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务服务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是世界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十四五”公安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26
政务服务改革 - 持续深化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全面实施居民身份证业务"全国通办",近1亿人次群众享受异地办证便利 [1] - 全国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30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便民应用,累计注册用户1.14亿人,提供服务3700余万次 [4] - 公安交管推出60多项"一证办、异地办、网上办"改革措施,包括驾驶证"全国通考"和小客车登记"一证通办",惠及近1亿群众 [4] 知识产权保护与监管 - "十四五"期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5.6万起,其中侵犯商业秘密案件576起 [2] - 公安机关联合多部门开展食品打假、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商业秘密保护 [2] - 对新兴领域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升级优化既有政策举措并推出增量政策 [2] 涉企执法规范 - 公安部梳理涉企执法7个重点环节和45项风险点,挂牌整治52个市级公安机关和328个县级公安机关 [3] - 建设跨省涉企案件管理系统,明确案件管辖规则和监管机制,查纠问题473个并督促整改 [3] 电子证照与数据共享 - 全国1亿多机动车车主申领电子行驶证,3亿多名驾驶人申领电子驾驶证 [4] - 公安政务平台提供13.91亿次身份认证服务和16.1亿次跨网交互服务,计划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支撑"一件事"办理 [5] 犯罪打击成效 - "十四五"期间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3.9万起,抓获涉诈黑灰产犯罪嫌疑人36.6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24.1亿次 [7][8] - 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590余个、恶势力犯罪组织8900余个,破获相关刑事案件10.5万起 [8] - 破获食品安全刑事案件6.4万起,其中"特供酒"案件540起和校园食品安全案件5300余起 [7]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广西日报· 2025-07-18 10:16
政务服务改革 - 广西推进涉企涉民"一件事"高效办成改革,全区2.8万多个网点可提供社保卡服务,3100多个即时制卡网点实现"立等可取"[2] - 水电气网报装并联办理改革实现全区覆盖,通过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缩减流程[3] - 住房公积金贷款办理时限从35天减至15天,材料从19份精简至6份,实现"只跑一次"[3] - 2025年起全面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报名材料从14份压减到最少4份[3] 医疗便民措施 - 推出"一号管三天""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措施,减轻群众负担[4]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现检查结果互认系统提示功能[4] 文旅数字化升级 - "一键游广西"平台推出AI产品"三姐伴游",提供行程推荐、导航导览等服务[5] - 自治区文旅厅通过数字化平台解决游客服务不全面、产品供需不匹配等问题[5] 土地与生态改革 - 广西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37宗,成交面积580.48亩,成交价款1.04亿元,带动产业投资超10亿元[6] - 河池市林业碳票完成交易26笔,累计交易量10137吨[7] - 广西开展林票制度改革,合作经营面积达8.4万亩,发行林票总额1.17亿元[8] 基层治理创新 - 桂林市推行"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941个派出所实行该模式,查处交通违法58万起[9][10] - 阳朔县白沙镇道路通行效率提升60%[10] 职业教育国际化 - 广西职业教育加速国际化转型,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与东盟国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14] - 建设中国—东盟10个技术创新学院、17个现代工匠学院,培养培训东盟师生3.2万人次[15] 媒体融合 - 广西推进融媒体技术平台三级贯通,产生千万级爆款43条、百万级作品超1200条[13] - 县级融媒体"爱永福"App整合政务、招聘等便民服务[13]
新华视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怎么样?
