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科学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损失!王大成在京逝世
中国基金报· 2025-09-20 11:26
王大成先生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严于律己,治学严谨,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将毕生精力献给 了祖国的科学研究事业,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结构生物学的开创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生物物 理学会工作期间,他积极推动学会建设和学科发展,关心青年人才成长,并长期担任《生物化学与生物 物理进展》主编,为推动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学科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大成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他的学术思想、组织贡献和育人精神,将长 久地影响和激励后来者。根据王大成先生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来源: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消息,王大成先生治丧工作委员会9月19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 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原副理事 长王大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19日10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
重大损失!王大成在京逝世
中国基金报· 2025-09-20 11:19
来源: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王大成先生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严于律己,治学严谨,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将毕生 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学研究事业,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结构生物学的开创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 献。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工作期间,他积极推动学会建设和学科发展,关心青年人才成长,并 长期担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主编,为推动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学科交流发挥了重 要作用。 王大成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他的学术思想、组织贡献和育人精 神,将长久地影响和激励后来者。根据王大成先生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 式。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消息,王大成先生治丧工作委员会9月19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 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生物 物理学会原副理事长王大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19日10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 年85岁。 ...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揭晓
解放日报· 2025-09-11 09:48
如今,许多曾被视为纯理论的数学方向找到了实际应用场景。例如,微分几何被应用于计算机图形 学,数论被应用于密码学。"我看到了数学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变得日益重要。"孙理察在现场连线中 说。 "生命科学或医学奖"授予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名誉教授斯科特·埃默尔和犹他大学生 物化学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韦斯·桑德奎斯特,以表彰他们在受体膜蛋白转运与降解细胞机制研究中的 突破性发现,该机制与病毒出芽、感染进程及艾滋病药物干预密切相关。该奖项遴选委员会主席兰迪· 谢克曼介绍,两位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细胞膜蛋白在细胞内被捕获和降解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揭示 了艾滋病病毒如何利用这一过程在感染的细胞中制作获取包膜,并最终转化为具有全球健康影响力的实 际应用,堪称科学造福人类的典范。 记者 黄海华 沈思怡 昨天,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在临港揭晓。 "智能科学或数学奖"授予斯坦福大学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以表彰其在几何分析与微分几何领域的 开创性工作。该奖项遴选委员会主席迈克尔·I·乔丹介绍,孙理察解决了看似不可攻克的问题,创造了重 新定义几何分析框架的数学工具,并以其教学洞见与开创性方法激励了几代几何学家。 现场连线中 ...
2025年科学探索奖公布,每人300万元奖金,系统介绍生命科学/医学领域12位获奖者代表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8-25 12:39
第七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 - 2025年8月25日第七届科学探索奖揭晓 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覆盖数学物理学 化学新材料 天文和地学 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信息电子 能源环境 先进制造 交通建筑和前沿交叉领域[2] 获奖者领域分布 - 生命科学领域5人获奖 包括毛亚飞 徐通达 薛愿超 闫浈 竺淑佳[3] - 医学科学领域5人获奖 包括李伟 林贤丰 舒易来 徐和平 周青[4] - 前沿交叉领域6人获奖 包括陈明城 司廷 宋成 陶光明 张嘉漪 赵方庆[5] 获奖者研究成果 生命科学领域 - 毛亚飞团队2025年2月26日在Nature发表研究 首次完成非人灵长类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组装 系统解析猕猴属与人类的大尺度基因组差异[7] - 徐通达团队2019年4月3日在Nature发表研究 揭示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TMK1介导的生长素信号途径调控植物差异性生长的分子机制[10] - 