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机
搜索文档
杭氧股份(002430):业绩增长稳健,核聚变领域加速拓展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30 19:34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投资评级为“增持” [6] - 目标价格为30.99元,当前价格为26.84元,存在约15%的潜在上行空间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41.01亿元,同比增长13.12% [1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6.79% [13]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0.49%,同比提升0.6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44个百分点 [13]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率为7.70%,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12个百分点 [13]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为7.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1.44% [13] - 2025年全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10.46亿元,同比增长13.4% [4] 战略发展与业务拓展 - 公司加速海外布局,计划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立海外子公司以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13] - 公司积极拓展可控核聚变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能够为聚变堆提供低温设备和特种气体 [13] - 子公司杭州杭氧低温液化设备有限公司已中标聚变新能低温氮系统项目 [13] 估值与预测 - 报告维持公司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为1.07/1.22/1.38元 [13] - 基于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27.64倍,给予公司2025年29倍市盈率以得出目标价 [13]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将持续增长,从160.40亿元增至191.75亿元 [4] - 预测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5年的10.3%稳步提升至2027年的10.9% [4]
杭氧股份(002430)2025年三季报点评:业绩增长稳健 核聚变领域加速拓展
新浪财经· 2025-10-30 16: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6.79% [3]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为41.01亿元,同比增长13.12% [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14.28亿元,同比增长10.39%,累计归母净利润7.57亿元,同比增长12.14% [3]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0.49%,同比提升0.6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44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率为7.70%,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12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三季度综合费用率为10.16%,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9.47亿元,同比增长140.03%,其中第三季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271.44%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1.07元、1.22元、1.38元 [2]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27.64倍,给予公司2025年29倍市盈率,目标价30.99元 [2] 战略发展与业务拓展 - 公司加速海外布局,计划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设立海外子公司以提升海外市场信息获取与响应效率,加大市场营销与客户开发力度 [4] - 公司积极拓展新质生产力领域,布局可控核聚变等战略新兴产业,可为聚变堆建设提供高质量低温设备及高纯度特种气体 [4] - 公司子公司杭州杭氧低温液化设备有限公司已中标聚变新能低温氮系统,应用于BEST低温系统 [4]
四部门: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 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5:49
储能电池装备体系 - 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 [1] - 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1] - 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 [1] 电池安全与管理技术 - 突破电池管理系统安全监测、隐患预警和主动防护技术 [1] - 提升储能电池本征安全性能 [1] 物理储能技术与装备 - 突破大容量、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 [1] - 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1] - 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 [1] 储热与短时高频储能装备 - 研发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储热关键技术装备 [1] - 研制高效率飞轮储能、高比能长寿命超级电容器等短时高频储能装备 [1] - 推动短时高频储能装备开展工程验证 [1] 构网型储能技术 - 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 [1] - 研制多场景、多工况自适应构网型储能系统及装备 [1]
【干货】2025年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7-28 11:11
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全景梳理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各类装置设备生产,包括空气压缩机、膨胀机、空气透平、油气换热器、离心压缩机设备、涡轮机、发电机等 [1] - 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建设 [1] -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运营,通过对设备系统的维护管理,常用于新能源消纳,进行削峰填谷进行储能和发电 [1] 产业链各环节代表企业 - 上游提供空气透平机和油气换热器的企业有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集团等 [2] - 上游生产膨胀机的企业有金灵通、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2] - 上游提供压缩机的企业有陕鼓集团、沈鼓集团等 [2] - 中游储能系统建设企业有中储国能、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相关建设项目规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 - 中游还有科远智慧等信息企业,可以提供分散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2] 产业链区域分布 - 中国压缩空气储能相关企业及研究院所共计448家 [5] - 北京市压缩空气储能相关机构数量达75家,江苏省53家,浙江省30家,山东、陕西、广东和湖北分别有28、27、26和25家 [5] - 压缩空气储能相关上市公司共25家,分布在15个省份,其中江苏省上市企业数量最多达6家 [7] - 行业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及能源大省等为主的产业聚集带 [8] 下游应用案例 - 2022年5月,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产 [2] - 该项目实现在电网低谷时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发电,从而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