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物研发

搜索文档
与认知衰退赛跑,腾讯数字疗法能否破局商业化落地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5:50
腾讯首款数字疗法获批 - 腾讯自主研发的认知功能训练软件"腾讯脑力锻炼"获批广东省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成为公司首款可用于严肃医疗场景的数字疗法软件 [1] - 该产品将传统认知康复转化为手机端"脑力健身房" 采用游戏化设计 经医生处方后患者每天进行45分钟训练 试验数据显示能显著改善认知能力 [3] - 产品基于"40%阿尔茨海默病可在MCI阶段被逆转或延缓"的医学发现 瞄准轻度认知障碍干预的黄金窗口期 [1] 认知数字疗法行业现状 - 国内已有47款认知数字疗法软件获批 其中湖南省32款占比最高 行业唯一上市公司为脑动极光 [2]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2.686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10.467亿元 2030年达89.274亿元 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7.4%和53.5% [4] - 行业面临监管体系不完善问题 医疗器械监管侧重风险管理而疗效监管不足 需尽快出台数字疗法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5] 商业化挑战与竞争格局 - 脑动极光2024年营收1.22亿元(同比+82%)但亏损1.98亿元 市场份额达25%(医疗级市场91.6%) 高管变动增加发展不确定性 [5] - 支付方买单难题待解 医院端收入持续性存疑 市场教育成本高 多数企业仍处场景探索阶段 [1][2] - 科技巨头依托资源整合优势加速布局 腾讯通过游戏科技禀赋切入医疗赛道 [6] 患者规模与诊疗缺口 - 中国60岁以上人群MCI患者约3877万(患病率15.5%) 痴呆患者1507万(6%) 但轻度痴呆就诊率仅14% 49%病例被误判为自然衰老 [4][7] - 阿尔茨海默病从MCI发展为轻度痴呆需2-6年 形成干预黄金窗口期 但"三低"现象(知晓率/就诊率/诊断率)导致大量患者错失治疗时机 [7] 创新药物研发动态 - 2024年卫材仑卡奈单抗和礼来多奈单抗获批 开启AD对因治疗时代 但卫材将仑卡奈单抗2024财年销售预期从565亿日元下调至425亿日元 [8][9] - 全球研发持续活跃 BioArctic与BMS达成13.5亿美元合作开发Aβ抗体 赛诺菲4.7亿美元收购Vigil Neuroscience推进TREM2激动剂项目 [10]
阳光安津获启明创投领投超亿元Pre-A轮融资,专注疼痛治疗的创新药物研发
IPO早知道· 2025-01-15 22:37
公司融资与研发进展 - 阳光安津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博行资本和清控银杏跟投,资金将用于疼痛治疗研发管线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阶段开发[2] - 公司专注于靶向钠离子通道Nav1.8和Nav1.7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旨在开发新型镇痛药,其Nav1.8抑制剂已展现优于Vertex同类药物VX-548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2][3] - 预计2025年启动IND,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标成为同类最佳(best-in-class)药物[3]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全球慢性疼痛发病率达20%,中国有超3亿患者,且每年新增1000万-2000万,疼痛已成为第三大健康问题[2] - 全球疼痛管理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20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7.39%[3] - 阿片类药物因副作用和成瘾性面临挑战,非阿片类靶点(如钠离子通道)的创新药需求激增[3]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由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与医学专家杨勇教授联合创立,团队具备国际竞争力,聚焦离子通道靶标研发[2] - 采用自研与合作开发结合模式,加速国内外临床开发,已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人才项目支持[3] - Vertex的Nav1.8抑制剂VX-548三期临床达主要终点,若获批将成为20多年来首款非成瘾性镇痛药,凸显该靶点潜力[3] 投资机构评价 - 启明创投认可公司在镇痛药领域的科研积淀和创新力,看好其药物化学及动物模型研究基础将推动管线突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