七 章50条,条条针对住房租赁市场中的突出问题和"痛点"。 第一,对租户来说,租房有"法"可依了!从明天开始,当你租房遇到违法或者侵权行为的时候,你就可 以根据不同的状况,向住建、消防、市场监管和公安机关去投诉或举报。 此外,基层调解组织或法院、12345政务服务热线、消费者协会,也是有效的投诉渠道。在投诉前,一 定要准备好租赁合同、聊天记录、支 ...
《住房租赁条例》今起正式施行 完善市场规则和各方权益
证券日报· 2025-09-15 00:31
住房租赁条例施行 - 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于9月15日正式施行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规范出租承租活动和企业及经纪机构行为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1] - 《条例》明确禁止厨房 卫生间 阳台 过道 地下储藏室 车库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 [1] - 住房租赁经纪机构需核对并记录委托人身份及住房权属信息 实地查看房源 签订经纪服务合同 编制住房状况说明书后方可发布房源信息 [1] 租赁合同备案要求 - 出租人需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将租赁合同向房产管理部门备案 [1] - 合同备案目的为规范租赁交易和确保合同有备可查 不涉及税费政策调整或新增"房东税" [2] - 备案合同可方便租客办理居住证和住房公积金提取用于租房等事项 是推动"租购同权"的前提 [2] 地方落实与监管措施 - 北京 成都 合肥等多地通过培训会等形式明确抓好《条例》落实工作 [1][2] - 北京市住建部门以《条例》为工作指南 致力于营造安全稳定舒适的租住环境 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 成都市要求各区县住建主管部门协调市场监管 公安机关等多部门 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联动执法机制 依法查处违法问题 [3] 行业影响与市场规范 - 《条例》施行将有力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支持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立 助力激活住房租赁消费 在扩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对租赁行业实施全链条监管 完善市场规则 有助于推动租赁关系和行业稳定发展 实现市场各方共赢 [3] -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将及时出台配套规定 细化制度措施 增强可操作性 确保《条例》落地落实 [2]
租房乱象如何破?新规施行!
新华网· 2025-09-14 22:08
法规背景与意义 - 作为首部住房租赁领域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于9月15日正式施行,标志着行业从粗放发展迈向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2] - 条例旨在破解“重购轻租”难题,为实现“住有所居”民生目标提供系统性制度保障 [2] - 当前中国城镇租房人口超过2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40%,市场规模巨大 [2] 租赁住房质量与安全规范 - 条例要求出租住房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2] - 明确规定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应符合相关标准,且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以保障居住环境安全健康 [2] - 针对隔断房、甲醛房等突出问题,从源头上保障承租人获得安全、健康、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 [2] 押金管理与合同备案 - 针对押金难退问题,条例规定出租人应在合同中约定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除合同约定外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 [3] - 规定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和网络平台经营者不得代收、代付住房租金和押金 [3] - 条例为出租人和承租人均提供了办理住房租赁合同备案的通道,有助于规范合同管理,稳定租赁关系 [3] - 合同备案可有效遏制随意涨租、克扣押金、暴力驱赶等乱象,打击“二房东”行为,承租人可凭备案合同享受公积金提取等公共服务 [3] 经营主体分类与监管要求 - 条例将经营主体细分为个人出租人、住房租赁企业、住房租赁经纪机构、网络平台经营者四类,实施差异化监管 [3] - 住房租赁企业发布房源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并需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和从业人员 [4] - 住房租赁经纪机构需将其从业人员名单向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 [4] - 网络平台经营者负有核验信息发布者真实身份信息的责任,未履行核验职责将受处罚 [4] 市场影响与行业展望 - 条例有助于营造规范、公平的行业环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推动出租人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 [4] - 将促进住房租赁市场供给端机构化和长期化发展 [4] - 住房租赁合同连续履行达到规定期限的,出租人可享受相应政策支持,承租人可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 [3] 政府职责与监管机制 - 条例从租赁市场监测和信息公布、活动流程管理、监督执法三方面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具体职责 [4] - 要求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