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公司赴港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板块震荡BD行情告一段落了吗?港股再迎创新药企递表小高峰贝达药业、百利天恒等多家知名药企冲刺“A+H”|掘金创新药
新浪财经· 2025-10-15 05:08
一周行情表现 - 医药生物指数在10月6日至10月10日期间下跌1.66%,跑输上证指数0.72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三周跑输 [1] - 创新药指数(BK1106)周内下跌1.09%,同样为连续第三周下跌 [1] 港股IPO动向 - 港交所迎来涵盖小分子药物、溶瘤病毒、ADC、siRNA、放射性药物等前沿领域的医药IPO热潮 [1] - 贝达药业、长春高新、百利天恒、博瑞医药等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有望实现"A+H"股上市 [1][2] - 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受政策支持及市场流动性改善推动,港交所在今年8月放宽了对"A+H"股公司的公众持股限制 [2] - 截至10月13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18.33,处于近一年低位,部分公司在港股获得更高估值 [2] - 港股为创新药公司提供走向全球市场的跳板,外资机构通过基石投资方式锁定优质资产 [2] 临床试验动向 - 10月6日至10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共披露85条临床试验登记信息 [2] - 其中有29条为处于临床试验II期及以上的创新药新登记临床试验 [2] 创新药板块调整与BD行情 - 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后,创新药板块未能延续前期涨势,出现大幅下挫 [2] - 10月9日及10月10日,港股创新药指数分别下跌5%以上 [2] - BD出海是今年港股创新药牛市及多只新股超预期发行的关键催化剂 [2] - 瑞银证券指出BD高热度将逐渐退去,市场关注点将转向基本面驱动的内生性营收及利润增长 [2] - 今年上半年中国相关BD交易总金额达608亿美元,比2024年全年交易总金额高出37亿美元 [3] - 部分BD交易落地后股价不涨反跌,根源在于市场预期透支 [3] - 在2020年已完成的62起对外授权交易中,有25起已明确终止合作,"退货率"为40% [3]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将有23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入选最新突破摘要 [3] 产品研发进展 - 华奥泰生物的瑞西奇拜单抗(HB0034)于10月1日申报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作,为国产首个IL-36R单抗 [3][4] - 截至今年3月,HB0034注射液项目已合计花费研发费用约2.1亿元 [4] - 全球目前仅有一款药物(勃林格殷格翰的佩索利单抗)获批用于治疗GPP,尚未有国内企业自研的IL-36R抗体获批上市 [4] 行业估值与展望 - 在多则BD消息刺激下,港股创新药指数在今年前9个月内从666.91点飙升到1660.66点,此后震荡至1397.7点 [4] - 有观点认为行业估值存在泡沫,但BD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长远目标是出现能救治全球患者的顶尖企业 [4]
A股赴港上市热潮持续,9月25家公司公告、76家排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6 09:30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9月30日新诺威、科兴制药、科泰电源三家A股公司公告筹划赴港上市 [1] - 9月以来已有25家A股上市公司先后公告筹划赴港上市 [1] - 截至10月2日有76家A股上市公司向港交所申报了上市材料等待聆讯 [1] 申请公司行业分布 - 递交赴港上市申请的A股公司覆盖医药生物、通信、食品饮料、汽车、机械设备等多个行业 [1] - 申请公司中包含多家知名公司 [1]
春秋航空回应赴港上市传闻,谁在催促春秋“二次起飞”?
观察者网· 2025-10-05 15:36
上市计划传闻 -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春秋航空正考虑在香港上市,最早或于明年进行,已聘请摩根大通与瑞银集团负责承销,预计融资规模可达数亿美元[1] - 春秋航空相关人士回应称,公司目前暂无相关计划,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1] - 若成功在港上市,春秋航空将成为又一家实现"A+H"双地上市的航企,为民营航空公司融资路径提供新范例[3]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春秋航空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净利润为1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2] - 净利润下滑主要因2024年同期公司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使得上年同期所得税费用大幅降低,该事项由2024年上半年的2.26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223万元[2] - 招商证券分析指出,预计2025年下半年税盾对利润的影响将基本消退[2] - 若剔除油价与航材成本波动,春秋航空2025年7至8月的单位成本已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2] - 公司拥有134架飞机,运营190多条国内航线和50多条亚洲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覆盖日本、韩国、泰国等旅游热门目的地[1] A股公司赴港上市背景 - 2025年以来,在政策机制持续完善、企业国际化需求增强以及港股二级市场流动性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动下,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度不减[2] - 截至2025年9月25日,已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11家A股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合计募资额超过900亿港元,目前还有30余家A股公司正在筹备赴港上市[3] - 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港股IPO募资总额超过1300亿港元,位居全球榜首,同期再融资规模约2300亿港元[3] - 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内分别上涨32.03%、42.77%和29.55%,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亮眼[3] 市场观点与分析 - 有航空业人士表示,春秋航空现阶段是否具备赴港上市的充分动机仍需进一步观察,且就当前港股的市值水平、流动性及融资能力来看,此时赴港上市或许并非最佳选择[4] - 德勤中国指出,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枢纽,具备法治成熟、资本流动自由等优势,A股公司选择在此二次上市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品牌认知,并为未来海外并购、技术合作与供应链拓展提供资本支持[5]
