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容为王
icon
搜索文档
展览何以动人
经济日报· 2025-08-16 08:57
博物馆与展览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1] - 博物馆从"高冷"跃升为文旅"顶流",观众"为一馆,奔赴一座城"现象显著[1] - 2024年全国共举办线下展览8916场,总面积近1.47亿平方米,展览馆出租率高涨[4] 策展人角色演变 - 策展人从服务展品转向服务用户,角色演变为"导演、学者、操盘手"的多面手[2][7] - 商业策展需兼顾审美眼光、决策能力与市场敏锐度,核心是提供情绪价值[3][4] - 展览设计形成系统工程,需组建跨领域团队(策划、设计、数字内容等)[3] 创新展览模式 - 敦煌艺术展采用1∶1复刻洞窟+AI技术,2个月吸引近10万人次[2][10] - 航天沉浸艺术展融合VR与中式美学,在京沪吸引逾10万观众,合肥站创2个月近千万元票房[3] - "山峰的书房"通过"图书+民宿+茶文化"跨界模式,全国落地21家实体空间[8] 技术应用与跨界融合 - VR、AI技术使五台山壁画实现动态展示,提升观众沉浸感[2] - 非遗元素与游戏IP结合(如《蔚蓝档案》×上海剪纸),吸引年轻群体参与[9] - 医药图书行业通过策展建立品牌联系与人脉网络[9]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中国展览行业总产值预计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球市场份额18.5%[11]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展创全球单一文物展最高纪录(超200万人次)[10] 展览核心价值 - 内容深度是关键,需提供知识厚度与启发性,避免同质化[12] - 通过互动项目(如火星车拼装)实现观众从围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化[12] - 空间设计超越容器功能,成为观念表达载体[3][4]
暑期档票房破80亿!国产影片表现抢眼,《南京照相馆》20亿领跑
新浪财经· 2025-08-09 16:45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破80亿元 [1] - 票房前三影片为《南京照相馆》(20.08亿元)、《长安的荔枝》(6.57亿元)、《侏罗纪世界:重生》(5.60亿元) [3] - 暑期档前十影片票房合计约59亿元,其中国产片6部贡献42亿元,《南京照相馆》单部占比25% [5] - 6月票房19.07亿元,7月40.67亿元,8月至今超20亿元 [5] - 8月票房前五影片为《南京照相馆》(11.28亿元)、《浪浪山小妖怪》(3.88亿元)、《戏台》(1.20亿元)、《东极岛》(1.06亿元)、《罗小黑战记2》(0.98亿元) [6] 影片数据与预测 - 《南京照相馆》上映16天,预测总票房31.64亿元;《浪浪山小妖怪》上映8天预测13.37亿元;《东极岛》上映2天预测7.96亿元 [4] - 《南京照相馆》8月排片占比36.3%,上座率12.9%;《浪浪山小妖怪》排片17.4%,上座率12.0% [6] - 全国8月总出票5820.7万张,总场次452.5万场,平均票价36.1元 [6] 上市公司参与情况 - 《南京照相馆》主出品方为中国电影,其他涉及幸福蓝海、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上海电影、北京文化 [7] - 《浪浪山小妖怪》由上影集团主投,关联公司包括上海电影控股子公司上影元 [7] - 《东极岛》出品方含光线传媒全资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影视及北京文化 [7] 市场分析与行业观点 - 暑期档下半程国产片表现亮眼,《南京照相馆》带动单日大盘维持在3亿以上 [8] - 暑期档票房同比下滑,当前80亿元较去年同期86.75亿元减少7亿元 [8] - 多部影片口碑优异,《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豆瓣评分均超8.5分 [8] - 华西证券认为高口碑与票房强关联印证"内容为王"逻辑,中泰证券看好暑期档影片供给带动产业链修复 [9] - 分析师预测暑期档有望超过去年同期116.43亿元,但需观察头部影片后续表现 [9] 相关公司股价表现 - 截至8月8日收盘,上海电影涨3.16%至36.51元/股,万达电影微涨0.09%;中国电影、幸福蓝海、横店影视、北京文化、光线传媒均下跌 [10]
