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

搜索文档
乔司五星村廉情驿站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杭州日报· 2025-07-17 11:12
廉情驿站运营情况 - 自今年1月启用以来,"幸福家"廉情驿站累计收集群众诉求35件,办结率达100% [1] - 通过线下"唠嗑"和线上"扫码"双渠道收集问题,线上"监督一点通"二维码实现"码上监督"便捷服务 [1] - 驿站每周五集中开展民情收集活动,覆盖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联动街道纪工委形成监督合力 [1] 问题解决机制 - 采用"红黄牌"机制处理复杂问题,例如通过约谈负责人、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解决出租房噪声扰民事件 [1] - "乔司廉音"宣讲队依托驿站平台持续开展党纪法规和廉洁故事宣讲活动 [1] 数字化升级计划 - 计划与五星村民之家公众号深度联动,在线上开辟专门板块实现监督功能升级 [2] - 将扫码监督升级为直播追踪功能,允许村民实时查看工单进度并对办理结果进行星级评价 [2]
甘肃宕昌:“干部大讲堂”铸魂增智转作风,赋能发展新征程
中国发展网· 2025-06-12 17:06
干部能力提升与作风建设 - 宕昌县通过"干部大讲堂"开展120余场次基层走访座谈,查摆1000余条问题并建立闭环整改机制 [3] - 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解决625件群众问题,化解651起矛盾纠纷,提前完成97项"为民办实事"任务 [3] - 352支党员先锋队、725个党员示范岗和1125处党员责任区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5] - 创新"网格+"管理模式,11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年均开展30余次民情收集活动解决40余件实际问题 [5]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 阿坞镇建成5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和食用菌产业园,新寨乡发展肉兔、梅花鹿养殖产业并延长花椒产业链 [4] - 两河口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120户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 [4] - 建成15个省级示范村、33个市县级示范村和43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投入1810万元改造184家农家乐 [8] - 研发328款农特产品,44道"羌源味到"康养菜品入选农业百强品牌,8道药膳获全国金奖 [8] 文旅融合发展 - 官鹅沟景区"夜游羌寨"项目带动游客量同比增长87%,推进20个康养驿站建设 [7] - 全县接待游客40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亿元,带动3.2万名群众增收 [8] - "宕昌药材云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帮助农户降低交易成本超1200万元 [7] 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 - 新建改建4.38万座户用卫生厕所,实施6处污水处理工程,建成5个垃圾处理站和22座便民桥 [13] - 完成73.4公里村道硬化和22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602.8公里生态长廊 [13] - 自然资源局"智慧矿山监管系统"使违规开采行为下降90% [12] 民生保障与社会服务 - 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发放5000多万元救助资金惠及3.7万名困难群众 [3] - 完成19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7个城市更新项目,惠及2.1万人次 [3] - 教育局"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手册"在23所学校推广,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降低35% [12]
赣榆“服务窗口”开到群众“家门口”
新华日报· 2025-06-11 07:52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赣榆区采用"干部下沉+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 - 全区563个电子印章全面启用,村级证明"云开具"系统整合人社、医保等高频业务,实现"在线申请、云端审核、一键下载、一次办结" [2] - 柘汪镇5G数字镇街指挥中心集成政务服务、海洋渔业管理等70余项工作实时监控,月均受理处置事项3000余项,累计流转22万余件,70%在网格内就地化解 [2][3] 数字化治理体系 - 柘汪镇创新打造300余平方米5G指挥中心,配备3台巡检无人机(监控半径10公里),实现固废填埋、占道经营等问题精准识别 [3] - 构建"镇—村—网格—微网格—户"五级治理体系,将900个网格细化为3539个"微网格",58项高频事项精准下沉至镇级 [4] - 电子印章系统使居民办事时间从往返1小时缩短至10分钟,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 干部下沉机制 - 全区80%镇街干部下沉网格,255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双报到、双服务",累计办结民生诉求3772件,满意率96.6% [5] - 柘汪镇创新"四调五解"矛调工作法,派驻20余名机关干部兼任调解员,推动12345热线派单量同比下降30% [4] - 建立编制"周转池"调剂23名行政编制,整合1861名专业力量参与治理 [5] 社区服务升级 - 文化社区打造400平方米党群服务站,包含阅览区、儿童游玩区等8大功能区,形成"青邻食堂+党群服务站+多元项目"服务体系 [6][7] - "社区合伙人"机制招募154家单位建立服务联盟,整合261项资源,114项需求全部落地,惠及6400余户居民,满意度96.2% [7] - 丽景微社区(0.19平方公里)通过功能型党支部划分3个"微社区",精准解决单体楼多、街巷密集的管理难题 [7] 治理效能数据 - 电子印章系统覆盖全区563个村社,实现24小时"智慧大脑"在线服务 [2] - 柘汪镇指挥中心累计处理事项22万件,网格就地化解率70% [3] - 干部下沉机制带动2650次网格服务,民生诉求办结量3772件 [5]
“精网微格”打底 “大滴茶馆”问需 “善行存折”赋能宝应亮出基层治理“新矩阵”
新华日报· 2025-06-10 07:49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宝应县构建"底盘支撑—触角延伸—动能激活"治理矩阵,形成"精网微格"打底、"大滴茶馆"问需、"善行存折"赋能的治理体系 [1] - 通过细分网格至369个微网格,网格员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精准捕捉居民诉求,如氾水镇东园社区网格员蒋杰快速响应路灯维修需求 [2] - 镇矛调中心联动4个片区调解工作室及村居议事室,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力量,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方联动的治理升级 [2] 民情收集与纠纷调解机制 - "大滴茶馆"利用闲置房屋改造为休闲场所,嵌入调解职能,老党员通过日常聊天发现并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宅基地矛盾等"苗头性问题" [3] - 该模式作为网格治理的柔性补充,捕捉网格巡查未覆盖的隐性需求,架起"治理需求—居民期待"双向桥梁 [3] - 鲁垛镇案例显示,解纷员通过"人情账"等调解技巧促成两户村民合作改造化粪池管道,化解潜在冲突 [1] 居民参与激励机制 - 广洋湖镇西溪村推出"善行存折"积分制度,量化环境卫生清理、邻里互助等行为,积分可兑换电饭煲等实物奖励 [4] - 积分超市设置"善行红榜"公示季度前十村民,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为"抢着干",义务参与环境整治、帮扶困难群众成为风气 [4] - 该机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西溪村获评"江苏省传统村落"并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4] 治理体系协同效应 - "精网微格"提供硬框架支撑,"大滴茶馆"实现软联结,"善行存折"激活内驱力,三者形成"底数清、民意明、参与热"的创新生态 [4] - 治理矩阵通过物理底座(微网格)、触角延伸(茶馆调解)与动能激活(积分激励)的协同,靶向破解网格粗放、参与不足等痛点 [1][2][3]
