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研制
icon
搜索文档
航宇微:公司正按计划推进珠海一号04组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证券日报· 2025-11-10 20:41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正按计划推进珠海一号04组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2] - 公司确保其卫星星座处于先进水平并符合客户诉求 [2] - 实际卫星发射的具体情况将遵循有关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2] 行业动态与公司策略 - 公司在业务推进过程中密切关注行业内的动态与发展趋势 [2]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18:07
卫星工程进展 -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工程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于北京召开,标志着卫星已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作,可交付用户长期使用[1] - 该卫星于2024年11月14日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 卫星技术意义 - 该卫星是中国首颗用于海洋盐度信息获取的遥感卫星,完善了海洋卫星观测体系,填补了星载海洋盐度探测空白[1] - 卫星由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立项,属于科研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1]
广西首颗自主产权卫星成功升空
广西日报· 2025-10-21 10:55
发射事件与卫星所有权 - 10月19日11时33分,“北部湾1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1] - 该卫星由防城港市投资集团拥有自主产权,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 [1] - 这是广西首颗具有自主产权的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1] 技术能力与优势 - “北部湾1号”是一颗X波段SAR遥感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通过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信号成像 [1] - 其技术可突破光照、云雨等自然条件限制,实现“穿云透雨”的全天时、全天候观测,能更好服务于广西的气候特点 [1] - 卫星搭载国内首颗卡塞格伦双反射面天线体制的SAR载荷,具备星上AI处理能力 [1] 应用领域与服务模式转变 - 卫星可为农林牧渔资源监测、城市规划、灾害预警提供动态支持与智能决策依据 [1] - 卫星投用标志着广西空天信息领域告别被动数据获取,迈向自主观测新阶段,可自主掌控卫星拍摄,按需求获取数据,改变了以往依赖外购、流程繁琐且受拍摄周期和存档数据限制的局面 [1] 战略定位与合作前景 - “北部湾1号”将以服务广西发展为首要任务,同时愿意响应东盟国家需求,为其民生与产业领域提供卫星数据支持 [2] - 卫星将构建广西与东盟国家在高分辨率遥感方面的合作平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注入力量 [2]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海南成功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10-20 21:14
活动概况与总体成果 - 活动主题为共建自贸港、共享新机遇,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有序转移和高质量发展 [1] - 活动成功促成110个项目集中签约,此外尚有一批项目在考察洽谈中 [1] - 截至10月17日,海南全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累计签约项目达238个,总签约金额超过1000亿元 [1] 签约项目详情 - 第一轮区域合作与产业布局签约包含12个重大项目,涉及中石油南方勘探25亿元福山油田CCUS项目和中国黄金集团全产业链布局等 [2] - 第二轮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签约包含13个高技术项目,涵盖海口干细胞重点实验室、三亚深海装备电池和文昌国际航天城火箭贮箱等 [2] - 第三轮全岛多点开花签约包含9个特色项目,涉及海口电池正极材料、澄迈数字经济和临高微电网等领域 [2] 重点产业发展与对接 - 现代生物医药及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利用自贸港与乐城政策叠加优势,吸引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食品精深加工领域企业签约 [2]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海洋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和游艇船舶维修制造,成功引进一批重点项目 [3] - 商业航天产业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产业,在卫星研制、发射服务等环节签约落地重点合作项目 [3] - 数字经济产业推进5G-A和万兆自贸港建设,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引入多家数字科技头部企业 [3] 政策优势与企业实践 - 海南自贸港系统展示其不可复制的三度一色优势(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和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 [1] - 邓白氏、先声药业、澳斯卡粮油作为典型企业,展现了自贸港政策在数据服务、医药创新和粮油加工方面的多元赋能效应 [2] 后续考察与产业协同 - 参会嘉宾分五路赴海口国家高新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先行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3] - 考察活动使企业对海南各区域的产业定位、政策环境与服务能力有了更系统直观的了解,为后续高质量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3]
“天算星座”二期正式启动
科技日报· 2025-05-19 07:26
卫星发射与天算星座二期启动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方式成功发射,"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顺利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天算星座"二期正式启动 [1] - "天算星座"二期共计划发射24颗卫星,将重点围绕空天计算、6G网络、智能遥感等多个前沿领域展开创新研究 [1] - "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由北京邮电大学牵头,联合长沙天仪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 [1] 卫星技术突破 - 研发团队攻克了太空服务器可靠性、高光谱相机实时性、激光通信系统在轨稳定性等关键技术 [2] - 实现了太空服务器的单粒子故障检测自愈、高光谱相机双路像素级融合匹配、激光通信载荷通信长距离稳定建链 [2] - 技术突破使卫星具备载荷深度融合与动态优化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卫星算力供应不可靠、遥感数据时效性差、通信带宽受限等问题 [2] 卫星载荷与应用系统 - 两颗卫星集成了星间大容量激光通信、快照式高光谱遥感相机、太空服务器、物联网实验平台、星地IP化网络等多项载荷及应用系统 [1] - 卫星发射后将开展卫星互联网前沿技术试验,包括星间大容量激光通信、星载激光通信载荷速率动态调谐、基于卫星物联网平台的星地控制协同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