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河水运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12项改革惠及船民:从“多次跑”到“一次成”,政务服务与维修保障双升级
江南时报· 2025-08-07 09:33
江南时报讯 8月6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苏州召开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新闻通气会,正式发布 12项服务船民生产生活、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措施。这一举措标志着江苏在优化船民政务服 务、提升水运效能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而苏州作为先行试点地区,已让当地船民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 来的便捷。记者了解到,近日,江苏苏港航务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布局内河船舶维修保障点,高效解决船 民修、拆、造船难问题,为船民生产生活再添助力。 在过闸服务方面,改革措施有效缓解了船民的过闸焦虑。全省统一使用新版"船讯通"APP,为船民提供 水位、待闸明细、档位图、放行计划、闸室运行动态等信息查询服务,支持一键办理延时申请(恢 复)、过号恢复、登记删除、船舶退费等业务。同时,打造水上导航系统,提供航行路径规划、用时预 测、偏航预警、防碰撞提示等服务。此外,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实现 "一次申 报、全线通过"。在京杭运河苏北段试点推出"过闸时刻表",智能预测船舶本航次申报所有船闸的过闸 总时长和各船闸的过闸时长,让船民对过闸时间有更清晰的预期。 行政执法方面,柔性执法替代行政处罚成为改革亮点。全省推进内河水上显性违法行为线 ...
苏州率先实现船民业务“就近办”
苏州日报· 2025-08-07 08:50
据了解,"区县受理、市局审批、区县发证"模式,年内将覆盖全省,实现船舶登记、检验、船员证 书等业务"全城通办"。依托数据共享,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发将实行"免申即享",系统自动 比对船舶检验、登记等信息后,营运证可直接换发至电子证照库,船民无需主动申请。此外,船员任职 资历证书电子化将在苏州试点后向全省推广,四类船舶文书也同步实现电子化,与纸质版具有同等效 力。 昨天(8月6日)上午,江苏省交通厅在苏州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12项改革举措,聚焦内河船舶营 运、船员任职、过闸通行、执法检查等事项,着力解决船民"多头跑、办事难、过闸慢"等痛点问题,推 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苏州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开展水上相关业务办理试点,推出"就近办"服务,为 船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作为试点地区,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省厅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了水上相关业 务"就近办"举措。市交通局行政审批处一级主任科员汤勇介绍,市交通局协调整合各区县基层政务窗口 资源,建立区县窗口受理、市局审核审批模式,通过上下级数据共享、材料流转,实现了区县企业群众 业务的就近办理,极大地降低服务对象的办事成本。针对船民的办事特点,苏州市交 ...
研判2025!中国内河水运行业相关政策、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不断优化完善,赋能经济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6 09:20
内河水运行业概述 - 内河水运是指通过国内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能耗小、运价低等优势,在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内河航道里程仅7.36万公里,2022年末已超12.8万公里并持续增长,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居世界首位 [1][11] - 2024年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77亿吨(同比+3.9%),集装箱吞吐量4040万标箱(同比+5.2%),内河货运量约50亿吨较"十三五"末增长31.6% [1][13][15] 行业政策支持 - 2024年11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发展内河深水航道和大型码头 [4][6] - 2025年3月《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提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畅通高等级航道网等重点任务,目标2030年建成现代化内河水运联通体系 [4][6] - 地方政策同步推进:江苏提出2035年建成二级航道网,浙江计划2030年实现2000吨级船舶通达海港,干线航道覆盖60%以上省级产业平台 [7][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016亿元(同比+20.1%),2024年增至2208亿元(同比+9.5%),其中内河建设占比超50% [9] - 长江干线货运规模连续20年居世界内河首位,2024年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同比+3.9%),京杭运河年运量超8亿吨 [17][19] - 江苏省内河港口表现突出:2024年货物吞吐量超30亿吨(同比+2.1%),集装箱吞吐量2027万标箱(同比+9.0%) [17] 服务领域与趋势 - 主要服务大宗散货(煤炭、矿石等占比76.6%)、制造业(汽车、装备)及新兴产业(新能源设备等) [21] - 未来趋势包括: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船舶应用)、多式联运模式创新、港口数智化升级(提升运行效率) [23][24] - 行业将加速集中度提升,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构建覆盖广泛的运输服务网络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