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市协同推进小麦赤霉病风险减量保险实践案例获评全国优秀
苏州日报· 2025-11-04 08:03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精神,落实江苏省农业保险 高质量发展要求,苏州市推动农业保险实现从灾后理赔向灾前预警、灾中干预的前置性转变,从单一赔 付向科技赋能、应急投入并重的转变,从机构独立服务向多部门联动协作的转变,创新构建"预警—干 预—处置"全链条风险减量工作机制。 风险减量服务作为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理念,旨在通过主动干预,从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风 险发生概率及损失程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记者从苏州市财政局获悉,近日,《苏州市 协同推进小麦赤霉病风险减量的保险实践》案例成功入围并获评"2025全国农业风险管理优秀案例"。 具体实施中,苏州强化统筹部署,构建协同防减灾工作机制。市财政局(市农险办)召开全市农业 保险工作推进会,针对小麦赤霉病风险等级攀升的态势,组织指导经办机构建立"1+N"服务机制(即1 个专项工作组对接N个承保区域乡镇),主动开展多层次防灾减灾救灾活动,确保风险减量服务全覆 盖。同时,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措并举,赤霉病防控知识宣传实现了小麦种植农户全覆 盖,显著提升了农户对赤霉病危害的认知水平,切实增强其防灾减灾的主动性和 ...
多措并举应对阴雨保秋粮
经济日报· 2025-10-05 06:03
核心观点 - 河南省周口市通过农机改装、财政补贴和保险理赔等组合措施应对阴雨天气 全力推进秋粮抢收工作以降低损失 [1][2] 政府应对措施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调度会议 组织专家和各省辖市分析研判阴雨天气影响并安排秋粮抢收、烘干晾晒 [1] - 周口市组织农机技术专班精准定位技术症结 推出三类经济实用改装方案以解决收获机在泥泞地块作业难题 [1] - 周口市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 其中500万元用于补贴应急烘干主体 另外500万元专项补贴定点收储企业进行超标粮食处置 [2] - 当地积极对接农业保险企业 拿出专项理赔资金并成立工作组展开兑付 以减轻受灾农户经济损失 [2] - 河南省提前准备各类收获机械20万台 组建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并认定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 [2] - 全面摸清全省4963台烘干机械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农民可通过二维码一键获取烘干点位信息 [2] 农机改装与技术应用 - 针对积水重灾区 为收获机更换橡胶三角履带使接地面积扩大3倍以上 大幅提升防陷能力 [1] - 针对普通泥泞地块 通过加装"双轮并行"结构低成本解决打滑问题 [1] - 通过给农机加装后驱装置以增加输出动力 适应泥泞环境作业 [1] - 西华县5家农机维修点已完成120余台机器改装 作业效率较之前提高近50% 每小时能多收3亩至4亩 [1] 抢收作业策略 - 各地市抢抓降雨间隙 科学进行抢收和晾晒烘干 [1] - 对已经成熟、湿度偏大地块 组织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 [2] - 对机械难以下地的分散地块 动员农民进行人工收获 [2]
潍坊统筹保费补贴资金9.35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21:45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优势特色险种不断丰富。在扎实做好中央财政补贴支持的小麦、玉米、育肥猪等12 个大宗险种的基础上,鼓励各县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据了解,目前,潍坊全市地方优势 特色险保费规模从2019年的"零开展"到2024年达到4258万元,规模迅速扩大。潍坊市已开展鸡蛋"保险 +期货"、牛奶目标价格、大棚气象指数保险等10余个地方优势特色险种,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 据了解,近年来,潍坊市高度重视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围绕"提标、扩面、增品"总要求,持续加 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据悉,潍坊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加大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农户积极参保。潍 坊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从2019年的3.4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6.12亿元,各级财政保费补贴从2019 年2.7亿元提高到2024年4.85亿元。2024年以来,潍坊全市统筹保费补贴资金9.35亿元,为147万农户提 供风险保障239亿元,位居全省前三。 除此之外,农业保险运营管理不断规范。据了解,潍坊财政坚持对农业保险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多措 并举规范农业保险运营管理 ...
