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orage
icon
搜索文档
江波龙(301308) - 2025年7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0 18:06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电话会议 [2] - 参与单位为中信保诚基金、中邮证券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8日下午15:00 - 16:00 [2] - 活动地点在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南山街道听海大道5059号鸿荣源前海金融中心二期B座2301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许刚翎,投资者关系经理黄琦,投资者关系资深主管苏阳春 [2] 企业级存储业务 - 公司是极少数能在定期报告披露企业级存储产品组合业绩的A股上市公司,也是国内少数具备“eSSD + RDIMM”产品设计、组合及规模供应能力的企业 [3] - 2025年一季度企业级存储产品组合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3] - 企业级存储产品获不同行业知名客户认可,适配性和可靠性强,能满足高性能和定制化需求 [3] - 随着AI应用加速,国产企业级存储产品需求增加,公司企业级业务有望在重要客户处取得突破 [3] TCM模式业务 - 公司与闪迪合作,基于双方优势推出定制化UFS产品及解决方案,自研主控芯片UFS4.1产品性能优于市场主流 [4] - 依托UFS主控芯片性能和与晶圆原厂合作,UFS产品有望扩大在嵌入式存储市场领先地位,提升高端存储市场占有率 [4] - TCM模式是业务模式革新,拉通晶圆原厂与大客户,降低价格波动影响,创造核心能力价值 [5] - 公司已与闪迪、传音、ZTE等达成TCM模式合作,未来将在主要大客户合作上取得突破 [5] 自研主控芯片业务 - 自研主控聚焦高端产品领域,已推出三款主控芯片,累计应用量超3000万颗,首批UFS自研主控芯片已成功流片 [5] - 搭载自研主控芯片的存储产品有性能和功耗优势,2025年应用规模预计明显放量增长 [5] - 公司将保持与第三方主控芯片厂商合作,提供更多样化存储解决方案 [5] 其他信息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5] - 无附件清单 [5]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涨1.36% 创新药概念股集体走强
新华财经· 2025-07-03 12:2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7月3日早盘震荡反弹 沪指微涨0.07%至3457.36点 深证成指涨0.75%至10490.50点 创业板指涨1.36%至2152.54点 [1] - 创新药概念股持续走强 神州细胞、塞力医疗等涨停 算力硬件股博敏电子涨停 商业航天概念西测测试、雷科防务涨停 消费电子概念新亚电子、朝阳科技涨停 [1] - 光刻机、光刻胶概念股调整 兴业股份跌停 [1] - 生物制品、元件、中药、重组蛋白、创新药、PCB等板块涨幅居前 游戏、造纸、油气开采及服务、兵装重组、可控核聚变、BC电池等板块跌幅居前 [2]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全球核电建设景气度上行 中国在建规模全球第一 欧美恢复核电建设 利好核电产业链订单需求 建议关注天然铀、中游核心设备及后处理环节 [3] - 天风证券看好存储板块机遇 预计三四季度持续涨价 AI服务器、PC、手机带动存储升级 HBM、eSSD、RDIMM等高价值产品渗透率提升 [3] - 中国银河证券预计货币政策保持宽松 降准降息空间仍存 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积累 业绩拐点可期 中长期资金力量壮大利好银行估值重塑 [3] 经济数据 - 6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降至50.6 较5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为2024年四季度以来最低 主要受假期效应减退影响 [4] 政策动态 - 厦门发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 前瞻布局深海产业 推进海洋立体化观测和卫星通信网络体系建设 推动智慧海洋工程与产业融合 [5] 行业动态 - 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 西门子恢复中国客户对软件和技术的全面访问 [6]
Ceph存储效能飙升20%+!忆联PCIe5.0 ESSD智能多流技术攻克“隐形损耗”
