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油气
icon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丨从改革先锋到发展样板 读懂深圳高质量发展答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0 10:4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果 - "十四五"期间深圳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开启综合改革试点,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重要改革创新成果 [2] - 2020年深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打破抑制创新发展的桎梏 [8] - 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深圳在科研管理、人才、经费等方面构建起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19]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 深圳2022年提出《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2024年推出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 [8] - 深圳已开通无人机航线306条,2024年1-7月完成载货飞行46.8万架次,日均超2000架次低空飞行设备执行任务 [10] - 深圳计划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 [10]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研发的"干法电极"制造工艺使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极制造成本降低50% [14] - 2020年深圳出台政策优化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制,建立科技成果向社会公开制度 [14] - 2024年深圳综改2.0版本推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科研负责人更大权限 [17] 经济与研发数据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23]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 [23]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19] 跨境金融创新 - 深圳推动跨境收付便利化,实现境外人士手机银行办理"薪酬购汇"业务 [21] - 2025年上半年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54万笔、11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35% [24] - 微信支付外卡交易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5倍 [24] 改革示范效应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五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向全国推广4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 [26] - 深圳作为制度先行区,形成许多可复制推广到全国的政策和制度创新 [28]
全球首台专为储能领域定制的65吨级正面吊投入使用;吨级无人飞行器首次完成海上平台物资运输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04 11:35
吨级无人飞行器首次完成海上平台物资运输 - 中国自主研发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凯瑞鸥"完成首次跨海域运输任务 装载新鲜水果和紧急药品从深圳起飞 飞行58分钟抵达150公里外的海上油气平台 [2] 中尺寸OLED产业机会 - TCL华星CEO赵军预测中尺寸OLED将成为未来几年重大产业级机会 三季度电视面板出货量预计环比增长3-4% 受欧美黑五、印度排灯节及国内双十一备货需求拉动 [2] 储能领域专用设备突破 - 徐工集团推出全球首台65吨级储能专用正面吊XCS65K 解决60吨级储能集装箱4层堆垛需求 已通过国家级特种设备认证并于4月投入使用 [3] 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进展 - 中科宇航力擎二号11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半系统试车成功 核心指标全部达标 计划本月底开展整机试车 该发动机为力箭系列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 [4] 产业数据服务 - 提供覆盖17万+企业、2万+投资机构、5077家国家高新企业的数据服务 包含投融资事件、行业图谱及独角兽企业分析 [6] - 会员服务可获取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AGI等热门赛道深度报告 活动期间赠送产业日报 [5]
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港股最大出行平台来了;600360,国资拟入主→
新华网财经· 2025-06-26 08:28
能源与资源 -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23口水下气井全部投入运行,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1][11] 资本市场与股权变动 - 曹操出行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发行价41.94港元,全球发售4417.86万股,引入6家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等[2][18] - *ST华微控股股东上海鹏盛转让22.32%股份(2.14亿股)给亚东投资,实控人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3][13] - 新时达完成股权转让,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取得29.24%表决权,海尔集团成为实控人[21] 消费与零售 - 5月全国彩票销售570.36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体育彩票增长26%至385.07亿元,福利彩票增长8.6%至185.29亿元[4] - 深圳出台措施促进服务消费,支持电竞、直播电商、数字人应用等新业态,放宽跨境交付等服务贸易限制[8] 新能源汽车与科技 - 6月1-22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69.1万辆,同比增长38%,渗透率达54.5%[11] - 小米宣布将于6月26日发布AI眼镜,同时小米YU7车型正加速向全国展车点配送,智能制造二期项目即将投产[15][17] -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上汽时代动力系统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营电池及配件销售[20] 金融与投资 - 6月央行MLF净投放1180亿元,叠加逆回购后中期流动性净投放达3180亿元[7] - 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H股至15%触发第三次举牌,为2025年险资首次[18] - 新华保险宣布将加大投资大健康产业,发起设立500亿元私募证券基金一期已投完,二期200亿元正在筹备[20] 行业政策与监管 - 成都出台14条措施培育低空经济,对商业化载人航线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乘客享票价补贴[6] -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防治统计造假,将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和全链条防控体系[5] - 商务部试点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信息报告制度,首批覆盖8个省市[7]
全球首套海上3兆瓦级余热发电装置投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5-28 11:08
技术突破 - 全球首套海上3兆瓦级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装置在文昌19-1油田完成96小时满负荷运行测试,累计发电量100万千瓦时 [1] - 海上油气田首次实现"余热驱动+清洁供能"的低碳运行新模式,将废弃烟气热能转化为清洁电能 [1] - 此前海上高温余热ORC发电技术在国内外尚无应用先例,中国海油与中国船舶联合打造自主可控装备体系,实现全球首套装置国产化 [1] 技术原理 - 装置采用有机工质闭式循环技术,利用高温废热烟气作为热源,低沸点有机工质吸收热量后产生高压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 [1] - 通过"取热、发电、冷却"三大关键环节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电能的转换 [1] - 首次在海上平台实现电站高温烟气余热回收、ORC余热发电、溴化锂空调余热制冷"冷热电"协同创新应用 [2] 项目成果 - 装置预计年发电量超2400万千瓦时,相当于1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 [2] - 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万吨,等同于植树造林约450万棵 [2] - 项目团队攻克系统抽真空、工质安全充装、多系统协同匹配控制、并网稳定性控制等工程化难题 [2] 行业影响 - 开创海上平台多能融合的新模式,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绿色低碳开发方案 [1][2] - 推动海上关键装备自主国产化研制,助力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