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研发生产
搜索文档
济南何以成城市综合发展“优等生”
齐鲁晚报· 2025-10-21 10:31
报告评估逻辑 - 报告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维度选取90个具体指标全面衡量城市发展质量[1] - 采用175项指标数据将各指标转化为0-100的分数最终合成城市综合发展指数避免单一指标主导排名[1] 济南综合排名表现 - 济南在《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综合排名位列第五超越天津、广州、南京等传统经济强市[1] - 在宜居城市子项中高居第二仅次于北京韧性城市位列第六文明城市排名第八[2] - 创新城市排名第十智慧城市排名第九[5][6] 宜居城市建设 - 济南宜居城市得分84.28分特别肯定了在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公租房供给夯实民生保障方面的显著成效[3] - 通过系统治理老旧小区如乐山小区社区打造中心广场、休闲小广场与多处微景观并借助交通微循环改造与港湾式停车缓解停车难题[3] - 2016年至2020年间济南市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的支出年均增长高达11.4%占比从75.2%提升至79.5%[4] - 2024年民生支出比例达到80.3%投入力度高于深圳、杭州等一些GDP总量领先济南的城市[4] 智慧与韧性城市建设 - 数字浪潮重塑城市发展格局智慧与韧性彼此赋能相辅相成城市韧性提升离不开智慧化建设深度支撑[5] - 济南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汇聚城市运行关键指标交通大脑调控优化智能信号灯使核心片区路段日均减少红灯等待9.5小时[5] - 路口平峰时段空放时间减少15%左右延误指数降低10%以上全市打造燃气、热力、森林防灭火等21个专题实现全方位应急预警监测[5] 科技创新动力 - 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排名提升至第31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保持第15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6年居全省前列[6] - 以浪潮集团为龙头在服务器、工业软件等领域奠定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瞩目的服务器研发制造重镇[6] - 以齐鲁制药、华熙生物为代表在生物医药与透明质酸研发生产领域做到世界级水平[6] - 围绕工业强市迭代新的13+34产业链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产业硬核升级[6] 文明软实力与人才吸引 - 通过持续保泉补水让七十二名泉终日喷涌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在保护中更新遍布全城的公园与绿道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常态[7] - 公交车被称为老百姓的私家车交警生命至上的承诺雨天地铁站递雨衣大雪天众人合力推公交车等微小瞬间体现城市温情[8] - 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截至2024年底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实施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战略构建人来无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8]
跃居全国第五,济南何以成城市综合发展里的“优等生”
齐鲁晚报网· 2025-10-17 23:34
报告核心观点 - 我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发布,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济南位列综合排名前五,济南超越天津、广州、南京等传统经济强市引发关注[1] - 该报告采用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性评估体系,从六个维度选取90个指标,避免单一指标主导排名,告别“唯GDP论”[3] - 济南在“宜居城市”子项中高居第二,得分84.28,仅次于北京,其“韧性城市”位列第六,“文明城市”排名第八,“创新城市”排名第十[6][11] 评估体系与方法 - 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维度,选取90个具体指标进行全面衡量[3] - 评估方法采用多达175项指标数据,通过阈值标准化与等权重加权,将各指标转化为0-100的分数,最终合成指数[3] 济南排名表现 - 济南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得分为80.3,位列全国第五,超越天津(80.2)、广州(80.0)、南京(78.3)等城市[5] - 回顾2018年以前,济南GDP在省会城市中排名中游,城市创新能力与形象均不突出,如今在多个维度有显著提升[5] 宜居城市建设 - 济南在“宜居城市”子项得分84.28,高居全国第二,关键支撑来自其在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供给等民生保障方面的显著成效[7] - 2016至2020年间,济南市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的支出年均增长高达11.4%,占比从75.2%提升至79.5%,2024年该比例达到80.3%[8] - 济南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选出民生实事,使民生投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如乐山小区通过系统治理有效缓解停车难题[7] 智慧与韧性城市 - 济南在“韧性城市”测度中位列全国第六,“智慧城市”排名第九,数字浪潮正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9] - 济南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汇聚海量数据,“交通大脑”调控智能信号灯,使核心片区路段日均减少红灯等待9.5小时,路口平峰时段空放时间减少15%左右,延误指数降低10%以上[9] - 全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指挥平台打造燃气、热力等21个专题,实现全方位应急预警监测[9] 创新驱动发展 - 