金投网· 2025-06-12 08:10
分布式存储行业趋势 - 分布式存储成为企业构建高效弹性数据底座的核心选择,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与应用需求[1] - Ceph作为开源分布式存储领军者,具备高扩展性、多协议支持和成熟生态,被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广泛采用[1] 忆联Ceph方案技术优势 - 基于PCIe 5.0 ESSD实现数据吞吐效率达上一代2倍[1] - 智能多流技术使性能优于同代际竞品3.15%,写放大效应(WAF)优化20%-32%[1] - SSD预期寿命延长20%以上,实现性能、耐用性与可靠性三重突破[1][18] 性能测试验证 - 随机读IOPS突破175.5万(延迟1.1ms),随机写IOPS突破19万(延迟9.9ms)[10] - 混合读写IOPS超50万(延迟20ms),顺序读带宽56GB/s(延迟8.85ms),顺序写带宽15.3GB/s(延迟32.88ms)[10][13] - WAF平均值1.78,较友商A/B/C分别低25%/32%/20%[16] 核心技术突破 - 智能多流技术实现动态冷热数据分层,WAF降至1.78超低水平[20] - 融合分布式副本策略与纠删码技术,集成SPDK DIF/DIX端到端数据保护[22] - 性能一致性指标波动率优于行业标准,保障业务SLA达标[21] 行业应用价值 - 运营商:存储效率提升20%+,硬件更换频率降低[23] - 互联网:高并发下维持用户体验,保障SLA达成[23] - 金融:多层次防护体系满足合规要求,降低数据泄露风险[23] 市场定位结论 - 忆联PCIe 5.0 ESSD在分布式存储场景展现卓越性能,效能提升超20%,成为新一代可扩展存储系统的理想选择[24]
Pure Storage (PSTG)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04 05: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企业存储行业、超大规模市场存储行业 - **公司**:Pure Storage (PSTG)、Meta、Micron、Kioxia、Hynix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环境与市场不确定性 - **观点**:下半年全球宏观和地缘政治环境变化迅速,不确定性增加,难以进行长期市场预测 [3] - **论据**:当前宏观和地缘政治环境不稳定,缺乏明确的终点,信号易随宏观变化快速改变 AI对存储行业的影响及Pure的应对 - **观点**:AI将影响整个IT生态系统,企业环境中存储的性质和价值将发生变化,Pure有应对策略和产品布局 [5] - **论据**:AI影响大规模环境,需要高速读写的专业存储;企业环境中数据重要性上升,Pure推出FlashBlade Exa和Fusion v2产品,前者适用于大规模GPU环境,后者可使企业存储环境作为存储云运行,让AI可访问实时数据和生产数据 [5][9] 公司未来增长机会 - **观点**:AI在企业存储市场占比小,公司还将竞争超大规模市场存储机会,整体增长机会大 [12] - **论据**:企业存储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Pure目前营收超30亿美元,有470亿美元的增长空间;去年与AI直接相关的存储约20亿美元,预计增长但仍为个位数占比;超大规模市场中,前五大超大规模企业占硬盘市场60 - 70%,约600 - 700 EB/年,Pure已获得Meta的设计订单 [12][15][16] 超大规模市场竞争与TCO优势 - **观点**:Pure在超大规模市场各存储层级有竞争力,Flash技术在TCO上优于硬盘 [20] - **论据**:超大规模企业有基于性价比的水平存储层级,Pure可竞争各层级,预计从最高层级开始;从密度和性能看,Flash模块密度高,下一代300TB的DFM是硬盘50TB的6倍,且性能提升遵循摩尔定律,每年约344%,硬盘每年约12%;Flash技术在功耗、网络连接、处理器需求等方面优势明显,可节省成本和电力,且故障率低、更换周期长 [23][25][32] 公司财务与运营策略 - **观点**:公司财务状况更稳定,未来将继续提升运营利润率 [41] - **论据**:过去NAND价格波动影响营收,现在公司服务模式占比达40%以上,收入和现金流更稳定;公司原计划每年提高1 - 2个百分点的运营利润率,因超大规模市场机会,今年暂停,明年恢复执行 产品定价与市场份额 - **观点**:E Series产品低毛利率是为了推动市场渗透,随着市场份额增加,毛利率将提升 [51] - **论据**:公司是将闪存引入低层级存储的先行者,需积极定价;新产品需用低价吸引早期用户;历史经验表明,成功的新产品在新市场通常以低毛利率起步,随着市场份额增加,毛利率会上升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NAND供应**:公司与Micron、Kioxia和Hynix三家主要供应商密切合作,确保未来两年有足够的NAND供应,且随着公司业务成功,供应商会扩大生产 [36] - **关税不确定性**:关税政策变化频繁且细节不明,给制造商带来不确定性,但公司有灵活的供应链和需求链,已进行相关规划以应对不同情况 [44][46] - **PureFusion的网络效应**:公司推出的PureFusion可使客户将所有存储作为存储云运行,将在企业存储中创造网络效应,有助于公司更深入地渗透企业市场 [56]