新华社· 2025-07-17 18:57
政务服务改革成效 - 国办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推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 [1] - 2024年推出的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已基本落地实施,2025年第一批12项重点事项正在加快推进,累计办件量超1亿件 [3] - 2025年第二批重点事项清单发布,新增"企业融资服务""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等服务事项 [3] 企业办事便利化 - "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包括准入准营、招聘用工、纳税缴费等环节 [2] - 宁夏中宁县企业开办全流程业务仅需半天完成,实现营业执照申领、税务登记等"一次提交" [2]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江苏苏州实现养老保险跨省办理"十分钟到账" [4] 民生服务优化 - 江西九江教育入学实现"零跑动"办理,家长通过电子证照授权即可完成信息核验 [3] - 新生儿事项办理时间缩短至"喂一次奶的时间",医保码支持全流程医疗服务 [3] - 江西抚州崇仁县编制36本彩色办事指南,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政策问答 [10] 政务数据整合 -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 [6] - 京津冀推动企业迁移登记信息共享,重庆建立公共数据"一本账",海南打通医疗医保医药数据 [7] -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贯通31个省级单位和40多个国务院部门,形成全国"一张网" [5] 技术创新应用 - 江苏昆山推出"数字政务门牌"二维码,覆盖100多项高频事项网办攻略 [11] - 新疆乌鲁木齐实现"即办秒批",AI自动核验申请信息并秒批符合条件的业务 [11] - 上海构建"一表关联"数据流转体系,浙江推行"云端联审"模式,海南发布政务服务标准化总则 [9]
新华时评丨办好“一件事” 服务大民生
新华社· 2025-07-17 14:51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近日发布,对进 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作出部署。这不仅为政务服务改革注入新动 力,也为更好服务民生勾勒出清晰蓝图。 民生无小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力量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事,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改革带来的实 惠,推动发展向前、民生向暖。期待在常态化推进机制的保障下,政务服务的阳光能照亮更多生活角 落,照进更多百姓心坎里。 老百姓的关切点,往往是做好政务服务的发力点。"一件事"关乎个人的出生、教育、就医、养老,也关 乎经营主体的准入准营、招聘用工、工程建设等环节。全生命周期中的桩桩件件,无不需要更贴心的便 民举措、更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从"免申即享"让财政资金"自动到账"助企纾困,到"直补快办""政策计 算器"助力就业创业政策及时兑现,堵点卡点进一步打通,"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越拉越长, 企业和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也要看到,不同群体需求不同、情况不一。优化线上服务的同时,也要完善线下办理,保留必要的线下 服务渠道,通过"帮办代办"等方式让更多人享受便利。 以前多部门来回跑 ...
聊天五分钟,搞定高频事!深圳南山区“AI智办”专区上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21:14
在深圳南山,一场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变革正悄然重塑政务服务的速度与温度。7月7日,广东政务服务 网南山专区和"南山通"小程序同步上线"AI智办"服务,可办理卫健、城管、民政、住建、水务、文体、 宣传、商务、残联等部门高频事项业务,以AI技术赋能政务服务申报、受理、审批全流程,提升企业 和群众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现在有AI助手帮我核对信息,核对完还能自动填表,可方便了!"通 过"AI智办"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业务的杨女士,与AI助手"南小智"边聊天边办事,全程仅用时5分 钟。 面对政务服务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新挑战,作为广东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南山区坚持以技术 创新驱动服务模式变革,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到"易办、智办、暖办"的跨越,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治 理效能提升。在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的指导下,今年4月,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已上 线"视办成"专区,实现企业群众"零跑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此次协同推出"AI智办"服务,通过智能问 答、智能核验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加快打造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全面应用数字技术的"云上大 厅",持续拓宽智能服务范围。 AI秒懂需求,办事像聊天一样简单 "这 ...