海南首个“粮保宝”示范基地落地东方
海南日报· 2025-09-18 10:15
目前该保险项目所含的风险减量服务已全部落实至参保农户,无人机飞防总面积超3.4万亩,对所 有服务对象均进行2次专家农事指导和土壤定点采样检测。项目试运行期间降赔减损金额超20万元,待 经验成熟后减损效果将进一步提升。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近日,海南省首个"粮保宝"风险减量示范基地在东方市感 城镇东方南繁水稻制种现代农业产业园揭牌,基地通过"保险+科技+服务"的创新模式,实现水稻制种 全周期风险精准防控。 "粮保宝"风险减量项目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银保监局联合推动,以"防胜于赔"为核心理念,依 托"保险+科技+服务"模式,整合卫星遥感、气象预警、土壤墒情监测及无人机等前沿技术,实现对水 稻制种全周期的风险精准管控。项目已获感城镇20余农户参保,覆盖1.7万亩水稻制种区域,提供全流 程风险减量服务。 ...
广发期货参与的2025年河南兰考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启动
中证网· 2025-08-27 18:29
项目概况 - 2025年河南兰考花生"保险+期货"项目正式启动 服务对象为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花生种植农户[1] - 项目由兰考县副县长张志勇主持 郑州商品交易所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及多家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与[1] - 启动仪式约有50人参会 包括兰考县各镇农户代表[1] 项目规模与实施细节 - 兰考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约25万亩 总产量约8.25万吨[1] - 试点项目预计保障花生现货规模约2万吨 对应种植规模约8万亩[1] - 项目依托郑州商品交易所花生期货价格 通过创新型农业价格风险管理工具解决花生价格波动难题[1] 历史项目成效 - 广发期货连续第二年参与该项目 2024年项目为6044户农户提供价格保障[1] - 2024年承保面积达9.04万亩 项目金额达1.6亿元[1] - 2025年2月完成理赔 赔付金额达722.83万元 每亩赔款79.93元 约为农户自缴保费的7.3倍[1] 行业影响 - 项目有效保障农户利益 推动兰考县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 - "保险+期货"模式成为农业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创新工具[1]
农业保险遥感技术迎来应用规范
金融时报· 2025-08-19 09:23
行业标准发布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联合发布《农业保险遥感技术应用规范》系列标准 [1] - 系列标准首次明确了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4类作物保险的遥感应用规范 [1] - 编制工作组织30余家保险公司、遥感公司和50余名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 [1] 标准制定的背景与必要性 - 因行业技术标准缺失,各遥感公司在数据源选择、解译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相同区域分析结果不一致甚至引发争议 [1] - 该现状阻碍了遥感技术规模化应用,影响“双精准”有效实施,制约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1] - 遥感技术监测范围广、数据获取方式多且客观公正,可有效提升承保理赔精准度与灾情评估效率,显著降低人工成本 [1] 标准内容与制定过程 - 系列标准按作物和灾害类型对保险遥感技术、数据获取与处理、承保遥感核验、灾损遥感评估等实操环节进行规范 [2] - 标准制定于2021年5月开展可行性研究,历时4年,经立项论证、多次技术调研和实测验证,召开10余次现场会议并公开征求意见 [2] 标准实施的预期影响 - 有利于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规模化应用,为农业保险提供更精准承保核验与灾损评估服务,提升科技服务质效 [2] - 有助于提升农业保险经营合规性,打击保险欺诈行为 [2] - 有利于提升农户对农业保险满意度和认可度,增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 - 有利于将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提升财政补贴资金精准性和使用效益 [2] - 将指导行业在统一标准下开展农业保险遥感工作,减少承保理赔争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 [2]
我省首单政策性热带优异水果综合保险落地三亚
海南日报· 2025-08-04 09:32
保险产品创新 - 中国太保产险海南分公司签发海南首单政策性热带优异水果综合保险 提供超260万元风险保障 [1] - 保险保障范围涵盖风灾 暴雨 花叶病等常见致损风险 [1] - 保险覆盖木瓜 莲雾 火龙果 百香果 凤梨五个主要热带水果品种 [2] 农业产业发展 - 投保品种"中热一号"木瓜为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和木瓜协会共同推广的高抗病性品种 [2] - 三亚市着力推动热带优异水果产业链发展 积极推广"新奇特优"水果并扩大种植规模 [2] - 三亚市202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增热带优异水果综合保险险种 体现政府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加强 [2] 企业参与情况 - 三亚宜源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360亩木瓜成为首批保障对象 [1] - 企业表示保险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更有信心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2] - 保险公司已完成各品种保险产品研发和报备工作 将根据验标进度陆续推出其他品种保险 [2]