薛愿超团队2023年7月12日在Nature发表研究 发现增强子和启动子非编码RNA中反向互补的Alu序列可通过碱基配对决定增强子-启动子配对选择特异性[14] - 闫浈团队2024年8月27日在Cell发表两篇研究 深入揭示叶绿体蛋白转运的动力机制及其进化多样性 可能提升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植物固碳能力[18] - 竺淑佳团队2025年1月23日在Cell发表研究 解析出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内源NMDA受体3种主要亚型及比例 揭示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20][21] 医学科学领域 - 李伟团队2024年7月8日在Cell发表研究 开发使用RNA供体进行大片段基因精准写入的R2逆转座子工具 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系实现大片段基因(>1.5 kb)高效精准整合 最高效率超过60%[23] - 林贤丰团队2022年12月7日在Nature发表研究 实现向哺乳动物细胞跨物种植入植物天然光合系统 在衰老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治疗中显示良好临床应用前景[27] - 舒易来团队2024年1月25日在The Lancet发表临床试验研究 AAV1-hOTOF基因疗法治疗6名OTOF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 5人获得稳健听力恢复和语言感知能力改善[31] - 徐和平团队2023年9月14日在Science发表研究 揭示肠道神经系统信号通过调控嗜酸性粒细胞活性调节小肠上皮细胞稳态和粘膜免疫力[35] - 周青团队2019年12月12日在Nature发表研究 报道人类RIPK1切割位点变异导致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和炎症信号通路过度激活 引起严重自身炎症疾病[38] 前沿交叉领域 - 张嘉漪团队2025年6月5日在Science发表研究 开发出全球首款光谱覆盖范围极广(470-1550nm)的视觉假体 使失明动物模型恢复可见光视觉能力并感知红外光[41] - 赵方庆团队2025年1月23日在Cell发表研究 提出全新空间蛋白组学技术框架PLATO 实现全组织切片水平的高分辨率空间蛋白质组检测(25微米分辨率 数千个蛋白)[44] 研究成果发表情况 - 12位获奖者代表论文中 5人论文发表在Nature 4人论文发表在Cell 2人论文发表在Science 1人论文发表在The Lancet[2] 科学探索奖背景 - 科学探索奖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 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 面向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杰出青年科学家(男性45周岁及以下 女性48周岁及以下)[47] - 奖项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 每位获奖人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 截至2025年共资助347位杰出青年科学家[47]
中国空间站完成空间生命科学在轨实验任务 还刷新一项新纪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5 09:52
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进展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7月15日携带23项科学实验物资上行中国空间站 开展在轨实验 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已完成在轨任务 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11] - 实验包括探索微重力对人脑类器官结构功能的影响、骨骼肌前体细胞迁移行为及核酸脂质纳米药物细胞内转运规律 深化生物体生理病理认知 [4] - 科研人员通过生物技术实验柜完成自动培养、显微成像、样品固定等操作 航天员实施在轨取样和存储 样品位于低温存储柜 预计下半年随载人飞船返回地面 [13][15] 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发现 - 空间环境下脑细胞移动速度更快 可能促进脑组织细胞成熟或衰老 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治疗思路 [2][6] - 骨骼肌前体细胞迁移速度明显变慢 骨骼肌再生时间整体推迟 不利于肌肉修复 [8] - 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对核酸药物的摄取效率明显提高 疾病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快速下降 脂代谢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2][8][10] 空间材料科学实验突破 - 中国空间站成功将钨合金加热至超过3100摄氏度 刷新国际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最高加热温度纪录 [18][24] - 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使熔融钨形成标准球形 利于精确获取物理化学性质 并避免合金成分分层 实现组织和成分高度均匀 [22] - 该实验验证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优异性能 积累超高温材料在轨数据 为钨合金设计及核工业、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6]
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成立,打造全球创新网络和人才培养高地
新京报· 2025-08-13 14:56
联盟成立背景与参与机构 - 内地与港澳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生命科学开放联盟 于8月12日在香港成立 [1] - 内地参与机构包括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西湖大学 深圳医学科学院共9所 [1] - 港澳参与机构包括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澳门大学共6所 [1] 联盟核心目标 - 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打造全球创新网络和人才培养高地 [1] - 促进国际合作以应对粮食危机 极端天气等全人类挑战 [1] - 突破学科边界与产教壁垒 让全人类共享生命科学新成果 [2] 联盟具体举措 - 以"主刊+子刊"形式建设高水平期刊 主刊Vita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 西湖大学牵头 [2] - 邀请Cell Research原主编李党生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担任Vita主编 [2] - 利用区块链技术筹建学术预印本发布平台 [2] - 建设科研数据国际开放生态 重点解决数据合规流动与易用性问题 [2] - 发挥我国高质量生物资源库平台体系优势 提供便捷支持服务 [2] - 加快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大湾区中心建设 [2] - 探索内地与港澳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制 [2] 组织架构建设 - 依托复旦大学设立联盟秘书处 [3] - 依托香港科技大学设立香港代表处 [3] - 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推动专项合作 [3] 全球合作倡议 - 发布《生命科学的全球开放与合作倡议》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 [2] - 倡议加强合作育人 协同创新 资源共享 促进转化四大方向 [2]
