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与演艺

搜索文档
【宋城演艺(300144.SZ)】25H1经营承压,新培育项目表现较好——2025年中报点评(陈彦彤/汪航宇/聂博雅)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01 07:03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10.80亿元 同比下滑8.30% 归母净利润4.00亿元 同比下滑27.40% [4] - 25Q1营收5.19亿元 同比下滑16.06% 归母净利润1.53亿元 同比下滑48.66% [4] - 毛利率65.72% 同比下降3.47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率37.01% 同比下降9.74个百分点 [6] 项目运营分化 - 上海项目扭亏为盈 实现营收6582万元 净利润366万元 [5] - 杭州项目经营稳健 营收2.92亿元 同比微降0.48% 《宋城千古情》单日最高演出22场 [5] - 西安项目客流增长 客单价稳定 广东项目因高基数收入回落 剧院改造升级中 [5] - 丽江三亚项目受市场环境影响营收下滑 桂林九寨项目延续增长势头 [5] 成本费用结构 - 期间费用率15.22% 同比上升3.95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7.29% 同比上升2.79个百分点 [6] - 销售费用增长主因加大营销投入 广告宣传和技术服务费增加 演职人员成本上升 [6] - 轻资产业务收入下降对成本费用摊薄产生负面影响 [6] 战略发展举措 - 新签青岛"丝路千古情"与台州"东海千古情"两个轻资产项目 [7] - 通过网红孵化、职人直播等创新营销实现线上流量转化 [7] - 系统性升级内容与硬件 包括西安皮影街区与广东万人剧场改造 [7]
宋城演艺(300144):25H1经营承压 新培育项目表现较好
新浪财经· 2025-08-31 18:42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业收入10.80亿元,同比下降8.30%,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下降27.40% [1] - 25Q1营收5.19亿元,同比下降16.06%,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降48.66% [1] - 毛利率为65.72%,同比下降3.47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15.22%,同比上升3.95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2.79个百分点至7.29%,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86个百分点至6.58% [2] - 归母净利润率为37.01%,同比下降9.74个百分点 [2] 项目运营 - 上海项目25H1实现营业收入6582万元,净利润36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杭州项目25H1营收2.92亿元,同比微降0.48%,五一期间单日最高演出22场 [1] - 西安项目客流实现较好增长,客单价保持稳定 [1] - 广东(佛山)项目25H1收入同比回落,万人剧院正改造升级 [1] - 丽江、三亚项目受当地市场环境影响营收下滑,桂林、九寨项目延续增长势头 [1] 业务发展 - 新签青岛"丝路千古情"和台州"东海千古情"两个轻资产项目 [2] - 通过网红孵化、职人直播等创新营销方式实现"线上有流量、景区有销量" [2] - 系统性进行内容升级与硬件提升,包括西安皮影街区和广东万人剧场升级 [2] 业绩预测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53亿元、11.76亿元、13.09亿元,较此前预测分别下调7.6%、11.2%、8.8% [3] - 25-27年EPS预测分别为0.40元、0.45元、0.50元,对应PE分别为22倍、20倍、18倍 [3]
宋城演艺(300144):25H1经营承压,新培育项目表现较好
光大证券· 2025-08-31 17: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对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 [3][5]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业收入10.80亿元 同比下滑8.30% [1] - 25H1归母净利润4.00亿元 同比下滑27.40% [1] - 25Q1营收5.19亿元 同比下滑16.06% 归母净利润1.53亿元 同比下滑48.66% [1] - 25H1毛利率65.72% 同比下降3.47个百分点 [2] - 期间费用率15.22% 同比上升3.95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用率7.29%(+2.79pcts) 管理费用率6.58%(-0.86pcts) [2] - 归母净利润率37.01% 同比下降9.74个百分点 [2] 项目运营表现 - 新培育项目表现分化:上海项目实现扭亏为盈 25H1营收6582万元 净利润366万元 [1] - 西安项目客流实现较好增长 客单价保持稳定 [1] - 广东(佛山)项目在24年开业当年盈利高基数上 25H1收入同比回落 万人剧院正改造升级 [1] - 成熟项目中杭州项目经营稳健 25H1营收2.92亿元 同比微降0.48% 五一期间《宋城千古情》单日最高演出22场 [1] - 丽江、三亚项目受当地市场环境影响营收下滑 桂林、九寨项目延续增长势头 [1] 业务发展策略 - 轻资产拓展取得新进展 新签青岛"丝路千古情"和台州"东海千古情"两个轻资产项目 [2] - 持续聚焦"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主业 通过网红孵化、职人直播等创新营销方式实现线上流量转化 [2] - 系统性进行内容升级与硬件提升 包括西安项目打造皮影街区 