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享按摩椅
icon
搜索文档
乐摩吧,共享按摩椅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9-14 09:34
编辑 | 余溯 出品 | 潮起网「加盟指南」 在繁华的商场、熙攘的影院、忙碌的机场和火车站,我们常常能看到一排排列整齐的共享按摩椅,而乐摩吧便是其中颇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作为福建乐摩 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明星项目,乐摩吧在共享按摩椅赛道上一路疾驰,试图在港股IPO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我们将深入剖析乐摩吧这一加盟项目,全面梳理其优势与劣势,为有意向加盟的投资者提供详细参考。 乐摩吧的历史 乐摩吧诞生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2016年,创始人谢忠惠有着丰富的商业经验,曾执掌真彩文具销售体系。他与按摩椅行业资深人士韩道虎携手,将目光投 向了当时尚属蓝海的共享按摩椅领域,推出"乐摩吧"品牌。 历经多年发展,乐摩吧已在全国构建起庞大的服务网络。截至2025年7月,其服务网点超过4.8万个,投放按摩设备突破53.5万张,业务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 级行政区的339个城市,累计服务可识别用户超1.65亿,注册会员达3200万名。在市场份额方面,按交易额计算,乐摩吧在2021-2023年连续三年稳居中国大 陆智能按摩服务提供商榜首,市场份额从29.4%攀升至37.3%。 乐摩吧的显著优势 经过多年的市场深耕与运营,乐摩吧在消 ...
“才融一轮,就要IPO了”
搜狐财经· 2025-08-03 08:57
公司上市进展 - 乐摩物联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主板上市计划,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与申万宏源香港 [2] - 公司年内第二次递表,首次提交上市申请因6个月内未完成聆讯而失效 [2] - 乐摩物联是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共享按摩椅运营商 [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14年5月,初期无实际业务 [4] - 2015年谢忠惠收购6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4] - 2016年Q4推出共享按摩椅品牌"乐摩吧" [4] - 2017年12月获基石资本5000万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4亿元 [4] - 成立至今只进行过一轮融资,靠自我造血扩张至全国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3.30亿元、5.87亿元、7.98亿元 [6] - 2025年Q1收入2.21亿元,已超过2022年全年 [6] - 2024年营收、净利均创历史新高 [6] 市场份额 - 2024年在中国机器按摩市场份额达42.9%(按交易额),连续四年第一 [6] - 中国机器按摩市场规模27亿元,占整体按摩市场(5,362亿元)的0.5% [6] - 乐摩物联在整个按摩市场占比仅0.2% [6] 商业模式 - 采用"直营+合伙人"双轮驱动模式 [8] - 直营店占总网点数的71%,贡献约84%营收 [10] - 合伙人模式毛利率高达74.44% [10] 业务布局 - 大型商业综合体(GFA>3万㎡)渗透率69%,拥有5,132个项目 [10] - 年票房大于500万元影院渗透率55%,布局1,237家 [10] - 年客流超过1,000万的机场渗透率58%,布局23个机场 [10] 运营数据 - 拥有53.5万台按摩椅、1.5亿用户 [11] - 在共享经济普遍亏损的大环境下实现盈利 [11]
九个月净赚1亿却遭IPO搁浅:乐摩物联40家分公司注销背后的共享按摩椅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7-23 11:25
