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组织
icon
搜索文档
社会组织贷款陷资格困扰 千亿普惠市场待激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6:46
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作用 - 全国社会组织总量已达87.18万个,吸纳就业超过1100万人 [2] - 在扶贫、教育、养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社会组织面临的资金瓶颈 - 当前社会组织主要依赖社会捐赠与政府购买服务两大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单一 [4] - 受经济环境、捐赠意愿波动及政府拨款周期等因素影响,资金链紧张问题日益凸显 [5] - 45.54%的机构存在明确的借款需求,需求主要集中在政府购买项目资金到账延迟、阶段性收支不平衡、新项目拓展启动资金压力 [6] 社会组织贷款需求特征 - 近九成社会组织的年度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下,超九成机构能承受年化5%及以下的利率,贷款期限多以半年为主,呈现“小额、短期、低风险”特征 [6] - 调研估算我国社会组织年度总贷款需求约为1516.9亿元,其中70%的需求在100万元以下,68.04%的需求集中在50万元以内 [16] 社会组织贷款可及性现状 - 仅32.86%的机构成功获得贷款,其中75.71%依赖创始人或法人的个人信用贷款或向亲友借款 [8] - 真正以“社会组织身份”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仅占8% [8] - 被银行拒贷后,97%的社会组织被迫选择由创始人办理个人借贷或缩减开支,13%的小型机构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闭 [8] 银行贷款的主要障碍 - 超四成曾被拒贷的机构中,90%是因“社会组织身份不符”被拒,远高于因缺乏抵押物(33.33%)或收入不稳定(20%)等因素 [9] - 现行政策未将社会组织明确列为贷款对象,银行在实际操作中持“不敢贷、不愿贷”态度 [10] - 银行缺乏针对社会组织的风险评估工具,难以量化其还款能力 [15] - 在访谈的19家银行中,仅4家表示在具备政府项目背书或个人担保前提下可考虑贷款 [15] 潜在市场与发展建议 - 我国社会组织正孕育着一个年度总需求约1516.9亿元的信贷市场 [16] - 银行整体上持期待与开放态度,但反映当前政策不够清晰,缺乏现成产品和专门的风险评估体系 [18] - 让普惠金融覆盖面延伸至公益服务领域,可激活普惠公益潜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5][18]
用爱与责任写好首都发展“温暖注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4 05:46
组织规模与评级 - 北京市共登记注册市级社会组织4454家,其中3A级(含)以上1580家,占比超过市级社会组织总量的35%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实现了从“增量”向“提质”转型 [1] 党建引领与组织建设 - 行业主管部门制定20余项制度规范,并采用清单式管理 [3] - 健全“综合党委—联合党委—社会组织党支部”组织体系,优化设置48家联合党委、1260个党支部 [3] - 成立36个妇女组织、43个工会组织、12个共青团组织,建立4个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857个党建活动阵地 [3] - 全面落实党建业务融合“六同步”“两纳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45个党组织和党建品牌受到上级表彰 [3] 人才队伍与专业能力 - 市级社会组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73.5% [5] - 2.07万人取得相关专业职称,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超过6900人 [5] - 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培训人次超5.5万 [6] 创新与品牌化发展 - 部分组织引入“公益创投”、品牌工作坊、“两员四厅”网格治理等新工作模式 [4] - 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打造“记忆包裹”“公益1+1”等公益品牌 [5] - 数智化转型升级,在会员服务、项目管理等领域应用智能工具 [5] 规范化与信用体系建设 - 超半数行业协会、商会等制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或自律制度 [5] - 1400多家市级社会服务机构制定信息公开和服务承诺措施,600多家基金会自建网站发布信息 [5] - 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北京市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办法(试行)》等多个政策文件 [6] - 实施公共信用评价,698家市级社会组织获得B级以上信用评级 [6] 社会服务与贡献 - 通过“北京5A级社会组织公益地图”可查询200余个5A级组织服务资源 [7] - “十四五”以来实施2500多个乡村振兴、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公益项目,总计约11亿元 [7] - 发布1200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1000余篇发展报告和建言资政成果 [7] - 开展就业服务活动600余场,提供就业和见习岗位9000多个,推动会员单位招聘7.1万余人 [7] - 每年开展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各类活动上万场次,实施公益项目5000多个 [7] - 50多家市级社会组织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省部级以上表彰 [7]
多方共探普惠金融赋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新华财经· 2025-10-31 19:31
行业规模与资金需求 - 全国社会组织总量已达86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超1000万人 [1] - 社会组织日常运营、项目实施与业务拓展亟需多元资金支持体系 [1] 贷款可及性现状 - 我国以组织身份获得银行贷款仅占进行过贷款组织的8% [1] - 绝大部分社会组织只能通过法人个人贷款、向亲戚朋友借贷等方式满足资金需求 [1] 解决方案与未来方向 - 短期需明确非营利法人合法贷款人资格,建立社会组织专属征信评估体系,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 [2] - 中期需打通社会组织与金融系统数据库,推出多元社会组织信贷产品支持政策 [2] - 长期在于发展构建适配社会组织普惠金融生态服务系统,形成政策支持-金融创新-组织自律的良性循环 [2]
“十四五”期间,北京社会组织增至4454家
新京报· 2025-10-29 15:09