ATS(ATS)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7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1营收7.37亿美元 同比增长6% 其中收购贡献4.1%增长 汇率因素带来3.2%增长 但有机收入下降1.2% [5][17] - Q1调整后运营利润7900万美元 运营利润率10.7% 较Q4提升40个基点 [5][18] - 毛利率29.8% 与去年同期持平 SG&A费用增加2000万美元至1.364亿美元 [18] - 订单量6.93亿美元 同比下降15% 主要因运输业务订单减少 但过去12个月订单出货比为1.17 [16] - 期末订单积压21亿美元 现金流15.6亿美元 净债务/EBITDA比率3.6倍 [5][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生命科学 - 订单积压12亿美元 在自动注射器、放射性药物和血糖监测可穿戴设备领域获得订单 [6] - 实验室研究领域部分客户因美国政府资金变化而减少资本支出 但整体影响有限 [7][55] - 自动注射器业务主要围绕GLP-1药物 目前有10个活跃客户 [103] 食品饮料 - 订单积压2.29亿美元 同比增长6% 主要加工解决方案和售后市场服务需求强劲 [8] - 通过收购Paxium加强二次加工、包装和服务能力 [8] 能源 - 核能业务受益于CANDU反应堆翻新活动 新兴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项目提供长期增长潜力 [9][42] - 推出专利技术Multiflex系统 用于核反应堆退役过程中的安全切割和移除 [12][100] 运输与消费产品 - 运输业务订单减少 但已调整规模适应市场需求 [10][35] - 消费产品业务保持稳定 在仓库自动化和高端化妆品领域有优势 [10][3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通过服务、耗材和数字产品增加可重复收入 [6] - 继续推进并购战略 重点关注降低杠杆至2-3倍目标区间 [11][63] - 数字创新方面推出基于uReality收购的虚拟现实培训平台 [12] - 举办自动化峰会展示数字化转型和AI技术进展 [13] 管理层评论 - 行业环境受到跨境关税影响 但尚未产生实质性冲击 [6][20] - 美国政府对实验室自动化的支持政策可能带来机会 [95] - 核能行业投资复苏和政策支持有利业务发展 [9] - 运输领域电动汽车需求相对疲软 [10] 问答环节 需求环境 - 过去6个月(排除运输业务)订单同比增长10% 订单出货比1.17显示增长潜力 [39] - 生命科学、能源和食品饮料领域需求保持强劲 [34][35] 能源业务增长 - 核能业务增长主要来自CANDU反应堆翻新 SMR仍处于发展阶段 [42] 并购与整合 - 近期收购整合进展顺利 成本协同效应正在实现 [54] - 并购活动持续进行 但短期重点在降低杠杆 [63] 利润率展望 - 预计全年利润率将改善 但可能非线性增长 主要通过毛利率提升实现 [58][87] 关税影响 - 客户投资决策受关税影响有限 更多基于需求和产能考虑 [70] 财务指标 - EV和解款项已全额收到 无税务影响 [73][75] - 目标在财年内将净债务/EBITDA降至2-3倍 [77] - 营运资本目标为营收的15%以下 目前为17.3% [22][108]
我国脑图谱研究系列成果集中发布 解密人类大脑有了关键手段
快讯· 2025-07-11 08:06
脑图谱研究突破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多国科学家实现单细胞分辨率下从啮齿类到灵长类的脑图谱绘制跨越 [1] - 十项重要成果在《细胞》系列期刊以专刊形式发表 [1] - 研究覆盖爬行类、鸟类、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人类等关键物种 [1] 研究成果意义 - 扩充国际脑图谱在跨物种比较和时空动态解析方面的内涵 [1] - 推动从结构到功能研究的跨越 [1] - 为解密大脑提供全新视角与关键手段 [1]
择安静一隅 探索生命奥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9:02
基础研究发展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主任黄志伟放弃国外工作机会,2012年从零开始组建实验室,专注于免疫与感染疾病方向的基础研究 [1] - 2014年黄志伟带领团队发现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为抗艾滋病药物研发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1][2] - 2016年团队揭示DNA分子剪刀Cpf1工作机理,实现高效精准基因编辑,2024年发现新的核糖核酸引导DNA内切酶家族 [3][4] 科研平台建设 - 2016年成立哈工大首个"学术特区"生命科学中心,遵循"十年磨一剑"原则,提供自由探索环境,吸引有潜力研究者 [3] - 2017年获批建立首批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平台 [3][4] - 十余年间团队在人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细菌免疫系统机制等领域持续突破,培养出独当一面的科研人才 [4] 科研方法论 - 黄志伟坚持亲自参与实验设计、结果判断和方向确定,拒绝做"甩手掌柜",强调数十年经验积累对科研路径选择的关键作用 [2] - 团队采用"身教胜于言传"模式,通过严谨的实验记录和高质量成果示范,培养学生自主科研能力 [2] - 研究策略聚焦学科最前沿问题,如基因编辑工具开发、糖脂代谢调控机制等突破性领域 [3][4] 学术影响力 - 艾滋病病毒Vif蛋白结构解析成果引发国际关注,外国学者专程赴哈尔滨考察实验室 [2] - 获得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荣誉,入选首批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4] - 陈政课题组2024年在糖脂代谢稳态调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拓展生命科学前沿 [4]
生命科学从业有奖调研:赢小米双肩包、蓝牙音箱、苹果耳机等大奖
仪器信息网· 2025-06-24 15:02
质粒提取调研活动 - 调研活动旨在了解生命科学相关从业者在质粒提取工作方面的现状[1][2] - 质粒提取工作涉及从学生到科学家、从实验室到工厂、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几乎所有生命科学相关从业者[2] - 活动时间为6月20日-7月6日[2] - 奖品包括小米背包50只、时尚三折伞50只、小米二代蓝牙音箱10台、价值3999元的苹果Airpods Max耳机3台[2] 参与方式 - 参与方式为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完成30秒问卷[4] - 问卷截止后主办方将核实问卷并抽取获奖用户[5] - 获奖名单将于7月18日在公众号公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