公司IPO失效事件 - 乐摩物联港股IPO招股书在递交六个月后正式失效 未能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1] - 表面原因是港交所"六个月有效期限"规则 实质反映公司商业迷局与战略困境 [1] 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1亿元 较2022年全年648万元实现几何级增长 [2] - 运营网络覆盖全国339个城市 拥有4.5万个服务网点和50万台设备 [2] - 56家分公司中40家已注销 仅剩16家维持运营 显示激进扩张下的管理失控 [2] 业务模式分析 - 收入结构极度单一 智能按摩服务占比从2022年95.75%升至2024年98.22% [3] - 2019-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仅从23.4亿元增至24.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1% [3] - 直营模式贡献84%收入但毛利率仅34.22% 合伙人模式占14%收入但毛利率达74.44% [3]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成本中70%为场地使用费及维护成本 背离共享经济轻资产本质 [3] 现金流与公司治理 - 账面资金持续减少至2024年9月末仅2780.4万元 同时面临2.09亿元流动负债 [4] - 上市冲刺期实施两轮分红合计4375万元 与募资用途形成矛盾 [4] 行业与监管挑战 - 共享按摩椅受场景流量三重制约:客流波动 用户黏性不足 设备高破损率 [5] - 经济下行时直营网点固定成本转化为利润压力 行业五年停滞否定扩张逻辑 [6] - 港交所审查趋严 重点关注财务可持续性 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问题 [4] 战略重构方向 - 需转向高毛利合伙人模式 优化成本结构 提升治理透明度 [7] - 突破行业天花板需开拓企业健康服务 居家设备或海外市场等增量领域 [7] - 反映共享经济从资本狂欢到理性回调 投资者转向审视单点盈利模型 [7]
共享按摩椅乐摩吧逆势增长之谜:设备数量存疑 订单均价虚高 利益深度绑定
中国证券报· 2025-07-17 07:42
行业现状 - 共享按摩行业自2020年以来需求萎缩,荣泰健康共享按摩业务收入从2018年3.66亿元降至2023年466万元,行业项目批量倒闭[4] - 传统按摩椅厂商如奥佳华、荣泰健康的共享按摩业务大幅萎缩,PE/VC纷纷离场[4] - 行业面临设备成本、场地租金和运营维护费用高昂的挑战,导致快速出清[4] 公司业务表现 - 乐摩吧逆势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按摩服务交易额超9亿元,服务网点数量两年内翻倍至4.5万个,设备数量增长近3倍至50万台[1][6] - 公司智能按摩服务收入占比超95%,直营模式收入占比从2022年74.26%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84.01%[15][19] - 影院场景设备占比近80%但交易额贡献仅19.28%,商业综合体设备占比不足20%却贡献67.26%交易额[23][24] 资本运作疑点 - 创始人吴景华通过股权代持安排退居幕后,递表前仅持股15.16%,谢忠惠作为实际控制人亮相[5] - 设备编号存在异常跳跃现象,理论应有32519台"元气蛋"按摩椅但实际仅发现531台,占比1.63%[8][9] - 采购数据与设备数量不匹配: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仅能覆盖6.11万台设备,与宣称的40.21万台存量差距显著[11] 关联交易与利益绑定 - 通过三家持股平台将供应商、主要客户与核心员工利益深度绑定,城市合伙人中11名控股股东或其配偶持有激励平台19.9%份额[15][16] - 前五大客户控股股东与公司高管存在历史关联,如黄旭忠、王丽娇等曾与谢忠惠在同一公司任职[17][18] - 直营网点负责人被纳入股权激励范围,涉及乐摩共创平台16个普通合伙人和乐摩共赢平台12个普通合伙人[19][20] 财务与商业逻辑问题 - 订单均价存疑:现场测试15分钟套餐实际支付价低于13.90元,但招股书显示商业综合体订单均价达13.78元[12][13] - 设备折旧年限仅3年(行业通常5年),单台年均折旧费约1000元,城市合伙人分成比例高达75%以上[26] - 2024年影院设备月租金约300元/台,商业综合体达800-1000元/台,但影院单台设备年均交易额仅543.59元[24][25] 资本压力与扩张矛盾 - 基石资本因对赌失败被回购,公司注册资本从1184.4375万元减至1070.1518万元[22] - 2023-2024年新增设备23.51万台中影院占比90%,但效益仅为商业综合体的1/16[23] - 按最低成本价测算,50万台设备采购需12.5亿元,但公司成立以来除基石资本外无其他外部融资[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