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备租赁
搜索文档
让科创星火燃成燎原之势 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践纪实
金融时报· 2025-11-12 10:05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支持 -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提出将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为合作示范区、产品创新集聚区、政策先行先试区、金融生态样板区和产城融合领先区[1] - 江苏省给予科创金融"顶格支持"《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六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并写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6] -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机构出台专项政策形成全省"一盘棋"推进合力并建立季度动态评估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倾斜[6] -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10家金融机构与南京市政府签署战略协议推动"一机构一创新"将试验区建设内化为创新实践[7] 保险产品创新与服务 - 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推出全国首单"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为方生和医药科技千万元抗癌药研发预算提供超支赔付保障[2] - 保险机构响应政策推出"中试综合保险"为医药化工企业中试过程的费用损失及产品责任风险提供补偿该产品于2024年落地方生和成为全国首单[3] - 相关部门强化保险服务保障引导保险机构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保险产品体系[3] 银行授信模式突破与并购贷款 - 工行南京分行以总行科创企业专属评价体系为蓝本调整评级授信模型将方生和评级从BBB提升至AA级并发放8514万元并购贷款[4] -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将南京等6个试验区纳入其中工行南京分行随即为方生和创始人提供近5000万元并购贷款[5] - 银行机构超越传统资金中介角色加强同业合作如工行南京分行与南京银行组建银团为众能联合发放行业首单设备资产银团贷款总额3亿元[15] 政府引导基金与投贷联动 - 江苏南京软信服务产业专项母基金投资埃斯顿酷卓3000万元撬动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1亿元共同助力企业完成1.3亿元融资目标[8] - 投贷联动成为南京科技金融重点举措多家银行成立合作联盟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建立"见投即贷、见贷即投"机制[10] - 江苏省探索"专利产业化+认股权"模式指导江苏股交中心服务高校科研院所"认股权"业务并研发12项成果转化专属金融产品已投放超6000万元[11] 科技企业成长与融资案例 - 方生和医药科技通过5轮融资累计募资超1.8亿元并利用保险赔付资金配置新保险产品实现稳健经营如今拥有5000平方米研发中心和50亩制剂工厂[2][3][5] - 埃斯顿酷卓依托母公司埃斯顿自动化的技术积累实现人形机器人整机生产并通过母基金投资缓解初创阶段资金需求加速具身智能发展[8][9] - 众能联合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工程设备租赁资源运营设备突破15万台并在银行支持下用信贷替代融资租赁降低7%-11%的利息负担[12][14] 科创金融整体成效 - 截至2025年9月南京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4500亿元同比增长38%自试验区获批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7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5家全国排名第六[15]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活跃度居全国第六新增科技创新类债券等直接融资超540亿元构建"宁科投""宁创融""宁科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15]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通过"苏创融""宁创融"投放再贷款631.25亿元支持9603户和3988户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信贷[15]
让科创星火燃成燎原之势
金融时报· 2025-11-12 09:21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与成效 -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在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目标为打造合作示范区、产品业务创新集聚区等[2] - 南京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六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2024年该工作被写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省委金融委、科技委年度工作要点,形成全省一体推进的合力[8] - 截至2025年9月,南京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4500亿元,同比增长38%,自试验区获批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7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5家,全国排名第六[18]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通过"苏创融""宁创融"累计投放再贷款631.25亿元,支持9603户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信贷资金[18] 银行机构服务创新 - 工商银行南京分行为方生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调整授信模型,将其评级从BBB级提升至AA级,并发放8514万元并购贷款,为该行首笔通过科创企业评价模型发放的贷款[6][7] - 2024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将南京等6个试验区纳入,同年4月工行南京分行为方生和创始人提供近5000万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7] - 南京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坚持"四新"理念,在众能联合面临关键节点时介入,授信额度从2018年的500万元逐步提升至2021年的3000万元[16] - 南京银行与工行南京分行加强联动,组建银团为众能联合发放行业首单设备资产银团贷款,总金额3亿元,其中工行作为牵头行发放2亿元,南京银行作为参贷行发放1亿元[17] 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 - 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推出全国首单"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方生和医药科技公司2019年购买该产品为一款预算千万元的抗癌药研发兜底[4] - 方生和公司后续获得近百万元赔付,并用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配置了其他保险产品,2024年该公司又获得全国首单"中试综合保险"[5] - 保险机构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完善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5] 政府引导基金与股权投资 - 江苏南京软信服务产业专项母基金于2024年11月投资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3000万元,撬动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1亿元,共同助力企业完成1.3亿元融资目标[10] - 