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牙刷
icon
搜索文档
硬件公司创始人背刺友人、反悔赠股;无人机公司老板一句话致整个部门被裁;电动牙刷品牌三倍薪资挖竞对主播丨鲸犀情报局Vol.20
雷峰网· 2025-09-24 20:07
明星无人机企业困境 - 公司面临严重经营困难,自巨头推出竞品后四五年资金状况持续紧张,处于“走钢丝”状态[1] - 公司运营依赖政府项目和编队表演维持,导致优秀骨干大量流失[1] - 上一轮融资由地方政府机构出资,为获得支持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并接受特殊条件[1] - 创始人筹备第二代自飞产品,自信技术领先巨头一代,等待巨头发布后再发布自家产品[1] 外骨骼初创公司争议 - 创始人请另一公司CMO免费帮忙做众筹并承诺股份回报,众筹成功后反悔并威胁索回股份,导致该CMO被开除[2] - 创始人被指擅长包装人设,对外展现理想主义形象,实则缺乏研发背景且“只看中钱和利益”[2] - 为打压竞争对手,采取打听融资机构、撰写千字长文抹黑、抢先发布产品等非常手段[2] 消费电子巨头内部矛盾 - 公司内部战略目标矛盾,创始人层面强调品牌建设,下一级管理者更强调生意规模,导致执行困境[3] - 各区域负责人岗位频繁换人,“几乎没有能呆满两年的”[3] - 推进高端化策略,但一次大型发布会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原计划资源仅产出一支TVC广告[3] 硬件公司高管动态 - 某硬件公司同一事业部两位高管关系微妙,均有意离职创业,对外职责表述混乱[4] - 老板对高管A负责的硬件业务表现不满意,对其未经授权声称“已获融资”的行为颇有意见[4] - 高管B曾任职于大疆,创始人与高管A有“君子协议”,对去留持开放态度[4] 无人机厂商管理问题 - 创始人一次无心询问“你们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一周后该创意部门被整体裁撤,疑为指令“层层加码”导致决策变形[5] - 公司持续推动裁员并实行外包化改革,百人以上IT团队管理已全部转为外包[5] 电动牙刷品牌竞争白热化 - 品牌因不正当竞争败诉,争议双方背后有共同投资方[6] - 被告方以三倍薪资挖走胜诉方主播,内部设立专门“清除竞品”的会议室,明确以打击对手为目标[6] - 胜诉方被指保密能力不及行业一线大厂,需加强内部管理[6] 硬件公司决策文化 - 创始人保持奇特作息,凌晨2-4点微信“轰炸”所有高管,公司存在强烈的“一人决策”文化[7] - 创始人ego极大,认为外部产品都是“垃圾”,内部资深产品经理与其冲突频繁,所有产品决策无论大小均需上报至其本人[7] - 随着业务扩展和产品数量增加,仅凭创始人一人决策的模式难以为继[7] 机器人公司代工困境 - 本土机器人公司A试图为国际泳池机器人巨头代工未果,巨头转而与公司B洽谈贴牌合作[8] - 公司A以量大低价为策略,拥有两万方生产基地但年营收仅一亿元,正与地方政府谈合作“不要钱只要地”,计划扩展至庭院机器人领域[8] - 公司A负责人被指“擅长讲故事”,曾有投资方退股情况[8] 清洁品牌出海成功案例 - 某中国清洁品牌为海外代理商提供极具吸引力的供货政策,终端售价1000美元产品拿货价低至七五折,渠道利润空间充足[9] - 凭借产品力获得全球华人用户自发支持,形成独特的“零成本售后生态”[9] - 产品保值率惊人,催生活跃二手翻新市场,有人通过官方配件翻新后以接近新机价格出售[9] 激光雕刻机品牌与智能硬件投资 - 激光雕刻机品牌联合创始人因公司“家族化”及自身被架空而离职,该联创曾有顶流机构投资经历[10] - 离职联创虽未投资智能猫头鹰项目,但推荐给小红书,后者果断投资1200万美金[10] - 智能猫头鹰项目为无人机设计成猫头鹰造型,可扫描家庭环境实现避障飞行,充当移动摄像头[10] AI硬件创业动态 - 前vivo网红产品经理离职创业,组建团队并已获得千万级投资,估值约一亿元[11] - 团队打磨的产品为AI穿搭镜,预计年底国内首发,售价预计几百元左右[11]
usmile因贬低徕芬被罚25万,个护行业集体彷徨|硬氪分析
36氪· 2025-09-17 09:31
