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和讯投顾韩东峰:大盘窄幅震荡,银行板块再次稳定指数
和讯网· 2025-07-02 21:09
市场整体表现 - 指数全天横盘震荡,板块轮动激烈,突破上周高点难度增加 [1] - 央行连续两天通过7天逆回购回笼资金,市场成交量相比上周略有萎缩 [1] - 银行板块上午稳定盘面,下午未继续冲高,对指数贡献明显 [1] 行业动态与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进入实施阶段,为市场提供新的兴奋点和着力点 [1] - 光伏设备行业减产30%,市场反应将信将疑,板块走势呈现三波冲高后横盘 [1] - 钢铁行业涨幅居前,行业毛利率普遍偏低,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供需失衡问题突出 [2] - 煤炭、建材、水泥等行业出现在涨幅榜中,房地产板块红盘报收 [2] 行业联动与市场预期 - 光伏设备行业减产提振市场信心,钢铁行业上涨进一步激励光伏板块 [2] - 供给侧改革预期升温,市场猜想其他行业可能效仿减产措施 [2][3] - 制造业或迎来解决方案,结构性机会明显,局部板块活跃 [3] 投资策略与板块轮动 - 金融股(银行、保险、券商)在指数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4] - 7月份反复活跃的板块包括军工、券商、创新医药、有色金属等,需注意轮动机会 [4] - 追涨风险较高,军工板块昨日活跃后今日跌幅居前 [4]
年内新增7家“A+H”公司 超60家A股公司更新赴港进度
证券日报· 2025-06-24 00:39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呈现"新消费+硬科技"的双引擎格局。 6月23日,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花智控")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目前,年 内已有7家A股公司成功赴港上市,分别是赤峰黄金、钧达股份、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吉宏股份、海 天味业、三花智控,涉及矿业开采、光伏电池、创新医药、食品等领域。 此外,还有超60家A股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并持续更新进度。从进展来看,安井食品已通过港交所聆 讯,纳芯微、三一重工等28家已递交上市申请,蓝思科技、峰岹科技等已拿到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备案通 知书。 为何今年A股公司热衷筹划赴港上市?综合来看,政策因素、公司全球化战略、港股流动性改善等是主 要原因。 大型"A+H"项目涌现 形成示范效应 Wind资讯数据显示,按上市日期计,截至6月23日,年内有35家公司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996.99亿 港元。其中,大型"A+H"企业示范效应显著,7家A股公司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770.16亿港元。此外, 超60家A股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频获新进展。 这得益于政策支持。一方面,中国证监会于去年4月19日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 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
5月VC/PE的IPO成绩单
投中网· 2025-06-17 14:27
中国企业IPO市场概况 - 2025年5月共18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及美股IPO,募资总额500亿元,数量同比上涨38.46%,募资金额同比上涨7.33倍 [5][7][9] - 港股表现最突出:港交所主板IPO数量10家(占比55.56%),募资463.57亿元(占总额92.71%)[9][12] - 行业分布:能源及矿业募资346.16亿元(占比69.23%),医疗健康114.49亿元,先进制造14.16亿元 [44][45] 分市场表现 A股市场 - IPO数量6家,募资34亿元,同比分别上涨1倍和3.25倍,但环比下降40%和59.04% [15] - 威高血净募资10.9亿元为A股最高,占A股总募资32% [20] 港股市场 - A+H双重上市成亮点:宁德时代募资327.84亿元,恒瑞医药募资90.85亿元,推动港股募资同比激增28倍至464亿元 [21][24] - 政策利好:香港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保密提交上市申请 [22][76] 美股市场 - 中企赴美上市持续低迷:仅2家香港企业IPO,募资2亿元,同比降幅超90% [25][26] 行业与地域特征 行业动态 - 能源及矿业:宁德时代、钧达股份等推动行业募资占比近70%,同比增幅显著 [44][51] - 医疗健康:恒瑞医药、派格生物医药等4家企业上市,账面退出回报49.51亿元居首 [35][45] 地域分布 - 江苏IPO数量最多(4家),福建因宁德时代贡献募资332.62亿元居首 [57][59] - 福建募资同比增幅最大,江苏次之 [60] VC/PE退出分析 - VC/PE渗透率61%,11家机构支持企业实现退出,账面回报总额124亿元 [31] - 医疗健康行业退出回报最高(49.51亿元),深交所主板回报倍数达3倍 [35][36] - 典型案例:钟鼎资本投资博雷顿退出回报率1208.92%,中缔资本回报率878.41% [74] 重点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327.84亿元,当日市值1.28万亿元,均为月度最高 [67][69] - 首日涨幅TOP3:天工股份(411.93%)、太力科技(218.48%)、古麒绒材(164.90%) [13][14]
向“新”发力夯实经营业绩沪市公司2024年形稳势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2:18
◎记者 祁豆豆 4月30日,沪市主板、科创板公司完成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撑下, 沪市主板再次呈现基础稳、韧性强的底色。上市公司以积极有为的微观笔触,描摹出中国经济大格局的 稳健"形制"。科创板上市公司坚定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以点带面、稳链强链,引 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医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 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创板力量。 经营业绩底盘稳 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净利润 4.1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4%。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净利 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主板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速进一步扩大 至15%,2024年已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2025年一季度,实体企业净利润重拾升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 转正。 拉长时间看,沪市主板稳定性力量不断增量扩围。近五年,板块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 744家"长跑型"公司近五年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复合正增长,贡献近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绩单”出炉:创新“浓度”高 回报能力强
证券日报· 2025-05-06 00:08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沪深北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4月30日,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共计有5413家上市公 司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72万亿元。 2024年,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撑下,A股上市公司业绩整体稳中有进,上市公司结构不断优化, 回报能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整体业绩稳中有进 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业绩稳中有进。 从板块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科创板公 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21.70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上市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 收入20.82万亿元;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265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808.45亿元,平均实 现营业收入6.82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 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汽车、家电、数码产品迎来"焕新潮"。沪市家电行业全年净利润增长5%,其中四 季度净利润增长16%。深市大消费行业合计营业收入56831.01亿元,同比增长3.75%;净利润3264.57亿 元,同比增长17.62%。 从盈利情况来看,沪市主板公司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增长 ...
创新药再迎大利好!北京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07 19:53
4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发布 《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 32条举措进一步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新政策提出 将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 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 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等创新举措。 此外,本市各相关部门将依托支持政策措施实施, 缩短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周期, 推 动医药制造数智化转型;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创新医药发展;优化创新医药产业布局,加强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协同发展;打造支撑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层 次人才梯队,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这是北京市 连续第二年 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2024年4月17日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 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实施 成效显著。 2024年,全市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压缩至24.9 周,实施罕见病药品"白名单"制度,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 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医药健康 产业规模同比增长8.7%,首次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