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药

搜索文档
资产配置首选股票!险资下半年展望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8-22 16:55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下半年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有122 家保险机构参与,包括36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86家保险公司。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需重点关注出口、消费、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投资等领域。 宏观政策方面,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重点关注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以及与 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财政政策预期将更加积极,整体偏向扩张,希望能够扩大内需、提振 消费,或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资 产配 置 偏好方面, 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的投资资产是股票,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 半年各类资产配置比例与2025年初基本保持一致,部分保险机构有可能适度或微幅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 债券市场方面,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债券市场持中性偏乐观态度。下半年看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银行永续债、可 转债以及10年期以上信用债,认为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和市场流动性将是影响下半年债券市场的主要因 素。 A股市场方面,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A股市场持较乐观态度。其中,52.78%的保险资管机构和55.81 ...
资产配置首选股票!险资下半年展望来了
天天基金网· 2025-08-22 14:01
宏观经济预期 -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重点关注出口、消费、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投资等领域 [3] - 货币政策预期适度宽松 重点关注适时降准降息及流动性充裕 财政政策预期积极扩张 可能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3] 资产配置偏好 - 股票成为保险机构下半年首选投资资产 其次为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 部分机构可能适度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比例 [5] - 债券市场持中性偏乐观态度 看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银行永续债、可转债及10年期以上信用债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和市场流动性 [5] A股市场展望 - 52.78%保险资管机构和55.81%保险公司对A股市场持较乐观态度 38.89%保险资管机构和36.05%保险公司持中性看法 [5] - 52.78%保险资管机构和59.30%保险公司预期A股震荡上行 约两成机构预期宽幅或窄幅震荡 [5] - 69.44%保险资管机构和66.28%保险公司认为当前A股估值基本合理 25%保险资管机构和25.58%保险公司认为估值较低 [5] 行业与主题偏好 - 偏好沪深300和科创50相关股票 重点关注医药生物、电子、银行、计算机、通信和国防军工等行业 [6] - 看好人工智能、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等投资领域 认为企业盈利增速是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 [6] 风险关注与境外投资 - 重点关注资产荒与收益压力、利率下行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9] - 港股投资受到险资青睐 四成机构同时看好债券投资和黄金投资 [9]
资产配置首选股票!险资下半年展望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8-22 12:27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下半年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有122家保险机构参 与,包括36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86家保险公司。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需重点关注出口、消费、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投资等领域。 宏观政策方面,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重点关注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以及与财政政策 的协调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财政政策预期将更加积极,整体偏向扩张,希望能够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或增加发行 超长期特别国债。 资 产配 置 偏好方面, 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的投资资产是股票,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各类 资产配置比例与2025年初基本保持一致,部分保险机构有可能适度或微幅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 债券市场方面,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债券市场持中性偏乐观态度。下半年看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银行永续债、可转债以及 10年期以上信用债,认为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和市场流动性将是影响下半年债券市场的主要因素。 A股市场方面,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A股市场持较乐观态度。其中,52.78%的保险资管机构和55.81% ...
股票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险资钟情高股息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 本报记者 陈露 "公司在权益市场主要投资股票和基金,我们在A股、港股市场积极寻找投资机会,重点关注股息率较 高的股票。"某中小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在政策红利释放和投资回报提升的双重驱动下,险资或加大入市力度,高股息股 票成为险资关注的重点标的。此外,随着指数基金的发展,不少险资还借道ETF积极入市。 行业数据验证了险资入市积极性增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披露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保 险机构对下半年A股市场持较乐观态度,部分保险机构可能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 示,2025年上半年末,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配置余额和占比均较2024年末出现较大幅度提 升。 险资股票投资余额大增 此外,债券仍是险资的主要配置方向,2025年上半年末,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债券投资余额和占 比均较2024年末提升。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债券投资余额为16.92万亿元,占比 51.90%;财产险公司债券投资余额为9455亿元,占比40.29%。 对A股市场持较乐观态度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普遍把权益类资产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随着利率 ...
