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新增7家“A+H”公司 超60家A股公司更新赴港进度
证券日报· 2025-06-24 00:39
A股公司赴港上市概况 - 年内已有7家A股公司成功赴港上市,涉及矿业开采、光伏电池、创新医药、食品等领域,包括赤峰黄金、钧达股份、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吉宏股份、海天味业、三花智控 [1] - 超60家A股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其中安井食品已通过港交所聆讯,纳芯微、三一重工等28家已递交上市申请,蓝思科技、峰岹科技等已拿到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 [1]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优化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并加快备案审批速度 [2] -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优化措施吸引A股公司,如为百亿港元市值以上的A股公司开设快速审核通道,今年5月开设"科企"专线并提供"保密提交"服务 [2] - 监管层对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支持态度明显,审批流程持续优化,香港监管机构完善市场机制以增强吸引力 [2] 大型"A+H"项目与市场表现 - 年内港股IPO市场呈现"新消费+硬科技"双引擎格局,35家公司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996.99亿港元,其中7家A股公司募资额约770.16亿港元 [2] - 部分A股公司H股价格已超过A股股价,如宁德时代AH股溢价率约为-12.26%,反映优质中资股受中外资金追捧 [3] 全球化战略与港股流动性 - A股公司赴港上市目的指向全球化战略,如兆威机电计划通过H股上市募资投入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及全球化布局 [4] - 港股市场允许企业以港元或美元募资,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公司将部分资金用于海外项目建设与扩展 [4] - 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2025年初至6月20日香港交易所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超过240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逾17倍 [4] 南向资金与港股通机制 - 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约7054.87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重要增量资金 [5] - "先A后H"公司港股上市30天后即可纳入港股通,无绿鞋机制则上市当天可纳入,年内7家A股公司中已有5家纳入港股通 [5] - 赴港二次上市可充实现金储备,帮助企业管理市场波动并提供战略灵活性 [5]
向“新”发力夯实经营业绩沪市公司2024年形稳势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2:18
经营业绩 - 沪市主板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4% [2] - 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2] - 主板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速扩大至15%,2025年一季度实体企业净利润重拾升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转正 [2] - 近五年沪市主板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 [2] - 科创板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221.70亿元,同比增长0.24%,近七成公司收入增长,54家公司增幅超50% [3] - 科创板公司2024年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净利润增长,30家实现翻番,32家扭亏为盈 [4] 行业表现 - 金融、能源、建筑、交运等上证180公司贡献沪市主板超八成利润 [2] - 汽车、医药生物、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新质变量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达10% [2] - 科创板市值前10名公司202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1.2%和24.3%,较上市前累计增长175.6%和394.8% [4] 研发投入 - 沪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规模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 [5] - 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约9200亿元,五年实现翻倍,723家公司研发投入过亿元 [5] - 钢铁、基础化工、汽车、电子、机械设备行业研发增速居前,分别为12%、8%、7%、6%和5% [5] - 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医药生物、通信研发强度较高,分别为14%、6%、5%、5%、4%和4% [5] - 科创板2024年研发投入1680.78亿元,超净利润2.5倍,同比增长6.4%,三年复合增速10.7% [5] - 科创板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6%,107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强度超20% [5] 创新成果 - 科创板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超12万项 [6] - 138家次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要奖项,超六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6] - 超八成科创板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6]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引领医疗装备、半导体材料、光伏组件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6] 退市机制 - 2025年沪市主板19家公司触及或实施各类退市,其中12家被强制退市 [7] - 主动退市、吸收合并、出清式资产置换等多元退出占比达37% [7] - 11家公司预计符合"摘星""摘帽"条件,6家已完成相关工作 [7]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绩单”出炉:创新“浓度”高 回报能力强
证券日报· 2025-05-06 00:08
整体业绩表现 - 2024年A股5413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2万亿元 [1] - 沪市主板公司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 科创板公司14221.70亿元 深市20.82万亿元 北交所1808.45亿元 [2] - 沪市主板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1.9%) 科创板475.23亿元(50%公司净利增长) 深市8064.47亿元 北交所110.30亿元(225家盈利) [3] 行业结构变化 - 沪市主板市值领军行业从金融/能源转向汽车/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 [2] - 科创板引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医药/先进制造产业 [2] - 深市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2] - 家电行业净利润全年+5%(Q4+16%) 深市大消费营收56831.01亿元(+3.75%) 净利3264.57亿元(+17.62%)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沪市研发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近40%) 主板实体企业9200亿元 [4] - 深市研发投入超7600亿元 创业板2036.84亿元(31.1%公司连续两年研发强度>5%) [4] - 北交所研发投入91亿元(60%公司同比增长) 平均研发强度5.04% 专利总数2.69万项(+8.64%) [4] - 科创板超80%公司瞄准进口替代 380家公司850余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5] 分红情况 - 沪市主板1259家分红(占盈利公司93%) 总额1.77万亿元(+6%) 科创板分红386.82亿元 [7] - 深市1884家分红4308.29亿元 全年合计5789.55亿元(+14.97%) [7] - 北交所超90%盈利公司分红 总额59.68亿元(占净利润43%) [7] 出口表现 - 上市公司境外收入占比14.3%(较2023年+1.2个百分点) [8] - 沪市主板海外收入6.09万亿元(+7%) 非美出口占比超80% [8] - 深市海外收入4.18万亿元(+11.62%) 出口导向型公司营收1.78万亿元(+14.6%) [8] - 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海外收入增长15%/10%/9%/7% [8] - 科创板境外销售毛利率中位数40.8% 37家公司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 [9]
创新药再迎大利好!北京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07 19:53
北京市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 核心观点 - 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创新医药发展 2025版措施提出32条举措 重点压缩临床试验周期 提升创新药械获批数量 推动产业规模增长 [1][2] - 2024年政策成效显著 医药健康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8.7% 临床试验启动用时压缩至24.9周 进口药械货值超1500亿元 [1] - 新政策将强化全链条创新支持 包括AI应用场景开发 500亿元产业基金组建 跨境分段生产等创新机制 [4][5] 2025版政策具体任务 - 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从24.9周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 [2] - 确保年度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 建设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 [2] - 推动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 支持境外药品跨境分段生产 [2][5] 产业影响与配套措施 - 政策将缩短研发到上市周期 推动医药制造数智化转型 部署AI+病理和AI+制药场景模型 [4] - 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生物医药与金融保险业协同 [4][5] - 2024年已有8家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主体 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