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大米价格连续第17周上涨 再创新高
快讯· 2025-05-07 16:50
大米价格走势 - 日本大米价格连续第17周上涨 达到每5公斤4233日元(30美元)的创纪录水平 [1] - 当前价格是一年前的两倍多 显示政府释放库存对稳定供应效果有限 [1] - 截至4月27日的7天内 全国超市大米均价每5公斤上涨13日元 创2022年3月有数据以来最高涨幅 [1] 供需因素 - 供应紧张主因包括2023年夏季高温天气及入境旅游激增带来的需求增长 [1] - 日本政府决定投放31.2万吨库存大米以改善市场流通 [1] 政策应对 - 日本首相指示执政党政策负责人制定措施 缓解米价飙升对民生的负面影响 [1]
A股收评:沪指尾盘再度拉升收涨0.8%,三市成交额重回1.5万亿元
快讯· 2025-05-07 15:0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沪指涨0.8% 深成指涨0.22% 创业板指涨0.51% 北证50指数跌0.46% [1] - 全市场成交额15051亿元 较上日放量1406亿元 [1] - 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 [1] 行业板块表现 涨幅居前板块 - 军工板块全天大涨并掀起涨停潮 金明精机 晨曦航空 航天长峰等20股涨停 [1] - 化工股午后进一步拉升 湖北宜化 阳煤化工 红宝丽 金浦钛业 丹化科技多股涨停 [1] - 粮食种植板块午后持续拉升 秋乐种业 康农种业 神农种业涨幅居前 [1] - 房地产板块涨幅居前 [1] - 脑机接口板块涨幅居前 [1] 跌幅居前板块 - 影视院线板块表现落后 上海电影 奥飞娱乐 幸福蓝海纷纷下挫 [1] - AI应用板块跌幅居前 [1] - 短剧游戏板块跌幅居前 [1] - 半导体板块跌幅居前 [1] - 创新药概念股调整 百济神州盘中大跌超9% 荣昌生物 益方生物 一品红跟跌 [1]
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5-02 06:03
关税反制与进口多元化 - 对美国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加征关税是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必要反制措施 [1] - 来自美国的粮食进口量显著下降,但不会影响国内粮食稳定供应 [1] - 入世初期大豆、玉米进口超90%依赖美国,2003年大豆贸易战导致国内压榨企业部分破产 [1] - 目前巴西已成为大豆和玉米最大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成为小麦最大进口来源国 [1] - 2024年美国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我国消费量比重很低,且可替代性强 [1] 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2] - 去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 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稳步增加 [2] - 今年将稳定水稻、小麦生产,巩固提升大豆产量,同步提升油料自给能力 [2] 粮食储备调控体系 - 已建立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 [2] - 粮食库存充足、结构优化,口粮储备保持较高水平 [2] - 可通过释放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满足市场需求 [2] - 需加强政府储备粮管理,优化储备结构,强化穿透式监管 [2] 粮食节约减损措施 - 实施全谷物行动,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 [3] -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利用加工副产物提高食用油自给率 [3] - 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 [3] - 利用菜籽粕、棉粕、花生粕等替代豆粕,减少大豆进口 [3] 粮食安全保障策略 - 通过进口多元化、产能挖潜、储备调控、全链减损四重防线提升粮食安全 [3] - 强化底线思维,运用政策组合拳应对外部冲击 [3] -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3]
农业农村部:着力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奋力夺取夏粮丰收
快讯· 2025-04-30 17:35
农业政策与生产 - 农业农村部召开党组会议,强调强化政策谋划实施,抓实抓细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住"三农"基本盘,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基础支撑 [1] - 着力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紧盯夏粮生产,强化旱情灾情第一时间响应机制,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指导抗旱救灾,减轻旱情影响 [1] - 围绕三夏重要关口及早落实稳产增产措施,奋力夺取夏粮丰收 [1] 畜牧业与消费潜力 - 持续抓好奶牛肉牛产业纾困,合理调控生猪产能 [1] - 深挖农业农村领域消费潜力,加快实施农业农村领域"人工智能+"行动 [1] 风险防范与安全 - 防范化解农业农村领域风险隐患,加强渔船渔港、农机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1]
基金专题报告:关税博弈背景下,粮食迎来新机遇