传媒行业周报系列2025年第30周:新政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南京照相馆》助力暑期档升温-20250803
华西证券· 2025-08-03 17:0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4] 核心观点 - 新政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微信下调提现手续费下限至0.01元,推动支付平台规范化和普惠化转型 [2] - 《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突破12亿元,预测总票房达42.19亿元,印证优质内容对观影需求的撬动力和文娱消费复苏韧性 [3] - 维持对中国科技龙头的看好态度,关注港股互联网龙头、游戏行业及电影文旅产业的投资机会 [3][5] 市场行情回顾 - 2025年第30周SW传媒指数上涨1.13%,领先创业板指数1.87pct,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排名第3位 [1][10] - 子行业中体育、互联网服务和出版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74%、0.83%和0.73% [1][10] - 港股传媒互联网企业中快手上涨2.9%,心动公司上涨1.83%,腾讯下跌2.82% [17][19] 子行业数据 电影行业 - 《南京照相馆》本周票房7.33亿元,票房占比64.1%,累计票房11.46亿元 [24][25] - 《戏台》和《长安的荔枝》分别以1.09亿元和0.94亿元票房位列第二、三位 [24][25] 游戏行业 - iOS游戏畅销榜前三为《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三角洲行动》 [27][28] - 安卓游戏热玩榜前三为《心动小镇》《我的休闲时光》《原神》 [27][28] 影视剧集行业 - 《凡人修仙传》《朝雪录》《利剑玫瑰》播映指数位列前三,分别为85.6、81.2和80.1 [30][31] 综艺及动漫 - 综艺《地球超新鲜》《喜剧之王单口季第2季》《战至巅峰第四季》播映指数排名前三 [32] - 动漫《沧元图》《云深不知梦》《开心锤锤》播放量指数位列前三,分别为347.2、287.8和279 [32][34] 投资建议 - 关注港股互联网龙头(腾讯、阿里)、游戏行业(出海布局)及电影文旅产业(院线复苏) [5][22] - 受益标的包括腾讯、阿里、歌华有线、捷成股份等 [5][22]
【市场把脉】 短剧如何才能 从爆红走向长红?
证券时报· 2025-08-01 05:34
行业格局变化 - 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达2.1亿 首次超越优酷的2亿月活 标志着碎片化内容形态重塑中国数字娱乐产业格局 [1] - 短剧以"免费观看+广告分账"模式实现用户规模指数级增长 不断蚕食长视频市场份额 [1] 用户需求特点 -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成为"精神按摩"时段 传统长视频难以满足即时解压需求 [1] - 短剧开篇即高潮 每集有爆点 反转密集 强刺激能提供更高效的情绪价值 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稀缺化"痛点 [1] 商业模式优势 - 短剧制作遵循"短平快"逻辑 单部成本数万至百万元 拍摄周期以天计 远低于长视频的高成本与长回报周期 [2] - AI生成剧本、虚拟演员建模等工具广泛应用 极大缩短制作周期并降低成本 吸引大量资本和创作者涌入 [2] 行业现存问题 - 题材高度同质化 质量参差不齐 存在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违规内容 如"一胎生99子"等荒诞剧情引发争议 [2] - 平台依赖点击量、完播率算法推荐 审核机制对有害内容视而不见 助推猎奇内容传播 [2] - 盗版侵权横行 中老年群体易被诱导高额付费 形成对银发群体的资本围猎 [3] 可持续发展建议 - 创作者需转向"内容为王"导向 探索多元优质题材 跳出"爽文"窠臼 [3] - 监管部门应建立版权保护机制 打击低俗内容 平台需完善审核机制与付费透明度 构建防沉迷体系 [3] - 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以精品内容和技术创新为基础 结合监管规范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4]