事件概述 - usmile母公司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因发布贬低竞争对手徕芬的误导性内容被处以25万元罚款 [1][2] - 违法行为具体体现为在官方抖音账号发布两条短视频,直接展示并负面评价徕芬电动牙刷产品 [2] - 该事件反映出电动牙刷行业在激烈竞争下的失序与焦虑 [1][8] usmile公司情况 - usmile成立于2015年,产品矩阵涵盖电动牙刷、冲牙器、牙膏等,曾获钟鼎资本、高瓴创投等投资 [3] - 公司2023至2024年市占率从23%跃升至29%,首次超越飞利浦成为行业第一 [4] - 在徕芬推出扫振电动牙刷后,usmile迅速跟进推出自家扫振产品 [5] - 公司电动牙刷产品售价区间为149-779元,与徕芬形成贴身竞争 [7] - 其领先优势正逐渐收窄,电商平台“销售额TOP1”宣传标语统计时段仍为2023年1月至6月 [7] 竞争对手徕芬情况 - 徕芬以高速吹风机起家,于2023年10月正式进军电动牙刷市场,采用扫振一体技术 [4] - 其电动牙刷上市首月销量超13.5万支,销售额超4000万元 [4] - 公司采用“硬件微利+刷头低价”商业模式,打破行业依赖高价刷头盈利的逻辑 [7] - 2024年其扫振电动牙刷市占率达11%,预计2026年提升至15%,2025年上半年在主流电商平台销量已登顶 [7] - 徕芬曾面临营销ROI不及预期、库存积压及自建工厂推高成本等问题,2024年牙刷线净亏损达8000万元 [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电动牙刷线上渠道零售额51.9亿元,同比降低6.9%,行业进入调整期 [9] - 入局者持续增加,包括口腔清洁设备商、个人护理厂商、互联网平台、智能家电品牌及传统牙膏企业 [9] - 行业陷入“重营销、轻技术”的内卷怪圈,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价格战此起彼伏 [9] - 主流技术路线为“旋转式”和“声波震动”,徕芬的扫振一体方案为行业带来新思路,吸引usmile、小米、华为等布局 [10] - 行业被视为低技术门槛的成熟消费品,市场正从增量走向存量 [10]
从网红品牌到行业领头羊,吹风机“头号玩家”再战新牌桌
新京报· 2025-06-17 18:16
行业颠覆与创新 - 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成功证明新兴企业能够颠覆传统行业,挑战"百年品牌"的市场地位 [1] - 家电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为新势力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例如小米推出的双桶洗衣机、上出风空调等创新产品 [1] - 电吹风行业也经历了类似的颠覆过程,从传统两极分化的价格带向技术驱动的高端市场转变 [3] 高速电吹风市场发展 - 2016年戴森率先引入高速电吹风,凭借高效吹发效率和时尚外观获得市场青睐 [3] - 高速电吹风的核心技术壁垒在于高速马达,高昂成本限制了多数品牌进入 [3] - 国内品牌如直白、追觅成为第一批追随者,但价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3] 徕芬的崛起 - 85后创业者叶洪新通过两年研发,成功开发出成本更低的三相高速无刷电机,性能与戴森单相电机相当 [5] - 徕芬将高速吹风机价格从戴森的2500-3500元大幅降至599元,后续推出399元SE版 [7] - 2021-2022年借助抖音平台流量爆发,通过优质内容营销快速破圈 [7] - 2023-2024年连续两年获得吹风机品类销量、销售额第一(奥维云网数据) [7] 徕芬的核心竞争力 - 拥有超10万平方米自主工厂,实现电机、注塑、主控板等90%以上零部件自主研发生产 [7] - 提供远超行业标准的2-3年质保、180天只换不修等服务 [7] - 在低技术门槛行业建立完整研发、生产、品质、营销、服务体系作为护城河 [7] - 对产品细节要求苛刻,如电机启停需在毫秒级完成加速和刹车,同时保证声音表现 [13] 产品创新与细分市场 - 针对出差、健身人群推出Mini版吹风机,通过风道重新设计和扇叶微调解决噪声问题 [9][11] - 2024年推出Swift4吹风机,创新性地将吹发与护发功能二合一,支持任意精油产品使用 [11] - Swift4搭载第四代高速无刷电机,采用一体式轴承和双风道设计,提升性能和使用寿命 [13] - 不参与行业价格战(均价维持在300元以上),通过细分需求挖掘保持市场领先 [8] 业务扩展与未来规划 - 2025年高速吹风机累计销量突破1700万台,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4] - 在马来西亚以接近20%市场份额超越戴森成为市场第一 [14] - 2023年进军电动牙刷市场,6个月内市场份额达14.9%成为行业第二 [14] - 2025年推出研发4年、投入1亿的电动剃须刀,采用高速直线电机等创新技术 [14][16] - 未来可能拓展至清洁电器、厨电、户外出行、日常办公等更广泛市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