天风证券· 2025-04-29 1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关税博弈下我国实施反制措施,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种业板块或受政策支持,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有投资价值,鹏华国证粮食 ETF 及联接基金可关注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税博弈背景下,粮食迎来新机遇 - 对应中美关税冲击,我国实行关税反制,美东时间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4 月 5 日起加征 10%基准关税并对近 60 个贸易伙伴征差异化税率,中国于 4 月 5 日发布立场声明,4 月 4 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美国商品加征 34%关税,商务部发布多项公告维护权益,多家进出口商会发表声明反对 [1][10][11] - 关税反制背景下,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美国是重要进口来源地,2024 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粮食 3179 万吨,占进口总量 20.2%,同比降 1.3 个百分点,美国玉米、大豆、高粱进口占比下降,预计进口农产品总量将进一步下降,粮食价格有波动,种源自主可控成保障粮食安全重点,种业板块或受政策支持 [2][11][16] - 政府全力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划,明确 2027 年、2035 年、本世纪中叶的主要目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31][33][34] 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简介,国证粮食产业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粮食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修订后更聚焦种子、粮食种植领域,样本半年度定期调整 [36] - 市值分布及流动性,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成份股市值分布多样,成分股流动性较好 [39][42] - 行业分布,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行业集中度高,按申万一级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和基础化工,按申万三级集中在种子、畜禽饲料、粮食种植等行业 [44] - 前十大权重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 52.74%,分布在种子、粮油加工等核心板块,覆盖多个申万行业,2024 年三季度 ROE(TTM)中位数为 8.13%,盈利水平良好 [47] - 估值合理,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市盈率 24.17 倍、市净率 2.02 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随着粮食产业机会临近,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49] - 业绩表现,以 2009 年 11 月 4 日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为样本期,指数总收益 151.08%,年化收益率 6.33%,波动率 25.00%,夏普比 0.33,业绩优于沪深 300、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51] 基金产品 - 鹏华基金成立于 1998 年 12 月 22 日,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资产管理总规模 12202 亿元,旗下鹏华国证粮食 ETF 于 2023 年 8 月 18 日上市,跟踪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是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 ETF 产品,有 3 只联接基金 [57]
日本米价连续6个月创新高,超市限购飞去邻国“背米”?21记者实地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20:24
日本大米价格暴涨现状 - 5公斤装大米均价达4220日元(约214.12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涨幅超两倍[1][2] - 米价已连续16周创新高,同比暴涨92.1%,创1971年以来最大涨幅[2][11] - 多家超市实施限购措施(每家1-2袋),部分门店货架出现"空空如也"现象[1][2] - 2公斤装大米价格达2080-2480日元(约107.72-128.44元人民币),单价较5公斤装更高[3] 政府干预措施及效果 - 3月投放21万吨储备米,4月启动第三批10万吨投放,计划7月前每月持续投放[6] - 截至3月30日零售商储备米流通量仅426吨,占首批投放量的0.3%[7] - 农林水产省承认投放效果不佳,称流通环节存在销售合同、包装、物流等瓶颈[7] - 专家认为21万吨储备米规模不足以覆盖供需缺口,零售终端铺货不足[7] 价格上涨根本原因 - 2023年实际产量661万吨,需求705万吨,出现44万吨供需缺口[8] - 政府设定669万吨生产目标低于实际需求,且未预见餐饮复苏和游客增加带来的25万吨额外需求[8] - "减反政策"导致产量逐年减少,稻米品种培育停滞加剧供应脆弱性[8] - 市场投机行为存在但影响有限,核心矛盾仍在供需基本面[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转向韩国、印度、泰国等海外市场"海淘"大米[4] - 韩国20公斤大米均价约285元人民币,仅为日本价格1/3[4] - 韩国3月大米出口检疫量达1250公斤,同比激增78倍[5] - 日本机场加强检疫提醒,要求携带大米入境需许可[5] 经济影响 - 大米作为必需品价格暴涨抑制消费恢复,影响经济复苏[11] - 餐饮业成本压力可能抑制人力成本提升,削弱加薪势头[11] - 核心CPI同比上升3.2%,连续43个月上涨[11] - 实际工资同比下降1.2%,连续两个月负增长[11]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食品价格对通胀影响加大,可能促使央行继续加息[12] - 市场分析认为大米涨价是推高通胀主因,但美国关税政策使加息路径复杂化[12] - 野村证券将2024-2027年加息预期从两次下调至一次,预计2026年1月加息[12] - 美国关税可能导致2025年Q3日本GDP环比增长"接近零"[12]
农业:心中的「涨」声②——玉米