本月18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赴港上市 东山精密拟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28 20:50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态 - 9月1日至28日期间共有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赴港上市计划 [1] - 东山精密于9月23日公告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1] - 筹划企业涵盖消费、医药、科技、制造业等领域,包括五芳斋、博瑞医药、海澜之家、海亮股份、科大智能、欧林生物、佰维存储等知名企业 [1] 市场技术指标表现 - 部分个股出现MACD金叉技术形态 [2] - 相关个股近期呈现上涨趋势 [2]
A股服装巨头拟赴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12 21:19
海澜之家拟赴港上市 - 海澜之家拟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前期筹备工作[2] - 赴港上市主要目的是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 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4] - 公司2017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 计划深耕东南亚市场 并推动中亚、中东、非洲市场布局 预计在悉尼开出澳大利亚首店[4] 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5.66亿元 同比增长1.73% 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 同比下降3.42% 扣非归母净利润15.66亿元 同比增长3.83%[5] - 集团总门店数量小幅增加31家 但海澜之家系列门店净减少110家至5723家 海外市场门店数111家 较去年年底新增10家[5] - 海外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7.42%[5] A股公司赴港上市行业趋势 - 2024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 截至9月11日年内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 目前A+H公司达161家 还有超过50家A股企业在排队[7] - 政策红利促进赴港上市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香港市场优化审批流程 问询周期大幅缩短 推出FINI结算平台[7] - 港交所降低A股公司发行H股门槛 对于市值超100亿港元的合资格A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加快审批速度[7] 香港资本市场优势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商业规则 企业所得税率仅为16.5%[8] - 香港背靠内地庞大市场 面向全球 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 可充分利用内地供应链 人才和市场资源[8] - 港交所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为科创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和退出选择[8]
海澜之家宣布H股上市筹备,A股企业借港股拓国际化路径已成常态
华夏时报· 2025-09-11 18:41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海澜之家拟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前期筹备工作 [2] - H股上市目的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 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 增强资本实力 [3] - 港股上市可增强国际资本运作能力 为海外渠道拓展和供应链优化提供关键资金支持 提升全球市场品牌认知度和信誉度 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 促进跨市场资源整合 [6]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布局始于2017年马来西亚吉隆坡首家海外门店 [2]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门店数111家 较2024年底新增10家店铺 [2][4]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7.42% [2][4] - 海外布局策略包括深耕东南亚市场 有序推动中亚 中东 非洲市场布局 预计下半年在悉尼开设澳大利亚首店 [2] - 针对海外市场制定因地制宜产品设计策略 优化出海产品组合 拓展核心商圈 采用国际质感门店设计风格 通过跨领域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5]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5.66亿元 同比增长1.73% 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 同比下降3.42% 扣非归母净利润15.66亿元 同比增长3.83% [3] - 海澜之家单品牌门店净减少110家至5723家 回归三年前水平 [4]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明显:179.59亿元 201.88亿元 185.62亿元 215.28亿元 209.57亿元 同比变动-18.26% 12.41% -8.06% 15.98% -2.65% [4] - 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波动明显:17.85亿元 24.91亿元 21.55亿元 29.52亿元 21.59亿元 同比变动-44.42% 39.6% -13.49% 36.96% -26.88% [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服装行业竞争激烈 国内服饰消费意愿不高 行业呈现弱复苏 强分化格局 [4] - 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 年内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 A+H公司总数增至161家 另有逾50家A股公司正排队 [2][6] - 新经济领域如科技创新 生物医药及新能源企业倾向赴港上市 消费 金融等传统行业也利用港股平台推动品牌出海与跨境业务协同 [7] 政策环境 - 2024年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7] - 香港市场优化审批流程 问询周期大幅缩短 推出FINI结算平台 [7] - 港交所降低A股公司发行H股门槛 对市值超100亿港元的合资格A股上市公司加快审批速度 允许生物科技 特专科技企业无盈利上市并降低市值门槛 [7]