该投资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产业专项基金投出的首个直投项目,投资逻辑以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控制算法为核心,不以寻求独立IPO为最终目标[10][12] - 埃斯顿酷卓依托母公司在运动控制、机械本体等方面的积累,实现人形机器人整机生产,其产品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完成技术验证[11] 科技企业融资与成长案例 - 南京方生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至2020年完成5轮融资,累计募资超1.8亿元,致力于肿瘤和心血管领域差异化仿制药的研发生产[4] - 该公司通过并购完成"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布局,如今已拥有5000平方米研发中心、50亩制剂工厂并获批7款药品[7] - 众能联合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一站式产业数字化平台迅速扩张,截至2024年末运营设备突破15万台,商业模式从传统租赁向平台业务转型[15] - 该公司2024年以前线上平台并不盈利,但团队建设、技术研发等投入持续,现金流不宽裕,后通过银团贷款优化财务结构[16][17] 投贷联动与金融生态建设 - 南京试验区推动投贷联动模式,多家银行成立投贷联动合作联盟,探索"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建立"见投即贷、见贷即投"合作机制[13] - 基金等创投机构的投资减少银行顾虑,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多方共同服务于科技创新[13] - 江苏探索"专利产业化+认股权"模式,指导江苏股交中心服务区内高校科研院所"认股权"业务,目前正推动与南京理工大学相关科研团队的合作[14] - 金融机构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周期研发12项专属金融产品,目前专属产品已投放超过6000万元[14]
帮主郑重:22万散户盯着跌停板?这“算力”变“算计”的坑,咱得这么躲
搜狐财经· 2025-10-03 04:47
公司事件概述 - 海南华铁在国庆假期第一天股价跌停,引发市场高度关注,22.5万名股东受影响 [1] - 公司解除一项价值36.9亿元、服务期为5年的算力大单,该合同于今年3月签署,但在7个月内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3] - 公司公告称合同解除“双方无分歧”且“不影响经营” [3] 公司业务模式与战略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空作业平台、叉车等工程设备租赁 [3] - 近年来公司频繁追逐市场热点,包括涉足算力领域、发行“黄蜂哥NFT”并承诺推广大使可获得股票分红收益,以及推出价值1000万元的RWA产品 [3] - 算力大单解除后,NFT与RWA业务也未产生实质性收益 [3] 市场表现与股东动向 - 公司股价在3月从5元上涨至13元,涨幅显著 [4] - 知名投资者章建平于2月以均价8.2元买入公司股票,在股价上涨约50%后,于第二季度从十大股东名单中退出,推测卖出价超过10元,获利约20% [3] 行业风险案例 - 一家传统印刷公司曾宣布进军元宇宙数字藏品平台,股价连续三天涨停,但三个月后平台未上线且无具体技术合作方披露,股价跌回原点 [5] - 一家机械零件公司公告获得2亿元新能源充电桩订单,但订单细节模糊,后续因对方资金未到位而暂缓执行 [6] 投资分析框架 - 评估公司主业扎实程度,建议关注最近三年财报中主业营收占比是否超过80% [7] - 跟踪大订单落地细节,需关注是否签订正式合同、首笔预付款是否到账、是否开始生产或交付,框架协议若数月无进展则属高风险 [7] - 分析股东进出节奏,重点关注股东在股价暴涨后是否密集减持 [7]
海南华铁: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完成国企身份华力转变,AI算力租赁再乘东风-20250501
华鑫证券· 2025-05-01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向好,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算力业务表现突出,英伟达H20受限使国内算力租赁需求大增,公司工程设备租赁业务扎实且算力租赁业务开辟新增长曲线,完成国企身份转变后融资成本降低,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利润增长 [6][7][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71亿元,同比提升16.38%;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下降24.49%;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同比提升16.58%;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提升21.72% [5] - 2024年算力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超1200万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实现净利润超1000万元 [6] 行业环境 - 美东时间4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NVIDIA H20、AMD MI308等AI芯片增加中国出口许可要求,此前国内互联网大厂争抢英伟达H20算力资源,一季度DeepSeek爆红促使厂商加速AI算力部署,阿里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国内算力租赁需求进一步提升,高性能GPU供不应求,企业转向利用存量资源使租赁需求爆发 [7][8] 公司业务布局 - 主业为工程设备租赁服务和智算业务,工程设备租赁服务以叉车、载重无人机为主,截至2024年年报末,叉车保有量接近1000台,出租率由8%提升至84%,完成50KG、100KG载重无人机研发并小批量投产,预计2025年业务规模显著提升 [10] - 2024年5月7日布局算力业务,截至2024年年报末,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24.75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近7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达66.7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超9亿元,与多家算力产业链核心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联合新华三完成首批Deepseek大模型一体机交付 [11] 公司身份转变及优势 - 2024年5月22日,公司由民营企业转变为海南省属国企,发挥国企平台优势,取得AA +主体信用评级,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募集3.6亿元,融资利率2.9%,第二期募集3亿元,融资利率2.66%,2025年拟发行2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产品 [12] - 完成身份转变后加速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并购后一个月内设立海南区域总部,三个月内为海南省贡献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获得控股股东充分授权,经营规模稳步增长 [12]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67.74、83.33、93.66亿元,EPS分别为0.45、0.60、0.6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2、18.8、16.4倍 [13] 财务指标预测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主营收入(百万元)|5171|6774|8333|9366| |增长率(%)|16.4%|31.0%|23.0%|12.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05|890|1190|1363| |增长率(%)|-24.5%|47.2%|33.7%|14.5%| |摊薄每股收益(元)|0.31|0.45|0.60|0.68| |ROE(%)|9.6%|12.1%|13.5%|1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