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工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开园
搜狐财经· 2025-09-15 22:52
公司战略布局 -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正式开园全面投入运营 标志着公司落实"屏之物联"战略、服务国家医工融合创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启动[1] - 基地由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及北京京东方医院构成 以医工融合为特色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 旨在打通医工融合创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探索、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全产业链[1] - 与GE医疗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双方将聚焦高端医疗设备研发 共同推动中国医疗装备智能化升级与国产化创新进程[1] 产业生态建设 - 构建全球一流的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 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研发支撑、成果转化孵化、产业资源对接、市场推广赋能等全链条服务[1] - 打造房山首家医疗器械CDMO及检验检测平台 其中一期GMP实验室已投入运营 改变了京西南缺乏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的现状[1] - 为首都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同时为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 项目定位意义 - 作为北京市"三个100"重点工程 是京东方集团服务国家医工融合创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1] - 基地致力于全面助推创新企业成长与产业集群培育 通过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推动健康产业发展[1]
北京“三个100”重点工程!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今天开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19:36
项目概况 -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于9月15日在房山区正式开园 该项目是北京市"三个100"重点工程 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领域[1] - 基地由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及北京京东方医院构成 以医工融合为特色 构建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1] - 基地获得"中关村(房山)智慧医工产业园"和"良乡大学城科技园(智慧医工分园)"称号[3] 战略合作 - 与GE医疗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共同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及中国医疗装备智能化升级与国产化创新[3] 医院建设进展 - 北京京东方医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规划总床位1500张 一期建设1000张床位[3] - 医院重点推动肿瘤 急危重症 康复等优势学科前沿诊疗技术转化与应用[3] - 医院将依托智慧健康物联网体系参与房山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延伸服务至社区与家庭[3] 业务规模 - 京东方健康已在北京 合肥 成都 苏州布局5家数字医院 总床位数超5600张[4] - 拥有数千名医护专家 在骨科 心血管 肿瘤等学科形成优势[4] - 累计服务客户超400万人次[4] 产业生态 - 基地提供技术研发支撑 成果转化孵化 产业资源对接 市场推广赋能等全链条服务[3] - 致力于打通医工融合创新技术从研发探索 成果转化到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1]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开园 北京京东方医院主体结构封顶
环球网· 2025-09-15 18:10
项目概况 -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于9月15日正式开园投入运营 同时北京京东方医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1] - 该项目是北京市"三个100"重点工程 服务于国家医工融合创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 - 基地由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及北京京东方医院构成 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领域[1] 产业布局 - 基地致力于打造房山首家医疗器械CDMO及检验检测平台 一期GMP实验室已投入运营[1] - 项目填补京西南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空白[1] - 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研发支撑 成果转化孵化 产业资源对接 市场推广赋能等全链条服务[1] 医院建设 - 北京京东方医院规划总床位1500张 一期建设1000张床位[3] - 医院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 定位为智慧物联网医院总院[3] - 重点发展肿瘤 急危重症 康复等优势学科 构建数字孪生医院平台[3] 业务规模 - 京东方健康已在北京 合肥 成都 苏州布局5家数字医院[3] - 总床位数超5600张 拥有数千名医护专家[3] - 累计服务客户超400万人次 在骨科 心血管 肿瘤等学科形成优势[3] 战略意义 - 项目落实"屏之物联"战略 构建全球一流的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1] - 为首都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支撑 为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注入动力[1] - 通过智慧健康物联网体系参与房山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延伸服务至社区和家庭[3]
AI赋能!2025年服贸会数智医疗有温度
新华社· 2025-09-15 16:52
"比起人手操作,机器治疗的稳定性更强,还能融合力、热、磁等多物理场协同刺激,疗效更可控、更持久。"张路说。 为塑造中医药的"智慧大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医・岐智"大模型项目在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上正式发布。展区内,搭载这 一大模型的"AI问诊"全流程体验平台格外吸睛——从导诊、预诊,到问诊、随访,大模型可提供高效的自助就诊体验。 观众正在体验AI自助诊室。新华社记者余佩璇摄 漫步展区,中医药与科技的融合处处可见:中医数智化四诊仪结合临床经验数据,10分钟内生成个性化体质报告;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新品"龈养 素"牙膏,将现代萃取技术与经典中药成分相结合,为解决口腔健康问题提供了新方案……科技感十足的"新玩法"让传统中医药焕发新活力。 医工融合提供新方案 可自助问诊并提供用药建议的"AI诊室";能捕捉面部微表情的AI心理测评系统;实时监测血糖并进行智能分析的可穿戴设备……走进位于北京首 钢园区2号馆的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大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医疗机构上新的创新成果,让观众走近数智医疗新图景。 中医药科技范儿十足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展台,不少观众排起长队,体验首展设备 ...