社会组织总体规模与构成 - 北京市登记注册市级社会组织总量为4454家,其中社会团体2105家、社会服务机构1507家、基金会842家 [1][2] - 3A级(含)以上社会组织数量为1580家,占市级社会组织总量超过35% [1][2] - 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且无不良信用记录的社会组织占比超过90% [2] 社会组织评级与活动 - 第五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向44家新评5A级社会组织授牌 [1] - 活动推出北京5A级社会组织公益地图,方便市民查询服务资源,并举行了老年学堂公益项目签约仪式 [1] 社会组织经济与社会贡献 - “十四五”以来社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等公益项目2500多个,总规模约11亿元 [2] - 社会组织发布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200余项,形成发展报告和建言资政成果1000余篇 [2] - 开展就业服务活动600余场,提供就业和见习岗位9000多个,推动会员单位招聘7.1万余人 [2] - 每年开展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活动上万场次,实施公益项目5000多个 [2] 政策监管与支持环境 -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办法(试行)》等多个政策文件,全面实施公共信用评价 [1] - 实行电子签章、无纸化年检,并将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从每年一批改为每年四批 [1]
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苏州样本”亮点“四看”
苏州日报· 2025-09-30 06:37
文章核心观点 - 苏州社会组织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其发展模式被视为“苏州样本”,特点为规模与质量并重、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与产业创新、并强化民生服务 [1] 规模与质量 - 全市登记注册社会组织达7490家,等级社会组织覆盖率为65%,其中5A级社会组织数量为67家,位居全省首位 [1] - 市政府推出“1+5+18”工作体系以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明确一个品牌、五大行动和18条举措 [1] 战略参与与责任担当 - 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包括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并建立了苏信、苏阜、苏宿等跨区域合作机制 [1] - 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1.18亿元,精准实施498个帮扶项目,惠及41万人 [1] 产业融合与创新动能 - 构建“一产业一集群一协会”发展格局,行业协会商会联动21万家企业,服务“1030”产业体系,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注入动能 [2] - 2024年以来,行业协会商会搭建162个交流平台,发布25个经济发展指数以支持政府决策 [2] 治理服务与民生保障 - 全市4057家社会服务机构聚焦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民生领域,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 [2] - 累计投入超10亿元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文化繁荣与矛盾调解,并推动311家社会组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2] - 通过举办720场就业招聘会,累计发布超万个就业岗位以服务社会民生保障 [2]
2025长三角民政座谈会在苏州召开
新华日报· 2025-09-30 05:27
会议概况 - 2025年9月28日至29日,2025长三角民政座谈会在苏州召开,主题为“聚力同行、智启新程”[1] - 会议聚焦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共商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计,共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1] - 民政部副部长胡海峰、江苏省副省长方伟出席会议并致辞[1] 江苏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 江苏省积极引导全省7.1万家社会组织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治理第一线、公益慈善最前沿汇智聚力[1] - 江苏省社会组织呈现出结构持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作用日益彰显的良好态势[1] 会议成果与未来合作 - 长三角三省一市民政厅(局)长作主旨发言,并签订长三角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1] - 会议发布长三角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系列成果和《长三角社会组织发展报告》蓝皮书[1] - 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紧密合作纽带、增进业务交融、激发创新活力,合力推动长三角民政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1]
@求职者,“职”等你来!招聘需求超13.4万人次 岗位清单请查收↓
央视网· 2025-09-17 12:59
专项行动整体概况 - 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在9月15日至9月20日期间推出7个线上招聘专场 [1] - 专项行动共有4900多家用人单位参与,总招聘需求超过13.4万人次 [1] 教育培训行业招聘 - 教育培训行业专场组织10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教师、高校辅导员等岗位 [3] - 该行业招聘需求达到3.4万人次 [3] 人工智能行业招聘 - 人工智能行业专场组织13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算法工程师、数据开发工程师等岗位 [4] - 该行业招聘需求为1.5万人次 [4] 新能源行业招聘 - 新能源行业专场组织6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风电定检工程师、光伏工程师等岗位 [6] - 该行业招聘需求为1.7万人次 [6] 电气机械制造行业招聘 - 电气机械制造行业专场组织18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岗位 [8] - 该行业招聘需求高达6.4万人次,为各专场中最高 [8] 交通运输行业招聘 - 交通运输行业专场组织15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物流运营管理员、供应链管理员等岗位 [10] - 该行业招聘需求为1700余人次 [10] 大中型企业招聘 - 大中型企业专场组织7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研发工程师、理财经理等岗位 [12] - 该专场招聘需求为3000余人次 [12] 社会组织招聘 - 社会组织专场组织4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法务专员、学术专员等岗位 [14] - 该专场招聘需求为200余人次 [14]
杭州加快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杭州日报· 2025-07-29 10:58
