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油气开采
icon
搜索文档
从“深海”启航:政策扬帆,机械制造谁最受益?
2025-07-02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原油开采、风电、船舶、水下特种机器人 [1][2][7] - **公司**:中海油服、中集集团、杰瑞股份、纽威股份 [1][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国深海原油开采技术发展显著**:中国深海原油开采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探测深度达3000 - 5000米,部分开采深度达1500 - 3000米,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结构近80%,打破国际石油公司垄断,从跟跑变为超越 [1][3] - **深海原油开采分级及挑战大**:分为浅海(<300米)、深海(>300米)和超深海(1500 - 13000米),勘探难度随深度增加呈几何级增长,中国经十余年发展具备自主开发超深水资源能力 [1][4] - **勘探、钻完井技术及设备有突破**:中海油服主导研发“喊麦系统”打破国外地震勘探装备垄断;“98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深度超9000米,可在1800米水域勘探开发;导管架平台和超深水打桩锤等设备不断突破 [1][5] - **推荐相关企业**:推荐具备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的中海油服、中集集团,中集集团的蓝鲸1号和蓝鲸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水深3600米,钻井深度15000米;推荐在中东天然气领域有竞争力的杰瑞股份和纽威股份,其在中东市场订单增长快,有潜力进入沙特阿美供应商名录 [1][6] - **深海科技政策影响多行业**:政策不仅影响传统能源领域,还涉及风电、船舶和水下特种机器人等方向,有望推动相关技术发展与应用 [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子行业有专业分析师覆盖,黄龙负责水下特种机器人方向,刘奇硕负责风电方向,丁佳依负责船舶行业 [7]
海上油气田迈向“智慧时代”
中国化工报· 2025-05-14 11:17
海上油气田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 行业关注焦点转向深水远海开发场景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 [1] - 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海上油气田综合平台的生产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 [1] -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为高度集成化与自主化 [1][3] 大中型平台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 需采用大中型DCS/PLC系统实现就地检测与集中监控 [1] - 设计需整合PCS、ESD、FGS三大系统并确保适当集成 [1] - 核心要求包括人员设施安全、环境污染防护及生产连续性保障 [1] 无人井口平台技术方案 - 中小规模无人平台采用PCS+SIS组合方案,ESD与FGS可共用安全系统 [2] - 小规模平台可采用ICS集成方案合并三大系统 [2] - 网络架构需实现分层管理与物理隔离以保障数据安全 [2] 国内外差异化技术路径 - 国内垦利6-1项目采用星型控制网络架构,通过海底光缆连接8座子平台 [2] - 缅甸Zawtika气田采用低成本无线通讯方案,仅对供电与通讯模块冗余设计 [3] - 国内方案侧重可控性与冗余安全,国外方案强调经济性与本质安全 [3] 未来技术突破方向 - 需解决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下的硬件稳定性问题 [3] - 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3] - 亟需实现控制器、安全仪表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 [3]
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大国重器深海亮剑——“奋进号”的奋进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9 09:33
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奋进号" -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某超深水探井钻井作业,周期11.5天,打破我国3500米~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 [5] - "奋进号"是我国首艘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半潜式平台,验证了自主深水钻完井完整技术体系的先进性 [6] - 该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平台最大抗风能力17级,可满足大部分深水海域作业需求 [7] 技术参数与突破 - 2012年首钻提前9.5天完成作业指标,作业效率高达93%,远高于国际同类型平台初期运行参数 [7] - 攻克隔水管水声监测系统、位置参考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动力定位系统、钻井控制系统、井控系统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 [9] - 研发的隔水管单根在1000米级水深实井作业中测试应用,完成2.0级隔水管串成套设备试制 [9] 作业记录与成就 - 2014年承钻陵水17-2项目,测试日产天然气56.5百万立方英尺(相当于9400桶油当量),为当年世界第六大油气发现 [8] - 2015年首次海外作业,远洋自航近5000公里,在孟加拉湾海域作业水深1732米,钻井井深5030米,作业时效高达99.03% [8] - 平台钻完井项目成功率100%,累计获得各类荣誉1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项、省部级奖项2项 [9] 里程碑事件 - 2015年:承钻国内首口深水高温高压井,挑战深水、高温、高压三大世界钻井难题 [10] - 2017年:2436米作业水深创中国自营超深水井纪录 [10] - 2018年:2619.35米作业水深创造亚太地区最深纪录 [10] - 2020年:24.5天创深水高温高压井最短钻井周期纪录 [11] - 2022年:完成自营深水压力系数最高井 [11] - 2023年:首口2000米以上水深井测试,刷新4000米~4500米、5000米~5500米探井钻井周期纪录 [11] - 2024年:首次在超深水碳酸盐岩领域取得钻探突破 [11] - 2025年:连续打破3500米~4000米、5500米~6000米最短钻井周期纪录 [11] 人才培养与产业影响 - 平台成为深水钻完井人才摇篮,锻炼出上千名深水人才 [7] - 中海油钻井事业部已拥有10支深水队伍,1200余名深水人才 [7] - 实现中国深水钻井人才队伍从无到有,深海钻探能力从500米到3000米水深的跨越 [7] - 构建起深水钻井隔水管国内自主供给产业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