存储供应商,陷入困境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8 09:36
人工智能对存储行业的影响 - 存储供应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存储数据并使其可供人工智能代理和模型快速访问,这需要构建高效的人工智能数据管道 [1] - 人工智能在存储管理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可提升管理员效率并增强网络安全,但存储AI数据以支持模型和代理的高效访问仍是关键难题 [1] 存储硬件和软件供应商的技术应对 - 基础存储供应商普遍采用Nvidia GPUDirect支持,最初仅限文件传输,现已扩展至通过RDMA传输S3对象,其他GPU或AI加速器硬件供应商尚无等效服务 [3] - 数据从原始形式逐步转换为AI模型可用的数据集和格式,涉及非结构化文件和对象数据的向量嵌入,存储介质包括磁盘或SSD,管理软件可能涉及存储阵列控制器、数据库、数据湖或矢量存储 [3] - VAST Data构建了完整的AI管道,支持矢量数据库、实时数据提取、事件处理及AI代理构建,与Qumulo仅通过NeuralCache增强内部运营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5] 主流存储供应商的GPUDirect支持情况 - Cloudian、Dell、DDN、Hammerspace、Hitachi Vantara、HPE、IBM、MinIO、NetApp、Pure Storage、Scality和VAST均支持文件和对象的GPUDirect,但多产品供应商(如Dell、HPE)的支持可能不统一 [8] - Dell、DDN、Hitachi Vantara、HPE、华为、IBM、NetApp、Pure Storage和VAST已获得Nvidia BasePOD和SuperPOD GPU服务器系统认证 [9] - Dell、DDN、Hitachi Vantara、HPE、NetApp、Pure和VAST进一步集成Nvidia Enterprise AI软件,包括NIM、NeMo检索器微服务、Llama Nemotron模型和NIXL例程 [9] 高级AI集成与KV缓存技术 - VAST提供完整的数据准备、AI模型支持及代理开发环境,Dell、Hitachi Vantara和HPE通过合作伙伴向类似方向迈进,其他供应商因缺乏关键AI堆栈组件而难以跟进 [10] - KV缓存技术通过将逐出的键值数据存储在GPU服务器的直接连接存储或RDMA可访问的外部存储中,以缩短模型响应时间,Hammerspace、VAST Data和WEKA支持Nvidia GPU服务器的KV缓存卸载 [11] 云文件服务与数据管理供应商的AI布局 - 云文件服务供应商(CTERA、Egnyte、Nasuni、Panzura)需通过AI数据管道支持GPU系统推理,但尚未明确是否支持GPUDirect或与Nvidia合作开发边缘AI框架 [12] - 数据管理与编排供应商(Arcitecta、Datadobi、Data Dynamics等)专注于AI数据管道中的数据选择与移动,但除Hammerspace外,其他供应商与Nvidia的合作有限 [12] 多存储环境下的AI数据整合挑战 - 备份和存档数据由独立供应商控制,导致AI数据管道分散,存储系统供应商难以整合,备份供应商因不愿开放API而加剧了这一难题 [13] - 大型组织可能通过精简存储供应商名单来解决多源数据(本地存储、公共云、备份、档案等)难以统一供AI模型访问的问题 [14]
Pure Storage Margin To Expand From NAND Pricing Weakness: Analyst
Benzinga· 2025-05-28 03:01
业绩预测 - 分析师预测Pure Storage第一财季2026年营收7.72亿美元,每股收益26美分,略高于市场预期的7.7亿美元和25美分 [1] - 第二季度营收预计8.35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8.39亿美元 [4] - 2027财年每股收益预测从2.06美元上调至2.07美元,2028财年从2.49美元下调至2.46美元 [6] 季节性表现 - 第一财季通常是公司季节性最弱季度,2016年以来平均环比营收下降16% [2] - 本次预计环比下降12%,略高于典型季节性,反映FlashBlade/E产品持续增长势头 [3] 利润率 - 第一财季预计营业利润率10.7%,高于市场预期的10.6%和公司指引的10.4%,主要因订阅业务利润率强劲 [4] - 预计全年营业利润率指引将维持17% [5] - NAND价格近期疲软有望支撑第二、三财季利润率扩张 [5] 行业环境 - 预计2025年第二、三季企业IT支出将因宏观不确定性暂停,尤其影响存储设备等可延迟采购领域 [6] - 戴尔新产品和激进定价加剧行业竞争 [6] 产品与技术 - FlashBlade/E产品持续采用,但预计将负面影响第一财季产品利润率 [3] 股价与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73美元,因产品增长尚未重新加速且面临硬盘厂商竞争压力 [9] - 股价最新下跌0.08%至55.4美元 [9]