北京开辟农业保险绿色通道 简化理赔流程
快讯· 2025-07-28 13:06
农业保险赔付绿色通道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开辟农业保险赔付绿色通道以快速应对近期降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 保险机构按照"快查勘、快定损、快理赔"原则简化报险流程 [1] - 确保农户报案后24小时内进行现场查勘并快速完成理赔 [1] 农业救灾物资储备 - 北京市已储备救灾种子11.25万公斤和防控物资5万余件 [1] - 统筹各区储备农田排涝设备1266台套以保障农业恢复生产 [1] 农业复产指导 - 农业专家已赴密云等地指导复产 [1] - 后续将视情况启动救灾物资发放和农田排涝工作 [1]
织密农业减灾防灾“金融安全网”
金融时报· 2025-06-19 12:53
苹果种植风险与应对措施 - 苹果生长周期为3月中下旬开花至10月收获,期间易受冰雹、霜冻、旱情等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和品质[1] - 不同种植主体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财政补贴下农户倾向投保政策性种植险,规模化种植主体偏好信贷支持搭建防雹网,中小银行提供灾后增信续贷服务[1] 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复杂性 - 农业主体因经营客体、产业链环节、设施投入等差异导致同一灾害下损失程度分化明显[2] - 金融服务呈现双向选择特征:农业主体应对方式受资金状况、风险理念影响,金融机构则基于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差异化支持方案[2]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 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500亿元,覆盖1.47亿户次农户,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3] - 保障深度提升至1.66%,风险保障水平达5.2万亿元,创新险种如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逐步推广[3] 保险机制创新 - 2015年起政策性农险覆盖所有自然和地质风险,2020年发布三大主粮风险损失率表推动精细化定价[4] - 巨灾保险试点包括政府投保和农业主体投保两种模式,已在8省份运行10年[4] - 新技术应用如卫星遥感+AI实现台风"蝴蝶"灾前预赔付[4] 银行信贷支持机制 - 银行建立灾后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简化手续、限时办结加速资金投放,结合再贷款和政府担保提升效率[5] - 信贷支持方向从抗灾救灾转向促进经营主体主动风险管理,推动品种和设施升级[6] 金融工具创新 - 天气衍生品基于温度波动数据指导风险管理,广东湖北已试点"保险+衍生品"组合产品[6] - 多部门联合推进金融气象指数建设,构建经济实体风险敞口量化工具[6] 农险体系优化方向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要求农险精准投保理赔,需优化精算能力、财政补贴和风险区划机制[8] - 农业巨灾保险具有保基本、低费率、高触发值特征,建议建立资金池提升财政资金杠杆效应[9] 资源协同配置 - 需打破气象、国土、金融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借鉴欧盟农业数据空间建立共享标准[10] - 银行保险机构可共享审查服务资源,地方银行已尝试将气候研究成果用于贷款分类管理[10]
苏州112.8万亩小麦上保险
苏州日报· 2025-06-17 05:47
夏粮生产与农业保险 - 苏州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达112.8万亩,覆盖98.3%的播种面积,为4622户次农户提供11.28亿元风险保障,较去年同期增长28.37% [1] - 通过财政补贴85%以上保费的政策杠杆,实现每1元财政投入撬动25元风险保障的乘数效应 [1] - 创新构建"农业主导+气象预警+保险托底"的联防联控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控关口前移 [1] 灾害应对与应急响应 - 暴风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启动"预警—查勘—理赔"绿色通道,运用无人机巡航拍摄技术完成511户设施农业受灾定损,521万元赔款一周内到账,较常规流程提速40% [1] - 统筹应急资金1530万元,实施叶面肥喷施217.1万亩次、人工增雨6次,抗旱补水6.34万亩,各承保机构投入防灾减损资金52.23万元 [2] - 推动小麦试验田单产逆势提升,张家港市攻关田创下685.51公斤/亩的江南麦区新纪录 [2] 智慧农业与技术创新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运用卫星遥感对小麦实施全周期动态监测,灾害识别准确率达92%,较传统人工查勘效率提升4倍 [2] - 创新"无人机+AI"定损模式,在9.73万亩受灾区域应用无人机航拍,定损精度达95% [2] - 通过微信服务号、短信平台向2.3万农户实时推送气象预警及减灾减损建议 [2] 未来发展计划 - 持续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探索更多"保险+"创新产品 [2] - 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