济南在“创新城市”测度中排名第十,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排名提升至第31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保持第15位[11][12] - 随着齐鲁科创大走廊、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济南汇聚大量高端人才与研发机构[12] - 以浪潮集团为龙头,济南在服务器、工业软件等领域全国领先;以齐鲁制药、华熙生物为代表,在生物医药与透明质酸研发生产领域达到世界级水平[12] 文明软实力与人才吸引 - 济南通过持续保泉补水、保护更新明府城和老商埠等历史街区,让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和谐共生[14] - 城市温情与文明氛围浓厚,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截至2024年底,济南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287.5万人[15] - 济南实施“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战略,构建“人来无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人才向往之城”[15]
药明生物(2269.HK):上调全年指引 CRDMO模式价值凸显
格隆汇· 2025-08-25 02:52
业绩指引与财务预测 - 公司上调全年收入指引 反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景气度逐渐恢复 [1] - 预计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1.11/1.28/1.49元 [1] - 采用PE估值方法 给予2025年PE倍数40倍 目标价每股48.18港元 [1] 项目管线与订单情况 - 2025上半年新增86个项目创历史新高 其中超50%新签项目来自美国 [1] - 双抗/多抗/ADC药物占新签项目比例超过70% [1] - 截至25H1共有864个项目 含67个临床三期和24个商业化生产项目 [1] - 未完成订单总额达203亿美元 其中未完成服务订单约114亿美元 [1] - 三年内未完成订单约42亿美元 巩固近期收入增长预期 [1] 收入表现与区域增长 - 临床前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长35.2% 由研究服务和临床前开发项目驱动 [2] - 临床三期+商业化收入同比上升24.9% 体现早期项目进入成熟阶段 [2] - 北美地区收入同比增长20.1% 展现需求韧性与项目放量 [2] CRDMO商业模式优势 - CRDMO模式保证使用公司专有技术分子在RDM各阶段贡献收入 [1] - 每10亿美元专有技术分子药物销售 公司有望年提成1亿美元 [2] - 100%在公司生产项目可豁免细胞株提成 部分生产项目按药品销售额0.5%收取提成 [2] - 细胞株提成业务毛利率高达80%以上 预计2025年底有600+项目可收取潜在提成 [2]
2025年乌鲁木齐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聚焦"5+2"产业集群布局,构建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9:21
乌鲁木齐市战略定位与经济发展 - 乌鲁木齐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一带一路"西向开放关键枢纽城市[1][4]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502.1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二产业增速达10.8%[4][5]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新能源领域新增装机593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7] 现代化产业体系架构 - 工业领域形成"5+2"体系: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15][17] - 服务业打造"6+8"格局:现代物流等6大生活性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等8大生产性服务业[15] - 已谋划重点项目113个,总投资1618亿元,装备制造覆盖汽车零部件等5大领域,生物医药深耕4个方向[17] 重点产业发展动态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6.3%,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速73.4%,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15%[9] - 能源化工领域龙头企业包括广汇能源、中泰化学,装备制造以金风科技为代表,生物医药集聚新奇康药业等企业[23][26]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3%,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率提升至65%[23]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层面新增57项新疆鼓励类产业条目,覆盖绿色能源、纺织服装等领域[11] - 地方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最高100万元奖励、上市辅导企业50-100万元补助等[12] - 乌鲁木齐市政府部署"三产联动"战略,绘制产业链图谱实施精准招商[12] 产业空间布局特征 - 构建"一城引领、三区协同、三轴联动"空间格局,甘泉堡经开区定位先进制造高地[19] - 数字经济依托新疆软件园等平台,金融总部集聚区分布在人民路、会展等区域[21] - 严格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工业用地混合使用模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21] 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 高端制造目标2025年形成3个千亿级集群,突破碳纤维、光伏硅基材料技术[28][29] - 规划商业航天全产业链,预计2027年未来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30] - 新能源装机占比2025年超50%,建设达坂城百万千瓦级风光储基地[31] - 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技术合同成交额目标年均增长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