何以“永远的”(文思)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32
公司搬迁与品牌传承 -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北京二环内"朝内大街166号"搬迁至二环外右安门外,结束67年驻地历史 [1] - "朝内166号"已成为优质文学出版的地标性象征,品牌价值需通过坚守"内容为王"延续 [1] - 公司74年发展历程中出版大量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奠定"内容为王"的行业地位 [1] 行业竞争与内容战略 - 当前出版业讨论焦点偏离内容本质,过度聚焦人工智能等技术概念 [2] - 人工智能可批量生成应用文、网络文学等,但缺乏优秀文学必备的艺术品格与思想深度 [2] - 文学出版核心竞争力在于思想力与创造性,技术工具无法替代人类独特创作 [2] 历史经验与行业启示 - 公司首任社长冯雪峰提出的"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理念仍具现实指导意义 [1] - 《红楼梦》衍生作品的历史案例表明,模仿性创作难以超越原创思想价值 [2] - 出版业需警惕技术焦虑,保持对优质内容筛选与创作能力的定力 [2]
6月147款国产游戏版号获批;甘肃省文旅厅与网易《归唐》达成合作丨游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07:08
游戏版号发放 - 2025年6月共147款国产游戏和11款进口游戏获批版号,腾讯《穿越火线:虹》和网易《无主星渊》等重点产品入围 [1] - 版号常态化发放推动行业进入"供给驱动需求"阶段,优质内容厂商更易获得市场认可 [1] - 暑期档临近,新游密集上线预计将带动游戏板块热度提升 [1] 游戏与文旅融合 - 甘肃省文旅厅与网易《归唐》达成合作,推动河西走廊历史文化数字化再现 [2] - 这是继《黑神话:悟空》后又一"游戏+文旅"深度融合案例,验证游戏对地方文旅的导流能力 [2] - 合作模式或形成"游戏开发-文旅联动-游戏衍生"的产业闭环 [2] 游戏用户数据 - 《和平精英》"地铁逃生"模式DAU单日峰值突破3700万,超过部分二线短视频平台规模 [3] - 数据表现印证了"吃鸡"品类的持续生命力,反映资本市场对细分赛道的新估值逻辑 [3] - 行业投资逻辑正从渠道为王转向内容为王,优质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 [3]
推动直播行业向价值创造转变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17
行业政策与规范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布第二批263个优质直播间(主播)名单,旨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 - "优质主播培育工程"计划2024-2026年培育6000个优质直播间,带动平台培育超3万个[1] - 2024年9月公布首批208个优质直播间(主播)[1] - 2024年7月人社部等3部门将网络主播确定为新职业[1] - 行业呈现"内容专业化、主播职业化、行业规范化"发展趋势[1] 行业规模与用户 - 截至2024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同比增长1737万人,占网民75.2%[1] - 主播账号突破1.8亿个[1] - 截至2025年3月已有203家国有文艺院团入驻抖音平台,日均带来540场高水平演出直播[3] 内容发展趋势 - 直播间内容呈现更高艺术水准、文化厚度与知识密度[2] - 行业迈入"内容为王"时代,精品化构成内容生态根基[2] - 直播视听节目特征明显,在引领网络文化新潮流、塑造消费新场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 - 抖音直播细分48个子垂类,推动内容精品化、专业化、创意化[3] 商业模式创新 - "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成为文艺表演院团发展新模式[3] - 文艺院团通过直播探索"线上演出"新场景,实现"破圈"效应[3] - 中央歌剧院通过直播实现运营机制创新,吸引新观众并普及歌剧艺术[4] 平台举措 - 抖音推出"优质主播计划",为各垂类制定优质内容标准[3] - 平台通过技术赋能、内容引领和规范建设推动行业向"价值创造"转变[2] - 直播间成为重要文化空间,承载社会价值和传播时代声音[4]