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服务

搜索文档
用AI冒充人工翻译论文致博士延迟毕业, 法院:退钱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6:48
纠纷案例 - 消费者小郑因毕业需要支付2万元委托翻译公司进行人工翻译中文论文至波兰语,但交付成果被导师发现与AI翻译完全一致导致延迟毕业 [1] - 翻译公司辩称延迟毕业系因消费者论文质量未达导师要求,与翻译服务无关 [2] - 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翻译公司退还消费者50%服务费即10000元 [3] 行业规范问题 - 翻译公司在收取人工翻译费用后使用AI翻译交付,构成以低成本技术冒充高价值服务的违约行为 [4] - 专业文件翻译需依赖人工经验与智慧,服务商在未明确约定情况下使用AI翻译属于不诚信经营 [4] -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翻译公司并查验译员资质,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翻译方式以避免低质翻译风险 [4]
特稿|中国科技为非洲国家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6-15 21:52
农业科技合作 - 中国华大集团在布隆迪卡鲁济设立多年生稻种植示范基地,2024年6月第一季每亩平均产量达207公斤,较当地农户品种增幅100% [2] - 多年生稻技术一次播种可连续收割,减少重复播种、育秧等环节成本,适合非洲农业机械化程度有限地区 [1] - 多年生稻技术已推广至布隆迪、乌干达、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纳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清单》 [1][2] 数字通信基建 -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实施马达加斯加农网EPC项目,首期建设73个农网站点,覆盖2340平方公里,惠及16.5万农村人口 [3] - 坦桑尼亚偏远地区通信覆盖项目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输入,以降低设备能耗和运营成本 [3] - 农网项目将帮助非洲偏远乡村实现电话通信、网络社交及移动支付等经济活动 [3] 人工智能与语言技术 - 湖南传神科技推出"非洲通"便携式翻译设备,基于中非经贸大语言模型,可识别翻译144种语言,能耗低于传统语言模型 [4] - 该设备针对非洲53国语料资源开发,适用于基建、农业等领域的中非企业交流 [4] - 肯尼亚学者认可"非洲通"在斯瓦希里语等非洲语言翻译中的便捷性,强调语言互通对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4]
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
搜狐财经· 2025-05-17 21:09
技术使用与AI渗透 - 2024年英国成年人以巩固现有设备为主,仅少数人购置新设备,部分用户降级设备或取消付费电视订阅转向流媒体服务 [1] - AI工具应用显著增加,办公族普遍使用ChatGPT、Microsoft Copilot处理重复性工作,部分用于个人生活如撰写申请、规划旅行 [1] - 智能门铃因安防功能成为新增长点,但用户对订阅服务抵触情绪明显 [1] - 超半数参与者使用智能设备和应用监测健康数据、制定健身计划,心理健康类应用如Headspace获得认可 [1] 内容消费与平台分化 - 在线点播观看趋势持续,智能电视普及推动BBC iPlayer、ITVX等公共服务平台使用,但公众对BBC信任度下降 [1] - YouTube重要性显著提升,尤其在男性群体中超越传统电视和流媒体成为主要观看平台,内容涵盖体育赛事、小众兴趣播客及指南 [2] - TikTok仍是年轻群体重要信息来源,其算法推荐的个性化内容使其保持例外地位 [2] 隐私与安全 - 多数参与者将提供个人数据视为使用在线服务的"必要之恶",态度趋于被动接受 [2] - 用户对识别诈骗电话和邮件的信心较强,主要通过核查发件地址、咨询家人等方式应对 [2] - AI生成内容泛滥引发新担忧,部分参与者对社交媒体上的深度伪造视频表示担忧 [2] 新闻获取与媒体信任 - 新闻消费呈现明显分化趋势,乌克兰和中东冲突报道加剧公众态度两极化 [2] - BBC新闻仍是最广泛使用的新闻服务,但其公信力面临挑战,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群体转向社交媒体和YouTube上的替代信源 [2] - 2024年大选报道中,主流媒体的对抗性辩论模式遭批评,多数参与者认为媒体报道未显著影响其投票决策 [2] 二十年媒体生活反思 - 智能手机被公认为影响力最大的技术,重塑了通信、内容消费和社会互动模式 [3] - 参与者既认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信息获取渠道拓展,也担忧技术更新压力、隐私泄露及家庭生活碎片化 [3] - AI被视为关键变量,教育、就业领域的潜在变革引发广泛讨论,部分人期待技术反叛回归简单生活 [3] 群体差异 - 年轻群体更依赖TikTok和YouTube,中老年用户坚守传统电视和广播 [3] - 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于使用智能设备管理健康和财务,低收入群体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和价格比较网站应对生活成本压力 [3] - 父母群体在平衡子女技术使用与保护方面面临挑战,对学校禁手机政策普遍持支持态度 [3] 翻译行业AI应用指南 -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翻译实践模式从"人主导-机辅助"向"人机双向赋能"演进 [6] -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语义推理与文化适配能力,被视为"数字伙伴"而非效率工具 [7] - 翻译行业人员可聚焦情感传递、文化适配、创意表达等更具主观性与人文价值的环节 [8]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应用于译前预置、译中生成、译后优化等关键环节,构建"人机协同驱动"的智能化工作流程 [10] - 翻译行业人员需提升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核心竞争力 [15]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辅助构建领域知识库、翻译记忆库等,提升翻译质量稳定性与项目执行效率 [22] - 翻译行业人员需掌握提示词设计和优化技巧,通过精准指令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任务 [24]
2025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翻译协会· 2025-04-29 1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翻译行业在产值、企业数量和人才规模方面稳步增长,市场竞争活跃且进一步细分 [10] - 翻译服务需求方注重自主翻译能力提升和供应商综合服务能力,翻译企业优化成本结构并利用技术提升质量 [10] - 翻译人才培养持续优化,校企合作发挥重要作用,翻译研究成果丰硕推动学科发展 [10]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 中国翻译行业整体发展状况 - 国内产值:2024年主营翻译业务企业全年总产值708.0亿元,增长率3.0%,增速相比2023年下降2.6% [16] - 企业数量:截至2024年底,国内在营翻译企业657689家,主营翻译业务企业14665家,行业小类为“翻译服务”的企业3477家 [19] - 人才数量:2024年翻译从业人员规模680.8万人,同比增长6.0%,专职人员占比15.1%,兼职人员占比84.9% [21][22] 第二部分 中国翻译服务需求状况 - 需求主体:政府及事业单位是最大需求方,占营业收入34.3%,需求方看重供应商多业务领域综合服务能力 [30][33] - 需求规模:2024年需求方自主翻译比例上升,外包比例下降,82.1%需求方使用过人工智能翻译,打包类项目成交金额均值最高 [37][42][45] - 需求类型:现场口译和笔译是主要收入来源,会议会展、教育培训及知识产权是主要业务领域,语种组合更多元,企业需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48][51][56][62] 第三部分 中国翻译企业运营状况 - 企业分布:民营企业是主要力量,北上广聚集半数以上企业,行业“小而散”特征仍存在 [68][70][74] - 经营情况:超五成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老客户复购、公开投标、行业展会是重要获客渠道,企业面临结构性成本压力,兼职用工带来税务合规挑战 [79][83][86][92] - 服务质量:经验和资质是选择供应商首要依据,人工智能翻译质量不稳定引发担忧,企业采取多种措施控制质量 [97][99][102] 第四部分 中国翻译人才发展状况 - 人才结构:从业者平均年龄36岁,中青年是主力,企业对译员能力呈高学历、复语型需求,多数从业者取得翻译相关证书 [109][114][119] - 学科建设:翻译人才培养与细分领域结合更紧密,英语、日语等专业新开设与撤销院校双高,师资队伍专业背景多元、职称结构合理 [127][130][141] - 人才培养:超两成院校未将翻译技术列入课程,企业和院校对DTI人才画像有共识但院校存在短板,校企合作效能待提升,半数专业人才在本行业或相关领域就业 [146][155][159][165][166] - 翻译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涉翻译研究项目超150项,全年出版著作76部,发表论文超800篇,举办学术会议56场,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获政策支持,行业活动多元 [173][178][181][186][189][190] 第五部分 中国翻译技术发展状况 - 企业规模:主营人工智能翻译的企业翻倍增长,以民营企业为主,广东省占比居首 [197][199][202] - 技术应用:使用翻译技术的企业和从业者比例提升,技术在项目中广泛应用,企业采取措施规避数据安全风险 [205][209][212] - 技术布局:九成以上企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部分企业七成成本用于此,技术提升企业营收和订单数量 [216][222][223] 第六部分 中国翻译行业发展趋势及高质量发展建议 - 发展趋势:企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增长,需技术技能与人工翻译结合,服务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 [229][230] - 发展建议:加强对民营企业扶持,规范市场竞争;优化企业经营管理,降本增效;优化院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形成政产学研闭环;推动技术发展,推广、共享与标准化并举 [231][232][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