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
搜索文档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以金融改革创新破题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中国发展网· 2025-10-22 15:41
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建设 - 实现2个乡镇17个行政村三农金融服务室100%全覆盖并升级建成34家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 [1] - 整合社保代缴反洗钱监测警银共建等28项功能建成红色驿站博爱驿站等特色站点及5家乡村振兴示范点实现一站多能一网通办 [1] - 聘任村两委干部担任驻村金融辅导员并选派银行信贷员定期驻村指导让农民足不出村享受便捷金融服务 [1] 信贷服务模式创新 - 创建村委推荐贷款模式形成村委推荐风险共识手续简便快捷审批的信贷流程累计发放700余笔授信6000万元 [2] - 推动涉农信用信息体系与桂惠农平台100%直联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发产业富农贷产品投放超2500万元 [2] - 通过批量准入模型使光坡镇新兴村对虾养殖户获得对虾产业富农贷1000万元授信 [2] 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 以辣椒经济为切入点组织17个行政村联合成立振港投资有限公司行政村以土地入股鸿晟农业公司统一代种管理 [2] - 企业以泡椒支付代替地租构建资金支持加资源赋能多元帮扶机制动员企业捐资120万元支持彩椒种植 [2] - 鸿晟农业建设4万平方米厂房用于泡椒生产线和农旅项目2024年年产泡椒300万瓶收入3600万元带动500余名村民就业日均收入120元 [2] - 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获稳定收益山新村通过350亩代种协议获得2625万瓶泡椒分红 [2] 金融支持科技养殖业 - 联合科技部门开展科技助农行动扶持发展圆基养殖等新型高科技海水养殖业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资金扶持 [3] - 2023年以来已发放养殖扶持资金600万元 [3] - 已集聚8家新型海水养殖企业建成陆基圆桶550余个养殖池40余个养殖车间42000多平方米 [3] - 预计年产对虾2330余吨产值突破1亿元 [3]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江南时报· 2025-08-26 22:01
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挑战 - 服务覆盖面窄且效率低下 风险控制难度大[1] 金融科技渠道创新 - 移动支付与网上银行突破地理限制 实现服务全覆盖[1] - 数字化渠道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开辟农产品销售新路径[1] 服务效率提升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在线自动化审批 缩短贷款审批时间[1] - 技术应用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快速缓解农户融资难题[1] 风险控制能力增强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精准评估信用状况 降低违约风险[1] - 区块链技术提供安全透明交易环境 增强服务可信度[1]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为上下游提供融资支持[2] - 开发农村特色金融产品 满足多样化需求[2] 行业发展前景 - 金融科技持续深化应用将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空间[3]
智库报告:以数智化转型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8-01 11:23
新华财经北京8月1日电中经社经济分析报告编辑部8月1日发布智库报告《以数智化转型赋能农村金融高 质量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数智化水平不断提升,在顶层设计与政策体 系"双轮驱动"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数智化产品持续推陈出新,科技赋能数智化监管提质增 效。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数智化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农村金融数智化纳入国家战 略体系,形成了"顶层规划—政策配套—地方实践"的协同机制。 第 1258 期 2025 年 8 月 1 日 以数智化转型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信 报告建议,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数智化转型,还应持续加大硬件投入、弥合数字鸿沟,并从制度创新、生 态构建、系统建设和需求导向的应用深化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破除难点堵点,真正释放数智化对农村金 融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强大赋能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该报告登载于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第1258期。 经济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农村金融数智化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当前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难点,包括基础设 施与数字鸿沟的掣肘、数据要素的瓶颈制约、复合型人才的显著短缺、监 ...
中和农信如何破解小微农户融资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6-03 14:53
乡村振兴与金融支持 -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供给不足,农户从正规渠道融资较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1] -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困难包括农户经营规模小、缺乏抵押物、受天气和价格波动影响大,导致贷款利率高于城市地区 [3] - 小农户居住分散、收入低、贷款规模小且季节性强,金融机构服务成本高、风险大 [3] 中和农信的普惠信贷服务 - 公司构建了全面的普惠信贷服务体系,坚持"小额分散"原则,产品低门槛、包容性强 [4] - 服务覆盖23省550多个县域,触达超10万个乡村,累计服务310万名客户 [4] - 采用"进县入村,上门服务"模式,信贷服务直达乡村 [4] 线上+线下服务模式 - 采用线上数字服务与线下体验结合的创新模式,打造数字化智能中台提升效率 [5] - 通过数字技术降低运营成本,使小额信贷服务可持续覆盖更多农村地区 [5] 创新风控体系 - 侧重考察农户未来现金流量及还款意愿,采用灵活还款方式减轻压力 [6] - 结合大数据风控模型和实地调查,建立高效线上+线下风控体系 [6] - 突破传统依赖抵押物的局限,关注农户发展潜力和还款能力 [6] 金融与农业生产结合 - 贷款产品与农资、农机具等生产场景深度结合,支持生产经营 [7] - 提供作物全生育期技术方案及服务产品,融资与技术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7] 毛细血管式服务网络 - 建立村级合作伙伴网络,5800多名"一站式农服站长"延伸至村庄层面 [8] - 站长来自当地农村,熟悉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 [8] 成功经验总结 - 深入乡村的服务网络和贴近客户的服务模式 [9] - 数字技术降低服务成本,小额信贷与生产服务结合提升农户生产能力 [9] - 创新风控模式和灵活产品设计适应农村客户需求 [9] - 坚持"小额分散"原则确保普惠信贷可持续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