新华鲜报丨携手共发展!中国医学研究为全球健康注入力量
新华社· 2025-09-15 08:21
中国医院医学研究全球影响力 - 2005至2024年间被引用最多的十家中国医院发表文章超1.2万篇被全球卫生政策及临床指南引用 总引用次数近3.5万次 覆盖超75个国家[1] - 重点医院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3] 临床研究转化与标准化贡献 - 北京协和医院杜斌团队建立多中心队列研究脓毒症流行病学 2021年成为首个参与制定国际脓毒症临床指南的中国学者[3]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国庆团队首创的抱抬抗阻试验和外展外旋抗阻试验于2020年作为高质量研究写入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指南[4] 重大医学领域突破与创新方案 - 肿瘤学 心脏病学和传染病学成为中国高质量研究重点领域 推动全球医疗进步[5] - 北京大学黄晓军创立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相合移植技术(北京方案) 2024年获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杰出服务奖[5] - 屠呦呦从中药青蒿提取抗疟有效物 其方案挽救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5] 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展 - 北京同仁堂举办第三届中医大会 1300余名专家共议中医药与现代技术融合[6] - 清华大学李梢团队开发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西医药智能定量分析技术 系统化阐释中药作用机理[6] 儿童医药研发与创新药发展 - 北京儿童医院倪鑫团队开展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创新药齐瑞索韦Ⅲ期临床试验 该药2025年入选WHO儿童药物优先清单[6] - 中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超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6] 医工融合与数智医疗前沿探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团队2023年完成全球首例硬膜外脑机接口治疗颈髓损伤临床探索 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意念控制动作[8] - 脑机接口技术预计明年取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推动纳米药物递送 人工智能自适应调整等创新成果落地[8] 国家战略与全球合作导向 - 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医学科技研发 集中攻克人类健康共同难题 促进科技成果全球转化与共享[9]
携手共发展!中国医学研究为全球健康注入力量
新华社· 2025-09-15 01:13
中国医学研究全球影响力 - 2005至2024年间中国十大医院发表文章被全球卫生政策及临床指南引用超1.2万篇 总引用次数近3.5万次 覆盖超75个国家[1] - 北京协和医院杜斌团队建立多中心队列研究脓毒症流行病学 2021年成为首个参与制定国际脓毒症临床指南的中国学者[2]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国庆团队首创的抱抬抗阻试验和外展外旋抗阻试验于2020年写入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指南[2] 重点领域突破性贡献 -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创立"北京方案"非体外去T单倍型相合移植技术 2024年2月获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杰出服务奖[3] - 屠呦呦从中药青蒿提取抗疟有效物 其研究成果挽救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3] - 北京儿童医院开展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创新药齐瑞索韦Ⅲ期临床试验 该药2025年入选WHO儿童药物优先清单[4] 创新技术研发进展 - 中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超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5]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团队2023年10月完成全球首例硬膜外脑机接口治疗颈髓损伤临床探索 患者术后3个月实现"意念喝水"和"抓握"功能[5] - 脑机接口技术预计明年取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 北京同仁堂举办第三届中医大会 汇聚1300余名专家研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技术融合[3] - 清华大学李梢团队开发"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西医药智能和定量分析技术系统" 致力于阐明中药作用机理[3]
科学与健康丨AI赋能!2025年服贸会数智医疗有温度
新华网· 2025-09-13 20:21
中医药数智化创新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推出首款小型化经络调理机器人一体机 通过机械臂精准定位穴位并融合力热磁多物理场协同刺激 提升治疗稳定性和疗效持久性[3]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发布"广医・岐智"大模型 支持AI问诊全流程体验平台 覆盖从导诊到随访的自助就诊服务[3] - 中医数智化四诊仪结合临床数据在10分钟内生成个性化体质报告 同仁堂推出融合现代萃取技术的"龈养素"中药牙膏[5] 医工融合技术突破 - 北京世纪坛医院研发微波水刀具身智能手术机器人 兼具高效止血与灵活转弯功能 通过AI建模实现亚毫米级术中导航精度[6] - 运动医学手术机器人达到亚毫米级关节钻取精度 AI导管塑形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化操作[6]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AI视觉重症监护预警系统 通过实时视觉监护实现非计划拔管/坠床等不良事件早期预警 并支持病程数据智能决策[6][8] 儿童健康智能解决方案 - 北京儿童医院推出智能眼底照相机 通过AI算法在1秒内完成眼底图像采集与自动分析 提升基层眼健康筛查效率[9] - 陪伴型机器人通过语音表情互动游戏实现高功能孤独症早期筛查 覆盖从早筛到康复全流程服务[9][11] - 机器人技术帮助孤独症儿童在家开展评估训练 提升社交认知能力[11]