8月29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赴港上市
格隆汇APP· 2025-08-31 18:46
赴港上市企业数量 - 2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赴港上市 [1] 赴港上市企业名单 - 华新水泥 圣邦股份 东诚药业 晶合集成 富瀚微 华海清科 新国都 珀莱雅 北京君正 阳光电源 华依科技 格林美 万辰集团 科兴制药 中坚科技 华勤技术 天下秀 天味食品 卓创资讯 美锦能源 芯海科技 顺灏股份 芯碁微装 露笑科技 可孚医疗 万兴科技 普源精电 若羽臣 极米科技 [1] 时间范围 - 近期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持续 [1] - 本月(8月)29家公司披露筹划 [1]
A股“优等生”借力港股平台拓展国际化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8-20 00:35
A股公司赴港上市概况 - 年内港股55家新上市公司中有10家A股公司 首发募资额约893.39亿港元 [2] - 约90家A股上市公司正筹划发行H股 进展包括提交备案资料、已递交招股书、等待聆讯等 [2] - 港股市场整体回暖 AH股价差收窄 全球投资人及长线资金持续流入 [2] 上市规则与政策支持 - 港交所IPO定价新规8月4日生效 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由"H股总数10%"改为"A+H股总数5%" [3] - 中国证监会备案审批速度加快 宁德时代备案用时42天 吉宏股份备案用时77天 [3] - 从递表到登陆港股用时仅三个多月 [3] 市场流动性与行业分布 - 2025年前7个月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37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086亿港元上升124% [3] - 拟赴港上市A股公司行业多元 包括生物医药、电力设备、新能源、通信、食品饮料等 [3] - A+H股累计达161家 分布在有色金属、医药生物、交通运输等领域 [3] 企业市值与上市进展 - 年内10家A+H公司中有5家上市首日市值超过千亿港元 [3] - 立讯精密、星环科技、卧龙电驱、军信股份、云天励飞等多家公司正式递表 [4] - 均胜电子、万兴科技、普源精电、可孚医疗等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及进展 [4] - 多数筹划赴港上市企业总市值在100亿港元以上 行业龙头总市值超千亿港元 [4] 国际化战略与投资者结构 - 赴港上市动力包括国际化业务拓展 境外收入占比超30% [5] - 募资主要用于海外产能建设及研发、拓展国际市场业务 [5] - 港股市场拥有国际长期资本 可引入主权基金、长线基金及高净值投资人 [5] - 基石投资者阵容强大 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等 [5] 上市准备与合规要求 - 需密切关注两地监管机构最新政策和指引 [6] - 严格遵守数据安全及跨境信息传输合规要求 提前梳理数据合规性 [6] - 需评估业务是否涉及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或禁止领域 [6] - 特别注意两地信息披露一致性 包括财务信息披露协同安排 [6]
中微半导股价微跌0.39% 公司首次披露拟赴港IPO计划
金融界· 2025-08-05 21:48
股价表现 - 8月5日收盘价28.3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1元,跌幅0.39% [1] - 当日成交量43850手,成交额1.24亿元,股价振幅1.55%(最高28.57元/最低28.13元) [1] 资金流向 - 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70.11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0.1%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3128.02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0.65%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领域,主营业务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及相关技术服务 [1] -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 [1] 资本运作 - 7月首次公告拟赴港IPO计划,成为当月17家宣布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之一 [1] - 单月17家A股公司宣布赴港上市数量创年内月度新高 [1]
A+H上市潮涌 市值门槛调升传闻扰动市场|港美股看台
搜狐财经· 2025-07-31 16:23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2025年以来宁德时代等巨头带动下A股公司赴港上市成为趋势 超40家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 另有30余家企业已公告启动相关流程 [1] 市值分布特征 - 已赴港上市的10家A股公司中千亿级公司达5家 百亿级以下仅吉宏股份1家 [3] - 已递表的44家A股公司总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上 千亿级公司6家 200-1000亿元公司26家 200亿元以下公司12家 [3] - 30家披露筹备计划的公司中出现市值50-80亿元区间中小企业 包括锐明技术(82亿元)/可孚医疗(78亿元)/和林微纳(63亿元)/星环科技(60亿元)/鑫磊股份(55亿元)/酷特智能(54亿元) [3] - 小市值公司赴港上市公告集中发布于今年7月 显示中小市值A股公司正加速布局港股上市进程 [3] 潜在市值门槛调整 - 内地监管部门考虑为赴港A股公司设置最低市值要求 或看齐GDR政策的200亿元门槛 [1][6][7] - 券商人士确认存在"申报前12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不低于200亿元"的说法 [8] - 新要求对当前赴港上市潮影响有限 因已递表或公告公司绝大部分为行业龙头且市值较高 [1] 赴港上市动因 - 港股市场显著回暖提供重要融资窗口 港股后续再融资相比A股更为便利 [4] - 赴港上市是公司出海和国际化的开端 有助于国际资本发现公司价值 [4] - 部分企业趁市场热度融资套利 更多公司基于拓展海外业务战略考量 [10] 市值门槛设置合理性 - 设置门槛可筛选优质企业参与港股市场 完善港股板块企业质量 增强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 [8] - 与GDR政策市值标准统一 促使企业理性评估赴港上市适应性而非盲目跟风 [8] - 2024年4月证监会"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表述已隐含企业规模要求 [10] 市场偏好与筛选标准 - 港股境外投资者偏好高技术含量/高新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企业 [10] - 建议除市值限制外可在行业或财务标准方面做筛选 选择最好公司赴港上市 [10] - 限制小市值公司赴港上市可合理引导A股公司有序赴港 避免盲目跟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