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工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医工结合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在园区启用
苏州日报· 2025-10-29 08:26
现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站、苏州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实践区、苏州市健康 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园区服务中心等一批平台揭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站今后将为园区企业提供更 规范、高效的人遗相关咨询、申报指导服务,为产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公共服务 平台创新实践区将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在临床研究需求对接中面临的渠道分散、标准不统一等 痛点。市健康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园区服务中心通过已汇集超千亿条数据资源,助力健康医疗领域跨行 业、跨区域、跨主体的数据流通利用。 活动中,企业医工结合需求与医疗机构创新成果发布,医工合作相关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正式启用的医工结合创新成果转化平台,采用"1+1+2+N"建设体系。第一个"1"是苏州市生物 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尤其作为组织管理平台开展统筹协调工作,服务企业产品进院,促进医院成果转 化。第二个"1"为在线系统"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企业、医疗机构需求与资源,搭建 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精准匹配。"2"是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两大类医工平台。"N"作为产业生态联 盟单位,致力于支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发展,聚焦各医疗机 ...
北京发布国际医药创新公园规划方案
新华社· 2025-10-25 18:40
项目规划核心 - 北京市发布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规划方案,提出高标准规划四大产业功能区,构筑高端产业链体系,打造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合作枢纽 [1] 产业功能区布局 - 总部集聚区聚焦国际医药产业交流枢纽,打造国际化商务空间,吸引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企业总部及创新中心落地 [1] - 医工融合区拟引进国家级新型研究机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际科技组织、临床研究中心等,为医工交叉创新提供支撑 [1] - 研发转化区汇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从研发、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一体化空间 [1] - 医药智造区重点集聚医药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推动全球重磅创新品种产业化落地 [1] 关键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 园区承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超级算力底座、数据标注基地、医疗健康及药品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等关键基础设施 [1] - 联合知名高校建设生命健康产教融合基地,筹建北京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 [1] - 同步建设国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以医学研究为核心、创新转化为导向的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 [1] 地理位置与现有基础 -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位于北京南中轴线沿线,东西侧与南海子公园、凤池公园相接 [2] - 园区已吸引包括礼来、辉瑞、拜耳、美敦力等跨国企业,覆盖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 [2]
上百家医院部署!完成5000例临床手术!中国医疗机器人产品成广交会热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6 19:59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唯一拥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全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 [3] - 核心产品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采用医生主导决策、机器人提供精准执行的临床逻辑,已完成5000例临床手术验证 [1][3] - 产品在5000例临床数据显示,假体植入准确率较传统手工手术提升34%,术后用药量减少30%,术后炎症低50%,术后关节活动度提升8° [6] 市场表现与全球化 - 产品已在全国上百家医院完成5000例临床手术,覆盖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海拔区域 [1][3] - 在广交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关注点从价格转向临床应用价值、患者康复周期等 [7] - 公司已与二十余个国家医疗机构建立联系,正积极推进欧盟CE认证,并计划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市场探索一体化输出模式 [8][10] 研发与创新 - 研发团队采用医工融合模式,驻守医院与医生同台手术,基于真实术中反馈进行算法升级和交互改进 [4] - 2024年,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再次获批新适应症,成为国内首批髋、膝、单髁三位一体的创新医疗器械 [6] - 产品在西藏海拔4000米的高原环境中成功辅助完成手术,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证明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高可靠性 [1][3]
中建一局为构建全球一流“医教研产用”核心载体项目提供品质保障
环球网· 2025-09-29 11:10
近日,作为北京市"三个100"重点工程,由中建一局参建的北京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举行开园仪式并启动发布会。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相关领导、京东方 集团高管、中建一局相关人员等出席仪式。该基地建设是服务国家医工融合创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为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注入强劲新动 力。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由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及北京京东方医院构成,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致力于构建"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其中,北京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健康云算力中心项目,是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为构建全球一流的"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提供强大算力保障,对提升 市场核心竞争力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面对数据中心管综排布与层高受限双重挑战,项目团队在全周期建设中创新应用BIM技术,模型深度达到 LOD400零件级精度,精确定位阀门手柄的布设方位,细致核查地板支腿与管线的碰撞隐患,成功突破层高瓶颈,成为数据中心管综排布新标杆,为高质量 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可视化保障。 同时,项目团队针对原设计方案中屋面设备基础直接设置于保护层上可能引发的沉降风险,首创架空式管道钢结构集成平台,不仅 ...
第二届医疗器械研发论坛回顾:从研发源头看产业创新动能
思宇MedTech· 2025-09-26 15:08
2025年9月25日, 第二届医疗器械研发论坛 在 Medtec 2025 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 现场圆满举办。本次论坛由思宇MedTech组织,获得展会主办 方 英富曼集团 的大力支持。作为聚焦研发与制造的专业平台,Medtec 已经在中国成功举办19届,见证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成长与国际化。 赵清,思宇MedTech创始人,在论坛开场时表示:"Medtec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聚焦医疗器械的'源头'环节。这里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推动行业交流与创新的加速 器。" # 开幕致辞:见证21年的医疗器械产业成长 顾晓媛,英富曼会展集团医疗健康&IP授权 总经理 顾总在致辞中强调,Medtec China 作为Medtech全球系列展的重要一站,已陪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二十余年, 是产业的加速器。展会与论坛的结合,正是促进产业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关键形式。 # 医工融合与转化:医院与研发的连接 雷娟,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 理事长/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分会 副会长 雷娟分享了华西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历程,医院不仅是临床 验证的场所,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通过建立多学科交叉平台和成果转化机制,越 ...