太白湖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开工一件事”改革取得实效
齐鲁晚报网· 2025-07-10 07:23
行政审批改革 - 太白湖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开工一件事"集成改革,将分散在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整合为"整体办理"的集成事项,实现"打包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次送达" [1] - 通过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审批流程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3] - 搭建"投资项目审批综合窗口",企业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到一个窗口、跑一次流程即可完成全部审批 [3] 智慧审批平台 - 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一件事"模块,实现线上事项全流程闭环办理,审批状态实时可查,办理时限自动提醒 [4] - 对接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系统,实现审批结果在线推送、电子送达 [4] 未来规划 - 推动"开工一件事"向更多一件事应用场景延伸拓展,实现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办理" [5] - 引入企业评价机制,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5]
辽滨经开区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中国化工报· 2025-07-07 14:47
政务服务改革 - 辽滨经开区构建"全链条"审批模式,2024年线上办理审批14738项,332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平均办理时限压缩80% [2] - 窗口总数从36个精简至14个,通过受审分离、帮办代办等措施提升审批效率 [2] - 2024年3月发布《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和《激发人才活力十条措施》,支持"二次创业"和创新要素集聚 [2] 企业服务与投资环境 - 辽宁金发科技年产20万吨功能化ABS改性车间建设项目获得经开区在审批和要素保障方面关键支持 [3] - 2024年为84家重点企业配备31名项目管家,累计提供服务2365次,协助办理手续135项 [3] - 2025年为78个项目配备39名项目管家,对接企业589次,协助办理手续32项,解决问题32件,政策解答42次 [3] 民生服务成效 - 2024年一季度12345平台处理167件欠薪案件,追回工资900余万元,受理诉求30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4% [4] - 建立"领导分工、平台协调、部门负责"工作机制,一般咨询当场解答,复杂问题限时督办 [4] - 通过日报告、周总结、月通报分析民生热点,高频诉求集中研判,疑难问题多方协调 [4]
江苏省出台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15条 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
快讯· 2025-07-06 08:04
政务服务改革 - 江苏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的若干措施》,推出15条措施推进政务服务改革[1] - 措施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1] - 重点加强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审批等政务服务管理质效[1] 政务APP整合 - 省级政务APP须向下开放使用权限,杜绝省级以下重复建设[1] - 推动政务服务类应用向"苏服办"整合,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1] - 已建县级及以下的综合类政务服务APP需在12月底前完成迁移归并[1] - 未整改到位的APP将不再安排下一年度运维经费[1]
我省出台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15条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
新华日报· 2025-07-06 07:24
政务服务改革措施 - 四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措施》,出台15条措施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1] - 严格控制政务服务大厅新建或改扩建规模,严禁搭车建设办公用房,推进集约整合和跨层级联合办公 [1] - 从严审核大屏幕建设,非必要项目不予审批,推动分散的分中心进驻政务服务大厅 [1] - 按需配置智能机器人和自助终端,整合优化低使用频次设备,清退损坏或闲置设备 [1] 政务服务效率提升 - 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撤并低频次窗口,8月底前试点建设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2] - 跨部门系统协同和数据共享,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成本,统一由12345热线接听咨询电话 [2] - 省级政务APP向下开放权限,禁止县级以下开发政务服务APP,已建APP需在12月底前迁移归并 [2] 政务信息化管理 - 建设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实施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规范规划、资金使用等环节 [3] - 加强审计监督,覆盖项目规划、建设、运维及资金管理,建立通报制度督促问题整改 [3]
开展政务服务“十百千”行动 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标志性改革
新华日报· 2025-07-04 07:28
盐城市营商环境集成改革核心举措 - 盐城市数据系统围绕"四大集成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包括惠企政策直达、公共资源交易、政务服务优化、平台载体提升 [1] - "一标一检"创新做法被推荐为全国典型案例,企业奖补资金实现"一日审结、直达快享" [1] - 开展数据领域"十百千"行动,通过"小切口""微创新"破除营商环境堵点 [1] 精准改革成效 - 实施12项攻坚措施,细化108项政务大厅优化事项,完成1865项政务服务事项交叉质检 [2] - 81项优化措施已落地,"局长走流程"体验办件36次 [2] - 推行"午间不打烊"和"预约延时"服务,政务大厅免费停车时长延长至3小时,群众满意率达99% [2] - 年底前将实现80%综窗覆盖率,100项涉企审批"免证办",500项高频事项"不见面"办理 [2] 极简改革成果 - 29项国家部署"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部落地,设立430个"一件事"专窗,办理130万件 [3] - 企业登记与公积金、银行开户等业务同步办理,服务企业超3万次,办理提速30% [3] - 通过"直达快享"方式1日内审结企业奖补资金3055万元,惠及298家企业 [3] 优化服务举措 - 对253个标段实行"一标一检",发出68条风险提示,CA证书全国互认应用量全省第一 [4] - 搭建智能算力底座,落地房产交易等四大场景应用,承办全国"数据要素×"大赛 [4] - 部署政务"数字人"和具身机器人,推行12345智能派单,构建"全天候"政务服务体系 [4] 数字赋能创新 - 争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省级试点,计划在县级以上政务大厅设服务站点 [5] - 运用AI技术构建智能化政策服务平台,实现"申报不见面""材料免提交" [5] - 建立"一企一档"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公共数据赋能企业融资系统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