广东项目升级万人剧场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53/11.76/13.09亿元 较此前预测分别下调7.6%/11.2%/8.8% [3] - 对应25-27年EPS分别为0.40/0.45/0.50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20/18倍 [3] - 预测25-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70/28.32/30.38亿元 同比增长6.30%/10.20%/7.30% [4] - 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0.42%/11.63%/11.35% [4] 市场数据 - 总股本26.23亿股 总市值229.48亿元 [5] - 一年股价波动区间6.77-12.14元 近3月换手率75.15% [5] - 近期股价表现:1个月相对收益-7.99% 3个月相对收益-17.99% 1年相对收益-19.41% [8]
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投放,再到直播、网红孵化,宋城演艺半年花掉7870万元销售费用,净利润仍大降27.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1: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降27.4% [1] - 销售费用7870万元同比增加48.6% 主要系广告投入增加所致 [1] - 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但2025年营销投入未能延续增长态势 [6] 销售费用变化 - 销售费用持续攀升 2022年上半年815万元 2023年上半年1998万元同比增长145% 2024年上半年5296万元 2025年上半年7870万元 [1][3] - 营销策略从传统主题活动宣传发展为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 包括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KOL联动及线下节点活动 [3] - 2025年新增网红孵化和职人直播策略 直播场次时长观看人数及总成交额大幅提升 [6] 项目运营状况 - 杭州千古情营收下滑0.48% 丽江千古情营收下滑12.60%毛利率降3.55个百分点 广东千古情营收下滑12.96%毛利率降6.04个百分点 [7] - 张家界千古情营收腰斩 净利润亏损扩大超160% 三亚丽江佛山项目营收净利双降 [2][8] - 杭州项目2019年营收超9亿元 2024年缩水至6.4亿元减少三分之一 三亚项目收入腰斩至不足2亿元 张家界项目下滑超40% [8] 行业竞争环境 - 面临多方位高饱和竞争 线下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影响行业秩序 线上数字娱乐占领用户心智和时间 [7]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客源分流侵蚀利润空间 消费者成熟度提升对演艺市场提出更高要求 [7][9] - 目标受众年龄段偏高且黏性不足 二次消费能力有限 在经济压力下容易出现明显下滑 [9]
投再多广告都没用? “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游客不爱看实景演出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0:4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3%至10.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4%至4亿元,主要受轻资产输出业务收入确认减少和广告费用增加影响 [1] - 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8.6%至7870万元,但广告投入未能有效转化为营收和利润增长,反映营销效率下降 [1][2] - 主要千古情项目普遍出现业绩下滑,部分项目亏损扩大,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客源分流和利润空间收窄 [1][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8.3%),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降27.4%) [1] - 销售费用7870万元(同比增加48.6%),主要因广告投入增加 [1] - 销售费用持续攀升:2022年上半年815万元,2023年上半年1998万元(同比增长145%),2024年上半年5296万元 [1] 业务运营 - 杭州千古情景区营收下滑0.48%,丽江下滑12.60%,广东下滑12.96% [3] - 丽江和广东项目毛利率分别下滑3.55和6.04个百分点 [3] - 张家界千古情营收腰斩,净利润亏损扩大超160%;三亚、丽江、佛山项目营收净利双降 [3] - 部分项目收入较2019年大幅缩水:杭州项目从9亿元降至6.4亿元(减少三分之一),三亚项目腰斩至不足2亿元,张家界项目下滑超40% [3] 市场竞争 - 行业面临高饱和竞争,线下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扰乱行业秩序,线上数字娱乐(短视频、影视、游戏等)抢占用户时间和心智 [2] - 客源分流现象明显,消费者趋于成熟,对演艺市场提出更高要求 [3] - 目标受众年龄段偏高,消费黏性较低,二次消费能力弱,在经济压力下易出现明显下滑 [4] 营销策略 - 2023年聚焦西安、杭州、上海项目主题活动宣传 [2] - 2024年发展线上线下营销:线上覆盖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联动KOL;线下策划春节主题活动及广东景区全渠道宣发 [2] - 2025年转向网红孵化和职人直播,形成网红矩阵,直播场次、时长、观看人数及成交额大幅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