杭州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 杭州市召开推进会盘点以清廉建设为抓手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明确新要求并提出新目标 [1] - 2022年9月市纪委将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纳入清廉杭州建设新拓展单元 三年来成功打造"红社联动 民悦清风"清廉品牌 [1] - 杭州市本级和3个区被确定为浙江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观察点 47家社会组织被评为省级清廉社会组织"百家范例"和全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 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1] 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与清理工作 - 杭州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 查处非法社会组织261个 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1708家 行政处罚案件222起 [2] - 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连续多年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浙江首位 [2] 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成果 - 杭州承办浙江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成果展 发布《杭州市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报告(2023年度)》 [2] - 创新实施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工作室三年建设行动 累计培育4A级以上社会组织783家 省市社会组织领军人物224人 [2] - 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支持成立社会组织 优化全市社会组织结构布局 [2] 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 杭州将重点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 [3] - 通过规范登记审查 加强管理服务 依法开展监督 积极鼓励引导 破解制约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3] - 促进社会组织规模更适当 结构更合理 治理更有效 品牌更响亮 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 [3]
山东印发管理办法 规范省级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和使用
大众日报· 2025-07-27 09:11
政策制定背景 - 山东省民政厅与财政厅联合印发省级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旨在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并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1] 资金支持范围 - 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保障改善民生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1] - 具体支持范围包括社会组织服务全省工作大局 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 服务阵地建设 规范化建设等领域 [1] 申请机构资质要求 - 申请机构需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拥有健全组织机构和固定办公场所 [1] - 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并建立完善的民主监督 财务和资产管理等内部治理制度 [1] - 要求近两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及重大舆情等负面情况 且社会信用良好 [1] 资金管理机制 - 省民政厅需将发展资金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并实行单独核算 及时编制预算支出绩效目标 [2] - 项目立项后需与承接单位签订合同 加强定期检查 绩效评价和结项审计工作 [2] - 省财政厅协助民政厅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 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管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问题 [2] 绩效评价体系 - 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年度社会组织发展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2] - 省财政厅可根据需要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抽查复查 [2]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为跨国对话搭台,社会组织成为科技治理“黏合剂”
北京商报· 2025-03-30 23:22
科技创新合作与民间组织作用 - 科技创新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民间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型社会组织具备"专业性"和"活跃性"特征,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与纽带 [1] - 社会组织以其灵活性、专业性和包容性成为弥合分歧、凝聚共识的"第三极"力量,在科技治理中发挥"黏合剂"和"守护者"作用 [3] 社会组织在科技治理中的具体贡献 -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促会)拥有310家团体会员,通过项目合作、文化交流和多边机制会议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3] - 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汇聚16个国家和地区的95家高端智库单位,包括六种智库类型,并通过"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培训中心累计培训中外科技人员上万人 [4][5] -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计划未来三年新增1—2个海外联络处,重点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并联合京津冀企业家联盟打造企业出海"护航平台" [5] 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 北京拥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和55万余名科研人员,截至2024年底科技型企业超过85万家,一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达11万家,相当于每天诞生超过300家科技型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