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

搜索文档
北京开辟农业保险绿色通道 简化理赔流程
快讯· 2025-07-28 13:06
农业保险赔付绿色通道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开辟农业保险赔付绿色通道以快速应对近期降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 保险机构按照"快查勘、快定损、快理赔"原则简化报险流程 [1] - 确保农户报案后24小时内进行现场查勘并快速完成理赔 [1] 农业救灾物资储备 - 北京市已储备救灾种子11.25万公斤和防控物资5万余件 [1] - 统筹各区储备农田排涝设备1266台套以保障农业恢复生产 [1] 农业复产指导 - 农业专家已赴密云等地指导复产 [1] - 后续将视情况启动救灾物资发放和农田排涝工作 [1]
织密农业减灾防灾“金融安全网”
金融时报· 2025-06-19 12:53
苹果种植风险与应对措施 - 苹果生长周期为3月中下旬开花至10月收获,期间易受冰雹、霜冻、旱情等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和品质[1] - 不同种植主体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财政补贴下农户倾向投保政策性种植险,规模化种植主体偏好信贷支持搭建防雹网,中小银行提供灾后增信续贷服务[1] 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复杂性 - 农业主体因经营客体、产业链环节、设施投入等差异导致同一灾害下损失程度分化明显[2] - 金融服务呈现双向选择特征:农业主体应对方式受资金状况、风险理念影响,金融机构则基于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差异化支持方案[2]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 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500亿元,覆盖1.47亿户次农户,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3] - 保障深度提升至1.66%,风险保障水平达5.2万亿元,创新险种如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逐步推广[3] 保险机制创新 - 2015年起政策性农险覆盖所有自然和地质风险,2020年发布三大主粮风险损失率表推动精细化定价[4] - 巨灾保险试点包括政府投保和农业主体投保两种模式,已在8省份运行10年[4] - 新技术应用如卫星遥感+AI实现台风"蝴蝶"灾前预赔付[4] 银行信贷支持机制 - 银行建立灾后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简化手续、限时办结加速资金投放,结合再贷款和政府担保提升效率[5] - 信贷支持方向从抗灾救灾转向促进经营主体主动风险管理,推动品种和设施升级[6] 金融工具创新 - 天气衍生品基于温度波动数据指导风险管理,广东湖北已试点"保险+衍生品"组合产品[6] - 多部门联合推进金融气象指数建设,构建经济实体风险敞口量化工具[6] 农险体系优化方向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要求农险精准投保理赔,需优化精算能力、财政补贴和风险区划机制[8] - 农业巨灾保险具有保基本、低费率、高触发值特征,建议建立资金池提升财政资金杠杆效应[9] 资源协同配置 - 需打破气象、国土、金融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借鉴欧盟农业数据空间建立共享标准[10] - 银行保险机构可共享审查服务资源,地方银行已尝试将气候研究成果用于贷款分类管理[10]
苏州112.8万亩小麦上保险
苏州日报· 2025-06-17 05:47
夏粮生产与农业保险 - 苏州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达112.8万亩,覆盖98.3%的播种面积,为4622户次农户提供11.28亿元风险保障,较去年同期增长28.37% [1] - 通过财政补贴85%以上保费的政策杠杆,实现每1元财政投入撬动25元风险保障的乘数效应 [1] - 创新构建"农业主导+气象预警+保险托底"的联防联控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控关口前移 [1] 灾害应对与应急响应 - 暴风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启动"预警—查勘—理赔"绿色通道,运用无人机巡航拍摄技术完成511户设施农业受灾定损,521万元赔款一周内到账,较常规流程提速40% [1] - 统筹应急资金1530万元,实施叶面肥喷施217.1万亩次、人工增雨6次,抗旱补水6.34万亩,各承保机构投入防灾减损资金52.23万元 [2] - 推动小麦试验田单产逆势提升,张家港市攻关田创下685.51公斤/亩的江南麦区新纪录 [2] 智慧农业与技术创新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运用卫星遥感对小麦实施全周期动态监测,灾害识别准确率达92%,较传统人工查勘效率提升4倍 [2] - 创新"无人机+AI"定损模式,在9.73万亩受灾区域应用无人机航拍,定损精度达95% [2] - 通过微信服务号、短信平台向2.3万农户实时推送气象预警及减灾减损建议 [2] 未来发展计划 - 持续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探索更多"保险+"创新产品 [2] - 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2]
从农田到云端:人保财险全链护航新质生产力四川样本|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2 18:56
新质生产力概念与背景 -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其基于改革开放积累的经济实力和前沿技术发展 [2] - 新质生产力体现为颠覆性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生产力跃迁的关键 [2] - 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增长和自身转型的需要 [2] 低空经济领域实践 - 低空经济涵盖eVTOL(300-1000米)、工业级无人机(120-300米)和消费级无人机(<300米)三类飞行器,与物联网、数字化结合拓展应用场景 [4] - 四川省2024年6月发布《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12项任务,后续推出16条政策措施覆盖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等5大板块 [6] - 四川已开通8条低空运输航线,无人机快递业务使居民取件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 [6] - 人保财险为纵横股份定制3700万元保额的机身险及责任险方案,覆盖测绘、电力巡检等场景 [9] 新能源产业布局 - 四川省202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6000亿元,形成动力电池和光伏两大产业集群 [11] - 人保财险德阳分公司为百亿级单晶硅项目提供800万元绿色建筑保险,撬动7亿元绿色融资 [11] - 宁德时代在宜宾建成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带动千亿级产业链 [11] - 人保财险与宁德时代合作推出动力电池容量保障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12] - 2024年11月签发四川省首单储能系统5年质量与效能保证保险 [12] 科技金融全周期服务 - 种子期:人保财险绵阳分公司推出中试综合保险,覆盖研发转化费用损失和第三方责任 [14] - 成长期:提供新材料首批次保险、关键设备研发保险等产品 [14] - 成熟期:开发动力电池容量保障、董责险、网络安全保险(2024年保额增长31%)等产品 [15] - 知识产权保险2024年为5100家企业5800件知识产权提供272亿元风险保障 [16] 乡村振兴与高标准农田 - 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创新推出"农田IDI"保险,覆盖工程质量、灾毁损失和管护服务 [20] - 截至2024年,已为15市州53县80余万亩农田提供12亿元风险保障 [20] - 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风险识别,提升灾后查勘效率 [22] - 案例显示支付5.75万元维修费用修复渠道淤堵、蓄水池渗漏等问题 [21]
河南: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
快讯· 2025-05-20 08:38
农业支持政策 -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 [1] -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链条监测分析预警 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改革 [1] - 统筹做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工作 继续推动省级化肥政府储备 [1] - 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1] 农业保险机制 - 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落实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1] - 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 [1] 产粮大县支持措施 - 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 [1] - 落实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政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