雅本化学(300261) - 300261雅本化学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3
2025-06-13 22:46
氯虫苯甲酰胺中间体业务 - 子公司南通雅本具备2000吨/年的氯虫苯甲酰胺中间体K酸产能,采用CDMO业务模式,定向供应单一客户,业务正常运营持续供货,已收到客户展期意向但未签新协议 [1] - “山东友道事故”未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订单变化需与客户商定,中远期将利用南通基地推动产业链拓展和新兴业务落地 [1][2] 农药业务规划 - 实施“大客户战略”与CDMO业务模式,产品结构从“单一大品种”向“多个重点创新产品”转型,兰州、盐城等基地多个创新农药项目处于不同阶段,投产后业绩有望改善 [3] 创新农药客户拓展 - 已与多家头部创新农药企业合作并拓展合作,与其他企业保持互动探寻合作契机 [4] 海外产能布局 - 以响应CDMO业务客户需求为要务,认为创新中间体CDMO业务在中国仍有机会,客户自身有抗风险能力,会关注贸易政策变化保障业务发展 [5][6] 医药业务发展 - 加大医药研发和生产设施投入,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链能级,强化国内外基地协同,利用马耳他基地开拓海外市场 [7] 兰州基地发展 - 2022年启动投资建设,已设立四家子公司,部分产品投产并爬坡,兰雅药创常态化运营,后续有产品线规划 [8] 生物酶及大健康业务 - 布局大健康业务,旗下NMN、PQQ等产品登陆跨境电商平台,加强研发与生产协同,融合技术提升竞争力 [9][10]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齐挫!影视股、餐饮股低迷,黄金股逆势上涨
格隆汇· 2025-05-22 16:45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5月22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恒生科技指数跌1.7% 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均跌1.19% [5] - 南向资金净买入38.8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30.24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8.56亿港元 [20] 科技股表现 - 权重科技股集体下挫 百度集团跌4.01%至82.65港元 哔哩哔哩跌3.9%至140.3港元 阿里巴巴跌3.25%至119.1港元 [1][2][3] - 快手跌2.98% 小米集团跌2.3% 网易跌2.05% 京东集团跌1.49% 美团跌0.95% 腾讯控股跟跌 [2][3] 影视行业 - 影视股普遍走低 阿里影业跌5.33%至0.71港元 英皇文化产业跌4.88% 柠萌影视跌4.42% [1][4] - 银河证券指出2025年五一档票房同比下降但影片数量增长 预计暑期档将因低基数实现同比改善 [6] 餐饮行业 - 餐饮板块表现低迷 特海国际暴跌10.3%至15.68港元 海底捞跌4.43% 九毛九跌3.63% 百胜中国跌2.47% [1][7][8] 黄金板块 - 黄金股逆势上涨 潼关黄金大涨9.59%至1.6港元 灵宝黄金涨4.37% 因金价创5月9日以来新高至3340美元/盎司 [1][8][9] - 澳新银行分析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及财政不确定性推动黄金需求 [9] 银行板块 - 内银股表现活跃 盛京银行涨3%至1.03港元 邮储银行涨1.98% 中信银行涨1.97% [1][10][11] - 湘财证券预计存款利率降息将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提升经营稳定性 [11] 个股表现 - 小鹏汽车大涨近6%至82.05港元 市值达1561.86亿港元 Q1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 预计Q2交付量同比增237.7%-257.5% [12][13][16] - 金斯瑞生物盘中涨超10% 收盘涨7.5%至11.76港元 与涛烜科学合作推出抗体发现解决方案 [16][17][20] 后市展望 - 平安证券建议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板块 创新医药 低估红利板块及低位消费板块 [21]
创新药再迎大利好!北京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07 19:53
北京市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 核心观点 - 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创新医药发展 2025版措施提出32条举措 重点压缩临床试验周期 提升创新药械获批数量 推动产业规模增长 [1][2] - 2024年政策成效显著 医药健康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同比增长8.7% 临床试验启动用时压缩至24.9周 进口药械货值超1500亿元 [1] - 新政策将强化全链条创新支持 包括AI应用场景开发 500亿元产业基金组建 跨境分段生产等创新机制 [4][5] 2025版政策具体任务 - 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从24.9周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 [2] - 确保年度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 建设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 [2] - 推动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 支持境外药品跨境分段生产 [2][5] 产业影响与配套措施 - 政策将缩短研发到上市周期 推动医药制造数智化转型 部署AI+病理和AI+制药场景模型 [4] - 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生物医药与金融保险业协同 [4][5] - 2024年已有8家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主体 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