摩根大通:企业存储-第一季度存储前瞻-市场需求前置,提前采购存储
摩根· 2025-05-25 2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In-Line,分析师预计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存储业绩持谨慎态度,因估值上升且存储在预算中优先级较低,仍担心出现需求下滑 [3] - 企业业绩受关税影响不大,但对存储业务谨慎,检查显示存储业务比网络业务更不乐观 [6] - 提高部分公司目标价,因认为关税风险低于最初估计 [6] 各公司情况总结 Pure Storage Inc (PSTG.N) - 评级为Equal-weight,目标价从40美元提高到62美元 [12][25] - 预计5月28日盘后公布财报,经销商表现强劲,但仍对支出环境持谨慎态度 [12] - 若更多客户选择Evergreen,可能成为营收增长的不利因素;预计第一财季毛利率为69.6%,2026财年产品毛利率约为65%,但NAND现货价格上涨可能带来压力 [13] Nutanix Inc (NTNX.O) - 评级为Overweight,目标价从75美元提高到90美元 [14][26] - 预计5月28日盘后公布财报,经销商检查情况最积极,渠道业务管道强劲 [14] - 预计将继续讨论与VMware的合作势头,Dell PowerFlex产品已于4月底普遍可用,并宣布与Pure Storage合作,预计在2026财年有适度收入贡献 [15][17] NetApp Inc (NTAP.O) - 评级为Equal-weight,目标价从84美元提高到106美元 [18][27] - 预计5月29日盘后公布财报,检查显示表现较弱,预计2026财年营收指引保守,第四财季产品毛利率预计为56.0% [18][19] - 公共云业务因剥离Spot和第一方市场增长而使毛利率受益,但市场对第四财季公共云业务的建模可能有误 [1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PE.N) - 评级为Equal-weight,目标价从14美元提高到22美元 [23][28] - 预计6月3日盘后公布财报,网络业务检查较弱,但存储业务定位有所改善 [23] - 本季度业绩喜忧参半,服务器收入预计环比下降,存储业务可能是优势领域,但受Elliot参与和Juniper收购结果不确定的限制 [24] 行业相关数据 - CIO硬件预算增长预期在2月21日后大幅恶化至同比0.7%,此前2025年预期为2.2%,2024年为1.6% [9][31] - 存储支出在预算中的优先级低于网络等项目 [29]
德明利(001309):2024年营收YOY+169% 2025年开拓企业级存储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7.73亿元,同比增长168.74%,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302.30% [1] - 24Q4营收11.76亿元,同比增长47%,环比下降17%,毛利率1.29%,环比下降近1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0.7亿元,为2024年唯一亏损季度 [1] - 固态硬盘类产品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235.46%,占总收入比例48.20%,嵌入式存储类产品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1,730.60% [1] 产品布局 - 完成移动存储、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和内存条四大产品线布局 [1] - 2008年聚焦消费类移动存储市场,2019年布局固态硬盘,2023年嵌入式存储与固态硬盘业务起量,2024H1新增LPDDR、内存条产品线 [1] - 自研9颗主控芯片,覆盖移动存储和SATA SSD,正在研发PCIe/嵌入式主控芯片及模组 [2] 研发投入 - 研发人员从2023年164人增至2024年312人,研发费用从1.08亿元增至2.03亿元 [2] - 2025年1月募资9.9亿元,其中3.59亿元投向PCIe