建德“乡村调理师”推动基层治理更贴心
杭州日报· 2025-06-04 11:03
城乡公交一体化优化 - 建德市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过程中发现偏远山村存在"到站点上下车"制度执行困难的问题 村民反映需穿越百余米田间小路或步行1公里才能到达公交站台 [1] - 下涯镇联合交通部门实地踏勘后优化设置17个公交停靠点 有效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该举措是"乡村调理师"制度的实践成果 [1] - 新设公交站点获得村民积极反馈 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便利性 体现基层治理创新成效 [1] "乡村调理师"基层治理机制 - 建德市创新推行"136"治理体系 包括1个党建统领 3级党组织架构 6项具体行动 形成"乡村调理师"品牌 [1] - 该机制通过倾听群众意见破局 开展"挑刺 献计 助力 代言 添彩 点赞"行动 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1] - 寿昌镇"乡村调理师"成功化解6户村民长达30年的土地纠纷 通过手绘流转图谱和6轮协调会达成划界方案 [2] - 2023年4月以来 全市通过该机制已成功解决13起基层治理难题 展现制度有效性 [2] 群众参与治理成效 - "代言+添彩"行动激发村民自治热情 杨村桥镇95%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新安江街道解决500余件民生问题 [3] - 新安江街道推出"楼里微光"网格治理 提供爱老助老等特色服务 钦堂乡葛塘村实现"人人都是保洁员"模式 [3] - 葛塘村通过群众参与治理 3月起节省村级保洁费用2万余元 同时显著改善村庄面貌 [3]
陕西创新村级议事协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调查
陕西日报· 2025-05-09 06:53
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 - 陕西省印发《陕西省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南》,系统规范村级议事协商工作,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础工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1] - 通过全链条制度化设计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解决"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和"议完怎么办"四大问题 [2] - 围绕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矛盾调解、社会事务等四大类事项制定指导目录,涵盖道路修缮、集体经济发展、邻里纠纷调解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 议事协商机制设计 - 建立"1+5+X"议事主体机制:"1"为村党组织领导,"5"包括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固定主体,"X"为利益相关方、群团组织等灵活参与主体 [2] - 推行"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协商模式,通过微信群、"云上议"平台等多渠道收集民意,结合院坝会、恳谈会等传统形式灵活开展议事活动 [3] - 西安市阎良区对村级重大投资、工程项目等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入户走访等方式确保人人参与决策 [2] 地方特色协商实践 - 渭南市临渭区"小板凳议事会"在拉家常中收集民意,成功解决加装电梯等民生问题 [4] - 各地打造特色品牌:西安市阎良区"闾阎良议"、铜川市"有事'铜'商量"、渭南市合阳县"乡村说事日"等,形成多样化协商平台 [4] - 留坝县推选老党员、返乡人才等参与议事,发挥群众在问题发现、解决和监督中的主体作用 [3] 制度深化与推广 - 省级组织专题培训,对全省8500余名乡镇以上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协商能力 [7] - 选取12个县(区)作为示范县,渭南市重点推进7个街道、9个镇、105个村、28个社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域覆盖 [7] - 编发优秀案例集,召开现场推进会,为基层干部提供学习标杆和工作方向 [7] 治理成效 - 议事协商实践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拉近干群关系 [5] - 形成"有事好商量"的社会治理新常态,从秦岭"院坝议事"到关中"云上协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共同体 [8]
【韩城】以“绣花功夫”织密基层治理网
陕西日报· 2025-04-29 06:39
综治中心运行成效 - 韩城市综治中心采用"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模式,整合便民服务、法律咨询、矛盾调处等功能,实现"一站式"纠纷化解 [3] - 2024年该中心直接受理群众诉求600余起,分流交办政策咨询117件,诉前调解402件,调解成功率超95% [3] - 通过"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等七联工作机制,实现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3] 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 建立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体系,统一组织架构与制度,镇村层面创新"四联调解""易村调解"等工作法 [4] - 2024年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1件,化解率达97%以上 [4] - 推动治理模式从"单打独斗"转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升级为"主动服务" [4] 典型案例分析 - 采煤工人张青超工伤赔偿纠纷案通过综治中心调解成功,调解员从法律与情理双角度促成双方共识 [1][2] - 市民王楠邻里纠纷经多部门联合调解后现场达成和解,体现"只进一扇门"服务效能 [3]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构建"问题上报-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跟踪督办"闭环管理体系,强化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5] - 持续推动综治中心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确保群众诉求100%响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