浙商证券· 2025-04-24 15: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全球玉米供需收紧,国内供应压力同比或减轻;养殖存栏量预期增加,或带动饲料消费刚性增长;内需政策将促进玉米深加工行业消费,国内玉米供需将呈偏紧趋势,价格重心有望抬升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是全球玉米总产量最高的4个国家,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玉米产国,占比32%,也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中国玉米产量占比23%,位居世界第二 [4][16] - 全球玉米出口量高度集中,出口量排名前四的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2023/24年度四国出口量之和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近七成,其中乌克兰出口占其产量的90%以上 [16] - 全球玉米每隔6个月集中供应,除巴西基本可以全年生产玉米外,中国和美国玉米生长周期类似,每年4 - 5月种植,9 - 10月收割;巴西玉米分两季种植,第一季10 - 11月种植,3 - 6月收割,第二季1 - 2月种植,6 - 8月收割 [21][23] - 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玉米消费国,2023/24年度美国和中国的玉米消费量分别为3.2亿吨和3.1亿吨,两国玉米消费量之和占全球消费总量的半数以上;近十年中国玉米需求量的年均增速4.3%,高于同期美国0.6%的年均增速 [29] - 玉米消费需求主要包括饲用、工业用、食用、种用及其它,饲料消费是最大消费去向,近年来呈刚性增长;2024年全球饲用玉米消费量7.8亿吨,比上年增长1%,约占全球玉米消费总量的63%,近十年来饲用需求的年复合增速为3%;中国和美国是全球饲用玉米消费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合计占全球饲用玉米消费的48%;工业、食用和种用消费占全球玉米消费总量的比重在37%左右,美国是全球玉米工业消费规模最大的国家 [34] -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种植带;北方春播玉米主产区面积8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26.67%;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主产区面积13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43.4%;西南山地玉米主产区面积6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20%;南方丘陵玉米主产区面积15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5%;西北灌溉玉米主产区面积13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4%;青藏高原玉米主产区面积3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1% [35][37] -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2020 - 2024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从6.2亿亩增长达6.7亿亩,产量从2.61亿吨增长至2.95亿吨,年均增速为3.1%;我国玉米进口量先增后减,2024年进口依赖度降至1.6% [42] 供需由宽松走向紧张 供减 - 国内旧作玉米供应压力减轻,2024/25年玉米总产量为2.95亿吨,同比增幅为2.1%;2024年全年进口玉米1377万吨,同比下降49%;预计2024/25年度玉米库存降至230万吨,同比下降87%,库销比下降5pct至0.8% [49] - 全球旧作玉米库销比同比下滑,2024/25年度全球(除中国外)玉米预计产量上调93万吨至9.2亿吨,同比减少2.2%,结转期末库存下调128万吨至8647万吨,同比减少16.1%,库销比下调0.2pct至9.3%;美国玉米出口量上调300万吨至6500万吨 [55] - 国内新作供应增量放缓,2024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弱势运行,种植成本基本稳定,种植收益大幅下降,预计玉米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年度玉米生产在单产提升支持下有一定增产但幅度收窄;2025年1 - 3月我国进口玉米仅26万吨,同比下降97%,农业农村部将2024/2025年度玉米进口量预测值下调200万吨至700万吨 [58][61] 需增 - 需求刚性增长,能繁母猪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稳步增加,对应2025年二季度开始生猪存栏量将维持高位,同时当前生猪养殖利润尚可,有望支撑饲料需求;加工企业生产盈利低迷,近期库存有所补充,需求将以刚需为主,预计扩内需政策有望提振需求 [66]
粮油生产开局较好!国内粮食价格企稳回升,预计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9亿亩左右
华夏时报· 2025-04-19 14:2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北京报道 人间四月天,春耕正当时! 4月18日,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一季度农业农村 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粮油生产开局较好。紧盯实现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目标,环环紧扣抓好 春管春耕,打牢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据我部农情调度,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拔节期一二类苗 比例91.2%,与上年相当、好于常年;冬油菜面积稳中有增,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春耕春播进展总体 顺利,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进度同比略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国内粮食市场发生了积极变化,价格止跌企稳并有所回升。分品种看,稻 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价格基本稳定,玉米、大豆价格上涨。 "价格的变动对我国粮食市场影响广泛。稻谷、小麦作为口粮品种价格基本稳定,极大地保障了居民基 本生活需求,稳定了民生预期。民众无需担忧主食价格大幅波动,能够安心生活,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 谐至关重要。而玉米、大豆价格上涨,从生产端来看,刺激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农民预期收益增加,会 更愿意投入资源进行种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保障后续供应。在市场流通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