SSD存储控制芯片及存储模组项目,4.57亿元投向嵌入式存储控制芯片及存储模组项目 [2] 客户与品牌 - 自有品牌包括德明利、TWSC、CUSU、NEXDRIVE、UDSTORE等 [2] - 已导入朗科科技、爱国者、喜宾、忆捷、镁鲨、金速、雷科防务、大华股份等知名客户 [2] - 2025年2月企业级存储产品已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实现小规模销售 [2] 智能制造 - 2019年自设大浪测试中心,2023年底智能制造(福田)存储产品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进度达50% [3] - 2024H1形成全业务链数字化运营管理集成体系,打造高度灵活且柔性化生产设备矩阵 [3] - 2024年完成企业级存储产品测试线建设 [3] 盈利预测 - 20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7.69/10.31亿元下调至7.25/8.48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10.45亿元 [3] - 可比公司(江波龙、兆易创新)2025年平均PE45X,较德明利PE29X高57% [3]
中金 | AI进化论(6):破局与突围,企业级存储新纪元
中金点睛· 2025-03-19 08:15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在云和AI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越过去十年总和,引发市场对AI资本开支增长的关注 [1] - 国产企业级存储器有望跨越"从0到1"过程,进入加速放量阶段 [1] - 2024年全球企业级存储市场规模近450亿美元,预计2025、2026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2][26] - AI技术发展驱动数据中心资本开支不断提升,成为企业级存储增长的核心动力 [21][22][25] - 国产企业级存储产品将是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有望迎来份额较快提升 [3][32] 企业级存储概览 - 企业级存储器相对消费级在容量、性能、可靠性要求显著更高 [5] - 企业级固态硬盘容量可达8TB以上,是消费级的8倍,写入寿命超过消费级近3倍 [6] - 企业级内存条支持16GB-128GB容量,是消费级的2~4倍,具备ECC纠错等高级数据保护功能 [6] - 企业级存储参数对比显示在接口类型、读写速度、错误率等方面优势明显 [8] 发展趋势 - 企业级固态硬盘TLC仍是主流方案,未来QLC比例有望提升 [11] - 最新3D NAND Flash颗粒约200层,Samsung计划推出400层产品 [12] - PCIe 4.0是目前主流总线协议,未来PCIe 5.0占比有望提升 [12] - 企业级固态硬盘容量正从数TB向15TB、30TB、64TB发展,远期计划推出1PB产品 [13] - DDR5将占据2024年DRAM市场43%份额,企业级对DDR5导入进度更快 [14] - MRDIMM内存条能够显著提升接口速度和内存带宽,有望在AI、HPC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5] 市场规模及增长动力 - 2024年全球企业级存储市场规模接近450亿美元 [19] - 企业级NAND占总NAND市场20%,DRAM占30%~40% [18] - AI服务器驱动单服务器存储容量提升,内存价值量是传统服务器2倍,存储价值量2.25倍 [22] - AI服务器对DRAM容量提升2-3倍,8TB TLC产品成为主流 [23] - 2024年海外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达2,169亿美元 [25] - 预计2025、2026年国内数据中心资本开支达6,000亿元以上,服务器出货量400万台左右 [26] 竞争格局及国产替代 - 目前国产厂商在企业级存储份额较低,海外原厂占据垄断地位 [29] - Samsung、SK Hynix在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29] - 原厂在企业级内存条市场占据近90%份额 [30] - 国产企业级存储器头部厂商收入多在几亿元量级,未来有望达十亿元量级 [32] - 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在全球NAND Flash、DRAM产能份额或不超过10% [33] - 澜起科技在全球内存接口芯片市场拥有40%以上份额 [36] - 中国大陆企业按出货量算占据全球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市场近20%份额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