岭南科技创新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16:52
中新网广州9月21日电 (记者 王坚)作为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平行论坛之一,"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 器械前沿科技与成果转化论坛"(下称"成果转化论坛")20日至21日在广州举行。该论坛面向全国高性能医 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需求,探讨医工融合与新质生产力赋能背景下高性能医疗器 械领域的最新进展。 目前,我国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初步建立了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链,国产化水平持续向好,国内企业 数量不断增加,产品输出力持续增强。 成果转化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在专题报告中提到,目前,目前我国创新和高性能医疗研发正步入快车 道,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非常迅猛。2024年获批的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直接应用的AI技术 约占1/3。其中,医学影像AI医疗器械获批最多。 论坛现场。广东省科协 供图 其中,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广志作了"智能化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与挑战"专 题报告,剖析了智能化医疗器械的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他认为,AI的快速发展,给高端医疗器械创 新带来了巨大机遇和发展动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智能化医疗器械的潜力,突破现有诊疗路径的瓶颈和禁 区,推动临床多层级的研发应用,需要 ...
广东:8200家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企业 位居行业创新性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18:51
行业规模与地位 - 广东省拥有8200家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企业 位居全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性产业首位 [1][3][4] - 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从2018年16356家增长至2023年6月底34635家 增幅达111.8% [3] 市场格局演变 - 国产化替代取得显著进展 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从2015年90%以上下降至2023年65% [3] -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迅猛 2024年获批的三类医疗器械中直接应用AI技术的产品占比约1/3 [3] - 医学影像AI医疗器械成为主导细分领域 2024年8月占比达77% [3] 产业生态与创新体系 - 已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研究所/大学技术输出 企业产品输出 医疗机构反馈 政府/协会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3] -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优质科研资源(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创中心)和产业资源(迈瑞医疗/科曼医疗等龙头企业) [4] 发展驱动因素 - 人口老龄化加速催生多元需求 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达3.1亿人 占总人口22% 预计2035年超4亿人 [2] - 患者需求呈现两大特征:诊断器械需求多样化(MRI/CT/超声/植介入器械/药械协同器械) 对经济适用性要求提升 [2] - 高端医疗器械具有多学科融合特性 带动医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光学/传感等多学科发展 [2] 战略发展方向 - 强化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建立"产业界出题-科研界答题"技术攻关模式 [4] -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企业家/工程师入校和共建基地实现定制化人才培养 [4] - 构建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核心 企业为龙头 教育/科研机构为创新基础 政府/协会为服务主体的产业生态 [4]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开园
搜狐财经· 2025-09-15 22:52
公司战略布局 -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正式开园全面投入运营 标志着公司落实"屏之物联"战略、服务国家医工融合创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启动[1] - 基地由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及北京京东方医院构成 以医工融合为特色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 旨在打通医工融合创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探索、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全产业链[1] - 与GE医疗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双方将聚焦高端医疗设备研发 共同推动中国医疗装备智能化升级与国产化创新进程[1] 产业生态建设 - 构建全球一流的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 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研发支撑、成果转化孵化、产业资源对接、市场推广赋能等全链条服务[1] - 打造房山首家医疗器械CDMO及检验检测平台 其中一期GMP实验室已投入运营 改变了京西南缺乏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的现状[1] - 为首都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同时为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 项目定位意义 - 作为北京市"三个100"重点工程 是京东方集团服务国家医工融合创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1] - 基地致力于全面助推创新企业成长与产业集群培育 通过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推动健康产业发展[1]
北京“三个100”重点工程!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今天开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19:36
项目概况 -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于9月15日在房山区正式开园 该项目是北京市"三个100"重点工程 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领域[1] - 基地由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及北京京东方医院构成 以医工融合为特色 构建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1] - 基地获得"中关村(房山)智慧医工产业园"和"良乡大学城科技园(智慧医工分园)"称号[3] 战略合作 - 与GE医疗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共同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及中国医疗装备智能化升级与国产化创新[3] 医院建设进展 - 北京京东方医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规划总床位1500张 一期建设1000张床位[3] - 医院重点推动肿瘤 急危重症 康复等优势学科前沿诊疗技术转化与应用[3] - 医院将依托智慧健康物联网体系参与房山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延伸服务至社区与家庭[3] 业务规模 - 京东方健康已在北京 合肥 成都 苏州布局5家数字医院 总床位数超5600张[4] - 拥有数千名医护专家 在骨科 心血管 肿瘤等学科形成优势[4] - 累计服务客户超400万人次[4] 产业生态 - 基地提供技术研发支撑 成果转化孵化 产业资源对接 市场推广赋能等全链条服务[3] - 致力于打通医工融合创新技术从研发探索 成果转化到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1]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开园 北京京东方医院主体结构封顶
环球网· 2025-09-15 18:10
项目概况 -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于9月15日正式开园投入运营 同时北京京东方医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1] - 该项目是北京市"三个100"重点工程 服务于国家医工融合创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 - 基地由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及北京京东方医院构成 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领域[1] 产业布局 - 基地致力于打造房山首家医疗器械CDMO及检验检测平台 一期GMP实验室已投入运营[1] - 项目填补京西南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空白[1] - 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研发支撑 成果转化孵化 产业资源对接 市场推广赋能等全链条服务[1] 医院建设 - 北京京东方医院规划总床位1500张 一期建设1000张床位[3] - 医院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 定位为智慧物联网医院总院[3] - 重点发展肿瘤 急危重症 康复等优势学科 构建数字孪生医院平台[3] 业务规模 - 京东方健康已在北京 合肥 成都 苏州布局5家数字医院[3] - 总床位数超5600张 拥有数千名医护专家[3] - 累计服务客户超400万人次 在骨科 心血管 肿瘤等学科形成优势[3] 战略意义 - 项目落实"屏之物联"战略 构建全球一流的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1] - 为首都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支撑 为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注入动力[1] - 通过智慧健康物联网体系参与房山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延伸服务至社区和家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