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河水运
icon
搜索文档
济宁市内河水运“一件事”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中国发展网· 2025-10-16 12:42
试点开展以来,济宁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效推进内河水运"一件事"集成服务,构建 交通运输、行政审批等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围绕标准化清单梳理、材料精简、流程优化、数据共享等 重点环节,系统整合船舶登记、船员适任证书核发、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船舶建造检验许可、船舶 所有权登记5项业务,实现线上线下(300959)一体化联办。通过"三减一降"(时限压缩80%、跑腿减少 66%、材料精简20%、制度成本降低),审批效率显著提升,精准赋能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了 企业与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将以"精准触达企业、凸显改革成效、形成示范经验"为主线,从组织保障、 渠道创新、成效转化、长效管理四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 能,树立"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标杆。(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中国发展网讯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布首批"高效办成一件事"试点事项验收评估结果,济宁市内河 水运"一件事"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并被列为具有应用价值的试点事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
江苏12项改革惠及船民:从“多次跑”到“一次成”,政务服务与维修保障双升级
江南时报· 2025-08-07 09:33
政务服务改革 - 江苏省推出12项服务船民改革措施 涵盖政务服务 过闸服务 行政执法 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1] - 实现内河水路运输经营 船舶 船员政务事项统一受理 推动文书电子化改革 电子文书与纸质文书具同等法律效力 [2] - 建立"区县受理 市局审批 区县发证"模式 船民可就近在县区交通政务窗口办理船舶登记 检验 船员证书等业务 [3] - 苏州试点设立8个"就近办"服务点 覆盖主要航段 累计服务3000余名船民 业务办理效率提升70%以上 [3] - 建立船民信息共享数据库 实现基础资料跨部门复用 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提交材料问题 [3] 运营效率提升 - 船舶营运证年审时间从多次往返缩短至半小时内完成 实现当天领取新证件 [1] - 船舶进出港手续从平均3天缩短至2小时 办理部门从3个减少至1个 提交材料从5套整合为1套 [3] - 系统自动比对关键信息 对符合条件船舶提供营运证换证"免申即享"服务 [2] 技术应用创新 - 全省统一使用新版"船讯通"APP 提供水位查询 待闸明细 放行计划等一站式服务 支持线上办理延时申请 船舶退费等业务 [4] - 打造水上导航系统 提供航行路径规划 用时预测 偏航预警 防碰撞提示等功能 [4] - 推进长三角区域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 实现"一次申报 全线通过" [4] - 在京杭运河苏北段试点"过闸时刻表" 智能预测船舶过闸总时长和各船闸具体时长 [4] 执法模式优化 - 推行线上非现场执法为主 线下现场执法为辅的模式 应用电子监测设备与无人机巡航提升执法效能 [4] - 实施联合检查机制 各地检查结果互认互通 实现"最多查一次" [4][5] - 出台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 防止"以罚代管" [5] 企业配套服务 - 江苏苏港航务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布局内河船舶维修保障点 解决船民修 拆 造船难问题 [1]
苏州率先实现船民业务“就近办”
苏州日报· 2025-08-07 08:50
改革举措核心内容 - 江苏省交通厅发布12项改革举措 聚焦内河船舶营运、船员任职、过闸通行和执法检查等领域 着力解决船民多头跑、办事难、过闸慢等痛点问题 [1] - 改革以苏交速办品牌为牵引 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部门协同 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高频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打包办 [1] - 苏州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开展水上业务办理试点 推出就近办服务为船民提供便利 [1] 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 苏州市交通局建立区县窗口受理、市局审核审批模式 通过数据共享和材料流转实现区县企业群众业务就近办理 [2] - 在干线航道基层执法站点和服务区增设苏交速办政务服务便民点 实现船民停船即可办理业务 [2] - 推行就近好办、异地可办和全城通办服务模式 帮船民跑完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2] 数字化应用推广 - 区县受理市局审批区县发证模式年内将覆盖全省 实现船舶登记、检验和船员证书等业务全城通办 [2] - 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发实行免申即享 系统自动比对信息后营运证直接换发至电子证照库 [2] - 船员任职资历证书电子化在苏州试点后向全省推广 四类船舶文书同步实现电子化且与纸质版具有同等效力 [2]
研判2025!中国内河水运行业相关政策、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不断优化完善,赋能经济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6 09:20
内河水运行业概述 - 内河水运是指通过国内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能耗小、运价低等优势,在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内河航道里程仅7.36万公里,2022年末已超12.8万公里并持续增长,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居世界首位 [1][11] - 2024年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77亿吨(同比+3.9%),集装箱吞吐量4040万标箱(同比+5.2%),内河货运量约50亿吨较"十三五"末增长31.6% [1][13][15] 行业政策支持 - 2024年11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发展内河深水航道和大型码头 [4][6] - 2025年3月《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提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畅通高等级航道网等重点任务,目标2030年建成现代化内河水运联通体系 [4][6] - 地方政策同步推进:江苏提出2035年建成二级航道网,浙江计划2030年实现2000吨级船舶通达海港,干线航道覆盖60%以上省级产业平台 [7][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016亿元(同比+20.1%),2024年增至2208亿元(同比+9.5%),其中内河建设占比超50% [9] - 长江干线货运规模连续20年居世界内河首位,2024年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同比+3.9%),京杭运河年运量超8亿吨 [17][19] - 江苏省内河港口表现突出:2024年货物吞吐量超30亿吨(同比+2.1%),集装箱吞吐量2027万标箱(同比+9.0%) [17] 服务领域与趋势 - 主要服务大宗散货(煤炭、矿石等占比76.6%)、制造业(汽车、装备)及新兴产业(新能源设备等) [21] - 未来趋势包括: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船舶应用)、多式联运模式创新、港口数智化升级(提升运行效率) [23][24] - 行业将加速集中度提升,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构建覆盖广泛的运输服务网络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