“AI+医疗”需要数据投喂,你愿意共享你的病历数据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21:22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公司以"医工融合 智创未来"为主题推动健康医疗产业创新生态建设[1] - 公司通过数字医院智慧化体系建设治理近50亿条健康数据并打造可视化医疗平台[3] - 公司在北京 合肥 成都 苏州运营5家数字医院和1个医养融合社区覆盖500万客户[3] - 公司建立端到端创新体系开展30多个联合研发项目并获得超千件专利授权[3] 行业发展趋势 -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健康医疗产业进入4.0智能时代[3] - AI+医疗模式突破传统疾病治疗方式加速技术融合与生态重构[3] - 行业聚焦健康互联 分子检测 再生医学等创新方向[3] 数据应用挑战 - 医疗数据存在严重孤岛问题各机构标准不一导致信息割裂[4] - 数据隐私保护与权属界定模糊阻碍共享流通[4] - 海量医疗数据利用率极低且缺乏有效价值量化模型[5] 发展路径建议 - 通过真实应用场景迭代技术制度形成可复制数据流通范式[5] - 建议优先激活部分数据推动医疗数据管理体系完善[5]
BOE IPC·2025京东方智慧医工论坛在京举办
环球网· 2025-09-11 18:44
行业趋势 - 科技进步推动医疗水平提升 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使健康医疗产业迈入4.0智能时代 [2] - AI+医疗突破传统疾病治疗模式 加速医疗技术融合 医工产品创新和生态重构 [2] - 智慧物联网技术驱动医疗服务从经验医学向智能医学变革 构筑虚实融合的无界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2] 医疗业务布局 - 积极推进数字医院智慧化体系建设 构建健康大数据平台治理数据近50亿条 [3] - 在智慧诊疗 智慧运营 智慧创新三个方向探索应用 [3] - 在北京 合肥 成都 苏州等地建设运营5家数字医院和1个医养融合社区 服务超500万客户 [3] - 锦城拾光作为首个自建自营智慧医养社区 打造分级康养服务体系 为康养机构和居家养老提供轻资产解决方案 [3] - 北京京东方医院定位为智慧物联网医院总院 预计2026年开诊 [3] 医工融合创新 - 打通从临床来到临床去的端到端创新体系 聚焦健康屏联 分子检测 再生医学等方向 [3] - 通过开放平台推动医疗器械和药品创新转化及临床应用 [3] - 联合研发项目30多个 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 参与发布行业标准8项 授权专利超千件 共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 [3] 技术展示成果 - 智慧医工展示近视防控 智慧诊疗 智慧检测 智慧病房等尖端医疗科技 [4] - 覆盖防治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物联网生态体系 打通家庭 社区 医院等场景 [4] - 以AI赋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推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化发展 [5]
广东探路医工深度融合,加速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病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07
医工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 医工融合通过临床需求反向推动技术创新和多学科协同攻关 为医学发展拓展边界注入新动能[1] - 广东省发布首批生物医药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清单133项 涵盖医疗机构和高校的拟转化成果[1][3][6] - 广东省通过"百企百院粤医行"系列活动推动医工产销对接 实现临床需求与科研攻关精准衔接[2][8] 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与优势 - 广东省药械化生产企业总量8983家居全国第一 注册备案产品达176万余个居全国第一[4] - 广东省已备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174家 近3年每年新增本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超500个均居全国第一[4] - 广东省58家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市值全国领先 形成广深佛莞中山等特色产业集聚区[3] 创新药物研发成果 - 昂拉地韦片为全球首个流感RNA聚合酶PB2蛋白抑制剂 具有快速强效低耐药特性[1][3]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众生药业合作研发来瑞特韦片和昂拉地韦片 形成研发验证上市高效闭环[1][3] - 东阳光药业推介伊非尼酮 众生药业推介来瑞特韦片等重点在研和已上市药械产品[6] 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历经十余年发展 聚集500余家企业 形成创新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等多产业链[9] - 2024年松山湖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超62.5亿元 占东莞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40%[10] - 松湖药港作为专业产业园建设研发转化研究院CXO平台等 打造全流程垂直生态体系[10] 政策支持与产业促进 - 广东省深化审评审批改革 创新药械获批数量逐年快速增长[4] - 松山湖计划修订新政策 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等环节提供更具竞争力补贴与奖励[11] - 东莞市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支撑作用 打造医工融合新场景助力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